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庶女的日常 207 前后【修改bug】

《庶女的日常》207 前后【修改bug】

作者:狐酒 字数:4316 书籍:庶女的日常

  洛王妃不免又提起了自己的心事,想为洛王择一好生养的良人为妾,“倒也不必非绝色不可,您也知道我们王爷那个性子。”

  这对夫妻的事惠妃心知肚明,洛王的脾气秉性她还能不知?长子出息,只要不出意外,王位的传袭便是铁板钉钉的事儿,对他而言就已经足够了,何况以他如今的身份,孩子多了将来也是麻烦,只是王妃贤淑,夫妻两个年近三十却只有一子,觉得对不起丈夫罢了,再有,估计也是想着先安排自己人上位,将位置占了,免得将来洛王动了什么心思,弄个不与她一条心的上来,岂不让人心烦?

  惠妃却不想掺和这事儿,她养大的孩子她知道,尊重嫡妻,却也不是会将后宅之事太过放在心上的,再则,在她看来,陶氏纯粹是日子过得太清闲了,闲得没事找事,丈夫专宠竟然还不满意,非要找个女人来衬托自己贤惠。

  哎,若是陶氏能将这个毛病改了,就真没什么大毛病了。

  陶氏和惠妃念叨了一通,见惠妃没什么反应,便笑道,“娘娘真打算给三殿下请旨唐家的女儿?”

  “他既然看中了,喜欢那个,我拦着又有什么意思?终归叫他如意就是。”

  “可最近唐家不太平呢。”陶氏道。

  “怎么?还有谁敢不卖安平侯的面子?”惠妃奇道。

  “以前是没有,如今可不好说了。”陶氏便将宫中道士寻访鼎炉寻访到了安平侯府的事说了,“如今京城里都传遍了,就等着看他们谁能强的过谁。”

  惠妃冷笑一声,对于金泉真人不予置评,“跟咱们又有什么关系,索性他们看上的不是画中人,闹不到我儿头上,安平侯也真是老糊涂了,怎么能任由人把流言传成那样?”

  陶氏道,“男人们哪里理会得后宅之事?还不是他家老太太作妖?说句不好听的,那老太太真是越活越糊涂。”

  “那就不是个明白人,一辈子不做好事,”惠妃鄙薄道,“若不是圣上看重安平侯,那老太太早让人咒死了。”

  惠妃娘娘厌恶安平侯府的老太太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不止因为淑妃娘家与唐家的姻亲关系,也因着一桩陈年旧案,陶氏隐隐听人说过,不过她自然不会当着惠妃的面惹她不高兴。

  “我这就上表,尽早把这事儿定下来,老三都十八了,亲事还没影儿,换成别人家,孩子都满地跑了,圣人要是不允,我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陶氏掩口而笑,“依我看,您这脾气没准儿倒和那小唐氏能和到一起去,都是暴脾气。”

  惠妃嗔了她一眼,“没大没小,你就打趣我吧,回头新媳妇来了,看我们娘俩儿还理不理你。”

  “哎哟,娘娘饶命!”两人俱笑了起来。

  ……

  曼春被人掳走(救走)的事,太夫人只要一想起来,就觉得心头火直往上拱。

  太夫人一开始只是怀疑这事有唐家内部的人策应,虽怀疑唐辎,可那一日唐辎没去衙门,据说是在朋友家喝醉了,第二日没能起来,也找了人证,但太夫人并不怎么相信,回来盘问了半天,后来又有密报说那几日唐辎行踪可疑,曾有人见到他出城,太夫人派人去查,果然查出了唐辎在事发前一日去了王十七家,随后他在王十七家喝酒,直到第二日傍晚才再次出现,城门见过他们的人也指认了。

  王十七是谁?不就是他那早死的小妾的兄长?二丫头的亲舅舅?这事若是说和他没关系,大门口的石狮子都不信!

