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乱扯西游释厄传 第五十九回 圣僧禅心乱 四众道天机

《乱扯西游释厄传》第五十九回 圣僧禅心乱 四众道天机

作者:凯撒说书 字数:7032 书籍:乱扯西游释厄传

  起念断然有爱,留情必定生灾。灵明何事辨三台?行满自归元海。不论成仙成佛,须从个里安排。清清净净绝尘埃,果正飞升上界。

  再说寺僧,天明不见了三藏师徒,都十分懊悔,只好齐望空拜谢,纪念唐僧五众。

  唐僧几个走了半个多月,前面一座高山拦住,师父便一如既往的害怕。悟空笑着说道,这里都是天竺国临近灵山的地界了,肯定不会有妖怪了。唐僧道,“徒弟,虽然佛地不远。但前日那寺僧说,到天竺国都下有二千里,还不知是有多少路哩。”行者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那一日不念,那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旁边笑倒一个八戒,喜坏一个沙僧,说道,“嘴脸!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禅和子,听过讲经,那里应佛僧,也曾见过说法?弄虚头,找架子,说什么晓得,解得!怎么就不作声?听讲!请解!”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那里晓得讲经!”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注意了,西天这一路上,悟空在火焰山的时候,就已经悟空并开始解空了,那么唐僧在前面的金平府也悟了不少,心性大进。对《多心经》的理解已经十分深刻,但和猴儿相比,还不能解空罢了。

  八戒和沙僧对于佛法,那是一贯的不清楚,也丝毫没有认真学习感悟的意思。反正就是早早下了决心,跟着悟空走,陪着唐僧混,肯定有一天能到达灵山,见了如来,功成圆满。

  忽然又看见一座大寺院,唐僧道,“悟空,前面是座寺啊,你看那寺,倒也—不小不大,却也是琉璃碧瓦;半新半旧,却也是八字红墙。隐隐见苍松偃盖,也不知是几千百年间故物到于今;潺潺听流水鸣弦,也不道是那朝代时分开山留得在。山门上,大书着‘布金禅寺’;悬扁上,留题着‘上古遗迹’。”

  行者看得是“布金禅寺”,八戒也道是“布金禅寺”。

  这里写的莫名其妙啊,为什么唐僧悟空八戒都知道是什么“布金禅寺”,还要刻意来如此描述呢?关键是沙僧不置可否,看来沙僧和八戒比起来,心性境界还就差的多了,难怪沙和尚最后只能做个金身罗汉了。

  三藏在马上沉思道,“布金,布金,这莫不是舍卫国界了么?”八戒道,“师父,奇啊!我跟师父几年,再不曾见识得路,今日也识得路了。”

  从八戒的嘴里得知,虽然八戒从来不听唐僧念叨经文典故什么的,但是时间长了,自然而然的也记住了一些杂七杂八的。

  但其实在讲老猪上回书,宰了俩犀牛精,因此获益匪浅,心性也是有所增进。

  老猪听师父讲了这个佛在舍卫城的故事之后,就联想到黄金砖了,顿时财迷心窍,不过呢,这个财迷心窍只是一时自觉不自居的反应而已。不再像以前那样,设法攒点私房钱了,从上回书八戒散财就能看出来的。

  这个舍卫国有个故事,讲的是很久以前,有一个特别有钱的老头叫须达多,因为他经常帮助一些穷人,所以人称“给孤独长者”,意思就是“无可比拟的布施者”。有一次,他遇到了佛陀,佛陀就给他讲解了一番佛理。须达多于是就当了一个居士,许愿要终生侍奉佛陀。于是倾家荡产买下了这个花园-祗陀洹园,用金币将花园给铺满了。这个花园后来改名祗树给孤独园,就是唐僧等人现在的“布金禅寺”。

