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庶女的日常 75 为难

《庶女的日常》75 为难

作者:狐酒 字数:4494 书籍:庶女的日常

  唐曼宁去了一趟太太那里,结果却眼睛红红的回来,虽然重新洗了脸匀了妆容,又怎么瞒得过曼春?

  不过看姐姐这个样子,显然不愿意跟她提起,想也知道是在太太那里受了不痛快。

  曼春知道,为了她的缘故,姐姐在太太那里很是受了些责难,太太的脾气在那儿摆着,再怎么亲近的人,若是违了她的意,也是不给好脸色的。

  曼春又不好劝,想来想去,便让厨房照着唐曼宁的口味做了晚饭,一桌的汤菜都是她爱吃的。

  然而不等饭菜上齐,太太那里竟又使人来喊她,唐曼宁只得嘱咐妹妹先吃,不用等她了,“我没准儿就在太太那里吃了。”

  王氏先前和女儿为着回京城的事闹了一场口角,等女儿走了,她心里后悔着急,也气唐曼宁不能体谅她,便叫厨房烧了几个女儿爱吃的菜,想着把女儿叫来一道吃个晚饭,再好好劝劝她。

  唐曼宁刚被她训斥了一番,那里提得起精神听她的劝导?王氏说着说着,瞧见女儿这心不在焉的样子,就觉得女儿在敷衍她,火气越发大了起来,原本的劝说也渐渐变了味儿。

  唐曼宁又被训斥,沉着脸什么也不肯说,扭过头使劲眨了眨眼睛,带着鼻音说道,“天晚了,我回去了。”

  “你站住!”王氏蹙着眉,喊住了她。

  唐松舍不得妹妹受委屈,却也知道母亲的脾气,眼见母女两人僵持着,便道,“有什么话好好商量就是。”

  唐松如今年纪渐长,又定了亲,家里人都把他当作未来的顶梁柱看待,儿子开口,王氏停了一下,怫然道,“你不要护着她!”

  唐松道,“几千里路不是容易走的,我记得咱家刚来泉州的时候她就病了一场,母亲难道忘了?这次行程又仓促,真要是在路上有个头疼脑热的,请大夫都不方便。何况这个时候天气热的不行,真要让她回京,不妨等到秋天或是春天的时候,也少受些罪。”

  王氏不悦,“便是这次不回去,明年你祖母过寿的时候也得回去,到时候谁送她?你父亲肯定是不行的,难道让她自己走?”无论如何也不同意。

  唐松把妹妹送了回去,见二妹曼春正在擦头发,隔着帘子说了几句,又劝了唐曼宁一会儿,叫她不要在意,“回头我再劝劝母亲,你早些睡吧,不要多想。”

  唐曼宁没什么情绪,点了点头,“哥,你的行李收拾好了?”

  “嗯,也就是那些东西。”

  “……咱们都走了,这里不就只剩父亲一个人了?”

  唐曼宁强忍着不叫眼泪掉下来,“我是不是错了?要不……我还是跟你们回去吧。”她本来也没有必须要留下来的理由,只是一想到这次跟着母亲回了京城,若是依了母亲的安排,也不知她还有没有机会回泉州,父亲在外任上总要再熬些年头,她若是就这么留在了京城,恐怕几年之内难以再和父亲见面。

  可母亲这样不依不饶的,实在让她受不了。

  唐松安抚地笑笑,揉揉她的脑袋,“哭什么?不想去就不去,明年再回也一样,我们都走了,父亲就一个人了,你和妹妹留下也好,免得父亲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唐曼宁神色轻松了些。

  依依不舍的送走了兄长,唐曼宁回了屋里,曼春手里捧了件衣裳过来,“我做了件衣裳,也不知大小合适不合适,姐姐试一试?”

  面对曼春关切的目光,唐曼宁心里暖和起来,翘了翘嘴角,“好,我试试。”

  青碧色大袖袍用上等妆花纱制成,这料子的花样不是常见的样式,是用嫩色织的花朵和鸟雀,素雅别致,衣领和袖口只用银线镶边,让人看了只觉眼前一亮。

  曼春拢共只有两匹这样的料子,一匹这种青碧色的,给唐曼宁做了件袍子就用掉了一半,另外还有一匹近似于月白的水蓝色,颜色很挑人,她没敢用。

  唐曼宁一摸就知道这是极好的料子,在手里提着抖一抖,好似没什么重量,葛嬷嬷服侍她换上,曼春前后左右看看,“要不要再短些?”

