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奋斗在九十年代 第204章:苗伟团队

《奋斗在九十年代》第204章:苗伟团队

作者:长胜之虎 字数:1988 书籍:奋斗在九十年代

  “老板,经过我们的努力,已经试制出了一台样机,现在正在测试,问题比较多,主要机械方面的问题,也没有达到最佳的燃烧状况。”

  苗伟小心翼翼的回答了王勇的问题。

  试制一台发动机并不难,画出设计图,用五轴联动数控组合机床将零部件一一制作出来,组合起来就是一台发动机。

  但是海豚科技不同于其它的汽车公司,没有完善的零部件供应链,所有零部件都是自己研制。

  这中间的问题就太多了,一颗螺丝钉、一根弹簧都要找到最优值,否则会问题频出。

  现在苗伟团队试制出来的发动机,也就是一个样子货,经过他们的努力改进,只是勉强能够发动,还动不动就闹罢工,反正是问题一大堆,所以王勇问他,苗伟说话都没信心。

  “是人手不够吗?”

  王勇没有生气,但语气很严肃。

  苗伟有点慌了,连忙道歉:“不是,不是!对不起!老板,我们都是第一次进入这个领域,经验难免不足,考虑问题欠妥当,现在各种零部件都不太合格,我们还在改进。”

  “是哪些方面的问题?你和我说一说。”王勇继续不冷不热的问他。

  “主要是各种弹簧和曲轴的问题,我们还没有找到最优值,倒致机械配合不好,容易熄火。”苗伟实话实说。

  苗伟他们比一般的汽车发动机研发团队经验有所不如,但优势也很明显。

  就说材料,他们用的都是最好的进口材料,从里到外,全是进口材料,又有最精密的机加工工艺,仅凭这两点,起点就很高了。

  王勇又提醒过他们学习别的发动机设计思想,注意零部件工差值,所以发动机的设计没有太大的问题。

  像齿轮、轴承都没有问题,性能优良很顺畅,只是因为调质工艺的问题,倒致不耐用,达不到国外同类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但这些不影响发动机的性能,现在最恼火的反而是螺丝、弹簧这些小零件。

  螺丝是扭松扭紧的问题,弹簧是弹性模量的问题,还需要不断调试。

  就是这些小问题,倒致发动机像柴油机一样,响声震天,冒着浓烟,响不了几下就熄火,简直是惨不忍睹。

  因为问题太多,苗伟他们现在还没有功夫研究燃油管理技术。

  这就是没有基础的坏处,如果有一台普通三缸发动机作基础加以改进,就会容易很多。

  一种新产品,出现问题很正常,王勇并没有生气,不过他也发现了问题,于是指示道:“你们只制作了一台发动机研究怎么够,要加快进程,多试制几台,十台不够就二十台,发动机一多,釆集数据就越快。

  我可以告诉你,这款发动机是我们公司现阶段能够商用的又一款产品。

  你们要加把劲,抓紧时间把发动机完善,你下去吧!”

  “是”苗伟恭敬的鞠了一躬就转身告退了。

  造汽车发动机没那么容易,当初欧美发明汽油发动机时,也是性能差劲,情况和苗伟他们差不多。

  经过了上百年的研究与完善,才有了如今性能优异的发动机,不说多的,单单是调气门间隙就是一门高深的技术。

  苗伟团队全是外行,当然要付出学习的代价。

  现在苗伟他们欠缺的就是金属调质技术,制出来的弹簧性能不过关,不是太硬太脆就是太软了,真是白瞎了那些好材料。

  有人可能会想,弹簧可以买现成的,其实他们也试过了,因为是全新设计的发动机,没有配套的零部件,所以现成的弹簧不配套,需要自己研制。

  现在他们差的是调质工艺,而不是零部件规格,这个问题并非无解,只是比较费时间。

  苗伟团队是和张志东团队、朱涛团队共用一间实验厂房。

  从年初成立到现在也有八、九个月时间了,他们完全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点一点的添置设备,才堪堪组成了一套试验生产设备。

  别看他们人数少,可生产设备却最多,像油模压铸机,调质炉、退火炉、五轴联动组合机床等等。

  这些大家伙体积又大,整栋厂房,他们15个人的团队占了一半。

  当苗伟回到实验厂房,往日人头涌涌的喧闹景像不见了,就只剩下他们组的人还在。

  张志东团队与朱涛团队的人这个时候都有新任务了,也都搬回宿舍区临时办公楼办公去了。

  大家都在忙着做手头上的实验,没有看到苗伟进来,苗伟径直走到调质炉旁几个技工师傅身边,问领头的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师傅道:“老李,气门弹簧有进展了吗?”

  几人正在认真讨论问题,连苗伟到了身边都不知道,苗伟出声,几人转头一看是他,那个老李师傅马上回答他的话道:“苗经理,情况好多了,只是还有点呈钢性,不耐用,我们正在商量着怎么改进。”

  “老李,还有你们几位,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刚才老板将我叫去,对我们的项目进展非常不满意。

  我们要加紧时间研制,一台发动机测试太耽误时间了,先试制十台,加快实验的节奏。”

  苗伟严肃着面孔,对几位技工师傅发出了罕见的命令语气。

  这些技工师傅年纪都比较大,都是从倒闭的国营机械行业出来的,机加工经验丰富,但是并不善长金属调质,只是见过技术员做过这些事。

  他们也是赶鸭子上架,现在看苗伟的样子,他们也知道老板有意见了,几个老师傅,立马就慌了。

  老李马上应了。“好的,苗经理,我们马上去做。”

  不要怪他们惊慌,大家可能不知道九十年代国营工厂的窘迫状态,一大家子人住筒子楼,就一间房,没有厨房厕所配套,条件非常简陋。

  他们自从加入公司住上了犹如五星级酒店的单身宿舍,几疑是到了天堂,他们马上就把家人接来公司住了。

  他们年纪都比较大,孩子也可以找工作了,在羊城不怕没事做,况且他们的技工等级高,至少是五级以上,工资也起码是3000以上,是他们以前的十倍。

  就是家人不做事也足以负担,他们不同于那么年轻职员,都是拖家带口,又是这么好的工作,他们不想失去呀!

  这老板不高兴,倒霉的就是他们这些普通技工,也难怪他们害怕了。

  有现成的图纸,又是数控机床,加工零部件很快,只用了两天时间,几位技工师傅就组装出了十台崭新的发动机。

  不仅如些,在苗伟的一再摧促下,整个团队立马高速动转,加班加点做实验,研发速度陡然提升了三倍以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