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的光芒 第三百三十六章 趁热打铁的推恩令

《大汉的光芒》第三百三十六章 趁热打铁的推恩令

作者:以爱封城 字数:1843 书籍:大汉的光芒

  河间国先后分为兹、旁光等十一个侯国,裂土各封。

  淄川国分为剧、怀昌等十六个侯国,并行不悖。

  赵国分为尉文、封斯等十三个侯国,失却尊位。

  城阳、广川、中山、济北、代、鲁、长沙、齐等诸侯国也都分为几个或十几个侯国。

  这是大战结束后,威望正盛的刘彻,收到的一个大好消息。

  虽说“推恩制”要落到实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毕竟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局。

  这个自推恩颁布来,取得的大局,较为珍贵,足以令刘彻大为欣慰。

  这时候,随着诸侯国的分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一切都在往中央集权方向发展。

  刘彻得顺了大势。

  这些侯国地位与县相当,王国析为侯国,朝廷直辖土地逐渐扩大,这就消除了分裂的危险。

  各地均是如此,而刘彻颁的一卷卷诏令,从边关送往各处,名义上是慰问,实际上就是坐实成果。

  诏书用处很大,怎么个用法呢?朝廷的诏书为诸侯国们的庶子们提供了索权分邑的尚方宝剑,他们折腾的结果就是将诸侯王们一个个架空,让诸侯国实力大减,徒有虚名。

  以往庶子什么都得不到,现在有肉摆在面前,不大咬一口,怎么说地过去?

  什么团结就是力量,狗屁,在他们看来,拿在手中的肉,才是最香的。

  推行了多年的新制,终于又有了新突破,这使刘彻每每想起以往站在未央宫前殿北望渭河时,当时的壮志,与父皇指点江山的霸气,胸中就不时荡起汹涌的波浪。

  感到只有这个冬天,才被他真正拥抱在怀中,有了暖意。

  冬雪化作冰雨先行一步,但刘彻感觉落在心头的,是舒服。

  居高临下,边关的一切尽收眼底,雄健的军队如同一支利剑,被他握在手中,万分锋利。

  一年前的事,再次回想,也别有味道,让人心头生芬芳,是一种成就感。

  那时,他刚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藉田礼,在回来的路上,他特地到郑当时督建的渭渠工地上巡察。

  而郑当时自然与自己一起,陪同着观览渭渠动作。

  卖力的百姓,当夜就预先得到了一部分工钱,只因为做完再给钱的结算方式,让刘彻很不喜。

  站在一旁,郑当时禀奏道:“在公孙弘大人的协助下,京畿各县投入十多万劳力,工程进度很快,各道官员也尽力协助,如果不出意外,年内就可以贯通。”

  这是一个让他振奋的好消息。

  那关中的富庶事关朝廷的稳定,仰仗老臣相助,而刘彻觉得郑当时虽然年龄大了些,但就恪尽职守这一点来说,一点也不比韩安国差,甚至更甚之。

  韩安国虽能力大也忠心,但他也有私心,从梁王到父皇再到自己,他做的太圆滑了,反而没了血性。

  ……

  半个月过去了,伴着雪花,趁着驰道未冰,雪渍未合化成冰。

  刘彻回来了,带着李妍,由卫青众将护卫,回到了长安城。

  不平淡,场面着实吓人,一行人几乎裹着满满祝福回到长安的八街九陌,转了个遍。

  万人空巷,人潮如海,大爷大妈更是充分先锋,为怀春的姑娘腾出前面的地方。

  若非刘彻要游个遍,那炽热目光,让卫青面庞通红的景像,众人还看不到。

  堂堂大将军,踩着无尽尸骨,居然会害羞……

  不过,回到宫中,与卫子夫皇后太后姐姐她们小叙片刻,刘彻他最关心的还是主父偃的行程,于是他向包桑问道:“有主父偃的奏章么?”

  “陛下,还没有。”

  “一旦有了他的消息,立即禀报。”

  “推恩制”不可能在所有的诸侯国都一帆风顺。

  这毫无疑问,诸侯的私心从来都是泛滥的,时不时还会成灾。

  这又有什么要紧呢?那些不愿意被架空的诸侯王,很快地就会以对抗朝廷的罪名而被觊觎的庶子们告到朝廷,这也是刘彻求之不得的事情,让你们窝里斗,家里横完了,就该朝庭的人闪亮登场了不是么?

  他们闹得越厉害,朝廷的削藩就越彻底。不是么?

  打个比方,前几天,那个燕王刘定国,就被一纸书信告发到未央宫北阙的司马门下,这恰恰被前线劳军归来的主父偃发现,他迅速呈送给刘彻,刘彻毫不犹豫就将此案交给主父偃办。

  手软是不可能的,这群诸侯那个不是骄奢成性,以旧换新也是再所难免。

  钝刀子要磨尖了用,诸侯王飘了,同样可以磨一磨。

  刘定国在恐惧中自杀,刘彻趁机废除了燕国,把钝刀子整个重新改头换面。

  接着,刘彻又命主父偃去查办齐王淫乱后宫的案子,主父偃齐相的这个身份,更是如鱼得水。

  但是主父偃出京的第二天,汲黯就进宫来了,他是来弹劾主父偃的:“郡国都说主父偃借推行‘推恩制’之机,大肆敛财。”

  来长安城没几天,刚夸了主父偃几句,好嘛,他自己又飘了。

  这番话让刘彻有了忧虑和担心,新制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大一统,绝不是为了给京官们提供敛财之机,如果因行“推恩制”而致官员贪贿,这显然有悖于新制的初衷。

  主父偃这人贪,刘彻不会太上心,用他的时候,刘彻就知道,这家伙从来不是个善茬。

  刘彻的眼神追着天空悠悠东去的云彩,久久不愿移开……

  的确,近来这几个月是主父偃春风得意的日子。

  刚刚进入来到齐国,这位当年在游说中备受冷落和排斥,几乎陷入借贷无门困境的杂家,便以齐相的身份衣锦还乡了。

  当然,古代也有借贷,现代人玩过的古人也玩过,还是玩剩下的,主父偃曾经就差点着了道。

  所以说,以史为镜,什么时候都适用。

  站在临淄城中最大的酒楼“临海居”凭栏俯瞰,巷闾纵横,广厦连绵,酒肆林立,人头攒动,主父偃的眉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人得意了,就容易胡思乱想,主父偃也不例外,他忽然觉得自己命运与苏秦何等相似,当年苏秦落魄回家的时候,被妻子拒之门外,但谁又能想到他后来佩戴六国相印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