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奋斗在九十年代 第376章:村支书柳志军

《奋斗在九十年代》第376章:村支书柳志军

作者:长胜之虎 字数:2073 书籍:奋斗在九十年代

  柳志军,今年二十五岁,是江浙温州人,家里是开大公司的,可以说,他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

  但他有三兄弟,他只是老二,家里的产业,已经基本确定是他大哥继承,因为他家的家族企业就是他父亲和大哥一手创立的。

  他上面还有两个姐姐,所以别看他是老二,其实他与他大哥的年龄相差十多岁。

  柳志军就是这么一个尴尬的富二代,需要自立门户,或者干脆可以说是要自谋出路。

  当然啦!家里有钱还是有好处的,他不用白手起家,当他从大学毕业,踏上社会的这一天起,他老爸就给了他五千万起动资金。

  是的,他今年才大学毕业,当他拿着父亲给他的五千万巨资时,心里是茫然失措的。

  他不知道要干什么?五千万说多不多,说少也确实少了点,想重新创立一家企业有点勉强。

  如今已不同以往,随便搞个家庭作坊就可以创业,一家没有技术没有创新的企业过政府审查一关就过不了。

  而他正是没有技术没有创意的这一类人,想开办企业还是别想了。

  但他又不想做点小买卖经商,他认为那样会降低他的身份,他丢不起那个人。

  天无绝人之路,正当他为自己的前途苦恼不堪时,国家向社会全面招聘村支书。

  条件必须是大学生,共青团员,愿意为党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就可以火速入党,投身到广大农村的伟大改革大潮中去。

  这仿佛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职位一样,虽然仅仅只是一个芝麻绿豆般的小官,但却是他日后跨入政坛的起始。

  是的,柳志军就是这么认为的,因此他筹怀满志,积极的向当地政府报名投简历,准备今后在仕途上大显身手。

  天道酬勤,也可能是他家世显赫的关系,他居然被选上了。

  但却出乎他的预料,这个村支书还要异省任职,他被派往了遥远的湘中小县,这是全国一盘棋,他没得选择,于是他怀揣着5000万巨资就去湘省赴任了。

  说起这个湘中小县,和他本人的身世还有点仿佛,本来地处湘省腹心,应该是交通方便,经济富裕的强县。

  但恰恰相反,这个湘中小县的周边都是地级市或县级市,所以在交通规划与经济扶持政策上,就一切与它无缘,于是就造成了这么一种怪相,本来是丘陵地带,人口密集的湘省腹心,竟然交通不发达,人口稠密,又经济落后。

  交通不发达,就使得全县的工业近乎于无,只有一些小型矿场在滥釆滥挖,污染环境不说,也没有几个钱。

  于是当地的情况大家已经可以想像了,当地政府除了收农业税村提留,摊派罚款,就只有在计划生育工作上搞点额外的创收了,政府连工资都发不出。

  但柳志军走马上任之后,发现事情并不是表面上这么简单,当地政府虽然贫困,但当地人似乎过得还算可以,在全国农村来说,还处在中上水平。

  这从当地农村的房子就可以窥见一斑,几乎家家户户建了崭新的两层或三层砖瓦楼房。

  经过他与当地农民一了解,才知道是因为本县地狭人稠,当地又没什么工业,所以当地的年轻人早早就去外地闯荡了,有经商的,有打工的,更多的是去外地干建筑工程的,当地人并不贫困,相反实际人均收入还远远高过全国平均水平。

  湘中县就是这么一个怪县,政府穷,农村富,所以政府只能在农村死命搜刮,各种收费摊派层出不穷。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因为当地人均耕地面积本来就少,人均只有几分田,所以早早就没有实行人均到户了,也就是说,新结婚的或新生人口,并没有田土,但农业税村提留一样要缴,一分都不能少,否则就抄家罚款。

  柳志军担任村支书的长来村就是这么一个怪异的地方,长来村是长胜村与时来村合并而成的大村,两村各取一个字,所以叫长来村。

  其中长胜村因为地方平坦,田地多一点,人口有二千多人,时来村是丘陵山区,田地少,人口也只有一千多人。

  两村合并之后,人口还不到四千人,算起来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划的五千人标准。

  这是因为这两个村,非常狭长,长有两公里多,但宽不够一里,与邻村隔了一条河,所以只能两村合并。

  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四千人,其中还有一半是旱土山林,所以当地在农业开发上是别想有什么建树了。

  除此之外,当地家家户户喜欢养猪,少的几条,多的几百条,应该来说,养猪应该也能赚点钱。

  但恰恰相反,因为猪价被人为操控,有时高有时低,猪又容易生病,有时候猪瘟来了,一次就死光了,那就是血本无归。

  所以当地人养猪并没赚到钱,只是老人没事可干,不养猪干什么?

  这是柳志军花费了半个月时间,了解到的当地现状,当地农业几乎不赚钱,因为沉重的农业税和村提留的关系,实际上每年还要倒贴钱。

  现实情况非常麻烦,当地人基本建了新房子,而且是东一栋西一栋没有一个规划,大部分的房子不是占了菜地就是占了农田,因为当地人喜欢将房子建在公路两边,就是图个交通方便。

  又因为田地不平坦,所以并不是一家挨着一家,而是东一栋西一栋,非常凌乱。

  合村并集还要不要干?国家的命令不得不实行啊!大农业开发要不要搞?这也是国家的命令,不得不搞啊!

  但这两样和当地都不怎么合拍,村民才建的新房子,难道都拆了?村民会答应?

  另外丘陵地带的田土,高低不平,大的有几亩,小的才分把田,怎么进行机械化耕作?

  除了田土,柳志军还调查了当地山林的情况,在集体的时候,各级村上,发动群众,开垦了人工杉木林基地,人工油茶林基地和茶场。

  但分产到户之后,当地连山林都分了,因为缺乏照顾,还有缺乏科学育林的关系,杉木林基地种的是当地的油杉树,几十年都只长了碗口粗,四五米高,连当房梁都不行,成不了正材,几乎是废了。

  油茶林基地也好的有限,油茶树倒是够大,大的两个人都抱不了,但就是不结果,或结果很少,这是没有打枝,没有施肥的关系,油茶树就这么老了废了。

  茶场就算了,这是村上唯一没分到户的集体资产,因为没人打理,茶树全部老了,长的茶叶品质差,只能自己喝。

  经过调查摸底,这一桩桩的难题,让柳志军的头都大了。

  基层农村工作其实是最难搞的,不是人中之龙还干不了,柳志军出身富贵,眼光和决断力远超常人,他经过详细思考之后,就做出了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