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乡村小教师 第六十四章 师徒重逢【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

《三国之乡村小教师》第六十四章 师徒重逢【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

作者:方外游侠 字数:2639 书籍:三国之乡村小教师

  童无衣的看法却恰恰相反,先不提他要打听的是谁。光是郭松这么干净利落,闷声不响的走了,事情就绝不简单。他不是觉得十拿九稳,而是不想牵连他人。他不拿慎独,是因为他已经送出去了,他绝对是做好了拼死一战的准备离开的。

  “那人在什么地方?”

  王壮道:“毋极县的青楼,是个叫琴儿的姑娘,据说是那里的头牌呢。”

  “好呀!”阿桑听到是青楼,立刻跑过来,一把拧住他的耳朵,教训道:“我说你怎么彻夜未归,说!是不是昨晚嫖娼去了?!”

  “没有!真没有!”王壮连连讨好,求饶道:“你还不知道我嘛。夫子吩咐的事情,我可不得赶紧办?再说了,那些个庸脂俗粉,哪里比得上我媳妇知书达理?”

  阿桑一边带着笑容,一边骂,“哎呦,还跟我用上成语了啊?还说没学坏?”

  “那不是跟你学的嘛。”

  看他们夫妻间的打情骂俏,童无衣一阵怅惋,她也曾有过幸福美满的家庭,只是,从十三年前在土匪寨遭劫开始,他们的命运就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我给他送去吧。”童无衣拿过慎独,骑上自己的瘦马,发现它居然健壮年轻了不少,童无衣没有在意这个,只当是自己早上没睡醒看走眼了,扬起鞭子,“驾!”

  郭松脚底生风,在河面上滑行的飞快,尚未结冰的区域则蜻蜓点水一般越过。普通人经过训练,一般奔跑时速为三十六公里左右。郭松体质异于常人,且有狐尾软甲加成,再加上是在冰面上滑行,时速已经接近了骏马。粗略算了算,时速接近六十公里。

  走水路,便避免了道路的崎岖,虽然相对要曲折些,总的来讲路程是有所缩短的。从西柏亭至毋极县,约八十公里的直线距离,绕几个弯路,也不足一百公里。按照他现在的速度,一个时辰之内是能够抵达的。

  他之所以不骑马,是因为在时速相差不足十公里的情况下,人类的速度是占优势的。因为人类在散热、耐力、补给方面具有几乎是生物圈最顶级的优势!

  猎豹只能追击百余米,再长就会被肌肉的高热量烧死。马匹也只能高速奔跑一两个小时,否则就会活活累死。

  动物们的极其低效的消化系统也使得补给困难,极为耗时。人类只需要一壶水,几个馒头即可果腹,休息几分钟即可继续奔跑。动物们不仅进食速度慢,而且需要以小时为单位进行消化吸收。

  跑长途,什么动物都不及人好使。

  “夫子留步。”经过灵寿县河段,李英带着队伍在河面上设了关卡,看上去是早就在等着了。武器齐备,人员齐整。

  郭松在冰面上停下来,微笑问,“李县尉有何高见?”

  李英道:“有皇上诏命在,夫子请回。”

  郭松一招手,龙魂握在手中,傲然道:“我要过去,谁能挡我?”

  李英清楚自己是打不过的,自己手底下这么几十号人,根本挡不住。但这是他的职责,不能轻易放过。“我等有君令在身,只能试试。夫子十余年名望,可不要毁于朝夕间。”

  郭松缓步向前,沉声道:“我有要紧事办,怕是顾不得许多了。”

  “夫子何必为难我等?”李英还是服软了,郭松的硬实力摆在这里,没有一支军队,是绝对挡不住的。他们一个小县衙,不到一个月前才被郭松屠过一次,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硬抗只是白送。

  虽然这样会让郭松落得抗旨不尊的骂名,让他十几年的洗白工作毁于一旦,可手底下的兄弟已经死了。李英土匪出身,本来就对朝廷没啥忠诚度,自然不会死命给朝廷卖命。

  郭松见他服软了,自己也退一步,双方都好办。“我请两天假,去去就回。李县尉大可放心。”

  李英也骑驴下坡,道:“二月初,有人情往来也是人之常情。夫子虽桃李满天下,五天时间也该够了吧?”

  “嗯。我必不违约。”郭松答应下来,收起了武器。

  李英示意,“给夫子让路。”

  “多谢。”郭松拱拱手,便继续赶路。

  从灵寿县继续顺流而下,又走了几十里的路程,估算了一番,该换陆路了。

  正这时,河岸上一匹矫健的骏马疾驰而来,马背上坐着一个穿着白甲的少年,腰佩利剑,背负长枪,威武不凡。

  对方也发现了他,毕竟这冰天雪地里,就他们两个活物,郭松还是在河面上滑行,自然格外引人注目。距离拉近之后,立刻认出了彼此。

  “赵云!”

