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数字王国 496数字永生

《数字王国》496数字永生

作者:大西瓜真甜 字数:1872 书籍:数字王国

  对于一般的投资人来说,大脑的数据量太大,有生之年都不一定能有什么进展。

  不过数字集团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何干深有体会,脑机公司之所以接二连三的取得突破,一方面在于科研团队,另一方面就在于总部提供的技术支持。

  何干之前还有怀疑,后来智能音箱一出,才恍然大悟。

  对于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来说,数据处理,正是它的强项。

  甚至何干还有进一步猜测,目前推出的小智,应该不是公司掌握的最先进智能。

  在集团总部神秘的“蓝色大脑”实验室,有更惊人的成果。

  也许下一步会有强人工智能的诞生。

  赵子明对于何干的敏捷反应,很是满意。

  能从记忆芯片联想到脑机接口,进而关心对方的实验进展,了解到项目困境,马上下定决心,和自己联系,这种素养,超越了一般的实验室老板。

  何干甚至查阅了资料、询问了法律顾问。

  虽然伯格教授的研究领域很前沿,但是实用性太差,不涉及国防安全,数字集团可以作为项目投资人。

  关键的问题在于伯格教授没有意愿来国内工作。

  虽然中国经济腾飞,各种环境都可以与美国相媲美,但伯格教授作为土生土长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这辈子都没出过国,想让他来离开故土,几乎没有可能。

  至于第一笔投入的资金数额,不过是千万美元,倒并不是太重要。

  何干之所以连夜打电话,还有一个原因。

  有其他人盯上这个项目了。

  日本人在美国科技圈的势力很大,耳目众多,伯格教授的项目虽然看不到盈利逾期,但前景不错,花个几百上千万,并不是多大的事情。

  何干本来想和伯格周旋两天,看到这种情况,立马妥协了,顾不上老板休息时间,直接越洋电话打回来。

  赵子明沉吟了下,迟疑不定。

  即使小讯在手,对于记忆芯片,他也没多少把握,毕竟人脑的复杂程度远远超乎想象。

  如果说脑机接口还只涉及大脑的外在功能,那记忆芯片已经深入到大脑内部。

  关于大脑,有一个著名的比喻,特别形象,说大脑就是一个“三磅重的宇宙”。

  要知道,人类大脑神经元的数量将近1000亿,这个数字就和银河系中恒星数量一样多。

  而我们之所以能完成像“思考、想象”这样的复杂认知行为,都是源于这个庞大的神经元网络。

  每当我们有一个想法,至少有几百万个神经元在大脑里被激发,这个状态就像从飞机上俯瞰夜晚的城市一样,庞大、闪耀、震撼。

  《纽约时报》曾经刊登过两张照片,一张是小老鼠大脑神经元网络,一张是宇宙的星系,两张照片并排放在一起,竟然惊人地相似,简直难以分辨。

  脑科学和神经科学家们,有一个特别宏大的想法,叫人类连接组计划。

  这个计划就是要给大脑宇宙里所有的神经元的排列方式,绘制出一幅精准的地图,就像标注出太阳系里木星、火星、水星的位置一样。

  哈佛、加州大学、麻省医院这些全球顶尖的学术和医疗结构,都参与到这个计划里来了。

  项目从2010年开始做,本来计划是5年完成,但以眼下的进展,2020年也不一定成功。

  大脑的复杂性远超乎人类的想象。

  何干在邮件里判断,日本人应该也只是兴趣而已,不一定会落到实处,但他并不敢赌,只能让老板拿决定了。

  赵子明将杯子里的咖啡一饮而尽,开始给何干回复。

  困难清晰可见,稍有理智的人都不会在这上面抱有希望,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不过,这一路走来,还不都是在赌。

  只有疯子,才能改变世界。

  今时今日,赵子明的初心始终未改。

  钱,他挣得已经够多了,在可遇见的未来,财富还会继续膨胀,直至一个天文数字。

  权势,随着事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将来的某一天,他会成为宣传中的人物,无数人仰望的存在。

  女人,不过是调味品罢了,环肥燕瘦、万紫千红都已阅遍。

  如果说赵子明还有什么追求,那就是改变世界的初心。

  当“同意”信息发出后,赵子明心下涌起一股豪情,这一瞬间,他想了很多。

  如果记忆都可以用芯片的方式备份和储存,那人类的意识呢?情感呢?

  如果记忆、情感、意识都可以转化为电子信息,储存在芯片中或者上传到云端,是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在数字世界实现永生了呢?

  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一个行为能够复制,非理性、非客观的情感怎么转化为电子信息呢?

  根据何干给出的资料,这一切还真有可能。

  美国西北大学的莫兰-瑟夫(Moran Cerf)提出“感觉分离(sensory decoupling)”的概念。

  “感觉分离”是说,你的体验和你的感觉,没必要非要绑定在一起。

  比如说吃巧克力,可以利用脑机接口,直接给边缘系统输送一些数据和算法,边缘系统收到数据,就有了“吃到巧克力”的感觉,获得了吃巧克力的乐趣和快感,但现实中根本不需要真的吃下一块巧克力。

  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快乐或悲伤都可以被分离。

  同样的,现代认知科学认为,我们的自我认知系统并不是人类发展早期,甚至人类之前就有的东西,而是在不断进化中产生的。

  自我认知系统并不能直接知道我们心情的好坏,它是通过综合我们的生理特征进行判断,因此,有时会产生误读。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加拿大一个心理学家在两个桥上去测试大家恋爱态度,一个是很坚固的石桥,另一个是晃动的铁索桥。他发现在铁桥上恋爱成功的机率大大高于石桥。

  在石桥上,安稳不害怕,所以没有什么特征改变。而在铁桥上,晃晃悠悠会产生害怕,害怕会分泌荷尔蒙,心跳加速、脸红,从而认为爱上对方了。

  这就是说,生理的各种反馈会对心理形成强烈的影响,甚至一定意义上,心理认知本来就是基于生理反馈而来。

  这样一来,情感、意识之类的东西,很容易被破解,被备份、储存。

  真到了那时,数字永生就不再是梦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