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乡村小教师 第六十二章 大师风度

《三国之乡村小教师》第六十二章 大师风度

作者:方外游侠 字数:2567 书籍:三国之乡村小教师

  是夜,卢植推开房门,望着郭松的房间。握紧了佩剑,眼神流离不定。思忖道:“此子如此年纪便通晓经典,假以时日必为天下大宗。前有郑玄,后有郭松,吾名不显矣。与士大夫共天下乃托古改制之论,若能成功,必与董仲舒齐名,名垂青史,万世敬仰。”

  下定决心,卢植快步穿过走廊,来到郭松房门前,却瞧见拐角处的小房间里王壮正倚着斧子盾牌打瞌睡。偏房墙角下一个小窝,趴着一条小狗,正瞪圆了眼睛看着他。

  “唉!”被这么一打断,卢植的这口气也泄了。他本来就是正人君子,作风正派,性格刚毅,这种暗算偷袭的事情,原本就是违逆本心的。只是方才一口狠劲上来了,冲昏了头而已。现在发现自己的举动被看见了,自然不敢再动。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者?”卢植一声长叹,握剑的手也放松了下来。想起了当年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大成之后告辞回家,传闻中马融担心自己的学术流传到关东,郑玄取代自己天下大宗的地位,便派人暗杀,幸亏郑玄精通占卜,才逃出生天,有了今日的“天下所宗”。

  这种毫无实据的事情,无论马融还是在郑玄都未回应过的谣言,前后不过几十年,便已经广为流传,成为马融的污点之一。自己今天若是真的杀了郭松,将其学说据为己有,怎么可能堵得住天下的悠悠之口?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今日所思所想,他日也当流传草野,为天下耻笑。”卢植摇头叹息,快步转身离去。唤醒自己的仆役,驱赶着马车匆忙离开了西柏亭。

  郭松站在门后,握着慎独剑的手也放松下来,微笑道:“能悬崖勒马,无愧于一代宗师。”

  人不怕犯错,更不怕有危险的念头。犯了错能纠正,念头能及时止住,就已经是能人所不能,堪称君子之风了。

  郭松自读书求学,到教书育人十余年,深知“知错能改”四个字,是无数人终其一生都难以触碰的天花板。“一错再错”才是大部分人一路走到底的选择。

  推开房门,抱起小白,笑吟吟的说:“看来咱们的耳朵都很灵敏啊,一点点动静都听得到。”

  小白嘟囔着,根本不想理他,闭上眼睛就在他怀里睡着。郭松便抱着他坐在房门口,眺望着远方冉冉升起的旭日。

  毋极县,青楼内。琴儿正对镜贴花黄,一个五六岁大小的女孩子推开门走进来,手里端着一个小盘子,里头放着胭脂盒。

  “琴儿姐姐,这是今天的胭脂。”

  “放着吧。”琴儿露出一个微笑,问道:“你是新来的?”

  女孩点点头,道:“我叫丫丫,今年五岁了,来这里一个月了。”

  琴儿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长叹一声,问道:“你爹娘呢?”

  丫丫道:“他们不要我了。”

  “过来,让姐姐抱抱。”琴儿一时心软,将她抱在怀里,安慰了几句。道:“遇到事情要激灵点,可别犯傻,活着最重要。”

  丫丫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道:“姐姐是个好人。”

  “下去吧。”琴儿将一盒胭脂送给她,道:“就当留个纪念。”

  丫丫问:“姐姐要去哪?”

  “我要赎身了。”琴儿收拾妥当,拿着钱,对丫丫道:“我的东西帮我看一下,我去去就回。”

  丫丫点点头,“好。”

  琴儿走了,丫丫拿着胭脂盒,好奇的端详着上面的花纹,她生在苦寒之家,哪里见过做工如此精细的东西?不由得看的入了迷。

  外头传来了喧闹,还有一些龟公的叫喊声,她也没有在意,她才来,不清楚情况,而且也非常惧怕那些凶神恶煞的龟公,下意识的避开去。

  等了老久,丫丫觉得肚子有点饿了,看到桌子上摆着一些甜点,想要伸手去拿,却又缩了回去,“这是姐姐的东西,姐姐没同意,不能吃。”

  丫丫的眼神被食物所吸引,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喃喃自语,“琴儿姐姐怎么还没回来?”

  “嗯……”丫丫实在嘴馋不过,给自己找了个理由,“我等了姐姐这么久,吃点东西应该不碍事的。姐姐那么好,不会骂我的。”

  丫丫拿了一小块甜点吃下,满脸都是陶醉和满足,“好好吃!”

