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龙腾股海 第一百零四章 慈与孝

《龙腾股海》第一百零四章 慈与孝

作者:渤海君子 字数:4366 书籍:龙腾股海

  第一百零四章 慈与孝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郢州莫愁湖小岛水榭的临水平台,张小山和王兰坐憩在鹅颈靠椅上,清幽幽的湖水倒映着天空的点点繁星。仰望着头顶星光汇聚而成的银河,张小山不由吟诵起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秋夕》。

  这是多么清朗的秋夜,星星比任何时候都要亮,都要大,它们似一颗颗闪闪发光的银色铆钉,固定着一块块用青石拼接而成的地球的天花板。

  “兰兰,你看那天上的星星像不像一颗颗钉在青石板上的银钉呢?”张小山问爱人。

  “你怎么想到了这个比喻呢?”王兰笑着反问道。

  “是我的祖父祖母让我想到的,”张小山动情地回忆起来:“小时候,每当夏夜,我便躺在屋外的摇床里乘凉,祖父祖母分坐在摇床两旁的竹椅上,一边摇着蒲扇为我扇风驱蚊,一边唱着儿歌催我入眠。儿歌非常优美,可惜我只记得这样两句:天上星,亮晶晶,青石板上钉银钉。你说,我刚才的比喻不是祖父祖母教我的吗?”

  “这两句已经很优美了。小山,你们家是书香世家吧?”

  “无从考证,但我的老爹爹是族长。我想,没有文化的人不可能做族长吧?”

  “也是啊。你刚才说的老爹爹是哪个前辈呢?我见过吗?”

  “我祖父的父亲啊。我们仙桃老家称祖父为爹爹,爹爹的父亲就是老爹爹了。我爹爹去世的早,你没见过,老爹爹你就更没见过了。”

  “你的祖母我见过。对了,你们把祖母叫什么来着?你看,我都不记得了。”

  “叫‘哪嘛’,这是我们老家的乡土话,反正是这个音,也不知到底是哪两个字。”说到这里,张小山稍作思考,继续说:“由这两个字,我联想到了藏传佛教的一个术语‘喇嘛’。这个‘喇嘛’和我们称呼祖母的‘哪嘛’音完全相同,但意思不一样。在藏传佛教里,‘喇嘛’是对僧侣的尊称,意为上师、上人,一般是对长老、高僧的称号。那么,我为什么要把这两个称呼联想到一起呢?因为它们除了音同外,含义也有相同之处。藏文‘嘛’的含义是对待一切众生犹如母亲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慈悲,是慈悲至高无上的意思,有这样至高无上慈爱的人,叫做‘喇嘛’。我们称呼祖母为‘哪嘛’,祖母对孙辈的慈爱不就是至高无上的吗?所以我说,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是一样的。”

  “确实是这样,祖母对孙子孙女的慈爱确实是至高无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祖母对于我们就是‘活佛’,就是‘喇嘛’!”王兰完全同意丈夫的观点,而且显得更为激动。因为无论是她自己的祖母,还是张小山的祖母,都曾经对她是那么的慈祥、那么的爱。

  “你说的太好了!对孙辈而言,祖母就是佛,就是菩萨。所以我想,我们老家肯定出过一位高人,他要么对佛学有研究,要么游历甚广。有一天,他突然想到,我的祖母对我这么慈爱,就如同慈悲的‘活佛’一样,我何不把藏传佛教里对有着至高无上慈悲的活佛的称谓‘喇嘛’,用来称呼祖母呢?他这样想着,也就这么做了。由于他是乡里的贤人,乡人们都向他学习,于是,祖母也就被叫做‘哪嘛’(喇嘛)了。”张小山进一步分析道。

  一颗亮晶晶的流星,像河里溅出来的一滴水花儿似的,从银河的当中,飞了出来。它滑过深蓝色的夜空,悄无声息地向着东南方张小山家乡的方向急驰而去。

  “你看,那一定是我在天堂里的祖母,她思念孙儿们了,回去看看。人间几十年,天上还不到一天,她还不知道亲亲的孙儿们都像浮萍一样,飘游到他乡去了。看来,明天我们得回趟老家,去祖父祖母,还有母亲大人的墓前祭扫。”张小山望着流星远去的方向,泪水不知何时盈满了眼眶。

  王兰理解丈夫的心情,她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夫唱妇随是她的习惯。她只是想,自己的丈夫如此重感情,如此真性情,他的女同学们,还有吴玫对他那么好,他会不会也对她们投入真感情呢?

