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逆袭:大佬她画风不对 第54章 不用担心

《重生逆袭:大佬她画风不对》第54章 不用担心

作者:涮蘑菇 字数:1705 书籍:重生逆袭:大佬她画风不对

  冀州巨鹿郡,城外山林,敖臻盘膝而坐,不断地梳理着记忆中关于儒道修行的点点滴滴。从前身衍化儒道之时,敖臻就发现这个世界的儒修之道有很多可取之处。

  别的不说,就说儒修修持智慧、悟性的方法,就足以让敖臻垂涎三尺,摒弃儒道修行的种种不足之处。修行之人,没有谁不希望自己智慧通天、悟性秉异的!

  毕竟修行之道殊途同归,最终都离不开参悟天地法则奥义。而参悟天地法则奥义,却是极为考验智慧、悟性的事,有“一日顿悟,白日飞升”之说,由此可见智慧、悟性的重要性。

  而儒道修行讲究读书明智启灵慧,先贤道理凝神魂,堪破生死成大儒,浩然正气养华章,九重雷劫立道理,道化天地证至圣。这一步步下来,对智慧、悟性的加持简直不可估量。

  无数典籍经义从敖臻心灵之中浮现而出,一缕缕文华之气被他以儒道秘法吸收,无尽的文华之气汇聚在敖臻的识海中。砰,一缕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起来。

  看着识海内熊熊燃烧的智慧之火,敖臻立刻掐动儒门法印,念诵儒道真言,不断压缩智慧之火,使其蜕变衍化成后天灵慧。敖臻的积累何其深厚,竟然足足衍化出三千缕后天灵慧。

  这后天灵慧虽然比不上先天灵慧那般生而知之,却也有其十分之一的效果,可见儒修法门的逆天之处。

  而敖臻一次性衍化如此多的后天灵慧,对其智慧的增幅,较之先天灵慧还要强上十倍不止,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

  开启后天灵慧之后,算是踏入了儒修第一境,儒生境。达到这一境界后,儒修方才能够通过先贤所著典籍,参悟典籍中先贤领悟的道理。然后以先贤道理淬炼灵魂,让其凝练成神魂。

  只见敖臻再次掐印,敖臻看过的海量典籍全部浮现在他的心中,无数的道理感悟被后天灵慧吸收、承载,淬炼其灵魂。

  只见其灵魂被淬炼的越来越纯粹,渐渐地散发出九彩光芒。在这九彩光芒中,他的灵魂迅速朝着神魂转变。无尽的道理流淌在敖臻的神魂之中,让他对各种规则奥义的领悟,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凝练神魂之后,敖臻便算是踏入了儒修的第二境,儒士境。只有达到这一步的儒修,才能被举秀才,踏入官场,成为一名士子,进入大汉的统治阶级。

  而根据各人的底蕴不同,凝练神魂后,神魂散发的色彩也不同。一般而言,只有三彩以上,才能突破大儒。七彩以上,方有机会突破半圣。只有九彩,方才有机会一窥最后的至圣之境。

  由此可见敖臻的积累之深,但细思之下,就会发现孔丘这位儒道至圣的智慧是何等渊博。即使敖臻的数世积累,也不过是堪堪与之比肩。

  堪破生死这一关对于常人而言,难如登天,这也是儒道修行最大的难关之一,不知道将多少儒士拦在大儒门槛之外。但对于敖臻而言,却不过尔尔,措手可破。

  只见敖臻的神魂挥了挥手,一层看不见的生死屏障,砰的一声,破碎开来。顿时,敖臻的神魂直接透体而出,千里方圆的浩然正气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一种强大的感觉充斥在敖臻心头,但很快就被敖臻强大的心境压制下去。达到大儒之境后,前身对儒道的感悟就到此为止了,后面的修行就需要敖臻自己摸索了。