  从故事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佛是要钱的,要大大多多的钱。

  到了寺院之中,那些本地和尚们看这几个外来户有意思。唐僧连忙提醒大家要斯文,别惹祸生事。

  出来个不俗的老和尚,来问唐僧的来历。

  唐僧说明了一下,老和尚十分敬重原来的取经僧,就安排大家先吃斋饭。

  八戒上回书还没吃过瘾呢,所以现在就仍是放开了吃喝。沙僧一看大家的怪异眼神,就悄悄提醒老猪。

  八戒着忙,急的叫将起来,说道,“斯文,斯文!肚里空空!”沙僧笑道,“二哥,你不晓的,天下多少斯文,若论起肚子里来,正替你我一般哩。”八戒方才肯住。

  沙僧的话表面是说,很多所谓的斯文人,其实和咋俩大老粗一样,是装出来的。但是肯定别有所指,却难以判断。

  唐僧吃罢斋饭,就问这布金寺名的由来。那僧答曰,“这寺原是舍卫国给孤独园寺,又名祗园。因是给孤独长者请佛讲经,金砖布地,又易今名。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舍卫国,那时给孤独长者正在舍卫国居住。我荒山原是长者之祗园,因此遂名给孤布金寺,寺后边还有祗园基址。近年间,若遇时雨滂沱,还淋出金银珠儿,有造化的,每每拾着。”

  这就和上面说的故事对应上了,但是话题一转,唐僧问,“才进宝山,见门下两廊有许多骡马车担的行商,为何在此歇宿?”众僧道,“我这山唤做百脚山。先年且是太平,近因天气循环,不知怎的,生几个蜈蚣精,常在路下伤人。虽不至于伤命,其实人不敢走。山下有一座关,唤做鸡鸣关,但到鸡鸣之时,才敢过去。”三藏道,“我们也等鸡鸣后去罢。”

  老吴太匪夷所思了,将这佛之圣地和蜈蚣精霸占关口给联系到一块了。但是关于这蜈蚣精,后来也没有细说,只是让找些大公鸡来,除掉也就是了。

  寺里的老院主也来看唐僧,问唐僧多大了。唐僧回答,“虚度四十五年矣,敢问老院主尊寿?”

  书里第二次谈到唐僧的年纪,头一次是说了四十岁,但是容易让人理解的含混,难以下个准确判断,到了现在,老吴明确告知,唐僧今年45岁了。那么也确切交代了今年是取经第十四个年头了,所以,唐僧从大唐西安出发的时候,就是31岁。

  老僧今年是一百零五岁了,看了猴儿半天,到处是毛儿的,这怎么判断悟空的岁数哩,只好说“师家貌古神清,况月夜眼花,急看不出来。”

  也是,猴儿刚出世和现在一样,模样基本没有改变,我们大致推算了下,孙悟空现在一千岁左右了。

  大家要去看看古迹,忽闻得有啼哭之声,三藏静心诚听,哭的是爷娘不知苦痛之言。他就感触心酸,不觉泪堕,回头问众僧道,“是甚人在何处悲切?”

  唐僧厉害啊,竟然能从哭声里面,连这个都能听出来,就连一百多岁的老和尚都佩服的很。但是唐僧的行为颇有古怪的,过于投入剧情,让人怀疑,接下来的内容估计和唐僧身世有关。

  老和尚就给唐僧解释了一下,去年的今天,自己正在修行,忽然听到这里有人哭,过来一看,是有个美貌端正之女。那女子自称是天竺国国王的公主。因为月下观花,被风刮来的。

  老和尚不敢相信也不敢怠慢,就将她锁在一间敝空房里,将那房砌作个监房模样,门上止留一小孔,仅递得碗过。顺便和寺里僧人说是个妖邪,被我捆了,但我僧家乃慈悲之人,不肯伤他性命。每日与他两顿粗茶粗饭,吃着度命。那女子也聪明,即解吾意,恐为众僧点污,就装风作怪,尿里眠,屎里卧。白日家说胡话,呆呆邓邓的;到夜静处,却思量父母啼哭。

  老和尚看见之后,就有点相信姑娘的说法了,也就几番进城打探公主之事,但奇怪的是公主明明就在宫中啊。于是就心存疑惑,只好还照样囚禁保护这个姑娘。

  现在唐僧来了,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就盼着这个唐僧能够帮忙给解决这个难题。

  从老和尚的嘴里得知,这里的和尚们不简单啊。既乃“慈悲之人”,又很可能会作出玷污之事。看来,这灵山附近的僧人,和旁的地方也一般无二的。那么这个灵山到底是什么灵啊?

