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抉择 第十一章 讯息不对称

《明末抉择》第十一章 讯息不对称

作者:涅个先生 字数:2221 书籍:明末抉择

  何顾很快就大失所望,这些火铳看上去擦的十分明亮,手柄也光滑笔直,但其实根本没啥技术含量。就是一个厚皮铁筒套在一根木棍上,这跟他小时候见过的一种农村礼炮几乎没啥区别。无非就是把火药和铅弹塞进铁筒里,然后在后面眼里的引信点燃……这磨磨唧唧的杀伤力,还不如弩。

  那些盔甲就更加糊弄人,看上挺刮板正,伸手一摸里面的夹层不是硬纸板就是过水的烂棉花,表面上或缝或铆了几块烟盒大小的铁片……这玩意儿的防护力何顾表示很怀疑,没准还不如大横店的群演道具来的结实。

  何顾一脸失望转身要走,服装批发市场的套路却自动触发了,铺子里面一人大步跨出,高声叫道:“客爷留步!”

  何顾回身,不解道:“怎么?”

  这人笑道:“这位爷,我们掌柜的有请,您里面坐一会儿?”

  铁匠低声道:“好东西是不会露在明面的。”

  何顾恍然大悟,此时不比现代,现代讲究的是金玉在外败絮其中,一个肉包子基本就是褶上有点肉,里面能有几根葱花都算对得起你了。而此时的人讲究的是财不外露,有好东西且得藏起来呢。

  何顾使个眼色,示意几个人在外面等候,自己跟着这小厮进了屋。这屋里可实在不像个商铺,两侧是古香古色的红木摆架,上面净是些精美瓷器。山墙正中央挂着一幅一米见方的山水画,两侧则悬挂着几幅毛笔字,由于这字写的非常龙飞凤舞,何顾是认不出几个来了。

  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变成半文盲而羞愧,只是咬牙哀叹自己不是双向穿越,否则傻子才要买什么火铳,这些锅碗瓢盆和毛笔字画多有吸引力啊。

  山水画下面是一张迎客桌,左右各摆着一张椅子,一个老者正拱手而笑:“这位客爷,请上座!快去给客爷倒碗茶水来。”

  何顾也不知道哪里才是上座,凭着直觉坐在了左边的椅子上。双方坐定,这老者道:“客官不知从哪里来呀?”

  何顾也学着老者的样子拱拱手:“自北京而来,跟我家主人到西安办差,久闻吴堡大名,特意命我绕路前来一观。”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自己这一嘴普通话说是本地人也没人信,还不如压着点舌头冒充北京人。可他却不知道,此时是大明朝,官方语言是以南京方言为主的。

  但错有错着,当时的北京算是一个庞大的移民城市,各地的官员、宫女、太监数量就已经十分惊人,再加上他们的仆人亲戚,按照比例来说,当时北京里的外地人不见得比现在的北京外地人少。

  华夏古语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家里亲戚当了官发了财,那前来投靠的更是不计其数。现在乡下亲戚来城里探亲是巨大的夫妻矛盾,但当时的人可不这么想,自己要伺候皇上或者那些达官显贵,不方便回老家探亲——炫富,就指着这些穷亲戚替自己回老家去宣扬呢。

  因此这时的北京口音相当繁杂,何顾这一嘴绕口的普通话倒正是合情合理。

  听到是北京来,老者的眉毛微微抖了一下。恰好伙计的茶水送到了,老者看都没看就怒斥道:“这种茶叶也是给客爷喝的么,回去换上等好茶!”

  何顾看到这些心中不由一动,按理来说老者的这番做派在何顾眼里看来应该十分好笑才对,可现在他的感受却是——这个老者言谈举止之间隐然有大家之气,好像不是个普通掌柜的。

  他这感受也对也不对,对的是这个老者在这个年代确实是见过世面的人,错的是这就是个普通掌柜的。

  何顾的误判来自一个不可抗的因素——讯息不对称。

  何顾来自2018年,看过一点明朝历史,大概知道崇祯王朝是怎么灭亡的——或者准确的说,大概知道新时代的书上是怎么描述的崇祯上吊,大明倒台。

  崇祯上吊是大明王朝一件很重要的事,可同时那只是大明王朝浩繁如烟的诸多事物中的一件事情而已,当何顾把视线从煤山的那颗歪脖树上移开,会忽然发现自己对大明王朝一无所知。

  就像吴堡县,它本身的遗址目前保存完好,可即使是现代互联网信息大爆炸,地球号称为村的时代,何顾如果不曾穿越,那他此生多半也不会知道中国还有这么一个地方。

  可是现在的吴堡却是名赫一时的存在,陕西、山西、河南乃至鞑靼、瓦刺,凡是混社会的人无一不知,无一不晓。

  为何?

  此地西为陕西,东临山西,下邻河南;黄河南北贯穿,虽正值大旱大寒之年,却没有干旱之苦,且河流缓慢适宜船度;顺黄河北上以东为边关九镇之榆林,以西为边关九镇之大同,大同卫和榆林卫中间还夹着一个偏关山西卫;黄河再继续向北,就直至鞑靼、瓦刺的势力范围了。

  原本拥有这些特点最多也就算是个冷兵器时代的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但这个混乱的时代给予了它特殊的加持。时值大明王朝已经从里到外烂开了花,边军无心守边,内军无心剿匪,在这种特殊形势下,吴堡镇犹如开了外挂一样,短短数年之间完成了从交通重镇向商业重镇的转变过程。

  处于这样一个风水宝地,要不干出点黑红白灰四道通吃的事情来,那才真是天理难容。

  于是乎,关外的少数民族收买守边的官军,半遮半掩的到吴堡来做买卖;陕西的巨匪大盗也假装成正经商人来置办各种物资;各地的商人则犹如逐利的候鸟般纷至沓来;甚至就连边镇的军官也把自己贪墨的物资拿到这里来出售。

  讯息不对称并不仅仅发生在何顾身上,眼前这个见过世面的老掌柜也同样如此。大明朝民智未开,民智未开可不仅仅是指老百姓没有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此时的百姓是真正的‘智心’未开。

  正如何顾之前所见过的那些荒野流民,他们表情麻木头脑禁锢,根本无法想象自己如何从这个人间地狱中摆脱出去。甚至就连饿死之前的揭竿而起,也要少数天赋异禀智商过人的家伙高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种麻木与鲁钝,自然而然的体现在人的脸上——大奸大恶必定面露凶相,心地淳朴必面相忠憨,是否良善,一望便知!(当然,仅指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能成大事者必擅哭戏,比如典型代表人物刘皇叔;比如近代选秀节目的卖惨系列……)

  总结起来的意思就是——民智未开的明朝百姓还不晓得演技是什么,大多只会本色演出。哪里像现在的人,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还不算,必须得辅以细节动作,比如脸颊抽搐身体微颤,眼神里还得流露出伤心欲绝来才算一个‘诞生’过的演员。

  现在的某安卓拉某北鼻搁到明朝,那没准就是冠绝天下的导师级演员了。

  正是因为双方的讯息不对称,这位经验丰富的老掌柜对何顾也看走了眼——如此自信淡泊,姿态盎然,轻松若定之人……绝非池中之物啊!

  老掌柜眼看何顾心如电转:对方是北京来的,又去西安办事,眼下可正是阉党一案席卷全国的时候……莫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