  太夫人一辈子顺顺当当的,敢欺到她头上的人也算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到老了老了,竟然连自己的孙子也敢算计自己?不禁大怒,叫过唐辎来先上了一顿家法。

  唐辎勉力解释,说自己那天不过是喝多了酒出城散了散心,但太夫人发起怒来岂肯轻易罢休?叫了唐侯爷来要把唐辎罢官。

  众人不禁大惊。

  唐侯爷如今身处高位,也不再是太夫人说什么就听什么的傀儡,反复讯问后,唐辎口风甚紧,唐侯爷半信半疑——唐辎如今已经是大理寺少卿,又不是六七品的末等小官儿,岂是说免官就免官的?若是一味强求,只怕物议纷纷,朝堂上也不好看,遂将唐辎训斥了一番,又好生安抚太夫人。

  太夫人自然恨恨难解,“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叫他们去祖宗面前跪着去!什么时候悔悟了,什么时候再来!”

  可惜唐辎一房在祠堂里跪了没有两天,宫里就来了旨意,内侍口中连连道喜,太夫人心里别提多膈应了。

  “老太太!大喜呀!”

  “喜从何来啊?”只看太夫人脸色,倒是看不出她先前的心情又多糟糕。

  “喜从天上来啊!”内侍笑吟吟的。

  宫中来了圣旨,仆婢且不算,姓唐的有一个算一个,都要身着大妆前来领旨,等设下香案,吏部官员宣读了圣旨,唐家朝向北方接了旨,众人心里叫了一句“好运气”,便都笑着朝唐辎道喜。

  唐曼宁神色茫然,唐松双眉紧皱,唐辎虚应着,悄悄吩咐人去王家给王氏送信。

  太夫人也一改前情,面容慈和的拉着唐曼宁的手,笑着嘱咐了一番,又安排了四个教养嬷嬷去唐曼宁身边服侍。

  等回到自家的院子,唐辎一下子瘫在了太师椅中,唐松看着脸色苍白的父亲,叫人泡了茶,唐辎喝了热茶,渐渐有了力气,才勉强打起精神,唐松问,“怎么回事?最近没听说要给皇子选妃。”

  唐辎想了一会儿,“不是最近,去年礼部就录过一次画册,可后来不了了之……”

  “父亲,晋王……”唐松有些不忍,“都说晋王脑子有病……”

  唐辎弹坐起身,厉声道,“这话不许再提!”

  “可妹妹——”

  唐辎脸色灰败的垂下了头,半晌才道,“这是命……”

  礼部办理三皇子婚事的官员捧着圣旨来到安平侯府,太夫人得知有旨意,只得不甘不愿的按耐下怒火,让人将王氏和唐曼宁等人叫了出来,令其洗漱换衣(沐浴焚香?)过后前来接旨。

  得知唐曼宁即将成为三皇子正妃,众人的态度都变了(从侧面描写众人百相),紧接着便是各家前来贺喜。

  唐曼宁且喜且悲。

  在唐曼宁的嫁妆问题上,太夫人与王氏发生了冲突,王氏认为三皇子虽有那样的名声,女儿到底是嫁入天家,唐家该多给些陪嫁,可太夫人以“为了二丫头的事花了不少钱打点”为由拒绝了王氏,还说“该给多少嫁妆,朝廷自有定例,任你给多少,也不过是锦上添花。”听这意思,竟然是不打算给了。

  依唐家的规矩,女儿出嫁,公中要出两千两银子的嫁妆,但嫁入天家又有所不同,太夫人的小姑子,鲁王府的那位老太妃,当初出嫁的时候唐家陪送了不下三万两银子的嫁妆让她带去。

  这些事王氏也是知道的,她道,“我们宁姐儿不敢和老太妃比,不过三皇子也是天家龙子,给宁姐儿的嫁妆轻了,只怕外头人瞧了要说咱们唐家不行了呢。”