  第二天,唐僧师徒离开寺院,老僧又向行者道,“悲切之事,在心在心!”行者笑道,“谨领谨领!我到城中,自能。”

  老和尚的眼睛挺好使,知道这几个唐朝的和尚里面,就是这个猴儿本领最大。还有就是,悟空继续说了,自己能够“聆音而察理,见貌而辨色也”,这是六耳猕猴的特征,固然是在讲灵明石猴和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自个,但是总觉着这里面还有文章,老吴的意思不会这么简单。

  天明了,就很顺利的过了鸡鸣关。蜈蚣们肯定找个阴暗的角落睡大觉去了,看来就是小角色而已,连太阳都怕的,跟黄花观那个妖道蜈蚣差远了。

  师徒到了城中,在会同馆驿住下。驿丞问道,“国师,唐朝在于何方?几时离家?”三藏道,“在南赡部洲中华之地。贞观十三年,今已历过十四载,苦经了些万水千山,方到此处。”

  唐僧再度交代了一些身世,看来老吴是要在这里,将唐僧的身世之谜再度给解开一些的了。

  驿丞道,“我敝处乃大天竺国,自太祖太宗传到今,已五百余年。现在位的爷爷,爱山水花卉,号做怡宗皇帝,改元靖宴,今已二十八年了。”

  哦,看来现在要映射的明朝帝王至少当了28年皇帝,从内容来看,不用想了,肯定是指嘉靖皇帝朱厚熜了。

  甚至我们要注意一下子,嘉靖二十八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找来找去,也没发现什么太大的事情。不过这一年,有个细节值得注意一下子。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八月二日,户部上疏,边境军费所需浩大,然而国内却大兴土木建造工程(主要是祭天祷告什么用的),库银告急。在成华年间,国库总有剩余,年年能积攒下点儿来。可是现在呢,入不敷出。其中北京附近的粮仓,本来有八九年的存粮,目前已经消耗了存粮的一半还多。太仓银库每年入账二百万两,以前每年大概支出一百三十三万两,还能够剩余六十七万两。在嘉靖八年的时候,库银有四百余万两,外库也有一百余万两。近年来,国库每年支出大概三百四十七万两。

  从其内容来看,明朝的皇帝截至明武宗,都还算是节俭的。到了嘉靖的时候,开始还行,到了嘉靖中期变得乱花钱了。这个时候,严嵩主政,看来他应该是个理财高手,至少对户部约束的比较严格。使得明朝嘉靖的财政虽然紧巴点,但还是能凑合过。但是到了1562年后,严嵩倒台,徐阶成了首辅,花钱赛流水,最后将一个烂摊子交给了隆庆皇帝。

  所以明朝的国家财政问题,在徐阶手上开了一个恶劣的头儿,其后续影响性之大之广,甚至可以和明朝的灭亡有所牵连。凯撒认为,徐阶完全可以取代严嵩,是嘉靖年间的奸臣。

  还看书,驿丞说国王的公主,年登二十青春,正在十字街头,高结彩楼,抛打绣球,撞天婚招驸马。今日正当热闹之际,想我国王爷爷还未退期,若欲倒换关文,趁此时好去。

  唐僧吃完饭,就准备出发,猴儿道,“我保师父去。”八戒道,“我去。”沙僧道,“二哥罢么,你的嘴脸不见怎的,莫到朝门外装胖,还教大哥去。”三藏道,“悟净说得好,呆子粗夯,悟空还有些细腻。”那呆子掬着嘴道,“除了师父,我三个的嘴脸也差不多儿。”

  老吴为什么要这么写,看不明白,或许是故事情节的需要。

  唐僧悟空上了大街,听见很多人说看抛绣球去也!

