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庶女的日常 186 年夜

《庶女的日常》186 年夜

作者:狐酒 字数:4364 书籍:庶女的日常

  三人刚出来的时候,天上只是零零星星的飘了几点雪花,等到她们出了园子,雪花就大了起来,曼春接过童嬷嬷递过来的手炉,将观音兜往下拉了拉,庆幸自己今天穿得厚实,夜里还要祭祖,那可不是能够马虎的,凉风里站着,兜帽也不能戴。

  庆僖堂里热热闹闹的待了一天,众人言笑晏晏,谁也没提起前一天太夫人说的过继之事,就好像大家都不知道一样,夜里子时祭了祖,果然就像太夫人说的那样,虽然正式过继的仪式要等到年后,可她还是将这件事对着祖宗的画像念叨了一番。

  祭祖之后还要守夜,几个年纪小的一个个都撑不住了,不过,太夫人不发话,谁也不好提出来要去睡,大太太她们陪着太夫人在东屋抹牌,小子们在外头放炮,曼春几个就在西屋里说话。

  曼春和姐姐挨着坐在一起,背后就是炕厨,眼看已经过了子时,她忍不住连打了几个哈欠,她这一打哈欠,引得别人的哈欠也一个接着一个,江溆见她们都没什么精神,就道,“越坐越困,不如咱们投壶吧?”

  叫丫鬟找出投壶那一套东西,几个姑娘刚玩过一轮,正说要拿什么当彩头,一个面生的婆子神色紧张的进了东屋。

  “什么?”太夫人直起身子,微微变了脸色,“怎么弄的?怎么这么不小心!”

  那婆子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过年事忙,下午祠堂里摆供时就有些不舒服,可祭祀是大事,就忍了,刚才发现下了红,再不敢大意,特叫奴婢来禀了老太太,不能过来了。”

  “去请太医了没?”

  “已然拿了侯爷的帖子去请了。”

  太夫人气道,“你们这些人,主子但凡宽和些,就纵得你们不知道天高地厚!你们主子都是被你们给耽误的!要是我孙儿出了什么事,我叫你们给他偿命!”

  大太太是长媳,二太太和三太太都给她使眼色,她心里再怎么生太夫人的气,也不能摆在脸上,道,“祖母消消气,我们这就去母亲那里服侍。”

  太夫人绷着脸,“去吧,你们仔细服侍着。”

  她忽然想起一事,忙吩咐珍珠,“快,叫两个腿快的去松桂堂瞧瞧,轶哥儿家的可不能再有事,让她先不要去敦本堂,免得冲撞了。”

  姑娘们都停下了手里的事,见大太太她们从东屋出来了,忙迎过去,大太太看看唐曼宁,“你们就在这儿待着吧,不要吵着老太太,一会儿叫人给你父亲送两个手炉,大朝会上冷得很。”

  她说完,二太太和三太太也嘱咐了女儿们几句,就匆匆披上大毛衣裳走了。

  外头正放炮玩的小子们都被赶进了屋,不免悻悻。

  唐棠腻在唐曼宁怀里,闷闷道,“姐姐,大哥去哪儿了?我想去找大哥。”这是还没玩够呢。

  唐曼宁点了点他,“淘气包,大哥陪祖父和父亲喝酒呢。”

  外头的雪下得极大,一片片的胜似鹅毛,在地上堆起厚厚的一层,曼春裹着斗篷站在廊下,伸手虚接,雪花融化在掌心,软绵绵的。

  千里之外的夏镇,却是另一幅景象。

  孙承嗣吃了年夜饭,略歇了歇便起身换了衣裳,在里头添了一层薄甲,趁着城门还没关,骑着马儿嘚嘚的出了城。

  虽是大年夜,也有几艘大大小小的船停靠在夏镇城外的码头上。

  码头附近的酒楼有孙承嗣包下的包厢,此时包厢里一左一右摆了两座炉子,正中间的大罗汉榻上已然摆好了碗筷和烧得滚烫的炖锅子,孙承嗣在码头上巡视了一圈,便来到了包厢,打算在此歇一歇伸伸脚。

