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庶女的日常 42 青州来人

《庶女的日常》42 青州来人

作者:狐酒 字数:2931 书籍:庶女的日常

  唐曼宁沉默着,曼春心情也差得很。

  等上了清油小车,两人一左一右坐了,摘下帷帽后静静地坐着,曼春紧紧地握着姐姐的手。

  不一会儿,骡车轻轻晃动了几下,曼春扶着厢壁,看着外头渐渐后退的风景,深吸了一口气,才觉得心头敞亮了些。

  唐曼宁蹙着眉,神色郁郁,曼春从车上的小柜子里倒了杯水给她,唐曼宁接过来慢慢地喝了。

  曼春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或者什么也不必说。

  车窗上的帘子忽然被掀开了,伸进来一束野花,唐松弯腰往里面看看,见两个妹妹傻愣愣的看着他,笑了笑,“给你们玩罢。”又吩咐跟车的仆妇,“路上回城的人多,你们仔细些。”

  进了内院,王氏看到唐曼宁手里执着一小束野花,问她,“这是哪儿来的。”

  唐曼宁脸一冷,道了句,“哥哥给的,我累了,先回去了。”转身回了自己的院子。

  王氏看着女儿的背影,没有说话。

  待回到上房,梳洗了换了衣裳,王氏才叹道,“今儿我跟她说话说重了。”

  韦嬷嬷今天没跟去,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刚才见大姑娘进门就冷着脸,太太却没说什么,想来是大姑娘在太太这里受了点儿委屈。她心里想着一会儿去打听打听,就顺嘴说道,“母女哪有隔夜仇,明天就好了。太太一路辛苦,厨房备了汤盅,要不要先用些?”

  王氏心里惦记着女儿,“给孩子们送去吧,今儿也累了,你叫人传话给他们,叫他们好好歇着,一会儿不用再过来了,明早再来。”

  等韦嬷嬷出去吩咐了一圈回来,王氏就把今天庵堂里二姑娘诘问通明的事说了,“往日看她不声不响的,没想到……她如今已经懂事了,将来若是起了什么坏心思……”

  韦嬷嬷想了想,“要我说,太太这是入了迷障了,”见王氏抬头看她,她笑道,“再怎么聪慧,出身是改不了的,将来还不是要指望太太?太太若是不放心,把她拘在家里就是了,到了说亲的年纪,您看她急不急?”

  王氏哼了一声,“恐怕到时候有人又要说我不贤惠了。又不是真怕了她,不过是看在老爷面上不和她计较罢了,那两个孩子实在不争气,处处护着她,倒显得我不是好人了,说到底,我还不是为了他们?”

  韦嬷嬷转了转眼珠,“要不……早早的给她定下亲事,把她打发出去?就在这儿给她找个人家。”

  王氏嗔道,“不行不行,松哥儿和曼宁的婚事还没定呢,可不能因为她草率了——”她蓦地神色一动,“……倒也是个法子,只是怕老爷不同意,别人也要说嘴。”

  “万一老爷以后把她嫁到京城,才真是撕也撕不开了。”韦嬷嬷忽然想到了什么,“您今天不是见了水月庵的通明师傅?请她卜一卦,就说二姑娘命里需早早的定亲,要不及笄之前就得茹素食斋服侍佛祖。”

  王氏没好气的道,“老爷本就不喜这些东西,这不是让我撞枪口上?”

  韦嬷嬷轻轻拍了一下自己的嘴角,“是我糊涂了,不过太太想想,那卜卦不过是哄哄外人的,老爷么,只要给二姑娘找的人家让老爷满意……”

  王氏琢磨了一会儿,还是摇摇头,“不行,太小了,怎么也得等她十二三岁来了天癸以后再打发她,要是早早的定了亲,留在家里不过是替别人养的,就更不听话了。再看看吧,要是有合适的人家你就留意着些。”

  韦嬷嬷最是知道王氏的心思,一听她说“合适的人家”,就知道了她的意思。

  王氏想了想,又嘱咐道,“这事不要说出去,青州王家估计很快就要来人了,我可不想给人留下把柄。”

  王氏说了这话,没过几天就应验了。

  这天曼春坐在屋里做针线,童嬷嬷守在门口,春雁进来报说守信家的来了。

  童嬷嬷疑惑道,“是有什么事?”

  守信家的笑容满面的进来,一进门就道喜,“童姐姐,喜事,喜事!”

  童嬷嬷顺手让春雁去倒茶,答道,“快请进,借你吉言了。”

  守信家的笑道,“我可不是跟你客气!是真有喜事,童姐姐,你儿子来了!”

  童嬷嬷“啊”了一声,惊在那里。

  守信家的道,“是真的,青州来客了,派了位大掌柜和一位老嬷嬷来,您儿子也跟着,送了好些礼,老爷知道那是您儿子,就让我来叫您见见家里人,您快跟我去吧?”