  太夫人掀了掀眼皮,

  一个小道士因为想要偷一两丸‘仙丹’,不小心将金泉真人的丹药弄混了。

  妖道金泉真人的徒弟被杀死在青楼,外面的人紧急给金泉送来口信,但又怕人看见,就叫金泉寻一隐秘处,金泉将之带到丹房。

  小道士正在辨认丹药,听见外面的动静,连忙将几样丹药胡乱装了,照着原来的样子放好了瓶子。

  得知徒弟横死在青楼,金泉大惊,心中悲恸的同时又担心有人会借此事在皇帝跟前弹劾他,便连忙揣了刚炼好的红丸要去找皇帝,给他带信儿的人提醒他别拿错了药,金泉见那人眼神总往瓶子上飘,便将瓶子往袖子里一揣,不悦道,“这是老道才炼好的,如何会出错?”

  当天夜里金泉建在宫中的道观就被围了,不等天亮,道观之中的大小道士便被一一收监,原来皇帝头天晚上用了金泉进献的红丸,召幸了几个年轻嫔妃,却突然陷入昏迷。

  宫中大乱,淑妃、惠妃等人一边叫人往宫外送信,召集皇子和大臣,一边调查皇帝病因。

  金泉等人已经覆灭,曼春却仍旧回不了唐家,原本太夫人要请家法惩罚唐辎,如今皇帝病重,唐侯爷位高权重,四处都有眼睛盯着,也只能暂且放了唐辎。

  王氏娘家没在宫中见着王氏,自然要问一句,得知王氏“病了”,就要派人去探望,结果自然也就知道了实情,王尚书的母亲一向心疼王氏,便向太夫人施压,又让儿子王尚书向唐侯爷施压。

  唐侯爷有些担心时局——毕竟皇帝暴毙,既没有立下太子,也没有遗诏,皇长子年长,入朝参与政事已久,却母家卑微,四皇子年幼,却是唐家和另外几个大家族一起支持的,谁能登基尚在五五之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唐侯爷此时只愿家中太平,不要因为家事而为人所称,就劝太夫人暂息怒火。

  太夫人提出要更改唐家长房嗣子,由五爷唐辑顶替唐辎的嗣子身份,唐侯爷答应了,太夫人又进一步提出要赶出唐辎一家,“这不孝的东西,他是觉得我老了!”要将唐辎从族谱上除名,被唐侯爷以“如今朝廷不安,家里的事不可弄得尽人皆知”为由,劝其将唐辎该为唐家旁支。

  唐侯爷还需要王家的鼎力协助,不可在此事上不给王家脸面,就将唐辎过继给了唐家旁支一位已经故去却极有名望的远房长辈,又给了唐辎一座位于京城东城的不大不小的宅子和一千两银子,令其择一吉日搬入。这样,既给了王家一个交待,又安抚了太夫人的怒火。

  唐松和唐曼宁等人出来,才得知五叔唐辑顶替了他们父亲的位置,而他们这一房已经被迁出了唐家嫡支,被过继给了唐家旁支一位与故去的唐老侯爷同辈的三老太爷,这位三老太爷是唐老侯爷的唐兄,一生守在老家读书,没有子嗣后代,已经故去二十多年了。

  既然已经被迁出了唐家嫡支,再住在安平侯府里也是难堪,何况唐侯爷还给了宅子,他们不搬也不行,王氏哭了一场,虽有娘家许诺为她撑腰,却也恨起了唐辎。

  唐辎这一房要搬出安平侯府,可王氏还要进宫哭灵,不得已,只得将家事交给儿子和女儿,唐松安排人去东城收拾屋子,还要和妹妹一起安排搬家事宜,因为唐辎这一房在唐家失势,欺上门来的自然也有,唐曼宁经过一系列的打击,性格越发坚强。

