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乱扯西游释厄传 第七回 唐王吃秤砣 傅奕斥皇亲

《乱扯西游释厄传》第七回 唐王吃秤砣 傅奕斥皇亲

作者:凯撒说书 字数:4854 书籍:乱扯西游释厄传

  关于附录这一回,凯撒不打算多说了,这明显是狗尾续貂,自作聪明好事者搞出来的,行文风格差得老鼻子了。人家老吴就是要千方百计的隐晦唐僧孙悟空玉龙的身世,这么一胡乱解释添加的,误导了多少啊?退一步讲,这附录要真是老吴写的话,那么唐僧他爹肯定是李渊了,具体原因可以参看西游记第九十四回。

  西游记第九回到第十二回,老吴用了大量的篇幅,好像是介绍了为嘛派唐僧西天求经。但很明显,这是观音在后面鼓捣的,观音才是真正的主角。

  但是里面涉及的内容相当不少,历史上在李渊的武德年间,傅奕首次提出唐朝灭佛的建议,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闻俗徒矫托,皆云由佛。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

  高祖闻言,遂将此表付群臣议之。时有宰相萧瑀,出班俯囟奏曰,“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佛,圣人也。非圣者无法,请置严刑。”傅奕与萧瑀论辨,言礼本于事亲事君,而佛背亲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继体悖所亲,萧瑀不生于空桑,乃遵无父之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萧瑀但合掌曰,“地狱之设,正为是人。”这萧瑀是说不过人家,便拿地狱来吓唬傅奕。

  萧瑀精通佛法,背景很深的,南北朝梁武帝萧衍是他高祖父,他哥哥爸爸爷爷都当过皇帝的,遗传的基因,萧衍就是个佛谜皇帝,几乎就是所有帝王之中最信佛的皇帝典型啊,多次出家,甚至披上法衣参加无遮大会,现身讲经。可国家得有皇帝啊,还得大臣们凑钱给寺院,将萧衍给赎回来,数额每次都巨大,那时候和尚要还俗得补缴培养费。那么萧瑀我们知道了,家族势力庞大,后来投奔李渊,建功立业,是建唐功臣,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面排第九。萧瑀脾气还大,李渊都不敢轻易惹的,后来李世民也是没什么好办法对付人家。

  但是大唐刚刚建立,信佛的势力也相当不小,真正呼应傅奕的没有一个人,萧瑀是坚决反对的,只有张道源出来和了稀泥的,就把这一篇冷场给揭过去了,李渊本来是挺重视傅奕建议的,也有点儿想赞同的,但反对的人太多,也出于各种考虑便没有答应灭佛。

  张道源本来是信道的,和傅奕关系不错,但是当时没有坚决站在傅奕的支持面上,后来死得早,在李世民还没有登基就过世了,傅奕更加孤掌难鸣独树怎支。

  继位者李世民为了江山巩固,是有限制的发展佛教的,尤其是在玄奘大师归国之后,是在很大程度上无意又拉了佛教一大把的。虽然在李世民临去世的时候,出于各种考虑,腰斩了玄奘的爱徒辩机和尚,但也没有带来什么大的改变,后人高宗还有则天皇帝都信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唐朝后来还有韩愈也主张灭佛,但当时的皇帝信佛厉害,差点搞死韩愈。

  韩愈本来道佛都不信的,然而特别喜好那个啥,后来这上了岁数身体跟不上啊,便就喜欢上道教外丹派的炼丹了,也跟李世民一样,但改进了不少,也设法按照道教的说法,吃药想长生壮阳来着,结果却俩人都一样。不过呢,韩愈挺有意思的,他不直接吃那丹,而是养小鸡,好像总共养了好几百只鸡呢,让其吃炼丹材料,等小鸡长成大鸡了,就吃鸡肉,开始感觉良好,老当益壮的。可惜啊,硫汞一类的积少成多,最后也殴儿在这金丹一类的上面了。

  等唐朝快灭亡了,有唐武宗李炎,严厉打击节度使势力和佛教,唐朝还一度出现会昌中兴,而他在位七年840-846年,继位者又信佛了,907年唐朝就真灭亡了。

  古代历史上大的佛难,古印度也有,最厉害的一次,却是外来侵略者将那烂陀寺被杀两万左右保寺护院的僧侣。吐蕃两次佛难,最出名的就是朗达玛灭佛,这朗达玛其实叫达玛,这朗是牛魔王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牛魔王达玛。这才是西游记中牛魔王原型的由来,所以哪吒才看牛魔王死不对眼的。那么古代中国呢,也有大的如三武一宗的佛难事件,这个武,就包括上面说的唐武宗。