  她默默想了许久,只有一个答案:那是肯定的!那么,我该怎么办?时刻提醒他?时刻防范她?我能做到吗?不能。她自问自答。那我能做什么呢?给他信任,为他天天付出真爱和真感情。试问,他会选择谁?是偶尔关心他的人呢?还是每天为他付出的人呢?

  “不用说,肯定是我这个每天都为他真心付出的人!”王兰又自问自答。她心中充满了信心,那是她对自己的信心,也是她对丈夫的信心。

  “小山,夜开始凉了,别苦苦思念故去的亲人们了,他们在天堂都很好。我们回去吧,明天是10月6号,6号回去,7号回来,8号股市就要开盘了,你又要忙了。”王兰温柔体贴的依偎着丈夫一同站起身。

  10月8日,股市如期开盘。杨满仓和张小山两个“专业股民”边品着工夫茶边关注着市场动态。

  国庆节期间,老杨的儿子杨飞专门给他托运来一套上好的工夫茶具和顶级的乌龙茶,并专门嘱咐他放在大户室以作品茗之用。

  杨飞此举可不是为了方便小团队,尽管他知道老爸有几个谈得来的股友。他是为了让老爸在炒股间隙身心能够真正闲下来,尽管他的良好愿望并不见得能够完全实现。

  杨飞是这样想的,炒股往往会产生急、燥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而品工夫茶则需要闲和慢,正好可以中和急、燥二字。如果真能这样,岂不是对父亲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吗?你别说,这小子的想法确实有道理。孝子啊!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不少人为了追逐利益六亲不认的年代,有这样的孝子实属难得也。

  在协助杨满仓摆放工夫茶具时,张小山就对杨飞是个孝子发表了感叹,同时也对老杨表示了莫大的羡慕。

  杨满仓摆摆手:“三弟,你别夸那小子了,一年难得见一次面,还谈什么孝子。”

  话虽这么说,老杨还是面带笑容地摆弄着茶具,并饶有兴致地问张小山:“三弟,你是文化人,肯定知道与茶有关的人文掌故,说来听听。”

  “好啊,难得大哥有这个兴致,我就说说。关于茶的人文掌故可多了,我们今天说说卢仝的故事吧。卢仝是唐代和韩愈同时期的诗人,也是韩愈的好友。他一生爱茶成癖,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卢仝流传于世的诗歌《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因此,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杨满仓听得正上劲,见张小山不说了,便笑着要求道:“三弟,你详细讲讲韩愈和卢仝,还有‘七碗茶歌’的故事吧,一定很有意思。”

  张小山想,杨飞买茶具送给他老子还真是太对了。这不,以前老杨一进大户室就一门心思在股市上,紧紧张张的,现在就要分出工夫来摆弄工夫茶了。不时时关注股市,身心也就自然没有那么紧张了。再说,实在没有必要时刻关注股市,策略定好后,只要没有非常大的利好和利空,按策略执行就是了。大盘和个股的走势,就如大海的波浪和潮汐,你关不关心,它总要波动;你在不在意,它的涨潮和落潮永远不会变。

  边这样想着,张小山边笑着说:“大哥有兴趣,我就从韩愈和卢仝如何成为好友讲起。卢仝是河南济源人,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虽出身名门望族,家境却十分贫寒。他耿直孤僻,淡泊名利,尤其厌恶官场的孽政弊息,不入科考,隐居山野,刻苦攻读。不被高官厚禄所诱,拒绝仕途,以清贫耿介闻名。朝廷闻知卢仝的才学,曾两次征他做五品官谏议大夫,但他憎恶朝廷宦官专权,卑视官场龌龊,都未应命。正如他《冬日》诗中所曰‘上不识天子,下不识王侯’。韩愈尤以喜爱卢仝的才学和狷介高洁的节操,在任河南令时对卢仝时有接济。卢仝后来与韩愈、张籍、孟郊、贾岛成为了好友,是唐代韩孟诗派的重要人物。

  唐元和四年,家住河内孟州的河南令韩愈与河内济源的卢仝一起逍遥河内的沁园。两人与艺妓坐饮,歌舞一阵,便唤侍女上茶。而唐时的河内人,只喝当地的菊花茶和冬凌茶。卢仝虽也是河内人,但他毕竟是‘茶仙’,龙井、毛尖无所不用,所以菊花茶虽然醇和甘甜,却缺少清苦之美,因此大为不快。韩愈是来这里移竹的常客,对竹林植物甚是了解,就带卢仝在竹林里采摘一些了竹串子,建议将其泡茶试饮。结果竹串子未经泡制,泡出的茶苦涩有余,清香不足,卢仝很是苦恼。片刻之后,卢仝突然提议出去看泉,韩愈不解其意,跟在后边。只见卢仝每到一泉,捧水就喝,结果五十五泉看完,肚子喝的鼓胀,逗得韩愈捧腹大笑。稍后,卢仝让侍女将桃花泉水盛起,再次烹煮,让韩愈品饮。韩愈品后,顿解其意,不禁乐道:‘甘苦相济,清雅漫延,别有滋味,好茶!好茶!’原来,竹串子的药理,就是生津和血,清热去火,和肺解毒,加上桃花泉的甘甜和矿物成份的药化反应,竹串子茶变得柔绵、清心、益脾、养神,的确为上佳饮品。

