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的光芒 第四百零一章 一年烽烟

《大汉的光芒》第四百零一章 一年烽烟

作者:以爱封城 字数:1731 书籍:大汉的光芒

  春风秋雨又是一年(元朔二年,公元前128年),可上谷军民这一年不怎么容易,不胜其扰。

  漠南之战后,虽说伊稚斜接受赵信的谏言,将主力撤往漠北,可事实上,为了引诱汉军深入,骚扰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匈奴人可以无限制地骚扰,可汉军一直应对,总会疲于应付。

  风风光光过去,边塞总归有承受不了的时候,而这时候,便是灾难的初始。

  小者数千人,大者上万人,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强盗作风显露无疑。

  特别是居住在长城脚下的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要不是城内防御工作做的好,波及的范围还会更大。

  在大汉戍边的太守之中,像郝贤这样,几次随卫青出征、以战功而封侯的一郡之长屈指可数,算得上是受刘彻认可的可造之材。

  经历过尸山血海,他从来都不惧怕战争,更不怕上报刑狱等情况,一身清白是没有这种烦恼的。

  上谷百姓身兼耕战,很少有人触犯刑律,惟有租赋,最让他头疼,这个租赋,他一向宽容,如而长久之下,亏空特别多。

  但完不成朝廷的额数,很明显,就要受到处罚……

  “大人说怎么办呢?”长史翻阅完计簿,眉头就皱在了一起。

  什么都好,就是这个最麻烦,打仗的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文官的活就不怎好做了。

  特别是汉朝官员个个文武俱优,大趋势下,压力山大。

  “又是入不敷出啊。”

  “差多少?”

  “将近……四成。”

  “是啊!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哪有时间种地呢?往年还可添一下,今年难了……”

  郝贤站了起来,望着窗外开始凋落的树叶,一脸的惆怅。

  “本官这个太守当的……唉,哪里抵得上京畿的一个县令呢?匈奴人一来就手忙脚乱,想起来真是愧对朝廷,愧对皇上啊!”

  长史道:“咱们先不说这些了,谈谈赋政,现在这个情况,大人总得对朝廷有个交代啊!”

  郝贤点了点头,他很感谢长史,跟了他这么多年,可从来没有怨言,往往有什么施政方面的事,问他总没错。

  “年年难为你,本官……真是没用,哎……内心总觉不安。”

  “大人何出此言,这是下官分内之事,大人这样说就见外了。”

  郝贤还能怎样呢?面对这样的挚友,他不再犹豫了,紧接着问道:“匈奴今年有两次入侵吧?”

  “三月一次,五月一次,虽说规模不大,边塞百姓已不堪其扰了。”

  郝贤掰着指头计算,这两次都在万人以上,也不知道匈奴人打的什么明堂,又有什么用意。

  我军为了御敌,共征集本郡的男丁一万人,以补充兵员损失,使得现有军伍扩充了四屯,凡因戍边而无力耕作的丁户,免征赋税一年。

  这些男丁戍边的花费,置办兵器,训练的费用,这些加在一起,足以弥补赋税的亏空了。

  长史有些担心道:“大人,这样能行么?朝廷还要核计的,倘若发觉虚报,这可是欺君大罪啊!咱们担得起么?”

  郝贤叹了口气道:“如不这样,又有何方法呢?百姓已经够苦了,我们如再来个涸泽而渔,酿成民乱,朝廷追究下来,一样获罪。

  你没看出来咱们这位皇帝虽屡兴战端,可行的都是仁政么?他会理解的。”

  “话虽如此,可……”

  “万一被查出来,凭着你我跟随大将军出生入死,他总不能坐视不理吧?烦劳仁兄按照我们刚才说的,将这计簿重做一遍,等你我重新核计之后,仁兄也该启程去长安了。”

  “唉!”长史接过计簿,就告辞了,暂时只能这么做。

  刚要离去,却见一守城的司马奔跑着进来,说塞上的烽烟传过来了。

  郝贤的心顿时绷紧了:“何时看见的?什么情况??”

  司马喘着气道:“刚才卑职上城巡检,闻到空气呛人,忙朝远处看,原来十里外的山头上烽燧滚滚,想来匈奴人已经越过阴山了。”

  郝贤不禁倒吸一口气,心头一颤,从身后的剑架上拿起宝剑,就出了府门,奔往北门城楼。

  长史也不敢怠慢,只紧紧地追过来了,想随同一探究竟。

  而各部司马看见太守和长史,立即整肃军容,严阵以待。

  每一个城垛口都有一名张弓待发的士卒守着,这让郝贤的心安定了不少。凭借以往的经验,匈奴人起码要在五天后才能到达,他还有时间进一步加固城外的要塞和堡垒。

  他传令城外塞堡驻军,枕戈待旦,严防匈奴军突袭。然后他又转身对长史道:“本官连夜写好奏章,大人后日就启程回长安,将军情奏明朝廷。”

  哦!对了,一定不要忘记去拜访大将军,就说他的信我收到了,知道了么?”

  待他回头俯瞰城外时,眼见城西也硝烟弥漫了,原来通往代郡的烽燧也点着了,战况立时紧急了起来。

  战争,让男人们热血沸腾,也让脚下的土地躁动不安起来。

  十月十五日,夕阳将余晖洒在长安城头的时候,上谷长史一路风尘仆仆,终于赶到了京都。

  一路上,他都在想,他见了卫青该怎么说,怎么解释下来。

  往年每一次进京,郝贤或者长史总是先到大将军府,除了向卫青禀报军情防务外,再就是叙叙旧情。

  但今年不同,毕竟上计中有造假行为,这让长史一想起来心里就有些不踏实,他还是第一次这么干,尽管初衷是好的。

  他在驿馆安顿住下后,简单地用了些膳,就直奔大将军府。

  卫青听到禀报,忙将长史迎到客厅,喝了些热茶,长史先转达了郝贤对卫青的问候。

  接着说道:“郝太守有奏章呈送皇上,还没有来得及送往丞相府。”

  卫青道:“丞相近来有恙,署中诸事都委与御史大夫代理了,好在皇上有旨,中朝有事,可以直接面奏,长史且回驿馆歇息,本官这就带奏章到宣室殿面见皇上。”

  “大将军且慢,下官还有话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