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花漫村田 一百一十章

《花漫村田》一百一十章

作者:梦枫薇 字数:2719 书籍:花漫村田

  待张大伯走后,李老爷子坐在李诸家院子里的凳子里一边抽烟杆一边想事,他想了很多。从这日起,李老爷子挖地窖更是认真及快了。大伯李洪深则督促李权及李慕干活。

  一家子都是实诚的人,李翠花又百般讨好周旋,两院子的都罕见的和乐融融。

  因着怕影响屋子,地窖都是在院子或空地挖的,这样就会有窄的过道。而依着之前的计划,在地窖里养猪及养鸡,那么就不够地方了。李权想了个讨巧的方法,在现在的鸡圈下挖个大洞,到时直接将其赶下去就行了。然后从自家的院子挖条巷子过去即可,即将人畜隔开了,又可以养鸡、鸟、羊、牛及猪,还可以引一条小溪出来,省去喂养的水,确实是一件一举三得的事。

  大伯家的后院的地窖养牲畜,恐有恶味,便直接将大伯家院子下的地窖一角挖深,设为粪坑。李诸家这边的地窖则为人活动、睡及储放粮食的地方,两家的院子,隔了一条过道。大家为了省地方,都设想在过道中间,设了两个大灶台,用于做饭的。

  滨滨听后,向李诸问道“爹,烧火会不会有烟?”李诸应道:“这个当然。”其他人一听,都愁眉苦脸起来。有烟,在地窖里烟无法散出去,这不是将自己憋死。动乱起来不知道多长时间,不可能都不吃热食,如果是冬天,那更不可能不烧炕吧。地窖本就比地面上冷,如果待的时间长了,孩子们可怎么受得了?这时,大家心里都开始想要不卖东西,准备搬迁。

  滨滨看着大家皱眉,大眼睛转了转,笑了笑,拉着大哥李海从灶里拿了根着火的柴,蹲在地上烧起来。烧出烟后,滨滨闹着李海提了桶水过来,李海想着滨滨可能是玩厌了,要用水浇熄了,便去提了一小桶水过来。滨滨趁着李海去提水时,入房拿了张纸,将其卷成筒状,等大哥的水一到,就将烟引到水里。

  李海聪慧,一看就看出明堂,叫道:“呀,不起烟了!”大人们正在想着烟的问题,一听李海叫唤,忙冲出来,七嘴八舌的问道:“怎么不起烟了?”大家一看滨滨的动作,都笑了起来。

  经过这一闹,经过众人商议后,灶台改设在大伯李洪深家的后院靠近溪水的地方。安设了两个大灶,有烟囱的通道间设了四个小灶。烟囱上面挖了个半米深的小洞,蓄满水。在洞里的水与烟囱间有一小过道,放了块板挡着,灶台通向烟囱处也有块板挡着。做饭、烧水时,两个人配合,一个人做饭,一个人抽板。看着烟囱有烟要溢出来了,就抽靠近水的那块板,等烟都放完了,再用下面的那块板,将水推上去。这样做需费些人力,但胜在安全。且到时候,家里人都待在地窖里,无所事事,做做这样的体力活也是好的。

  过年时,虽然人多,但是心慌,大家都没什么心情喜贺。且大家都忙着挖地窖及心里想着储备粮食。这个年是真的没有过好的。

  滨滨想着要在地窖时过漫长的日子,便问爹娘,以后在地窖里,干些什么?李诸及邓氏一听都傻眼了,大家心里都只想着怎么生存,哪里还去想怎么过?滨滨看爹娘都没想法,便提出买些书及针线,娘可以绣线,爹及哥哥们可以看看书。而这个想法被李诸及邓氏都否决了。

  纸在这里是个比较精贵的事物,使得书也精贵起来。以李诸秀才的身份买,虽说比普通人便宜点,即我们现在说的打折,但仍是一本书两百文钱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差不多是天价的。

  滨滨了解了书价后,吓得张大了嘴,书的利润有多大,她也是知道一些的。

  李权及李慕之前急着处理货物,李诸家上次送去的纸张未卖,都运了回来。

  滨滨看了看纸张,对邓氏道:“娘,咱们有纸,可以去借些书,抄录下来吗?”邓氏想了想道:“以前你姥爷在时当然可以,但是现在姥爷及你大舅都搬至山里了,这书向谁借好?”