  今日是大年夜,他原本可以在家睡个好觉,不过下游的线人送来消息,说有一只大船从南而来,打的是京城某王府的旗子,算算路程,到夏镇的时候正好是年三十晚上。

  说起来,在这夏镇待一阵子,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船都能见识着,挂谁家名号的都有,不过在这大年夜还要强行行船的可真不多,尤其再往北走一段,运河就结冰了……孙承嗣是个谨慎人,他盘算了一番,还是觉得少睡会儿觉去码头上看一看才能放心。

  因为心里记挂着事,他没让店家上酒,只略略吃了几口,便让人撤了盘子,叫人上了个小火盆和一盘梨子,挨着火盆烤梨子吃。

  鲜甜而柔嫩的梨肉热乎乎的含在嘴里,令人精神一震,他索性多烤了几个,一个个烤得热烫,端出去分给几个手下。

  熬到了将近四更天的时候,外头传来了消息,说码头上新近停靠了一艘船,一等装好了淡水就走,孙承嗣眼睛一睁,起身披上斗篷,“走,去看看。”

  那是一艘中等大小的客船,大大咧咧的停靠在码头最好的泊位上,船头又是灯笼又是火把,码头上专做货栈生意的老把式正指挥着手下人一筐一筐的往船上搬水搬柴炭,见孙承嗣带着二十来个军士过来,吓了一跳,连忙低头避到一边。

  孙承嗣观察了一会儿那船,不多时,船上便下来了个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身后领了两个随从,上前一拱手,孙承嗣抬手还礼,“这大年夜的怎么还在行船?再往前走一段,河面都封冻了。”

  那人答道,“没法子,主家的吩咐,令我等限时到京,”他顿了顿,“不知阁下……”

  孙承嗣没有答话,他身后的随从道,“这是我们夏镇千户所的孙千户。”

  听到对方不过是个千户所的小小千户,那人眼中闪过讥色,嘴上却还客气着,“原来是千户大人,失敬失敬,不知有何指教?”

  “指教倒也谈不上,就是大年夜的,有些不放心罢了。”孙承嗣抱着胳膊打量了两眼那人,“你们是哪个府上的?”

  那人暗恼孙承嗣不识趣,不过他深知船上之人的重要性,不敢生出事端,心里却定了主意,以后有机会定要给这厮一个好看,想到这里,他便爽快道,“我们是洛王府上的。”

  “洛王府上。”孙承嗣点点头。

  “孙、孙二哥!”船上忽然传来一个兴奋的声音,紧接着便跑下来个圆乎乎的身影。

  孙承嗣眯着眼睛看了两眼,便认出了眼前的这个圆胖子,说是圆胖子倒也有失偏颇,毕竟对方膀大腰圆的又高又壮,和早年那个跑两步就要喘一喘的小胖子已截然不同,对方身上披了条猞猁狲的大披风,头上戴了暖帽,见着孙承嗣便先行了一礼,把那管家吓了一跳,“六、六爷?”

  “是你啊,陶六。”孙承嗣对眼前人扑上来的熊抱一点儿也不怵,使劲回抱了两下,勒得对方“哎哟”叫了两声,露出了几分笑意。

  “是我啊,二哥,我还想呢,路过这夏镇也不知能不能遇上二哥,大年夜的二哥你怎么在这儿?”

  孙承嗣眼睛一眯,“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儿?”

  陶六莫名觉得后颈子凉凉的,他摸摸脖子,憨憨一笑,“我听武三哥说的!”