  堪破生死,成就大儒。这是儒修的第三境,达到这一境界的儒修,堪称是儒家的中流砥柱。因为大儒才能感悟到天地间无处不在的浩然正气,更能以神魂操纵浩然正气御敌。

  根据前身的记忆,大儒之后的修行,修的乃是三不朽,即立言、立功、立德。

  何谓立言?便是以先贤的道理为根基,不断完善其道理。或者,参悟天地之道,将参悟的道理书以文章,著书立说,以传后世。

  何谓立功?就是要做出一番有利于家国百姓的功业,这番功业要足以彰表青史,影响后世。或者做过有功于天地的事,如上古先贤自创一道,帮助天地完善规则奥义。

  何谓立德?就是有大德于天地,如孔圣人道化天地,以自身之道补天地之缺。德行感召于天地,通达于世人,万众感而景从。

  立言之境,以后天灵慧书写华章道理,借天地浩然正气养之。华章一成,即为儒道之宝,能够调动浩然正气加持自身,发挥超越自身极限的力量。

  华章一成,便拥有横渡雷劫的实力。而根据自身底蕴不同,能够度过不同层级的雷劫。最弱者可能堪堪度过一重雷劫,最强者甚至能够一举躲过六重雷劫。

  而想到度过七重以上的雷劫,必须达到立功之境。只有达到立功的层次,收到天意垂青,减少七重雷劫的难度,方才可以度过。当然若是积累的底蕴确实非常寻常,自然也能够强行度过雷劫。

  也就是说,敖臻如今想要更近一步,就必须达到立言境界,将自己参悟的天地道理书以文章,著书立说方才可以。这对敖臻来说难度也不大,就是选择太多,导致他有点难以抉择而已。

  想了想,敖臻决定暂缓突破,毕竟立言所著之书对于自身之后的突破至关重要,不能马虎大意。敖臻需要仔细思索一般,写出一本旷世巨著。

  敖臻在山林中感应了一番,一片竹林出现在他的感应之中,竹林周边环境优美,符合敖臻对于临时住所的基本要求。

  只见那竹林处于一处山谷之中,竹林尽头还有一道瀑布,在阳光的映射下,一道虹桥悬挂于空中,极为美丽。

  敖臻以神魂驾驭浩然之气,踏虚而行,来到了山谷竹林之中。只见敖臻神魂一动,那些绿竹仿佛又生命一般,相互缠绕、编织,很快一个精致的竹楼显化于半空之中。

  之后敖臻便在这竹屋之中住了下来。上午以源力滋养肉身,修行武道以护身;下午则诵读记忆中的各种儒家典籍,汲取先人智慧以养神魂;晚上则以洞悉衍法之神通推衍儒道华章。

  这一天,敖臻在竹林练武时,发现了一位青年正在偷看自己习武。这青年不及弱冠,十八九岁左右,身材消瘦,模样清秀,身背药篓,手拿药铲,显然是一个采药人。

  而最让敖臻侧目的是,青年头顶的青色本命气柱冲天而起,凝聚成飞仙异象。显然这青年气运过人,有飞升成仙的资质,是一个巨大的潜力股。

  因此,敖臻假装没有发现其偷窥自己练武,反而修习起最简单、最基础的桩步,一边练,还一般自言自语的对关窍处进行一番讲解。

  练武完毕后,敖臻没有和往常一样,诵读儒家经典。而是使用星宿斗数开始推算起那个青年的相关信息来。敖臻能够感知到,这个青年身上,有属于他的机缘。

  这一推算,结果却让敖臻大吃一惊。原来那个青年叫做张角,冀州巨鹿人。关键是他还有两个兄弟,分别叫做张宝、张梁。

  如果实在其他世界,其他朝代,张角这个名字非常普通。但是在东汉末年,张角却是一个抹不去的存在。

  太平道道主、大贤良师、天公将军,这一个个头衔,就能知道张角后来会有多辉煌。哪怕黄巾起义失败,但他依然名著青史,成为汉末三国的导火索。

  关于张角的信息在敖臻的神魂中一一略过,在联想到那桩大机缘,无数的灵光在他的识海内闪过,很快太平要术这四个字浮现在他的识海中。

  敖臻的心中顿时浮现出几分明悟来,太平要术作为黄巾道的立教之本,名传后世,是著名的道家经典之一。根据后世的传说,乃是南华老仙传给张角的天书,给是给太平要术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而如今,敖臻正处于儒修著华章的重要关口,若是编纂出太平要术,然后借助张角的太平道传播,岂不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积累出海量的底蕴。这恐怕就是他感应到的大机缘!

