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的光芒 第四百二十七章 属于乌孙国的倔强

《大汉的光芒》第四百二十七章 属于乌孙国的倔强

作者:以爱封城 字数:1835 书籍:大汉的光芒

  刘彻最后还是默许了……

  其实,从刘彻的决定之中,真正最受鼓舞的还是庄青翟。

  一大劲敌落幕,又加上助推大司农一把,多了一个队友少了一个敌人,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做多少次都是舒服的。

  他最希望刘彻能因为新政的顺利推进,从而淡化对瘗钱盗窃案的印象,那么他给刘彻留下来的,必定都是好的一面。

  当晚,他立即兴冲冲地回到相府,就是要朱买臣、王朝和边通一起饮宴,借此庆贺风波的平息。

  众人一片欢腾,推杯换盏间,已经是三五瓶酒下肚,面色红酒。

  可在场四人中,朱买臣却显得不那么乐观,他知道皇帝不是那么容易健忘的,不会因一废二,该记的永远会记住,因为一旦翻案,刘彻总是会一一算帐,确保举措正确。

  而且这朝廷也不是平湖秋月,水波不兴,说不定……在哪就会翻船,一旦翻了,总是怕地不行。

  夜阑席散,众人起身向丞相告辞时,朱买臣目光微缩,只留下了一句让大家酒醒的话:“树欲静而风不止,风动抑或是旗动,两者皆可定为动作,诸位大人多加小心吧!”

  但是,当日子平静的那一天天走向春天深处,再走向夏天的时候,仿佛一切真的过去了,一切都很平静。

  谷雨刚过,就从上林苑三官处传来喜讯:三官钱的再次精修与流行,彻底杜绝了假币的流行。

  仅从京畿各县的情况来看,三官钱型范精准,成色足,尤其是铸造手段高妙,很难仿造,郡国兴起的私铸之风,告一段落。

  由孔瑾主抓的均输官,实际上也相继离京赴任,各地开花。

  让刘彻欣喜的是,孔瑾深谙他的用人喜好,所选人才经过挑选,一个个都是少壮精锐之士,精力充沛能办实事,而且这些人都是商贾世家出身,熟悉贸易之道。

  司农府报来的奏章说,朝廷的财政状况,在近几个月,也在桑弘羊的调控下,渐渐好转,有了不少新收入!

  “哈哈哈!这个桑弘羊,还真是个人才!对,这才像话嘛!”

  刘彻每天阅读这些奏报,心情就那像暮春的风一样,于温暖之中,渐渐地融入了这大好夏日的热流。

  就在这样风和日丽、欣欣向荣的季节里,再次奉命出使西域的张骞,也顺利地回来了。

  社稷依旧,河山历新。

  这庞大的大汉使团和数十人的乌孙国使团,形成宏大而宽松的人流,他们浩浩荡荡走下咸阳原之时,张骞也一直在追忆着当年,第一次回归时的感觉。

  然而,很快,那种辛酸和寂寞早已消失,就随着大汉疆域的延伸和雄厚国力的强大而变地渺无踪影了。

  且不说他们此次一路西去,畅通无阻,就是所到之处,由于匈奴远逃的原因,西域再不复往日阴影,百姓更是兴高采烈地倾城迎送。

  现在横桥对面迎接乌孙国使团的阵列,那无比的尊敬,也让他找到了作为大汉使节的尊严。

  张骞暗地打量了一眼身边的乌孙国使节昆窳,在心里暗笑乌孙国王昆莫的目光短浅,他区区一个小国之主,竟然因为对大汉的孤陋寡闻,而对陛下偶有兴致,提出联手破匈奴的诚意漠然置之。

  偏安一隅就可以享国长久么?笑话!固执!张骞目光中掠过短暂的鄙夷,旋即恢复了平时的热情。

  他指着前方道:“使君请看,前面站着的,就是陛下特意派来迎接使君的大行李息、右内史苏纵和典属国。”

  昆窳“哦”了一声,嘴巴张得老大,他惊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那不远处长安的壮观,汉官的威仪,这伟大的造业,让他有一种如在梦境的感觉。

  李息已经是体力不比当年了,却仍不失将军的气度和老臣的稳健,当张骞介绍昆窳时,他以大汉朝代表的身份,雍容大度地上前,以汉朝的礼节表示了对远道而来客人的欢迎。

  “请使君到驿馆歇息,明日陛下将在未央宫前殿接见使君。”

  而李息则邀张骞同乘一辆车驾,引导着使团,径直朝长安城内走去。

  途中,张骞心有惭愧,对李息说道:“在下此次出使,没能说服乌孙国内附,下官甚觉愧对天恩,无颜见长安父老……”

  李息苦笑了片刻,抚着张骞的肩膀道:“使君两次出使西域,迢迢万里之远,一路又是餐风露宿,彰显我大汉国威,何愧之有呢!”

  当李息问他是否找到纳玛母子时,张骞伤感地摇了摇头:“当初离开时,下官特意在那里用石头垒了标志的,可这次去,大漠茫茫,那里早已被沙海掩埋,不知她与孩子最后怎样了。”

  李息沉默了一会儿道:“闻听使君即将归来,我已向陛下辞归了,并举荐你为大行令。”

  他告诉张骞,在他离开长安的这些年里,朝廷又发生了许多事情。

  李蔡死后,现任丞相变成了庄青翟,而御史大夫张汤,因为涉嫌盗卖先帝陵寝瘗金而入狱。

  而经过这些事情,皇帝也日见消瘦了,不复壮志气涌云霄的模样。

  一听到这些,张骞的心就一下子沉重了,他恨不得立即就去拜见陛下,他有许多话要对刘彻说。

  第二天,刘彻就在未央宫前殿召见了乌孙国使者昆窳。

  昆窳首先转达了昆莫国王对他的问候,并献上了乌孙器物、果蔬,以及战马的清单。

  刘彻下走口谕,典属国会同少府寺,主持挑选大汉布帛、银器等,待昆窳返国时,一并回赠。

  他特别叮嘱庄青翟,在乌孙国使节逗留长安之际,不要傲慢,一定要带他到各处看,让他多了解一些大汉的风土人情。

  这也是一种慑服,

  有些现实,

  见过了才会有敬畏之心。

  “睦邻方可邦兴,远交才可结友,互通才能开眼,此……乃是朕凿空西域之根本也。”

  送走乌孙国使节,刘彻单独留下张骞,一进宣室殿门,张骞就跪下了。

  “臣未能说服乌孙国东归内附,有负于陛下重托,臣真是罪该万死!”

  刘彻让包桑阻挡一切大臣来见,自己则拉着张骞相向而坐,一脸宽容地、好笑地看着他,丝毫没有责备的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