  “你怎么在这?”老鸨在龟公的护卫下猛地推开了门,凶神恶煞的瞪着她。

  吓得丫丫赶紧擦了擦手,战战兢兢地解释道:“琴儿姐姐要我帮她看着一下东西,我就在这里等她,她一直没回来。”

  老鸨铁青着脸,道:“她不会回来了。滚出去!”

  丫丫心里觉得很奇怪,可她不敢反抗老鸨,赶紧一路小跑出来了。看到其他人一切如常,她也赶紧往后院走,去干自己的事情,“琴儿姐姐真是的,不回来了也要说一声啊。”

  “啊!”丫丫突然脚底打滑,低头一看,腥味扑鼻而来,“谁在这里杀鸡啊?血都没洗干净!小心妈妈打死你们!”

  喊了一句,却并没有人回应她,丫丫也不想管那些闲事,自觉倒霉,便低头走了。

  西柏亭,郭松被禁锢在家十日有余,每天就读书、泡茶,倒也清闲。只是对于了解历史的他来说,这种平静反倒让他焦躁。

  经学的研究其实研究不出个鸟来。在现代的唯物哲学体系下,儒家的哲学是非常浅显脆弱的,发展了几千年,也没有抓住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留下的都不过是些“经验之谈”,未能超脱出来,站在高处剖析。

  只是在这个时代,郭松不能贩卖现代哲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汉末的客观条件来说,唯物主义哲学,是找不到市场的。

  研究经学,在儒家的哲学体系下引领这个时代的思想,才是“因地制宜”的好方法。

  郭松自嘲了一句,“这也算是‘客观唯物’吧。”

  卢植的事情给他提了个醒,宋代的“与士大夫共天下”在汉末是有充分市场的,甚至可能是文官们热切期盼的。

  这一套话语体系,早就被现代的学者研究烂了,从晦涩的论文,到幽默的科普,各种方式演绎过,根本没啥难度。

  花费了几天功夫,郭松整出了一篇“论文”,题名为“为政”。最难的地方,在于将洋洋洒洒上万字的白话文,转化为寥寥数百字的文言文。确保一个竹简就能记录全,这样才便于传播和流传。

  “这就是社会存在啊……”没有活字印刷术、白纸,数万字的书籍根本流传不起来,思想的传播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哲学书可不比史书。《史记》再长,也有国家图书馆保存,历朝历代都必须拨款保护,因为它记载的是一个民族客观发生过的事情,族存则史存。哲学思想,没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那就无人问津,说不定几千年后,能够被考古发掘,由后人在社交媒体上夸赞几句“老祖宗威武”而已。

  将文章誊抄了五份,交给王壮,“把它分别寄给涿郡卢植、高密郑玄、吴会蔡邕三人,另外两份发往雒阳的兰台和东观。这是地址。”

  “好。”

  “稍等,顺便,去一趟毋极县,我母亲待过的青楼问问,有位琴儿姑娘失约了。”

  “好。”

  王壮骑着自己的瘦马,扛着盾牌和斧子,便去县城寄信。王虎今天也不在,和村里其他小孩子玩去了。阿桑一边哼唱着郭松教她的曲子,一边缝制着衣裳。

  “平静的生活。”郭松搓搓手,看着万里无云的天空,露出微笑。

  中午,郭松正在指点阿桑做菜——酸菜鱼。

  “这个鱼片要切薄一点,再薄一点。”

  “好好。”阿桑简直受不了他,不满道:“别废话了,我来就行。”

  “得嘞。酸菜放足点。”郭松只好先出来。王虎这会儿也回来吃饭了,满头大汗的。“去洗洗手,准备吃饭了。”

  王虎看了一眼厨房,抱怨道:“又吃鱼啊!”

  郭松无奈道:“这大冬天的,除了大头菜,可不就只有鱼么?”

  “郭松!!!”外头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不像是熟人。对方的声音很急,还喘着气,似乎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郭松揣着手,一幅老大叔的姿态,慢悠悠地走出房间。看到一个骑着老马的十七八岁女孩子,眉宇间有几分熟悉。她皮肤晒的比较黑,门牙缺了一块,五官亦显得粗狂,显然她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

  “在下西柏亭郭松,敢问姑娘尊姓大名?”

  女孩看着他,仿佛在努力回忆着什么,痴痴呆呆地,良久,才缓声说:“童无衣。”

  “无衣?”郭松大为惊讶,要知道,十三年前见她时,她还是那么个明媚伶俐的女孩,可现在他眼前站的,是一个衣衫褴褛,饱经风霜,眼神中却无半点可爱的女子。

  连忙上前问,“发生什么事了?”

  童无衣正要回答,王虎跑出来,大声喊,“夫子,吃饭啦!!!”

  童无衣被噎住了,郭松不由得哑然失笑,指了指厨房,道:“先吃饭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