  唐曼宁照照镜子,踮着脚,面上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抚着衣料上的花纹爱不释手,心不在焉道,“不用不用,换上厚底鞋正好——葛妈妈,我那件新做的裙子呢?搁哪儿了?”

  唐曼宁试了条杏色的,觉得不满意,又试了素色的,仍旧摇头,“太素气了。”叫人把她今年新做的衣裳都摆出来,要搭配这件新衫子。

  曼春笑吟吟的看她折腾衣柜,把裙子衫子摆了一床,又把屏风挂满了。

  “这条怎么样?”曼春伸手指指角落里挂着的一件。

  那是一条粉色百褶裙,唐曼宁只穿过一次,因为颜色太浮,就丢在一边不再穿了——她犹豫着拿过来,往身上比了比,“这件……行吗?”她记得这条裙子穿上显胖。

  “我觉得好看。”曼春咬了一口西瓜,把籽儿吐在盘子里,告诉小屏,“我桌上梅花攒盒里头有根掺了银线编的绦子,缀了绿珠子的那个。”

  小屏把那绦子找来,交给唐曼宁系在粉色裙子上。

  众人都说好看。

  两人玩到月亮爬上屋檐还不肯睡,童嬷嬷过来道,“外头快要敲二更鼓了,姑娘们早点儿歇了吧?”

  唐曼宁试衣裳折腾出一身汗,便要洗澡,葛嬷嬷劝她,“天晚了,不如等明儿日头好的时候再洗?”

  葛嬷嬷话音未落,外头响起石榴的声音,“葛嬷嬷?葛嬷嬷!姑娘睡了没?”

  唐曼宁听见了,微微皱眉,葛嬷嬷看看她,撩了帘子出去了。

  跟妹妹比了个手势,唐曼宁小声道,“这么晚了,她又过来!”

  唐曼宁烦石榴不是一天两天了。石榴原就与一般的丫鬟不同,一进府就在太太屋里伺候,后来给她做了贴身大丫鬟,她也一向敬着。这人平时跟底下人摆谱也就罢了,拿着鸡毛当令箭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她这边但凡有点儿什么风吹草动,都会被石榴报到太太那儿,就很可厌了,然而她是大丫鬟,明面上没犯什么大错的话也不好罚她,免得下头不好管束。

  石榴那想做人上人的心思也不是没人看出来,不过是瞒上不瞒下罢了,唐曼宁也隐隐察觉出些许不对劲,只是不能说出来,只有自己心里暗暗别扭。还有一点,石榴是韦嬷嬷的亲孙女,而韦嬷嬷对二姑娘的态度什么样儿大家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来。

  于是,石榴没能跟着搬过来,仍旧守在大姑娘的院子里,唐曼宁有事也只差遣几个小丫鬟,实在绕不过她才叫她。

  石榴进了屋,虽没人叫她,她还是笑着向唐曼宁的方向福了福身,“大姑娘。”

  这段时日石榴骤然失宠,别人看没看出来她不知道,可她自家事自家知道,她在大姑娘那里她说话是越来越没分量了,为此很是呕了一阵子气,却又不敢跟大姑娘顶着来,便千方百计的想法儿往唐曼宁跟前凑。

  唐曼宁瞧着她,嘴角的笑意也没了,冷淡地点了点头,“这么晚了,你怎么过来了?”

  石榴笑容一僵,“刚才太太派了人传话,叫我们把姑娘的屋里的东西收拾了,我不敢做主,来请姑娘示下。”

  这事儿要是换个人来说,唐曼宁几句话就打发了,偏偏是石榴这个自以为聪明的,她以为唐曼宁是犯了脾气跟太太赌气,想着先前太太嘱咐她的,就又往前迈了一步,不等唐曼宁开口就抢先说道,“姑娘,听奴婢一句劝,太太也是为了姑娘好,姑娘何必惹了太太生气呢?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姑娘这样,太太可要伤心了,姑娘自小也是读了书的,那书上说的忠孝……”

  “我什么时候落魄到要你来教训我?”听到自己被扯到忠孝上头,明知这石榴大字不识几个,更不要说书上的道理,不过是仗着脸面跟她歪缠罢了,可唐曼宁还是忍不住火大,“太太说了什么,你听不听的,何必来问我?我说了,你就听?我要说让你不许收拾呢?你是不是又要跑到太太那里耍嘴去?去吧去吧!快去!”