  唐僧就由此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了,“我俗家先母也是抛打绣球遇旧姻缘,结了夫妇。”猴儿看师父其实也有看热闹的意思,就极力撺掇也去看看,唐僧假意推辞了一会儿,也就欣然而往。

  老吴给交代了下子故事背景,此地的天竺国王,因爱山水花卉,前年带后妃、公主在御花园月夜赏玩,惹动一个妖邪,把真公主摄去,它却变做一个假公主。知得唐僧今年今月今日今时到此,他假借国家之富,搭起彩楼,欲招唐僧为偶,采取元阳真气,以成太乙上仙。

  这是不可能的啊,这个兔子精怎么可能知道唐僧这个点儿就过来,还提前做好了准备,搭建了彩楼。从书中后来看,是月宫中的仙子玉兔相继下凡,来考验唐僧的。

  因为到了天竺国了,那肯定不能再出现西洲的本土妖怪了。所以佛家便要求天庭出面,排遣些仙人过来帮忙给唐僧凑难的。所以兔子精能够掐着点儿,肯定是佛家给安排的,那些小佛神们肯定忙得不亦乐乎的,来来回回给各方不停的传递各种讯息。

  或许老吴也是在点出了嘉靖皇帝,是个爱乱花钱的主儿,因为有一句“他假借国家之富”。

  唐僧到了彩楼之下,就被兔子精发现了,将绣球给凿在和尚帽子上了。。那楼上绣女宫娥并大小太监,都来对唐僧下拜道,“贵人,贵人!请入朝堂贺喜。”

  唐僧竟然回头埋怨猴儿道,“你这猴头,又是撮弄我也!”行者笑道,“绣球儿打在你头上,滚在你袖里,关我何事?埋怨怎么?”

  唐僧也挺有意思的,师父是没错的,错的只能是徒弟。但是猴儿才不管这套呢,一下子就给揭穿了。唐僧无奈,只好询问悟空下步怎么办?悟空给师父出了个倚婚降怪之计,让唐僧先去和公主汇合进皇宫再说。

  那国王听说闺女和一个和尚来了,心甚不喜,意欲赶退,又不知公主之意何如,只得含情宣入。公主与唐僧遂至金銮殿下,正是一对夫妻呼万岁,两门邪正拜千秋。

  吴老爷子是真损啊,将佛门高僧都给调侃了。

  国王虽不高兴,但是就征求公主的意见。公主叩头道,“父王,常言嫁鸡逐鸡,嫁犬逐犬。女有誓愿在先,结了这球,告奏天地神明,撞天婚抛打。今日打着圣僧,即是前世之缘,遂得今生之遇,岂敢更移!愿招他为驸马。”国王方才欢喜,就命人准备婚礼事宜。

  唐僧哪敢答应,国王国王道,“这和尚甚不通理。朕以一国之富,招你做驸马,为何不在此停用,念念只要取经!再若推辞,教锦衣官校推出斩了!”

  唐僧没法只能按照猴儿的主意来,让国王将悟空几个给提溜来。

  却说悟空自彩楼下别了唐僧,走两步,笑两声,喜喜欢欢的回驿。八戒和沙僧迎着道,“哥哥,你怎么那般喜笑?师父如何不见?”悟空就将事情给俩人一说,八戒听说,跌脚捶胸道,“早知我去好来!都是那沙僧惫懒!你不阻我啊,我径奔彩楼之下,一绣球打着我老猪,那公主招了我,却不美哉,妙哉!俊刮标致,停当,大家造化耍子儿,何等有趣!”沙僧上前,把他脸上一抹道,“不羞,不羞!好个嘴巴骨子!三钱银子买了老驴,自夸骑得!要是一绣球打着你,就连夜烧退送纸也还道迟了,敢惹你这晦气进门!”八戒道,“你这黑子不知趣!丑自丑,还有些风味。自古道,皮肉粗糙,骨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

  师兄弟几个这是在闲的没事斗嘴玩,八戒只是认为这是个有趣的造化罢了。沙僧都敢和二师兄动手动脚的了,说明哥几个的关系现在是叫个融洽啊。

  行者道,“呆子莫胡谈!且收拾行李。但恐师父着了急,来叫我们,却好进朝保护他。”八戒道,“哥哥又说差了。师父做了驸马,到宫中与皇帝的女儿交欢,又不是爬山踵路,遇怪逢魔,要你保护他怎的!他那样一把子年纪,岂不知被窝里之事,要你去扶揝?”行者一把揪住耳朵,轮拳骂道,“你这个淫心不断的夯货!说那甚胡话!”