  僧道儒在历史上都有过各种难,都不容易啊。关于道难、儒难,上回书凯撒也有所提及了点儿,大家也都比我更清楚的,就不再赘述了。

  不过呢,老吴肯定认为李世民是佛教的纵容者,这是毋庸置疑的了,的确李世民对这道佛皆利用之。但是李世民也有点冤啊,大唐建立才多少年,北方贵族的势力相当庞大,尤其是长孙无忌他们家的。现在我们都说唐太宗纳谏,魏征劝谏,君臣融融的,其实不完全是那么回事,李世民很多时候都要看人家北方贵族们的脸色的。直到高宗李治时候,才在李绩也就是徐世勣的帮助下,还有他老婆武则天的出谋划策,才成功打击了长孙无忌他们的。

  那么书里刻意描写的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到底有什么玄机么?历史上的贞观十三这一年,唐朝的灭佛先驱傅奕过世了,死前要求子女绝对不要看佛经,上书给皇帝最后一次提出灭佛主张,但仍未被采纳。这个己巳年,凯撒琢磨再三认为,公元1449年6月瓦剌也先南下骑兵十万侵犯明朝疆土,明英宗固执仓促统兵二十万杂牌部队七月十六亲征,却于八月十三在土木堡被围困,并于八月十五突围未果被俘,史称己巳之变或土木之变,九月三日消息传回北京,六日明代宗登基,于谦主战,十月京师保卫战。

  这个明英宗后来复辟了,但他是佛道都爱的,爱佛更多些。明朝要正式出家有度牒才行,但是名额有限,然而想当正式和尚的人相对太多了,在明英宗时期,以至于一张度牒需要花5-25两银子买才行。大家想去吧,钱谁出,当然是寺院了,用布施什么的银子向官府购买度牒。但是真正的幕后交易,肯定见不得光啊,这白花花的银子不定归谁了呢?后来到了嘉靖皇帝,哎,还别说,他不信佛,喜欢道教,便压制佛教。但是,就造成了购买度牒的交易变得更加隐秘,肯定花费数额更加巨大,越来越黑,很多内幕都流传出来,反正老吴肯定知道不少的。

  那么这里再次说一下子,老吴是道佛都不信的,都排斥的,相比之下,对佛教的意见更大,甚至将纵容的源头给划给李世民了,当然这有很大可能是写小说的需要啊。但是书里又写到,太宗既放宫女、出死囚已毕,又出御制榜文,遍传天下。榜曰,乾坤浩大,日月照鉴分明;宇宙宽洪,天地不容奸党。使心用术,果报只在今生;善布浅求,获福休言后世。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万种强徒,怎似随缘节俭。心行慈善,何须努力看经?意欲损人,空读如来一藏!自此时,盖天下无一人不行善者。一壁厢又出招贤榜,招人进瓜果到阴司里去;一壁厢将宝藏库金银一库,差鄂国公胡敬德上河南开封府,访相良还债。是叫个晕儿,前面皇榜写的那是人家傅奕的灭佛奏章啊,下面紧接着又成了敬佛贤榜了。

  老吴云里雾里的真真假假的写的看似很乱,前后矛盾的,却是有很深的用意的,傅奕就是他老人家的偶像啊。但是让现在我们来看,却是蒙头转向找不着北了。

  关于六道轮回,老吴是这么描述的,明心见性,是必记了,传与阳间人知。这唤做六道轮回,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

  但是佛家自己说的六道轮回呢,其实是天道、人道、畜生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

  在第十一回中,首次提到了唐僧的一些情况,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年方十八认亲娘,特赴京都求外长。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党。状元光蕊脱天罗,子父相逢堪贺奖。复谒当今受主恩,凌烟阁上贤名响。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小字江流古佛儿,法名唤做陈玄奘。

  第十二回也说了些,长老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诚为如来佛子,你看他—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辉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朗朗明珠上下排,层层金线穿前后。兜罗四面锦沿边,万样稀奇铺绮绣。八宝妆花缚钮丝,金环束领攀绒扣。佛天大小列高低,星象尊卑分左右。玄奘法师大有缘,现前此物堪承受。浑如极乐活罗汉,赛过西方真觉秀。锡杖叮当斗九环,毗卢帽映多丰厚。诚为佛子不虚传,胜似菩提无诈谬。

  李世民封了唐僧御弟分别,还说了大概三年回来,折算下来,大概一天走一百公里路,不快也不慢的,和观音预计的速度50-75公里/天差不了多少。都很乐观的,谁知道这一去就是十四年啊。这为嘛是14年哩,佛家为5040天,这样才能和一藏之数5048靠上边儿,符合如来的心愿,当然也和玉帝老君他们的种种努力分不开的。再多说一句,土木堡之变后,明代宗在位时间加上明英宗第两度在位时间,大概就是14年的,倒是不清楚二者是不是个巧合?

