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的光芒 第一百五十四章淮南王要来

《大汉的光芒》第一百五十四章淮南王要来

作者:以爱封城 字数:1829 书籍:大汉的光芒

  太后王娡近些天来很无奈,被皇帝搁置一边的族人没被录用,便整日与她诉苦,说了一大堆,就是想做大官,而不仅仅是屈居于小小县令县尉……

  和儿子提,又被推托,转移话题,各种抱怨还没等吐露出来,就被刘彻给圆回去了。

  就算是田蚡,也没能拿到三公九卿中的一席。

  这个结果,田蚡自然极不满意,整日守在长信殿,时不时找刘彻聊表舅甥之情,顺便卖一卖惨,可刘彻只是呵呵一笑,就一笔带过了。

  开玩笑,

  你田蚡何德何能,

  当得了三公之位?做梦去吧!

  要是让你上去了,灌夫窦婴不是又要被你陷害,满堂文武是不是又要整日搞裙带关系?

  侯王贵胄如同废材者,宁杀之,也不任用,承袭了爵位,就该滚一边去,省的看了心烦。

  等刘彻威势无匹之时,

  就是他们卷铺盖回家之日,

  若是做了承继爵位的富家翁,还要闹事者,就该杀之以示天下!

  要说外戚没被录用,满堂文武,比较兴奋的,就是曾与刘彻有几年交情的灌夫了。

  灌夫这个人刚强直爽,喜欢发酒疯,不喜欢当面去奉承人。对皇亲国戚及有势力的人,凡是地位在自己以上的,他不但不想对他们表示尊敬,反而要想办法去凌辱他们;对地位在自己之下的许多人士,越是贫贱的,就更加恭敬,跟他们平等相待。

  这种脾气很有个性,虽然刘彻不赞同一棒子打死所有皇亲国戚,但心里面对这种做法,好笑的同时,多了一丝赞赏。

  灌夫,是一股清流……

  在大庭广众之中,推荐夸奖那些比自己地位要低的人,人士们也因此而推重他。灌夫不喜欢文章经学、舞文弄墨,但是爱打抱不平。已经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会办到。凡和他交往的那些人,无不是杰出人士或大奸巨猾。

  要说以前汉武帝轻信他人的指数是七的话,那如今咱们这个刘彻直接把指数降为了一,开玩笑,都以为自己有那么好骗?

  巫蛊之祸,在这个刘彻眼中,

  只是一场闹剧,

  因为皇帝的无情、不自信与猜忌,

  而引发的互相攻击,

  看看就行了,这个刘彻不天真,也不敏感过度,真以为还会像是所谓开创相声的公孙弘,偷偷编了宫廷胡闹的相声一般?流传一地笑话,为后人不耻?

  长安城里没有流民,但长安城外有,起了心思的刘彻,在灌夫怂恿下,开始了逼官放仓之路……

  “陛下,这么下去好像也不是办法啊,流民总不能天天受官府接济度日吧?”灌夫愁眉不展,有些惆怅的望着衣衫褴褛的人们,竞相争抢食物。

  顺着他的目光,看到的已经是渐渐有了秩序,排成几长列,不用说,这是兵卒的吆喝起了作用。

  手放在他肩上,刘彻眨巴眨巴眼睛,开口了:“你现在才想到这个问题么?”

  “额,陛下是否心中已经有了计策?”

  胸有成竹不像是假的,毫无头绪之下,这个粗人将问题扔给了他英明的君主,扔的毫无心理压力……

  “朕已经问过他们了,是长安城以西几十里的地方降了天灾,雪势比之周围,竞是在地势作用下,压塌了大半的房屋,无耐下,他们才背井离乡,希望富商云集的长安城能给他们一口饭吃,一角屋檐。”刘彻耸耸肩,向灌夫解释了起来。

  抓了抓脸,眼神聚焦在刘彻身上,才又问道:“既然如此,那咱们是不是该再去闹一闹官府?”

  “你是不是傻呀?长安城外的流民,没有得到救济,吃不饱穿不暖,这可以算得上是人祸,但那里发生的是天灾,您闹人家官府干嘛?”瞪了他一眼,刘彻无语道。

  “那该如何是好?”

  “朕早派韩嫣以朕的名义调兵去了,此刻怕是已经到了路上,等到他们与地方官员接恰,就是再新建房屋之时,少则月余,多则三四个月,便能够尽数建完,然后不就迎刃而解了么?还怕他们不愿意回家?”抖抖因站太久而发麻的大腿,刘彻将自己的布署告诉了灌夫。

  灌夫这才高兴的点点头,

  又瞄一眼在吃着粥和馒头的几千流民,笑道:“是不是说,这些流民同样可以以工代食,靠得买力为自己重建家园而拿到咱们给的粮食?”

  “嘿嘿,就是这个道理!”

  流民里面也有有追求的人,几十个年青人婉拒了官兵们让他们回乡的好意,带着少量财物,毅然决然的进了长安城,打算靠自己的打拼,去白手起家。

  这些人的未来,

  还是个未知数,

  或许有人功成名就,但也只是或许……

  这些人自然吸引了刘彻的注意,

  刘彻差韩嫣在不影响他们生活的情况下,去隔几天便关注他们动向,他也想看看,这里面是不是会有人才。

  听说陛下已经废除郡国私铸钱币的权力,统一由上林三官铸币,随着政局的稳定,还可能要实行盐铁官营。这不是针对他刘安又是针对谁呢?他对不尊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为首充满着恐惧。

  然而,现在他却用一种非常乐观的语言,在信中这般安慰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也不要过于伤感,自新帝登基以来,国事顺畅,万民安乐,此乃我大汉之福也……”

  对于这样的话,太皇太后并没有做出回应,而是将这封信,转交到了宣室殿上,任刘彻观看。

  太皇太后什么意思,刘彻不知道,也懒得去揣测,拿起信便看了起来。

  心中起意,刘彻以自己的名义,给他也来了一封信,问他对取缔私铸钱币的看法。

  淮南王刘安最担心的就是刘彻追问私铸钱币的问题,几个月前,左回右旋,就是希望躲开这个敏感的话题,谁知刘彻又是朝着这个方面来了。

  此时,刘安终于感到决不可把皇上当一个无知少年来看待了。

  他的锋芒、气度和后发制人的谋略,完全是在一种谈笑和闲适的气氛中表现出来的,而他幽深的内心就隐藏在那封看不透的信函里。

  刘彻不满意于书面上的交流,

  邀请了刘安来长安城一叙,

  刘安似乎没道理拒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