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庶女的日常 194 道院打醮

《庶女的日常》194 道院打醮

作者:狐酒 字数:2923 书籍:庶女的日常

  眼看天色不早了,唐曼宁和曼春两个人便去了蔚霞堂。

  西边红霞满天,太阳在霞光的包围中渐渐下沉。

  姐妹两个进了蔚霞堂,唐侯爷正在此与太夫人说话,两人上前见礼,“叔祖父。”

  唐侯爷朝她们点点头,便继续与太夫人说话。

  前年年底的时候,老太太定下了将唐辎这一房过继给她早亡的长子,但当时也只是说了说,便没有了下文,直到几个月后,由于有鲁王府老太妃唐氏的催促,这件事才终于定下,挑了个好日子开祠堂正式过继。

  过继后,唐辎这一支便成了唐家真真正正的长房,唐曼宁和曼春再见了唐侯爷便要称叔祖父,见了林夫人要称叔祖母,别的称呼倒是没变。

  二太太高兴了好一阵子,因为没了唐辎和王氏,唐侯爷这一支便是她家为长了,甚至她还撺掇着想变大排行为小排行,让唐辎和王氏搬家,一心要做大太太,却不料她想得太美,被林夫人戳破后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于是唐辎和王氏仍旧住在原来的院子里,唯一不同的便是在族谱上留下的那么几个字。

  说真的,曼春有些失望,她是真真切切的盼望过继之后能搬出去,但现在看来,这事儿要实施还有些难度。

  两人来得不算晚,坐了一会儿,众人都来得差不多了,太夫人和肁氏才不紧不慢的从内室出来。

  肁氏扶着腰慢慢地坐在林夫人下首,林夫人看看她的肚子,问道,“今儿还好吧?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有劳母亲挂念,今天还好。”

  自从生了桂哥儿坐完了月子,肁氏便比以前白胖了些许,但因为她长得好,倒也不难看,前些日子,刚给桂哥儿过完了周岁生日,肁氏那边就又传来了喜讯,算算日子,三年抱俩,连太夫人都说肁氏是个有福相的。

  头一胎刚怀上的时候,肁氏是吃不下喝不下的,人整整瘦了一圈,可是这第二胎却正好相反,兴许是月子里补得好,肁氏反而越发的光彩照人,孕吐也极少,大家都觉得肁氏这一胎应该会很顺利,觉得她是个有福的。

  众人给太夫人问了安,太夫人简短的说了几句,见门口站了个奶娘,便连声问,“是我的桂哥儿来了吗?”

  过了一会儿,桂哥儿就被奶娘抱进来了,桂哥儿今天穿了一件大红缂丝百宝衫,眉心一点胭脂,看上去就像个善财童子,太夫人面带笑意地仔细看了两眼,满意的点点头,又问了几句诸如今天吃了几顿、吃得好不好一类的话,奶娘细细答了,太夫人点点头,“伺候得好,赏。”

  奶娘谢了赏,太夫人身边的珍珠便领着奶娘去了里屋。

  太夫人道,“宫里淑妃娘娘下了旨意,过几日咱们去白鹤道院打醮,你们准备准备,咱们都去。”

  这个消息让屋里的人们精神一震,在座的无论是主子还是仆婢,皆交首接耳起来。

  曼春看看左右,道,“怎么又要打醮?”

  唐曼宁道,“索性咱们是去放风的,打不打醮没关系,听说那边的戏不错。”

  曼春问,“文戏还是武戏?”

  唐曼宁两眼发亮,“回头去问问大哥,看白鹤道院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唐曼宁兴致高,曼春也被带动了起来,从蔚霞堂回来,便开始叫人整理衣裳用具,小丫鬟们一听是要去外头,一个个的争着要跟去。

  曼春笑道,“别吵别吵,一个个轮着来,总能轮到的。”

  唐曼宁去打听了一番,回来兴奋的跟曼春说,“去年圣上六十寿辰,白鹤道院特地将里外翻修一新,又做了四十九日的平安大醮,听说还修了新戏楼,咱们这回一定得去瞧瞧。”

  曼春忽然想起一事,“先前听说圣人宠信一个不知哪里来的老道?现在如何了?”

  “那老道炼不出好丹,只会说些哄人的话,听说已然赶出宫去了,”见曼春神色欣慰,唐曼宁翻了个白眼,冷笑,“如今的这位,哼,还不如原先那个呢!”

  曼春诧异,“怎么?难不成还是野道士?”

  唐曼宁撇撇嘴,压低了声音,“野道士也分有本事没本事的,放着白鹤道院的高人不拜,却去拜那不知来历的,这样的事,史书上讲的还少吗?”

  曼春吓了一跳,忙去捂唐曼宁的嘴,“这种话可不是胡乱说的!”

  唐曼宁扯下她的手,“你什么时候见过我胡乱说话?——要不是实在不像话……唉……”

  她把曼春扯到一旁,“你不留意那些才不知道,我听人说,如今的这位敕封的金泉真人可是惹了众怒了,都说他来历不对,祸乱朝廷,绝不会是正经道士。”

  “怎么说?”