  这书里的唐僧今年31岁,曾经在洪福寺和化生寺待过,现在法门寺修持的,跟同门告别的时候说了,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但是佛经却是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要不说老吴有才呢,关键地方,总能给你佛经改动一两个字的,嘿嘿。

  上路了,到了边境的河州,遇到妖怪了,这是南洲的唯有三个小妖怪,本事都一般般的,倒是还挺讲原则,不能竭泽而渔啊。看俩从者哭的欢,就给吃了,唐僧虽然害怕,但还没哭,而且还有太白金星的暗中保护,所以逃过一劫。又遇上刘伯钦的保护,没让老虎吃了。这太白金星油滑得很,和佛家的关系也处得挺好,帮忙起来相当上劲儿。其实老吴肯定是拿太白影射了当时负责和僧侣打交道的官员或僧官了,估计吃回扣不少的。

  唐僧不爱钱,但喜欢吃食,这才是生存根本啊。到了两界山,其实就是五指山,遇到孙悟空了。揭了六字真言,猴儿跳出来拜了师傅,这是猴子给下跪第二个的人即唐僧,又多了个孙行者的名号。

  这才真正踏入西洲地域,还是遇到老虎,让猴儿给敲死了。孙悟空说了,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见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则量于宇宙,小之则摄于毫毛!变化无端,隐显莫测。注意看,这是书中第一次谈到见貌辨色,聆音察理,书中第九十三回猴子又这么评价自己的,这是如来说的六耳猕猴的特征,所以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

  后来是孙悟空自己将虎皮和唐僧打算扔掉的旧衣服一块给围在腰间,不能光做个光屁股猴儿啊,藤条做的腰带。现在对待唐僧的态度挺好,伺候的也周到。

  但是,从孙悟空打死西洲的老虎开始,心就动了,属于猴子的苦难就拉开了序幕。西游记这本书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就是唐僧和孙悟空的心性变化的过程。心生,种种魔生。接二连三的,承上启下的,有因有果的,就没完了。直到最后,心灭,种种魔灭。

  西天这一路上就是套用了佛家修持心性的基本全过程,中间顺便掺杂了道家的各种说法,还有儒家的一些表现,更是将玉帝如来他们还有人间的帝王妖魔穿插进来。但是纵观全书,的确对下层的贫困老百姓的描写极少,基本上只有在凤仙郡那里,提到了还是因为三年不下雨,饿死三分之二的人。描写社会最底层,这也不是儒家擅长的,老吴的本意也并不是让普通老百姓看这本书的。不能不说这是吴承恩的极大缺陷,跟老孔释耶比起来,差距很大。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西游记就只能排在四大奇书之末,水浒,三国,金瓶,西游。但是,所处的时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这也不能完全认为是老吴的错儿,毕竟老吴所处的时代,明朝还很强大,百姓还是大多能够糊口的。可话又说回来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路么,你老吴也清贫,但怎么就不能从这个角度来想想问题呢?人家老孔释耶能看到认识到,是想给解决这个问题的,虽然提出的方法太不现实了。老吴虽然务实些,但是没有把这个实落在真正要命的地方。

  从朱棣开始,皇室有自己的皇庄产业了,本来是为了减轻老百姓负担的,自给自足嘛。但是后来就变味了,越来越厉害,都抢老百姓的土地,在嘉靖年间,失去土地的流民大约600万众,到了万历后期,矛盾才爆发了的,流民保守点来说上千万啊,也刚好后来连年大旱,崇祯时期急剧增加,怎么也得有三千万,超过了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了,这量变就引发了质变了,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还说西游记,唐僧师徒继续上路,就到了初冬了,在南洲的社会治安还行,到了西洲,很快就遇上土匪劫道了。吓得唐僧三藏魂飞魄散,跌下马来,不能言语。六个毛贼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这对应了佛家说的六识,结果都让猴子打死了。

  佛家一般讲究六识,六根,六尘,后来真正的玄奘西天求经回来,在六识里面有加上了末那识-分别识与阿赖耶识-藏识,发展成为国内的唯识派,再后来又加上了庵摩那识-清净识,和禅宗的理解还不大一样的,却是渐渐几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果然唐僧的心动了,猴子的心动了,可俩人此前的遭遇不同,这心不是往一块儿想的啊。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的,就使性子跑了。到了龙王那里,被圯桥三进履的典故感动了,还又回去找唐僧了。

  不想唐僧已经被观音交给了紧箍儿咒,做好了准备,给猴儿下套了,戴上了就摘不下来了,来回折腾了几下子,才暂时老实了,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擞精神,师徒继续西行。

  那我们看啊,这孙悟空是顽性不假,不过呢,这是可以理解的。就像猎人,上山甭管怎么着吧,逮住个猴儿,不收拾几顿子,那猴儿肯老实听话吗?除非是傻的不能再傻的快饿死的而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猴儿才肯,但是猎人看得上吗?不一刀子就给捅死了,也是视若不见啊。

  但孙悟空一个条件也不符合啊,何况本事还挺大,所以完全可以理解,同时,猴儿的善良感恩天性也是不少的。这也告诉大家了,孙悟空是个能善能恶的猴儿,有二心很正常。

  西游记第十四回题目就是,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心猿从这里开始,就成了孙悟空的专利外号了,皈依佛门了,灭了六识之魔。该继续上路生各种的心,灭各种的魔了。

  毕竟这一去,后面又有甚话说,请听下回接着胡说。

  <ahref=http://>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a><a>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a>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