  葛嬷嬷推搡着石榴出去了,“你抬头看看什么时辰了!什么事儿不好明天说?非得大晚上的跑来惹姑娘生气?”

  石榴挣开了葛嬷嬷,悻悻道,“是太太让我来劝劝姑娘……”

  葛嬷嬷冷笑,“呸!又不是隔了千山万里,几步路的事儿,太太有什么话要嘱咐的不会自己跟大姑娘说?我知道你一向在太太跟前有脸面,可太太也没说让你把姑娘气着!快走吧,她们母女之间的事儿,用得着你在中间使力气?”把石榴打发走了。

  唐曼宁越想越委屈,捂着心口直吐气,“太太说我也就罢了,我好不好的,要她来说嘴?她如今是个丫鬟就敢对我指手画脚的,将来若是真有了什么好前程,我还活不活了?”

  葛嬷嬷见她脸色不好,晓得是真气着了,赶紧给她冲了一盏玫瑰露喂她喝了,“姑娘宽宽心,不值当的为她生气。”

  唐曼宁抹了一把头上的汗,觉得身上沾着汗粘糊糊的,就要洗澡。

  虽说天热,可这都快夜里了,自然不如白天时有太阳晒着,葛嬷嬷就想劝,唐曼宁犯了倔,“怎么,我连洗个澡也不行了?”

  曼春劝她,“别气了,葛嬷嬷是怕你受凉。”

  唐曼宁道,“三伏天怎么会受凉?”

  洗澡不过是小事,知道她是心里不痛快,便随她去了。

  然而唐曼宁第二天早晨就有些不舒服,一副感冒了的样子,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直喊疼,问她哪里疼,她却道浑身都疼,葛嬷嬷摸着她额头上热得不正常,不敢耽搁,跟童嬷嬷说了一声就去禀报了王氏。

  报到王氏那里,王氏还不信,“昨儿不是还好好的?她是生气了,不想见我吧?”

  葛妈妈惶恐道,“身上确实有些发热,睡得迷糊起不来,还喊疼。”

  王氏怒道,“既然这样,昨儿夜里怎么不说?”当即吩咐了人去请大夫。

  自从曼春搬到这里,王氏还是头一次来,她扫了一眼曼春,便一头钻进了唐曼宁的卧室,看到唐曼宁闭着眼睛蹙着眉,一副难受的样子,焦急道,“大夫呢?怎么还没来?叫人去催催!”

  旁人哪敢反驳?都急急忙忙应了,有端水进来的,有往外走的,不敢叫自己闲着。

  王氏坐在床边,拉着唐曼宁的手,“我的儿,这是怎么了?”

  唐曼宁哼了两声,勉强睁开眼睛,瞧着床边坐着的人穿衣像是太太,“母亲?”

  王氏赶紧抓住她的手,安慰了几句,等到唐曼宁再次闭上眼睛,她转过身,“昨天是谁守夜?”

  王氏在屋里看了一圈,眼里冷光闪过,问跪在地上的葛嬷嬷和玉珠,“昨儿你们姑娘吃了什么,喝了什么,窗子是谁开的,夜里打扇的是谁?”

  葛嬷嬷胆战心惊的把前一日唐曼宁的衣食住行都报了一遍,一丝儿也不敢隐瞒,王氏沉着脸,“我让你们伺候姑娘,不是让你们惯着她!有不妥当的事,姑娘不听,你们不会来告诉我?——石榴!”

  石榴站在外头,听见太太叫她,吓得一张脸都变了色,弓腰塌背的进来就跪下了,“太太,我昨儿晚上来的时候姑娘还好好的!”

  葛嬷嬷被王氏盯得跪不住,只好膝行两步,“昨儿晚上姑娘要洗澡,是我们没拦住,请太太责罚!”