  这陶六比孙承嗣小一两岁,是已故陶阁老的孙辈,当今圣上年幼时身体羸弱,被送到宫外陶阁老家养育,照顾他的正是陶阁老的发妻,洛王妃和安国公夫人陶氏的祖母陶太夫人,陶太夫人的幼子陶敏则成为了今上幼时的伴读,于是陶家自然就成为了永辉帝的心腹,后来今上登基,封了陶太夫人为奉恩夫人,享一等国公禄。

  陶六正是陶敏之子,洛王妃的胞弟,小时候因为长得圆,没少被人笑话,孙承嗣见不得有人欺负老实人,便为他出了一次头,从此以后这陶六见了他便二哥二哥的喊着,听话的很。

  孙承嗣看看码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前头酒楼里有我的包间,咱们去那里说话。”

  “好嘞。”陶六嘱咐了那管事几句,便转过来跟着孙承嗣走了,那管事忙点了几个人在陶六身后跟着。

  两人也不在意,陶六兴奋道,“之前和武三哥喝酒,他喝醉了就和我们吹牛,说在南边儿见着二哥你了,还说二哥就跟那常山赵子龙似的,七进七出匪寨救了他,我们都不信,二哥自然有七进七出的本事,可救他,别逗了!他指天咒地的起誓说是真的,还说二哥你央他做媒来着,不过死活也不肯告诉我们二哥你看上的哪家姑娘。”

  要是孙承嗣这会儿嘴里有口酒,一准儿喷到陶六脸上,他默默地记下了“武三”这两个字,又问,“前边儿可不大好走了,河都冻上了,你们这么急着赶路,别困在河中间,那就麻烦了。”

  陶六就长长的叹了一声,这么高壮的一个人,竟发出这种叹息,着实有些奇异。

  进了酒楼包间,孙承嗣打发人去外头大堂里歇着,待屋里只剩下他们二人,才问道,“可有什么难处?”

  陶六挠挠头,看看孙承嗣,“我姐夫……呃,洛王殿下……哎,怎么说呢,就是——我姐姐身子骨一直不太好,殿下听说江西有个名医,就派了人去请,可那人不愿意来,就……呵呵……”

  明白了,这是把人给绑了票了——门外传来敲门声,孙承嗣的手下送进来个食盒,陶六的随从也跟着进来了一个,两人把食盒里的饭菜摆在罗汉床中间的小几上,陶六的随从还要再旁边服侍,也被他赶了出去,“我和我二哥说话,你待在这儿干嘛?滚滚滚!”

  孙承嗣往两人的酒盅里添了酒,道,“你既然有差事,这酒便不要多喝了,我敬你一杯,你随意。”

  陶六忙举起酒杯,“合该我敬二哥。”

  两人随意吃了些,孙承嗣道,“前头的水路走不得了,我劝你们还是坐车,晓行夜宿,怎么也能在正月十五之前进城。”

  “这不是怕那人跑了么?”陶六道,“先前坐着船,这大冷的天,他都还跑过两回呢,这贼厮泥鳅似的滑溜,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又打什么主意?”

  孙承嗣皱眉,“他家眷呢?”

  陶六老实道,“他不肯说自己是哪里人,连名字都不像是真的。”

  “他叫什么?”

  “二神仙。”

  “……”

  孙承嗣琢磨了一会儿,道,“我给你出个主意。”

  陶六老实的递过耳朵,和孙承嗣嘀嘀咕咕的说了一会儿,陶六嘿嘿一笑,赞道,“还是二哥的鬼主意多!”

  孙承嗣知道他的性子憨实,也不和他计较,叫了随从进来,道,“等天亮了去馆子里找两个小唱,要长得好的,打扮得良家些,雇她们一个月,送去刚才那条船上。”

  陶六又和孙承嗣说了会儿话,既然决定了停船走陆路,便叫人去和管事说了一声,就合衣躺在罗汉榻上美滋滋儿的睡了一觉,他已经好久没有安心睡一觉了,那个叫“二神仙”的大夫古怪得很,明明把他的行李都搜走了,身上的衣裳也都扒下换了新的,可他就是有办法弄到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前两次逃跑都是把看管他的人用药迷晕了跑掉的,不过这人医术高明,体力却不行,跑不了两里路就趴下了,真不知他是如何天南海北行医的。

  陶六一觉睡到了大天明,醒来就看到了孙承嗣那张让人没法儿嫉妒的脸上露出沉凝的神色,陶六大大的打了个哈欠,端起桌边的茶壶倒了杯水喝了,“二哥?”