  老猪这是在歪歪唐僧哩,其实倒也没这个实际念头。悟空倒是担心拖得时间长了,唐僧不高兴念咒怎么办。

  这时,宫里来人,将三人一马引到皇宫。

  三人齐齐站定,见了国王更不下拜。那当然了,这几个都是映射了明朝帝王的,怎么也不会给国王磕头的。

  国王便问悟空三个的来历,猴儿就打算上前凑近点说话,旁有护驾的喝道,“不要走!有甚话,立下奏来。”行者笑道,“我们出家人,得一步就进一步。”随后八戒与沙僧亦俱近前。

  真有老吴的,还不如更加直截了当的说,佛家是最喜欢得寸进尺哩。

  猴儿八戒沙僧将自己的身世都给念诵了一遍,这是有点可疑的。这两回书里面,将师徒四人除了白马都给交代了许多。为什么?想不大明白,或许是西游记已经快到了尾声。

  悟空和唐僧说,“适见那国王之面,略有些晦暗之色,但只未见公主何如耳。老孙的火眼金睛,但见面,就认得真假善恶,富贵贫穷,却好施为,辨明邪正。”沙僧与八戒笑道,“哥哥近日又学得会相面了。”行者道,“相面之士,当我孙子罢了。”

  看来老吴更不相信算卦相面一流骗人之说。

  悟空继续说道,如果公主是真的,师父干脆就做了驸马,享用国内之荣华也罢。

  唐僧越生嗔怒,骂道,“好猢狲!你还害我哩!却是悟能说的,我们十节儿已上了九节七八分了,你还把热舌头铎我?快早夹着,你休开那臭口!再若无礼,我就念起咒来,教你了当不得!”

  可不,这要是在四圣试禅心的时候,菩萨和骊山老母要是安排公主招亲的话,唐僧或许就真答应了。可是现在,灵山就在不远处了,这就让唐僧对猴儿的尖酸刻薄的嘴巴痛恨不已。

  第二天,国王将师徒召集过来赏诗。唐僧是个对景忘情、明心见性之人,就赋诗几首。猴儿三人在留春亭亦尽受用,各饮了几杯,也都有些酣意,正欲去寻长老,只见长老已同国王在一阁。八戒呆性发作,应声叫道,“好快活!好自在!今日也受用这一下了!却该趁饱儿睡觉去也!”沙僧笑道,“二哥忒没修养,这气饱饫,如何睡觉?”八戒道,“你那里知,俗语云,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哩!”

  唐僧的诗兴被打断了,于是耷拉着脸告辞国王,却将三个徒弟臭骂一顿。“这夯货,越发村了!这是什么去处,只管大呼小叫!倘或恼着国王,却不被他伤害性命?”

  其实,发恼的不是国王,因为国王听了悟空的故事后,十分害怕,尊敬还来不及呢。所以不高兴的就是唐僧,本来还打算再表现自己的才能书法哩。

  八戒道,“没事,没事!我们与他亲家礼道的,他便不好生怪。常言道,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大家耍子,怕他怎的?”长老叱道,“拿过呆子来,打他二十禅杖!”行者果一把揪翻,长老举杖就打,呆子喊叫道,“驸马爷爷!饶罪,饶罪!”旁有陪宴官劝住,呆子爬将起来,突突囔囔的道,“好贵人!好驸马!亲还未成,就行起王法来了!”行者侮着他嘴道,“莫胡说,莫胡说!快早睡去。”

  八戒自以为深受宠爱,就继续胡说八道,惹得唐僧教训了老猪几下子。悟空看出来师父现在心情不好,知道唐僧是很羡慕吟诗赏词生活的,不能再受刺激了,就赶紧解围,也就没有给乱上添乱。

  过了几天,就是佳期。国王带着后妃引着公主,召见唐僧几个。

  这时唐僧和猴儿在聊天,悟空道,“那国王我已识得他有些晦气,还未沾身,不为大害。但只不得公主见面,若得出来,老孙一觑,就知真假,方才动作,你只管放心。他如今一定来请,打发我等出城,你自应承莫怕。我闪闪身儿就来,紧紧随护你也。”