  如今这样热的天,谁能想到洗个澡也能受凉?

  王氏脸色极差,“暂且饶了你们,好好服侍着!要是服侍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们!”叫人抬了软轿来,把唐曼宁抬走了。

  王氏临走时狠狠瞪了一眼曼春,好像唐曼宁生病都是她咒病似的。

  院子里的人一下子走了七七八八,唐曼春把人都叫了过来,“各处都没事吧?”

  王氏带来的人倒没有敢生事的,大姑娘病了,太太正着急,谁也不敢去捋虎须,都老老实实待着。

  曼春叫人关好院门,对童嬷嬷道,“太太那儿这会儿是顾不上,回头就该叫人来收拾姐姐的东西了,咱们先整理整理,免得到时候说不清。”

  唐曼宁只是搬来暂住,曼春西屋里原先摆着的好些东西就没有换地方,姐姐病了,葛嬷嬷肯定是不能来的,云珠玉珠又只是小丫鬟,她猜来的多半是石榴或是太太屋里的人。

  童嬷嬷把一些摆件收了起来,连堂屋里的西洋自鸣钟也挪进了东屋。

  曼春没有猜错,第二天石榴就带了个眼生的丫鬟过来了,在西屋看了一圈,“这屋里原先有几样摆件儿怎么不见了?我记着有座玛瑙玉山子,还有对青葫芦瓶,哦——还有座自鸣钟!”

  自从大姑娘住过来,因嫌自鸣钟吵闹,睡不着觉,就叫人把钟挪到了堂屋的条案上,只有那对越窑的青瓷葫芦瓶和玛瑙玉山子曾经被搁在西屋里,石榴这话摆明了胡扯。

  童嬷嬷没跟她客气,“你说的那些原是我们姑娘屋里的,知道你们要来收拾大姑娘的衣裳被褥,就把不相干的东西都收起来了,免得弄错说不清楚。”

  石榴笑道,“瞧嬷嬷说的,我们还能弄错了?是太太发了话的,让我们来收拾这边儿大姑娘屋里的东西,我们大姑娘虽不会计较,可你们把东西都搬走了,叫我们怎么交差?”

  曼春听到动静,出来问她,“你们姑娘怎么样了?”昨儿她几次叫人去打听,只听说姐姐喝了大夫给开的药,睡了一天,到晚上仍旧烧着,也不知一夜过去,今天怎么样了。

  石榴却不答话,道,“二姑娘,我是来收拾我们姑娘的东西的,怎么童嬷嬷倒藏起了些?”

  曼春眉头一皱,“你是姐姐屋里服侍的,难道姐姐那里有什么没什么你不清楚?”

  石榴道,“二姑娘,我不过是领了太太的差事……”

  “你是不是觉得我看在姐姐的面上不好给你难看?等过几天姐姐跟着太太走了,我就是想找姐姐告状也不成了?还是说有韦嬷嬷给你撑腰,就觉得谁也奈何不了你?竟来我们这儿讹起人来了!”

  石榴怔了怔,脸色有些难看,“二姑娘听句劝,这个家毕竟是太太当家,姑娘还是听太太的为好。”

  曼春冷笑,“你的意思是太太叫你来讹人的?”

  石榴张口结舌,一时没了词儿,“二姑娘这话可不能乱说!”

  曼春瞥了她一眼,转而吩咐童嬷嬷,“嬷嬷,那些东西都是老爷叫人送来的,账上都是有数的,当时大少爷也在,你去前院叫他来,请他来做个证人,要是他也说不清,我就只好去问问老爷了——”

  童嬷嬷福了福身,转身要走。

  眼看二姑娘真要去叫大少爷,石榴有些慌了,她连忙拉住童嬷嬷,强撑着笑道,“嬷嬷别急!”

  怎么能叫大少爷来?那几样东西究竟是不是大姑娘的她心里有数,太太让她这样做,也不过是看二姑娘不顺眼,要闹一闹她,这事儿真要是摆到老爷和大少爷面前,吃挂落的只能是她这个办差事的,若是大少爷厌了她……还不如叫太太骂几句!

  想到这儿,她堆起笑容,“大姑娘院子里的东西不少,兴许是哪个记错了,我回去再查一查账本儿,一定不叫姑娘为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