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抉择 第五十八章 后金崛起之因

《明末抉择》第五十八章 后金崛起之因

作者:涅个先生 字数:2536 书籍:明末抉择

  果然,慰问寒暄几句,崇祯便切入了正题:“听说嗣昌和何顾相熟?”

  杨嗣昌也是小半个屁股坐在绣墩上,躬身答道:“是,昔日家父往陕边平匪,何顾曾经给平匪官军捐献出一批火器,此事由小臣交割,是以相熟。”

  崇祯点点头:“如今朝中对此人多有非议,你如何看?”

  杨嗣昌稍稍抬头,双眼虽然还看着地面,却把一脸赤诚让崇祯尽收眼底,然后才答道:“此人率兵可为国谋胜,行商可为国谋利,却万万不可令其兵商并行,若今日放任,他日必成朝廷大患!”

  崇祯很满意,不是对今天这些人的答案满意,而是因为自己超凡的智慧满意——这些人,统统都是只知其表,不知其里。

  何顾拥有私兵部队,且战力不俗,这一点难道崇祯不知道?明朝大臣养私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当初李成梁为何能叱咤辽东,为何满门虎子?不外乎以全军之饷私养少数精锐,这数千精锐名为官军,却尊称李成梁义父阿爷,这不是私兵又是什么?

  甚至这些私兵里面就有不少建奴和鞑靼人,别忘了,皇太极他爷爷和太爷爷就是因李成梁而死,他爹努尔哈赤跟三叔舒尔哈齐甚至干脆就在李成梁手底下当过兵。说努尔哈赤是李成梁一手栽培出来的毫不为过。

  至于戚继光和俞大猷所部就更不用说,已经被民间百姓直呼为‘戚家军’和‘俞家军’,这还不足以说明这两支的部队的私兵特性吗?

  可那又如何?

  若无此三支私军,东南沿海倭寇何以剿除,蓟门辽东何来数十年平定。

  万历三大征以何取胜?靠的可不是自己那个几十年不临朝的爷爷万历,而是张居正攒下来的银子和李家军、戚家军。

  宁夏平哱拜便是李成梁之子李如松之功;朝鲜抗倭之战李家去了哥三个,其他上下将官也几乎全是李成梁当年的嫡系部队;就连平定播州苗疆和杨应龙之乱的李化龙也和李成梁有着极深的渊源。

  世人尽知万历有三大征取胜,却全都选择性忽视了万历时期还有两次惨败,一败缅甸还未伤筋动骨;第二败便是尽丧明朝精锐的萨尔浒之战……

  为何而败?因为张居正和李家军、戚家军攒下的那点家底早就打光了,即使还有幸存者也是垂垂暮年。万历一朝尚未终结,关外我强敌弱的形势已经彻底逆转,又过十余年,建奴竟然已经胆敢孤军进关,兵逼京师。

  朕比万历英明何止百倍,勤勉何止千倍,何以受此饥民四起之扰,异族逼京之耻?

  无他,朕无张居正、戚继光和李成梁而已!

  但使有臣如此,哪怕只其中一人,朕何愁天下不平,关外不定!

  六盘山大捷曾让崇祯对洪承畴和何顾产生过极大希望,以为属于他的李成梁和戚继光终于出现了。朝中诸多参奏之所以能压到现在,并不完全是党派倾轧的关系,是崇祯还在观望,他想看看这二人到底能力如何。

  如今京师城下,二人已经交出了他们的答卷……

  何顾不会是朕的戚继光和李成梁,此人用兵平平,不外乎就是大炮架起轰他娘,前后云集十万勤王军,也不过勉强将后金击退而已。而且行军打仗若是按照他那一套,要耗费多少银钱?如此猛烈之炮火,只此一仗恐怕便要耗费银两数十万,而且还不能取全胜之功——实是奢靡浪费之战。

  洪承畴也不是,但此人忠勇可嘉。陕边远在千里之遥,勤王却先于周边诸官。虽与何顾多有私交,但谏言仍以君王为重,此点尤为难能可贵。

  但是,何顾虽然不能做朕的戚继光,却也勉强可以做半个张居正了,因为他似乎挣钱有方啊!

  皆言其拥兵易为祸患,真真是迂腐可笑,去其兵取之长,不正是两全其美?!

  崇祯越发觉得自己英明过人,缓缓说道:“传何顾进京见朕!”

