当前位置 首页 象牙塔逐梦 第229章 协调是一门学问

《象牙塔逐梦》第229章 协调是一门学问

作者:弹道无痕1 字数:3099 书籍:象牙塔逐梦

  第二百二十九章协调是一门学问

  机关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在机关,有众多的工作是协调工作。

  有人说,在机关工作,三分靠能力,七分靠协调,这句话虽不一定准确,却有一定道理。

  机关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很多工作要靠协调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

  一名称职的机关干部,一定是上面的关系很通,下面的关系很好,同事的关系很顺。

  有人把协调工作概括为“一大二难”。

  所谓大,就在于它覆盖面大,协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在哪里出现,协调就要在哪里进行;所谓难,就在于协调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各有所执、各有所据,只能靠协商、说明、调解的方式,不能发施令。

  作为基层一线机关,需要协调的工作内容繁杂,方式众多,人员各异,但具体协调什么,怎么协调,都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和要求,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协调办事过程中注意和把握。

  第一,要保持一颗公心。协调工作有很强的政治性,要求大家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很强的大局观念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一是一心为公。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有名话:“出公理,则远者自亲;行私为,则母相怨”。

  意思是说办事情出于公心,即使平时非常疏远的人也会亲近你;出于私心,即使朝夕相处的母子也会相互埋怨。

  只要出于公心,在协调工作中认真负责,总会受到大家尊重和支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协调中盘算着个人的“小九九”,想方设法为个人谋利,时间久了,别人就会冷淡你,即便是再简单的事情,对方也会对你退避三舍、拒之门外。

  二是胸怀大局。要讲政治、顾大局、识大体,站在整体利益的高度协调各方。

  把握全局,才能掂量出每件事情的分量;想到全局,才能与领导的思维同频共振。

  因此协调者必须有顾全大局的意识,把全局情况、整体利益作为协调的根本出发点,说服和引导被协调各方树立全局观念,把机关的整体力量统一到党委领导决策和完成中心任务上来。

  三是尽职尽责。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是搞好协调关系的思想基础。

  机关干部要做好协调工作,既要有雷厉风行、讲究效率的干练作风,又要有任劳任怨、锲而不舍的精神。

  有些复杂的协调,往往是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协商方能达成一致。有时为了工作,机关干部要甘于委曲求全,甘当无名英雄。

  从这一角度上看,协调关系的实质就是服务,就是奉献,要求大家必须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

  第二,要力求精准。即在协调工作中要讲究准确,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要准确地领会领导意图,全面地掌握具体情况,该传达的要到位,该指示的不漏项,该督办的要落实。

  一是领会意图要准。领导布置工作时的本意、希望达到的目的及结果是什么,都要清清楚楚,切忌浅尝辄止。

  领导当面交待任务时,要注意听、认真记,对没听清、没记准的事项要主动询问,不要怕丢面子,不要怕挨批评,切实弄清首长意图,掌握办事标准、要求和时限。

  总之,一定要从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创造性地把领导的真实意图理解好、把握好。

  二是掌握情况要准。调查研究是搞好协调工作的基础。要协调一项工作,解决一个问题,化解一个矛盾,必须在协调之前进行广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全面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准矛盾的性质、症结,把各种情况查清摸透,把有关协调的信息掌握准。

  也只有这样,我们在协调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领导询问时才能对答如流,与被协调各方商讨时才能争取主动。

  三是上传下达要准。就是要讲究实效、讲究准确,不论是用文字方式,还是口头形式,对上报下达的内容,要实事求是、准确无误,既便于上级领导和机关准确掌握情况,也便于基层单位实际操作。

  在协调工作中,及时请示报告,主动反馈信息。特别是在遇到困难、矛盾和问题把握不准时,更应及时报告,以求得领导的理解、支持和指点。

  第三,要把握好尺度。只有把握好分寸,掌握好火候,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才能牢牢抓住协调的主动性。

  一是轻重有度。在具体协调中,力争使协调事项达到预定的基本准则或标准。

  但由于所协调的内容、被协调者的素质和心理以及各方利益的千差万别,很难做到与原先确定的原则和设计的方案完全吻合。

  这时解决问题要保持头脑清醒,做到心中有数,轻重有别,抓住对全局起决定作用的中心工作,安排要办的事情,力求重点突出,不漏项,不误事,高效率,切实取得协调的最佳效益。