  “哪家的正经道士把童女当鼎炉用的?一听就知道是那些下三滥的东西。”

  曼春瞪大了眼,唐曼宁继续道,“这金泉有两个徒弟,一个长阳子,一个长慧子,听说人品烂得很,他们要是看中的谁家的姑娘,就要硬讨去,说是给圣人炼丹,要是不愿意,就得拿金银去赎,但凡有一丝违逆,一家子都要下狱,视做反贼,也就是咱们这样的人家他们不敢招惹,如今满京城里有几个不恨他们的?——也不知他们炼丹能炼出什么来。”

  曼春疑惑,“便是寻常人家的女儿也不能让他们随意瞧看啊?”

  唐曼宁道,“可人家是‘奉旨’寻访鼎炉啊,谁家敢不给开门?如今城里乱着呢,等到了去打醮那天,你别随便撩帘子啊,叫人看见了你的脸,回头可不好收拾。”

  “这样的人,圣人还要宠信?”曼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没人告他们吗?”

  “所以说不知道他们给圣人灌了什么*汤。”

  等唐曼宁走了,曼春独自坐了好一会儿。

  人老了,有的人变得越来越豁达,有的人却变得越来越胆小、卑琐,从古至今,有哪个皇帝不想长生不老?可是,有人做到过吗?

  没有,完全没有。

  书上说: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

  当一个人走到了顶峰,他面对的必然是下滑。

  如果圣人看不到这一点,那么这个朝廷动乱起来也是可以预见的。

  去白鹤道院打醮的这一天是个绝好的晴天,蓝天白云,白鹤道院不算太远,就在城里,她们姐妹几个坐一辆八宝缨络大车,跟在太夫人和林夫人的大车后面,晃晃悠悠的行了半个时辰就到了白鹤道院,一路上唐曼锦倒是也想着掀开帘子往外看看,不过唐曼宁看得紧,不许她胡来——毕竟这是在街上,让人看了去,不过是徒增笑料罢了。

  白鹤道院里迎出来的是个身形魁梧的中年道人,听说是叶真人的徒弟,道号长春子。

  “无量天尊。老太□□好?长春子在此有礼了。”

  太夫人见了他,倒是很客气,“道长安好?许久不见了,老神仙可好?”

  “家师如今正在闭关,未能远迎,还请老太太恕罪。”

  太夫人与这长春子寒暄了几句,便领着她们去了正殿。

  曼春和姐姐跟在几位太太后面,身边围了不少丫鬟婆子。正殿里清清静静的,除了长春子,就只有两个管香烛的小道士,看上去只有六七岁的样子,低头垂首,并不抬头往上看,显然是极有规矩的,一群人呢在大殿里拜了三清像,又去偏殿走了一圈,太夫人抬手微微打了个哈欠,长春子知机,“老太太一路辛苦,怕是累了,后头已然备好了干净屋子,还请老太太前去歇息歇息。”

  “有劳了。”太夫人点点头,并未推拒。

  曼春分到了一间小屋子,其实一路坐车过来并不累,但她还是抓紧时间歪在床上躺了一会儿,说是过来打醮,真正打醮的是道士,这些人来不过是玩耍,下半晌还要听戏,一群人待在一处,即便困了也不好意思睡。

  好在卧具都是自己带来的,要不然她还真不敢躺下,这种人来人往的地方,什么虱子、臭虫、跳蚤都可能会有。

  小睡了一会儿,外头就来人通知,说法事马上要开始了,等她们到了地方,曼春庆幸自己没有换衣裳,这里人多且不说,高高的香烛插满了香炉,四下里都是烟火气,好不容易站着熬到了结束,身上也被熏满了烟火的气味儿。

  曼春原本还想着换一件衣裳,可回到住处,却发现这里也都是烟火味儿,索性就不换了,等下午听完了戏再说。

  老太太点了一出,之后就随人点了,今天因为是来打醮的,便无人点那些闹戏,都是安安静静的文戏。

  年轻的姑娘们跟着太夫人坐在正对戏楼的正厅里,林夫人和肁氏分坐两边,不多时,便又来了几拨客人。

  先是王氏的娘家嫂子,王尚书的长媳,听说唐家在此打醮,便过来问候一声,太夫人与她说了几句话,便留她听戏,她却道家里还有家事要理,留不得,便告辞走了。

  唱到一半的时候,太夫人的娘家长信侯府送来了随礼,来人是太夫人的侄孙,长信侯之子方沔,方沔毕竟是外男,太夫人就叫小姑娘们去了肁氏那边,肁氏就叫人搬了个屏风过来挡着。

  这下就真的只是“听”戏了,除了屏风和屋里的摆设,什么也看不见。

  方沔还没走呢,又有两家亲眷过来寒暄。

  唐曼宁小声道,“怎么这么多人来?”

  曼春吐吐舌头,“等呗。”

  “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肁氏转过身来,瞧着她们直乐,唐曼宁伸着脖子往外瞧了一眼,“好婶子,外头还有多少客啊?”

  肁氏笑道,“我也不知道啊,咱们家亲戚多,你们呀,就老老实实的‘听’戏吧,他们也不过是来说几句话,能待多久呢?明儿就素净了。”

  曼春小声安慰姐姐,“咱们要在这儿待三天呢,忍忍吧。”

  “知道啦。”

  肁氏捏了个梅子吃,道,“赶明儿咱们去大佛寺,那里比这边儿宽敞,到时候随你们想去哪儿玩。”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