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新宋 第88章 要在广州竖大旗

《大新宋》第88章 要在广州竖大旗

作者:无辜的虫子 字数:1880 书籍:大新宋

  日暮,赵昰望着广州的方向,让人差一点以为皇上能看到广州城的城墙。

  如此深沉的目光,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

  是的,我看见了......

  看见那夕阳映红了残破不堪的广州城,城墙上的旗杆被砍断,黑边白底绣着宋字的金龙旗仿佛再也支撑不起无数大汉民族的荣光,从墙头上跌落。

  看见了,大宋士卒混杂着蒙元士卒的尸体横七竖八倒在断墙残壁上,广州城的城墙摇摇欲坠,鲜血染红了青石板,顺着破碎的夹缝滴落在地上,染红了早已酱黑的黄土地。

  城中再也看不见能站立的汉人了,屈膝讨饶也只能看到片刻的阳光,妇人以色娱人换来半顿温饱,小儿在断壁残垣下瑟瑟颤抖着等待死亡......

  推盏交杯在畅饮的永远是异族,大宋子民呢?

  赵昰豁然转身,面色严肃的走进船舱内。

  独立团战士的办事效率是很快的,只用了一天,抓回来的俘虏就超过了百人,遗憾的是百人中的异族人只有八人,其余的竟然全是汉人。

  通过供词,赵昰得到了很多令人伤感的消息,他已经忍不住了。

  曾经在琼州时,也没有感到有很急迫的心情,想到自己徐徐图之,慢慢的发展科技树,然后凭借热武器,再行驱除鞑虏,恢复大宋河山。

  但是,看完所得的供词之后,他却忍不住了。

  大宋子民,就犹如被打断了脊梁,在不进行治疗,以后可能永远也站不起来了。

  自己还在这里想着徐徐图之,慢慢发展。

  等自己这些有限的人发展起来,估计大宋子民也不再是大宋子民,而是一群麻木的奴隶,再也没有人生出反抗的心思了。

  麻木是一种绝症,甚至需要几代人的鲜血才能够觉醒。

  看来自己的计划要改变一下了,原本的计划,赵昰是想先训练一批人出来,在崖山海战时作为一支奇兵出现。

  到时候只要是控制住张世杰和陆秀夫等人,就可以带着船队扬帆海上,在琼州练兵,同时还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那就是琉球。

  琼州距离大陆太近,有些危险,那就索性把琉球作为基地,然后在慢慢的袭扰沿海,甚至待到自己的水军成立之后,可以沿着长江西进,打击沿江诸城,甚至以水路隔绝大江南北互联。

  到时候只要控制打击不让蒙元的水军发展起来,那么就算隔三差五的去袭扰一下大都,也是不错的一种消遣方式。

  但是听着似乎还在广州城上空回荡的哀嚎,看着大宋子民的一具具尸体,赵昰明白了,那样只是臆测,真正的,还是要竖起一杆大旗,上面只要闪动着一个字“宋”,就可以让很多人看到希望。

  就是广州吧!

  只要广州在手,张弘范就不敢毫无顾忌的攻打崖山,广州和崖山护卫犄角,才能像一把剪子般的,绞掉一块又一块的蒙元血肉。

  而且李恒刚死,对于群龙无首的蒙元军队,是一个打击。

  要快,等张弘范反应过来,再派主将过来,就要多费一番功夫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广州在自己手里,那么在崖山,张弘范就不会摆出那个最让人恶心的“连环船”的一字阵型。

  焦山之战被人用火烧了一次连环船,固执......不,是偏执狂的张世杰,竟然又在崖山摆出一次,这叫什么,叫屡教不改啊。

  赵昰这样想着,却万万没有想到,在不远的崖山,迫于张弘范的压力,张世杰已经做出了决定。

  是夜,崖山。

  茫茫的大海碧波万顷,皎洁的月光散发出柔柔的淡银光芒,犹如层轻纱般笼罩在了海面。

  翻涌流动的海水拍打在大宋的战船上,哗啦啦地溅起了一层层白色的浪花。

  崖山西南凹进的海湾处,矗立着临时修建的行宫。简陋的行宫,就不是昔日繁荣的王朝所该拥有的威严,在静静月夜下的崖山中,充彻着孤寂与迷惘。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寂静,在火把的映照下,几队禁军列队跑进了行宫。

  各处堆好干柴后,用火把将干柴点燃。不错,他们要烧毁行宫,不仅行宫,就连崖山处的房屋和据点都要一并将之烧毁。

  屯军崖山,有人建议应该先占据海湾出口,保护向西方撤退的路线,但是连连溃败,张世杰为了防止士兵逃亡,否决了建议,并下令尽焚地上的宫殿,房屋和据点。

  随后下令近千艘战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杨淑妃和卫王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

  张世杰用这个举动向蒙元做出了誓死防御的表态,但他却还不知道,大宋近二十万军民的最后生路,却即将葬送在了他的手中。

  战船以“龙舟”旁边的奇石为中心,呈正方形布列在崖山西南海湾外的海面上,千艘战船降下了白色的船帆,一眼望去,只能看见无尽的黑点。

  龙舟甲板之上,卫王赵昺坐在杨淑妃身旁,听着海水冲击在木质船身所激起的‘哗哗’声,低头,抬起双手在有点脏的蛟龙服上蹭蹭,压下衣衫上的皱褶。

  许久,才仰起头,看向了海平面上皎洁的圆月。

  “母妃,什么时间,哥哥才会回来?”

  正在沉思状的杨淑妃不由一愣,才想起,自己已经半年多没有见过儿子了,倒是收到几次书信。

  书信中,杨淑妃觉得儿子的确是长大了,懂事了。

  除了书法还有些稚气,但是在措辞中,杨淑妃已经能感到对于自己的关切,并且几次提及了要来崖山接自己去琼州的意思。

  “很快的,你哥哥快回来了,或许,你哥哥快过来接咱们了。”

  杨淑妃喃喃的说道,不知道他是在回答赵昺,还是在说给自己听,但是想到现在行朝的情况,想到张世杰的独断,想到提及皇上时的冷漠。

  刚刚激动的心情,又迅速冷了下来。

  孤儿寡母的,纵然是皇族,也要看人的脸色,我儿什么时间能够长大亲政,那样的话,日子就会好的多。

  但是亲政之后真得会好一些吗?

  想起了贾似道,想起了与士大夫共天下,想起了张世杰的的那张黑脸,杨淑妃突然有些不确定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