  在以后的日子里,韩、卢二人常邀张籍、孟郊、贾岛等朋友多次到桃花泉烹茶,歌赋词吟,留下了许多佳话和诗篇。

  唐元和六年,卢仝收到好友谏议大夫孟简寄送来的茶叶,又邀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品饮,著名的‘七碗茶歌’就在此时产生。卢仝的茶歌所表达的饮茶感受,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而是将‘竹串子茶’的药理、药效溶入其中,醒神益体,净化灵魂,激发文思,凝聚万象,制造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境界。

  茶歌的全文我记不下来,只记得中间的一段: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这几句《七碗茶歌》中最精彩的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三碗便能让诗人文字五千卷,扬扬洒洒,神思敏捷;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风生,欲乘清风归往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写出了茶之美妙。茶对卢仝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似乎为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他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品茗竟可以忘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

  故事讲完,水也烧开了。杨满仓拿起茶壶,笑道:“三弟,你讲的故事我很喜欢,现在该我来犒劳你了,让我们一起来体验羽化登仙的意境吧!”

  杨飞寄来茶具时,同时寄来了工夫茶的光碟,杨满仓看了几遍后,已经记住了。他边操作边讲道:“炮制工夫茶的程序有八道。第一道洗杯,用开水洗净茶具,文雅的说法叫百鹤沐浴;第二道落茶,就是把铁观音放入茶具,这叫观音入宫;第三道冲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使茶叶转动,这叫悬壶高冲;第四道刮泡沫,用壶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这叫春风拂面;第五道倒茶,现在泡了大约二分钟,可以将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了,这叫关公巡城;第六道点茶,倒茶后,茶壶里一般还会剩下少许茶水,这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人面前的小茶杯里,这叫韩信点兵;第七道看茶,也就是观赏茶杯中茶水的颜色,这叫鉴赏汤色;最后第八道就是喝茶了,这个也有讲究,要乘热细啜,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斟细饮,这最后一道叫品啜甘霖。”

  好不容易可以喝茶了,张小山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品饮,还真是齿颊留香,胃底回甘,心旷神怡,别有情趣。唯一麻烦的是,一小杯一二口就喝完了,需要频频再斟。看来,工夫茶除了泡制要工夫外,饮茶也要费工夫啊。

  喝了工夫茶,还是要花点工夫看盘的。当日是“十一”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继节前止跌之后,两市股指盘稳后小幅走高。收盘时,各主要股指均收出阳线。其中,深市股指表现稍强,深证成指上涨1.01%,报收于3085点。深证综指上涨0.57%,报收于376点。上证综指上涨0.33%,以1371点报收。可能是假日效应,这天的大盘和个股均交易低迷,成交清淡,不具备可操作性,大盘的小幅上涨还是归功于青岛啤酒H股的大涨给A股打了一针小小的强心剂。

  这一天,2003年10月8日,股市一个比较大的亮点是青岛啤酒H股大涨12.58%,收盘报8.5港元,折合人民币9.1元,较青岛啤酒A股股价高出0.16元。这是自1996年以来,同股同权的同一上市公司的H股股价第一次高出A股。有业内人士认为,联系港股、红筹股乃至H股的整体表现来看,这一现象并非偶然。H股出现了大的涨幅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长期以来,H股与A股的巨大价差,使得H股的价位具备了较大的投资空间,同时,在股票同股同权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套利机会。此外,国内经济的基本面较佳以及投资者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对H股的上涨也是不可低估的因素。专家分析认为,H股在香港是以港币进行交易的,然而H股上市公司在内地的资产都是以人民币计价的,如果预期人民币升值,对以港币计价的H股自然也会有一种上涨的动力。从长期来看,伴随着人民币最终走向自由兑换的进程,不同币种标价的相同股票间,价格必然会走向相对统一。

  “青岛啤酒H股的大涨,说明崇尚价值投资的香港市场对青岛啤酒的投资价值是高度认同的。看来,对这个青岛啤酒,我们也要好好研究一下了。”这是张小山和杨满仓在盘后达成的共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