  二是简繁有度。机关工作千头万绪,琐事繁事比较多,协调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

  如果抓不住主要矛盾,做不到简繁有度,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可能陷入事务性工作中,影响工作落实的质量。因此,做好协调工作,要善于抓住关键,使每个重要环节都不疏忽。

  三是缓急有度。机关工作需要协调的事项很多,有主有从,有急有缓。

  除领导部门交代要立即办理的之外,对于其他协调事项,哪些先办,哪些后办,哪些力量亲自办,哪些协调下属单位去办,都要恰当处理,做到既不误事,又有条不紊地完成好协调任务。

  特别是对一些“火上房”的工作,靠“慢功出细活”是不行的。

  这就要求协调人员要及时掌握政策和工作重心,善于分析判断错乱复杂情况,并有较强的计划组织能力,这样协调工作才能忙而不乱,按部就班地进行。

  第四,要讲究灵活。协调工作多种多样,只能以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事项具体协商,灵活应对,随机应变,才能提高协调工作的效率。

  一是区别对待。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特定的环境和条件。

  在协调中,我们要注意区别对待、灵活处置,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要因人而宜,根据不同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协调,对老同志要尊敬,对新同志要和蔼,对工作积极主动的同志要充分信任,对工作节奏比较慢的同志要经常督促提醒,等等。

  要因事而宜,对酝酿人事调整、调解个人矛盾等不宜公开的事项应采取个别协调方式,对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应公开处理,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具体问题应采取现场办公的形式比较合适。

  要因地制宜,就是在不同地点、不同场所,对于同类事情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协调,使其与所处环境和谐一致。

  二是求同存异。就是在协调工作中,在双方观点各不相容的情况下,找出共同的观点,保留不同的意见,以求得问题的初步解决。

  机关干部处在决策中心的边沿,由于工作原因,常常参与决策咨询,又由于职责关系,没有更多的发言权,更没有决定权。

  经常会遇到既不便参与,又不能回避的尴尬场合。碰到这种场合,一定要冷静而机敏地加以处置,从分析问题的相关因素入手,善于在不同的意见中找出各方都能接受的共同之处和相容相近之处,形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过渡方案,使问题得到部分解决,然后在大家认可的基础上再寻求新变化、新途径。

  三是善于变通。适当变通是协调关系的基本方式,是创造性工作的体现。协调关系不可能每次都很顺利,有时有关方面的认识不一定能完全统一起来,协调的双方意见不一致是常有的事。

  这就需要大家本着互谅互让的态度,求大同,存小异,只要目标相同,存在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并不影响放矢中的,就不必再去追究具体细节问题。

  因此,协调关系既要按政策、按上级的指示精神办事,又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变通,做到在原则问题上不让步,在枝节问题上不纠缠。

  第五,要坚守诚信。协调关系是双向的,一方要协调,必须有另一方的理解和支持,否则协调就不能成功。

  有时遇到误解在所难免,但只要以诚待人、以诚服人,就能赢得大家的信任,协调就有了可靠的感情基础。

  一是态度要诚恳。就是要掏真心、讲真话,诚恳表达自己协作愿望,把实际情况和困难如实地讲清楚。

  你态度诚恳了,协调就能奏效,切不能哄人骗人、借势压人。

  机关干部经常要承办会议、组织活动,而要完成好每次会议的组织、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其它单位和部门的配合和帮助。

  任何一个单位配合不到位、不顺畅,工作的效果和质量都会大打折扣。

  要完成任务,把工作干好,就要抱着谦虚诚恳的态度,积极取得对方的大力配合。

  二是语言要得体。协调中大量的是解释、说服工作,如何组织运用语言,在协调中非常重要。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合理得体的语言,既能简明扼要、准确地表达协作意图,又能入心入脑,尽快实现与协作者的沟通,使其愉快地接受。

  因此,在协调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多用商量的口气,理由越是充分,态度越要中肯,这样容易给人以宽松感,不仅使自己的话被对方接受,而且还可能使对方心服口服。

  三是胸怀要宽阔。在协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棘手问题,有时还会挨批评、受误会,这从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素养和宽厚的胸怀。

  凡事不能斤斤计较,论你多我少。

  特别是协调工作幕后努力多,台前亮相少,必须要有大度容忍的胸怀,做到宽以待人,坦然待事。

  要有积极的协作精神,急别人所急,想别人所想,遇事不推诿,主动挑重担,才能不断赢得协调的主动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