  “哦,哦,我这就去,”童嬷嬷嘴里应着,往外走了两步,才想起来该跟二姑娘说一声,道了声“少待”,就回转过来,曼春已经从屋里出来了,“嬷嬷你快去吧,我这儿也没什么事。”

  童嬷嬷点了点头,往外走了两步,又转回来,低声嘱咐,“一会儿太太要是派人来喊姑娘去见人,穿得体面些,再叫上宋大家的和两个小丫头跟着,别只带一个丫头就出门。”

  “知道知道,这些我懂,嬷嬷快去吧。”

  童嬷嬷就跟着守信家的脚步飞快的去了前院。

  曼春叫人去喊宋大家的,“一会儿可能要见客,童嬷嬷未必赶得及,你收拾收拾,要是有人来喊,你陪着我去。”她想了想,“小五和春雁也去,剩下的人守院子。”

  宋大家的赶紧去换了身外出的体面衣裳,她是厨娘,平日里只要干净整齐,可这院子里人手少,自从二姑娘换了院子,小五搬了过来,她就备了身衣裳放在女儿小五那里,免得人手不足的时候抓瞎,姚氏毕竟是新来的,不可能让她挑起大梁。

  曼春叫了小屏帮忙,挑了身见客的衣裳,又重新梳头匀脸,等了一会儿,果真太太那边就来人了。

  她赏了来的婆子一钱银子,换了衣裳,就领着宋大家的去了,身后还跟了小五和春雁。

  太太那边派来的婆子见到宋大家的一身整齐新衣裳,心里还纳闷,暗道听说这位是给二姑娘做饭的,怎么看着不像啊?

  太太王氏很不耐烦看见青州王家的人,不过此时此刻她还是耐下性子微笑着招待来人,这位晁嬷嬷看着年纪不小了,看那言谈举止应是青州叔祖母孔氏身边的亲近人。

  韦嬷嬷看了礼单,站在门口不动声色的向王氏使了个眼色。

  王氏道,“……这么说十七弟果真是要到泉州来了?”

  晁嬷嬷道,“是,我们这回来,主要也是想着提前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宅第,我们十七太太也要带着少爷和姑娘过来。”

  王氏把这话品了品,笑道,“叔祖母身子骨可还好?我被家事牵绊,一直没能去给她老人家请安,还请代为致歉。”

  “您客气了,老太太身子骨——”

  晁嬷嬷话说到一半,就听到丫鬟进来回禀,“二姑娘来了。”

  晁嬷嬷忙站起身,只见门帘子被掀开,一个中等个头小姑娘走了进来,她看上去气色还好,就是不够富态,身上穿了件粉红绣兰草的衣裳,剪裁的很是合身,相貌和自己记忆里的那一位竟有七八分相像,看见了自己,那小姑娘微微一笑。

  “……像、真像!”晁嬷嬷喃喃道,随即她就回过神来,朝来人福了福身,“见过表姑娘。”

  王氏似笑非笑的,对曼春道,“这是你青州曾叔外祖家派来的晁嬷嬷,那也是你姨娘的娘家。”

  曼春朝王氏福了福身,转过来见晁嬷嬷要给她磕头,连忙上前扶住了,“您是长辈身边服侍的,我怎么好受您的礼,快请起!”

  晁嬷嬷是真心要磕,曼春也是真心推辞,晁嬷嬷察觉表姑娘胳膊上用了劲儿,也不愿意在王氏面前争执这些让她看了笑话,就从善如流的道了谢,站起身后退着在曼春斜对面的下首坐下了。

  “刚才说到哪儿来着?”王氏问道,她敲敲额头,“哦,老太太身子骨——”

  丫鬟来给上了新茶,晁嬷嬷客气地点点头,道,“我们老太太身子骨还不错,没病没痛的,就是前一阵子做了个梦,梦见了府上二姑娘,连着几天茶不思饭不想的,后来我们太太就说干脆派个人来给府上请安,也好安一安我们老太太的心,免得她时刻挂念,正巧我们十七老爷调令下来了,就先派了我们过来。”

  曼春道,“让她老人家担心了,是我们做小辈的不孝。”

  晁嬷嬷看着那张肖似其生母的脸,心里又是一阵激荡,她稳了稳心神,道,“老太太活到这个岁数,别的也不求什么,只要都太太平平的,就知足了。”

  曼春笑着点头,“都挺好的。……您这一路真是辛苦了。”

  晁嬷嬷笑道,“趁着胳膊腿儿还能动,替老太太走动走动。”

  往来了几句客气话,王氏见问不出更多的事,就道,“你们如今住在哪里?”

  晁嬷嬷道,“已经在客栈包了个小院子,等买到宅子就搬过去。”

  王氏道,“这是什么意思?自家人还能让你们住客院?都在家住下吧。”

  晁嬷嬷推辞道,“我们人多事杂,怎好日日惊扰府上?等我们十七太太来了,再呈拜帖。”

  “你们若是有什么难处,就来说一声,我们老爷虽只是个佐贰官,管不了大事,小事上还是有几分面子的。”

  见晁嬷嬷要走,曼春也起身告退,王氏道,“你既然来了,就把属你的那份礼带回去吧,省得我还得叫人给你送去。”

  晁嬷嬷看了一眼曼春。

  曼春笑笑,没当回事。

  王氏哼了一声,借口自己还要处理家里,端茶送客。

  曼春出来看到韦嬷嬷,就道,“太太让我把东西捎回去。”

  韦嬷嬷一直在门口站着,哪能不知道她说的什么,瞄了一眼王氏,见她没有表示,就道,“姑娘且等等,我这就叫人收拾出来。”

  “好啊。”曼春点点头,又对晁嬷嬷道,“嬷嬷远道而来,去我院子里坐一坐喝杯茶吧。”

  晁嬷嬷就停住没走。

  从王氏院子里出来的时候,宋大家的抱了个包裹,小五和春雁两人合抬着一个,出了二门,曼春领着晁嬷嬷往东拐进了花园,见晁嬷嬷只是微微露出些许诧异,却没有开口问,曼春问道,“嬷嬷喜欢什么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