  曼春得知唐辎被过继的事,听说一家要搬出候府,心中既为能远离灾祸而高兴,又内疚于自己为父亲招来了羞辱。

  过了头七,关于帝位人选,朝臣和宗亲们依旧没有吵出个结果,但唐辎一家却悄悄地搬出了安平侯府,

  有资格入宫哭灵的入宫哭灵,没资格的就只能在家服孝,因为王氏原本也要跟着入宫,太夫人便替她报了个“病重”。

  王氏娘家没在宫中见着王氏,自然要问一句,得知王氏“病了”,就要派人去探望,结果自然也就知道了实情,王尚书的母亲一向心疼王氏,便向太夫人施压,又让儿子王尚书向唐侯爷施压。

  唐侯爷有些担心时局——毕竟皇帝暴毙,既没有立下太子,也没有遗诏,皇长子年长,入朝参与政事已久,却母家卑微,四皇子年幼,却是唐家和另外几个大家族一起支持的,谁能登基尚在五五之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唐侯爷此时只愿家中太平,不要因为家事而为人所称,就劝太夫人暂息怒火。

  太夫人提出要更改唐家长房嗣子,由五爷唐辑顶替唐辎的嗣子身份,唐侯爷答应了,太夫人又进一步提出要赶出唐辎一家,“这不孝的东西,他是觉得我老了!”要将唐辎从族谱上除名,被唐侯爷以“如今朝廷不安,家里的事不可弄得尽人皆知”为由,劝其将唐辎该为唐家旁支。

  唐侯爷还需要王家的鼎力协助,不可在此事上不给王家脸面,就将唐辎过继给了唐家旁支一位已经故去却极有名望的远房长辈,又给了唐辎一座位于京城东城的不大不小的宅子和一千两银子,令其择一吉日搬入。这样,既给了王家一个交待,又安抚了太夫人的怒火。

  唐松和唐曼宁等人出来,才得知五叔唐辑顶替了他们父亲的位置,而他们这一房已经被迁出了唐家嫡支,被过继给了唐家旁支一位与故去的唐老侯爷同辈的三老太爷,这位三老太爷是唐老侯爷的唐兄,一生守在老家读书,没有子嗣后代,已经故去二十多年了。

  既然已经被迁出了唐家嫡支,再住在安平侯府里也是难堪,何况唐侯爷还给了宅子,他们不搬也不行,王氏哭了一场,虽有娘家许诺为她撑腰,却也恨起了唐辎。

  唐辎这一房要搬出安平侯府,可王氏还要进宫哭灵,不得已,只得将家事交给儿子和女儿,唐松安排人去东城收拾屋子,还要和妹妹一起安排搬家事宜,因为唐辎这一房在唐家失势,欺上门来的自然也有,唐曼宁经过一系列的打击,性格越发坚强。

  一个小道士因为想要偷一两丸‘仙丹’,不小心将金泉真人的丹药弄混了。

  妖道金泉真人的徒弟被杀死在青楼,外面的人紧急给金泉送来口信,但又怕人看见,就叫金泉寻一隐秘处,金泉将之带到丹房。

  小道士正在辨认丹药,听见外面的动静,连忙将几样丹药胡乱装了,照着原来的样子放好了瓶子。

  得知徒弟横死在青楼,金泉大惊,心中悲恸的同时又担心有人会借此事在皇帝跟前弹劾他,便连忙揣了刚炼好的红丸要去找皇帝,给他带信儿的人提醒他别拿错了药,金泉见那人眼神总往瓶子上飘,便将瓶子往袖子里一揣,不悦道,“这是老道才炼好的,如何会出错?”

  当天夜里金泉建在宫中的道观就被围了,不等天亮,道观之中的大小道士便被一一收监,原来皇帝头天晚上用了金泉进献的红丸,召幸了几个年轻嫔妃,却突然陷入昏迷。

  宫中大乱,淑妃、惠妃等人一边叫人往宫外送信,召集皇子和大臣,一边调查皇帝病因。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