  猴儿的话里,有一个玄机啊。国王的晦气从何而来?肯定不是说一年来和兔子精就像真的父女一般相处,内里的玄机大家都琢磨去吧。。

  因为按照正常逻辑来说,公主和后宫妃嫔们待的时间更要长得多。如果后宫妃嫔宫女太监大都面带晦气,还能正常理解。

  但是偏偏只有天竺国王面带晦气,且悟空说“还未沾身,不为大害”。此地无银三百两啊,这个国王和“公主”必然有不可告人的事情,必然有“沾身”的,所以才沾惹了妖气,被兔子精给吸取了些阳华。

  吴老爷子这是在给嘉靖保留了颜面,是在隐指朱厚熜有一段时间生活糜烂,当然或许不会象书里那个天竺国王一样乱来的。那么嘉靖皇帝的确在末年的时候,服食各种药物,就包括了春阳之类的,史料记载,嘉靖吃了以后,火燥上来,非得御女才解。

  嘉靖晚年宠爱一个尚寿妃,她本是个宫女。在嘉靖四十年她13岁的时候,被嘉靖看上了。在1566年,朱厚熜和她在被窝里放火玩,结果将毓德宫都给烧了,甚至有个杨荣妃(也是宫女出身)为了保护皇帝也给烧死了。不久,嘉靖也过世了。

  这个故事,说实在的,里面也是疑点重重的。或者老吴就是因为这个典故,才写了天竺国兔子精的一难。

  那么这个兔子精就是部分映射了尚寿妃,关于尚寿妃的记载很少,在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1561年,朱厚熜此时对佛教也来了兴趣了,因为陶仲文这个道士死了啊,看来道教的长生不靠谱。于是嘉靖就在宫内胡乱念经,瞎敲一番。就惹得有个宫女哈哈大笑起来,众人无不大惊失色。然而朱厚熜竟然看了好大一会儿后,就莫名其妙的看中这个宫女了,就是后来的尚寿妃先称其为尚美人。

  唐僧师徒们正在议论,忽然有官来宣众人进宫。八戒道,“送行必定有千百两黄金白银,我们也好买些人事回去,到我那丈人家,也再会亲耍子儿去耶。”沙僧道,“二哥箝着口,休乱说,只凭大哥主张。”

  老猪的话里透出两个问题来,一个是隐指了嘉靖皇帝胡乱花钱大肆封赏;一个是八戒忽然就想起了高翠兰、丈人甚至还有霓裳仙子来,为不久之后见到卯二姐后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那沙僧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赶快到灵山啊,所以就劝八戒不要再刺激唐僧了。

  果然那国王给倒换了官文,并送了黄金十锭,白金二十锭,聊达亲礼。八戒原来财色心重,即去接了。

  老猪还是喜爱财色,但已经好的多了。

  悟空几个留下唐僧,自己假装回去。猴儿变作一个蜜蜂儿,留下来陪伴师父,好让唐僧心安。其实猴儿是真不放心唐僧,会不会一时把持不住,就留下来做驸马了呢。因为这里跟蝎子精那里还不太一样,唐僧明知道是个妖怪,所以才忍受了下来的。但是唐僧肯定看不出来,兔子精到底是不是个妖精。而且唐僧的心思已经是波澜起伏的,先是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如何成就姻缘,又看到天竺国王喜爱诗词歌赋,公主美艳绝伦,国内繁华不亚于大唐长安,富贵财色对于唐僧是个最大的考验。

  悟空现在对多心经的理解,已然相当透了,也知道师父虽然理解了,但是还差得远。

  不过呢,悟空没有想到的是,唐僧此时已经基本看破了财色。但是心里仍有微澜,对于文人墨客那一套还是很上劲的。

  禅心么,看不见财色富贵的时候,很多和尚包括俗人都有,但是真正给摆到了眼前,有几个能勘破哩?

  正是那,邪主爱花花作祸,禅心动念念生愁。毕竟不知唐僧在内宫怎生解脱,请听下回接着胡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