  之后的一个月,敖臻将大部分心神融入大臻洞天之类,借助洞天之力推衍太平要术。由少部分心神控制肉身行动,如往常一样,上午练武,下午读经,晚上悟道。

  而张角也每天刚刚蒙蒙亮,也就是卯时二刻左右,就来到敖臻竹屋不远处,偷看敖臻练武。经过敖臻的观察,不过短短一个月时间,张角已经将武道修炼入门,达到了后天第一境。

  就在这天,敖臻终于推衍出了理想中的太平要术。这太平要术不仅融和儒道武三家的精髓,更是融入了神道法网的奥义。

  若是真能改天换地,建立新朝,那么还真有机会,以黄天取代苍天,建立一方地上神国。当然,此法太过霸道,必然要承受天地反噬,一不小心就是神魂俱灭的下场。

  即使以敖臻的能为,也不敢挑衅天道,那无疑是自寻死路。无数人喊着逆天而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人,他们的尸骨至今未寒,敖臻不想成为其中一员。

  因此张角便成为敖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棋子。让张角走到台前,吸引注意力,而自己也在幕后,默默地吸收消化好处。

  随着敖臻心意一定,他的识海内,太平要术的经义顿时大放光芒,一点点烙印在三千后天灵慧上,这些灵慧在经文的作用下,交织融合,一本书籍浮现而出。

  书籍封面上,太平要术四个大字发出耀眼的光芒,照耀着敖臻的神魂一阵通透,让他的智慧、悟性不断地提升。

  同时,太平要术的各种奥义不断地浮现在他的神魂,每时每刻都让他对太平要术有不同的理解。随着理解的不断加深,他的智慧、底蕴等等也变得无比深厚。

  根据儒修之法,著华章之后,便要将其流传天下,增加自身名望。之后便以儒修秘法牵引名望引来的愿力壮大神魂,积累能够横渡雷劫的力量。

  正是因此,大汉的那些名士才那般重视自己的名望。有名望便有力量,有力量无论在哪里都是座上宾,受人尊敬,更增名望。这样一来,便进入良性循环,名望越来越大,力量将越来越强。

  这天,在张角离去之前,敖臻叫住了他。张角显得十分惶恐,在这方世界,偷学武道技法乃是大忌,一旦被人发现,就会生死两难。

  看着张角惶恐的表情,敖臻不由一笑。这一笑仿佛拥有无上的感染力一般,直接抚平了张角心中的惶恐。

  敖臻笑着说道:“本君有一桩大机缘赐予你,但这这桩机缘危险无比,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就算你不愿意,本君也不会为难你。”

  张角听到敖臻的话,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跪下大礼参拜,表示愿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想要得到机缘,自然需要付出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但是相比一辈子做个默默无闻的药农,他愿意博一个精彩人生。

  看到张角决绝的模样,敖臻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赏。于是便点头道:“本君敖臻,道号南华,乃大臻洞天之主。从此之后,张角你便是我的记名弟子。若是将来你能够逃出命中注定的劫数,本君便正是将你列入门墙,名列真传。”

  张角听到后,激动异常,虽然对敖臻口中的劫数十分担忧,但那毕竟是今后需要担心的事情。如今重要的是拜师,于是他接连磕了九个响头,口中道:“张角拜见师尊。”

  看到张角那虽惊不乱的表情,敖臻对他的心性表示认同。之后敖臻右手成剑指,点在张角眉心,将他从主世界黄巾道得到的黄天大法传给张角。

  这是敖臻的一个恶趣味,想看看张角这位太平道主,修炼主世界黄巾道的镇教法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而张角感应到识海中神秘莫测的功法,不由欣喜万分。知道自己的选择没错,不由的对未来十分期待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