  “夫子!”

  师徒三年未见,自然分外激动,便就在河堤上会面。

  赵云半跪于地,恭敬道:“夫子大难不死,正是天意不绝圣王之术。冀州大雪冰封,学生来迟,请夫子见谅。”

  “这些客套可免了。”郭松把他扶起来,能得到赵云如此敬重,他这辈子的书也算没白教了。看他这样子,在过去的三年,应该是求得名师,学了一身好武艺。“看来你这三年的时光没有白费。”

  赵云道:“我一直记得夫子的教诲,一寸光阴一寸金,不可虚度。”

  郭松要赶时间,也没有跟他多寒暄什么,道:“我要去一趟毋极县,你可以先去西柏亭等我。”

  “学生同去。”两人这么久不见,赵云期盼的很,心里有很多话想说,当然不会就此分别,“学生有很多问题想问,正好走一遭。”

  “也好。”有赵云同行,能增加不少战斗力。

  师徒俩边走边聊,主要是赵云在讲。他这三年一直在幽州求学,也和边关军有不少的接触,对于国家的边患问题,他很有信心,言辞间对公孙瓒颇有称赞,显得极为欣赏。甚至有些模仿的倾向,比如说白马、白袍,作“白马义从”的装扮。

  边患问题是无需担心的,如果不是晋朝太不人道,自己又内乱丛生,最后绝不致五胡乱华爆发。整个汉末百余年风云,不管是诸侯割据,还是三足鼎立,各家都把边境的异族都收拾的服服帖帖。“汉独以强亡”可不是说着玩玩的。

  从赵云对公孙瓒的倾慕也就能理解,历史上他为何会选择先投奔公孙瓒。人都是不断成熟起来的,初出茅庐之时,选择追随自己少年时期的偶像,并没有错。等经历了社会洗礼,自然明白该如何择业,才能保住身家性命,谋得荣华富贵。

  郭松则告诉他自己被害的前因后果,并且对赵家这三年来孜孜不倦的为他的名声奔走,表达了感谢。

  赵云听完,并没有表现出多么的愤怒,只是平静的说:“赵易如此行事,以后横尸街头也无人收尸。”

  “清理门户是迟早的事。”郭松倒是不惊讶他的反应,赵云本就是一个易于高兴,慎于愤怒的人。遇到开心的事情就笑,遇到不爽的事情却能够保持冷静,难能可贵。这样的性格很好,甚至是需要天性才能形成。

  “我要向你父亲道谢,我如今能混个士族的名头,他居功甚伟,付出了很多。”

  赵云谦虚道:“不必。我爹也是为了给我博个好名头,夫子的名望越高,学生的底气就越足。”

  郭松微笑道:“你的底气应该来自于你的才能,而非你的老师。我们都不算什么名门,就不要为名门的话语体系添砖加瓦了。名师并不出高徒。”

  赵云敬佩道:“夫子果然高洁。”

  说着,两人已经到了赵云家。赵云安排下人给郭松挑了一匹骏马代步,赵父和郭松喝了一杯茶,寒暄了几句。郭松被划为党人受到禁锢,他的来访,令蓬荜生辉。

  没有多逗留,师徒俩骑马继续前往毋极县。抵达时,已经接近中午。守卫要查他们的身份,郭松倒也不遮掩,如实回答。

  “原来是郭夫子!”守卫听到他的名字,顿时肃然起敬,立刻给他放行。

  “哈。”郭松还是第一次享受这种待遇,看来赵易帮了个大忙。

  进了城,赵云才问,“夫子,我们是来找谁?”

  “一位歌妓。”

  赵云不由得皱眉,道:“夫子德高望重,可要远离这些下九流。”

  “不过是点故事罢了。”郭松继续前进。此时青楼还未开门,但已经在打扫,为晚上的工作做准备。

  龟公见来了两位公子哥,正欲来欢迎,可看到郭松,似乎是认出他来了,居然直接折返,跑回了屋里。

  赵云不由得皱眉,他虽然也没来过这些地方,可也清楚,热情迎客是他们的第一要务。事出反常必有妖,郭松来这里必然不是什么寻欢作乐的事情。

  老鸨很快在龟公的陪同下出来了,拦住正要进屋的郭松二人,道:“郭夫子,咱们现在歇业,还请迟些来。”

  郭松淡淡地说:“我要见琴儿。”

  老鸨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挥舞着手帕,妖媚道:“夫子有所不知,琴儿赎身了,早就不在咱们这了。”

  “哦?”郭松冷笑道:“怎么我听到的不是这个?我听说,琴儿病死了?”他在试探,他没有证据和情报,只有通过言辞来试探,让对方露出破绽,才能决定究竟该采取什么手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