  “昨天夜里,那个二神仙跑了。”

  “啊?”

  “回来。”孙承嗣一招手,把正要往外冲的陶六叫了回来,“这片儿地方是我的地盘,你要去哪儿?”

  陶六反应过来,哭丧了脸,“二哥……”

  “这人除了城里也没什么地方可去,这么冷得天,野地里根本不能待,就是冻不死也得让狼咬死,我已经叫人在码头上查过了,出入城门都有人查,城里也张贴了告示,悬赏捉拿他,你且等着,今儿一准有信儿。”

  孙承嗣没有说的是,他还派了人挨家挨户的去查问,这夏镇虽说繁华,拢共也就千来户人家,只要没人大着胆子窝藏“匪徒”,就必能找出这人来。

  “好了,别哭丧着脸了,我的宅子就在城里,走,去家里坐坐。”

  ……

  原本热热闹闹的大年夜,却因为林夫人差点儿小产而蒙上了一层忧色,太夫人之后便一个人待着,时不时的拿起念珠祝颂几句,屋子里静静地,砗哥儿和棠哥儿他们几个年纪小的一个个都磕头打盹儿的熬不住歪倒睡下了,姑娘们年纪也不大,也都熬不得夜,唐曼宁打了个哈欠,说道,“祖父他们该去上朝了,我去瞧瞧。”

  太太她们这会儿正在林夫人那里服侍着,肯定顾不上老爷们,因此之前王氏走的时候才会特意嘱咐唐曼宁,叫她给大老爷送两个手炉去。

  唐曼宁打发了人去问,不多时,那人便来回道,“侯爷和老爷们已经换了衣裳,一会儿就该出门上朝去了。”

  唐曼锦急道,“怎么不早来报!”忙叫人回东边儿院子去取手炉。

  眼下再回去取手炉已经来不及了,元日大朝会上往往一站就是两个时辰,天这么冷,跪跪起起的太熬人了,按照品级,大老爷是穿不得重裘的,因此手炉这种东西是一定要有的,曼春见姐姐着急,忙道,“回去拿来不及了,把咱们的手炉装上新炭,叫人快快给父亲送去。”

  唐曼宁回到她们刚才打牌说话的地方,从唐棠怀里摸出手炉来,唐棠哼唧了一声,唐曼宁赶紧安抚他,“好了,好了,你睡吧。”

  听了曼春的话,几个姑娘都把自己的手炉找了出来,叫人找到庆僖堂管炭火的婆子塞了些赏钱给她,要了些上好的银霜炭,便急急忙忙打发身边的人去送手炉了。

  这么一折腾,倒没人喊困了,只是一个个面容疲倦,眼睛黑了一圈,眼看金鸡报晓,众人在太夫人这边吃了饭,又听去林夫人和肁氏那里探望的婆子前来回话,说林夫人的病情已经稳定了,太夫人这才松了嘴角,对唐曼宁她们说道,“熬了一夜,你们也累了,回去歇息吧。”

  唐曼宁见唐棠睡得沉,想着太太还在林夫人那边侍疾,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兄长这阵子埋头苦读,别的心思一概没有,这孩子若是醒了,还不是一个人玩?便叫唐棠的乳娘抱了唐棠,坐着肩舆一起回了清凉园。

  她还叫曼春去她那里歇着,曼春摇摇头,掩唇打了个哈欠,“不了,花狸奴不知怎么样了,我回去看看。”

  唐曼宁失笑,“那到底是谁的猫啊?”便也不勉强,“那就回去睡吧,这家伙呼噜打得响,只怕也要聒得你睡不着,去吧,去吧。”

  曼春告别姐姐,回到住处时已经困得睁不开眼,她勉强看了两眼花狸奴,见花狸奴已经下了奶,那一大三小四只小猫崽儿正你推我我挤你的争先恐后,瞧着挺有精神的,嘱咐了两句便歪在炕上睡着了。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