  滨滨想了想,便去问李翠花,道:“大姑,贵哥以前上书,有没有买很多书?”李翠花摇头道:“这些个精贵的东西,没有。”

  滨滨听后,心里失落。李翠花笑着道:“滨滨想看书,是打算买书吗?”滨滨摇了摇头道:“不是,想借些书看看。”李翠花听后想了想,道:“如果是借书的话,以我的名义向李稻放话,应该可以借得到。”

  滨滨一想,对及,二伯李稻向大姑借了钱买房。滨滨立即笑着向李翠花道:“大姑,你看看可不可尽可能多的向二伯借些考举人的书及一些杂书。最多一个月,或者半个月,就还给他了。”

  李翠花听后也没问滨滨有什么作用,想着孩子爱看书终究是好的,点点头,道:“行,我修信一封过去,让余老头帮着带一下。”滨滨听后乐滋滋的应下了。滨滨将大姑李翠花向二伯借书的事与邓氏及李诸说了,托爹爹到时抄书。李诸笑道:“这个主意不错。大姐开口,二哥肯定得借的。”

  两天后,余老头带回小半车的书及一封信,余老头卸了书放在李诸家院子的桌子后,将一信弟给李翠花,便离开了。

  李翠花高兴的对厨房里的邓氏笑道:“这个弟弟还是不错的!”正在院子花圃旁边玩的滨滨看着小半车的书,也乐呵呵的笑起来,叫屋里的李海哥仨出来看看。李翠花一展开信,看了一下,便怒道:“没见过这样的家人的。”

  邓氏看到,忙过来问道:“大姐,怎么了?二伯将书借回家就是一好事。”李翠花气愤的将信一展,摊在邓氏面前,道:“好事,你看看。我就没见过这样没脸没皮的。我就当少个弟弟。”

  邓氏接过信,只见信内写道:大姐,您的口信已收到。书为金贵事物,吾只有考举人的读物,书为金贵之物,吾藏书不多。思及大姐往日亲厚,特向书院借书若干,望十五日内如数归还。大姐恩情难望。但借书时,颇为曲折,望以所借银两相抵。只因书确实颇为金贵。

  邓氏看完气愤的将信扔下地道:“这,这是什么混帐事!”李权及李慕在李诸家挖地窖,听到声音,出来,拾起纸一看,李慕乐道:“稻不去做商人真是可惜了。”

  李权点头道:“可不是,借几本书给人十五天,可以相抵几十两银子。银子都可以买下这些书了。”李慕点点头,李翠花听后怒道:“可不是,而且他书已送到,我敢说,他肯定是当已借出了。”

  李慕及李权听后对看一眼,李权道:“对。肯定的。”滨滨在旁边听到叹了口气,心想,二伯这会儿,是将大姑得罪透了。以后遇着什么钱的事,或人手的事,估计家里这边都不会帮忙。

  李老爷子从地窖中出来,叹了口气,对李翠花道:“翠花,看在爹娘的份上,你就与他算了。”李权问道:“大姐,你借钱与他时,可有借据?”李翠花懊恼的道:“想着是自己的亲弟弟,怎么会想到立借据?”众人听后都叹了口气。没凭没证,李稻不还钱也无法纠查的。

  李翠花想了想,恨恨心道:“我就出钱买些纸回来,咱们把这些书都抄下来,省得几十两银子水漂了。”

  李诸一听乐呵呵的笑道:“大姐,这书我们家就是打算抄一份的。本来是抄多少算多少的,现在,只得大家一起抄了。”

  李翠花惊讶问道:“你哪来的纸张?”李权及李慕是知道李诸的事的,也知道李诸的性子,李慕忙应道:“这是在咱们铺子的东西,卖也不舍得。我给诸带了回来。想着他怎么说也是个秀才。比我更适合这些东西。”李诸一脸疑惑的看了看李慕,想着慕哥这样说总会有原因的,没有说什么拆装的话。李翠花听后点点头,笑道:“这就好,不够我再去买。家里会写字的,这几天都别做事了,咱们就抄这个。这可是五十多两银子哪。”

  众人一听吸口气,李老爷子叹了口气,道:“我也会些字,我也帮忙吧。”

  李翠花笑着点了点头,滨滨听后乐不可滋。这是好事,最好可以将这些书都抄录完全。

  接下来的日子,众人都在家里忙着抄书。除了李氏外,其余的大人及上着学堂的孩子们都帮忙。李氏负责所有人这几日的吃及用度,还要负责喂鸡、鸟、猪、羊、牛,还要淋菜地,李渔则负责所有人的田里活计及,大哥俩夫妻虽没帮着抄写,反而成了最忙的人。

  本次抄写,一人负责一本,抄写最快的就属李诸及李海了,俩父子平日都在沙地上练字,难得可以如此奢侈的写字,心里都是说不出的高兴。李涛及李波虽然年纪小,但俩兄弟平日也有练字,抄写的速度竟比李老爷子还快。

  滨滨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就让大哥李海及爹爹说说今日抄写了什么,爹爹及李海都可将书背个大概。而李涛及李波由于抄写的慢,将自己抄写的识得的部分内容都背了下来。邓氏听后都极为惊叹,第二日起便让李诸抄写考举人的书籍。(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