  ————

  或许是冥冥中的巧合,崇祯在缅怀先辈的时候,何顾在满桂这里听到了关于李成梁的另一些细节。

  当年李成梁总领关外军事,昔时无论鞑靼、建奴都是一盘散沙,根本无力对大明边关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李成梁为建军功,不断对关外部落发起突袭,以此枭首冒功。

  激起关外异族民变之后,李成梁剿抚杀降无所不用其极,功勋显赫无以复加,将整个辽东把持在个人之下。

  一时间辽东居民不知大明朝廷而只知李家父子,关外商利军垦尽入李成梁个人囊中,关外兵将不是他的儿子侄子孙子,就是他的干儿子干孙子。整个辽东几乎成为了李成梁的独立王国。

  李成梁自知朝中参劾自己之人众多,身上又多把柄,便扶持努尔哈赤以为后路。常言道,兔死狗烹,所以这兔子是断断不可死绝的。李成梁将身边异族亲兵家将尽遣于努尔哈赤麾下,女真爱新觉罗一系得此外力强援,得以一扫辽东诸多部落,终成关外异族一家独大。

  万历十九年,李成梁被罢,然而据守关外的依然是他的子子孙孙,以至于后续十年内八任总兵皆受尽掣肘不得始终,努尔哈赤之势力越发壮大。

  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这只兔子已经变成了吊睛猛虎,朝廷逼不得已,李成梁复任辽东总兵。昔日猛将虎子俱在,但他却再无任何作为。

  万历三十六年,李成梁出手了,以孤地难守之名,将自己亲手创造的八百里宽甸六堡防线拆除。此事引起朝野大哗。但终因此时驻守辽东的还多是他的子子孙孙,此事只以罢官论,不了了之。

  至李成梁万历四十三年死,四十四年努尔哈赤便建大金自称上汗;四十六年便以七大恨誓师,正式宣布与明朝为敌;四十八年更是萨尔浒一战尽歼明军精锐,关外之势遂彻底败坏,再无野战之力。

  其间种种在这里一笔带过只提过程和结果,但满桂讲述的要详细的多,虽然大多是他从自己父辈那里听来,却也如同身临其境。

  何顾听完,心中疑窦丛生。不是怀疑满桂口中的李成梁其人其事是否真实,而是他所讲述的这些战争的一些细节有些诡异。

  先说倭寇,数十倭寇便可于明朝腹地纵横千里而无一敌手,是戚继光招募金华义乌两地悍勇乡民,练出戚家军和鸳鸯镇,这才得以大破东南沿海倭寇。

  以此论,沿海倭寇的战斗力很强。但明军对抗入侵朝鲜的倭岛正规军,却已经开始以少胜多了,倭岛正规军的实力难道还不如沿海的倭寇海盗?那在朝鲜大破倭岛正规军的,到底是李家军还是戚家军?

  真相或许永远也无从追究,当时掌握着话语权的到底是树大根深的李家?还是创始人已死四年犹如异乡浮萍的江浙客军戚家军?

  另一个诡异之处则是努尔哈赤的起家,世人皆云其以十三甲,一百来族人起兵创建基业。何顾觉得就创业这个事来说,自己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以一百来族人和十三副盔甲起家,十年一统辽东,吊打大明,这绝对是有金手指加身。何顾仔细的复盘了努尔哈赤的发展之路,很快就发现了这金手指开在什么地方。

  其一,这一百来族人肯定不是普通的女真人,也未必只有一百来人,否则不可能这么骁勇善战。因为他打的也是女真人,努尔哈赤手底下又没有政委,不可能同样的女真人跟他打就是草包,一旦归顺就勇猛无敌了。

  其二,努尔哈赤打野练级的过程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外力骚扰,他在万历十六年统一女真大部,此时勇猛无敌的李成梁携九子虎将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除了把西边的鞑靼牢牢顶住,不让他们进来搅局以外。

  其三,纵使努尔哈赤再如何天纵英才,这数万后金精兵的装备从何而来?以何顾这种开着外挂的穿越者尚且无法在从零开始的情况下,在五年内武装数万精兵,可努尔哈赤这个纯种古代人中的蛮夷之族却做到了!

  想明白这前因后果,何顾一拍大腿:“妈了个巴子!!”

  几乎是同一时间,外面守卫说道:“镇主,圣旨到。”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