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万历外史 第九十章 上下左右(中)

《万历外史》第九十章 上下左右(中)

作者:剑道尘心 字数:3554 书籍:万历外史

  杨铮回屋去换衣服,吕成亮就在院子里等着。杨大力夫妇这会不在家中,他便不愿去正屋里坐。在院中踱了几步,见厨房屋檐下放着一个长方形的物事,走近一看,里面有炭火烧过的痕迹,并隐隐散发着油脂气味,不禁眼前一亮。

  待杨铮换好衣服出来,吕成亮说道:“这个炭盆倒是别致得很,可是用来烤肉的?”

  杨铮笑道:“正是,子明相公可带去试一试。”

  吕成亮对他的伴当道:“快将此物取了。”

  那伴当便将烤炉提了起来。杨铮又去取了罐番椒末子,交给那伴当。这时月盈也回来了,杨铮向她交待了几句,与吕成亮一同出了门。

  从杨家坪出来,沿黄瓜河北行,倘若抬头,便可见到北天之上有一星若隐若现。此时日方西斜,虽值冬季,天空仍极明亮,那颗星的光芒之盛由此可见。吕成亮所言星象之变,既是指此。

  最近这几天,村中也有不少人在议论这颗突兀出现在北天之上的星星。此际只要是晴时,夜空便极为透亮,便是冬日亦是繁星漫天,远非后世可比。夜里看着星辰,聊些闲话,也是闲时的一种消遣。

  只不过农人对星宿所知甚少,绝大多数星连名字都叫不上,纯属看热闹闲扯淡。天上的星本就难以尽数,多一颗还是少一颗,也根本无从知晓。但这颗星实在太亮了,初发端时虽尚不显,至昨夜却已变得大如灯盏,赤黄色光芒四射,天上再无一星可与之相比,纵是紫微、启明二星也要逊色许多,夜空中唯太阴之光可胜之。

  时人对天象颇为敬畏,对这等景象从未听闻,也不知是吉是凶,自不免说什么的都有。

  走到路上,吕成亮便说道:“此星出于阁道之侧,居王良之上,光芒直冲帝星,若按旧例,怕是要应在天子失德了。”

  杨铮不禁笑道:“今上冲龄践作,至今还不足五月,又有何德可失?”

  吕成亮道:“说得是啊,这可是奇怪得很。”

  杨铮道:“子明相公何时开始研习天文了?”

  吕成亮笑道:“我哪里懂那个,只是在一些书上看到一鳞半爪,臆测而已,当不得什么。小友对此有何高见?”

  杨铮道:“我才刚读了几本书,又有什么高见。不过所谓夜星如灯,想必是谁在那颗星上加了些猛火油,是以烧得特别剧烈。待油烧尽,异象自然就没有了。”

  吕成亮道:“你这想法倒是新奇,可是却说得通。此星出在奎宿,为四木之一,由木生火,那可是很寻常了。”

  杨铮笑道:“这可是操之相公的看家本领,想不到你也学了一手。”

  吕成亮笑道:“旁门左道,惭愧惭愧。”

  二人说着话,不多时到了吕家崖。进了吕成亮的院子,就见当中已摆了张圆桌,桌旁坐了四人。除了赵澍坪、胡忻之外,还有两名二十多岁的书生。

  吕成亮先为杨铮做了引见。那二人也是州学生员。一人姓马名世杰,表字成绩。另一人姓李名宗书,表字崇儒。看来在州学的这段时间,他们的朋友圈也拓展了一下,能邀至家中宴饮,关系应是处得很不错的。

  其实这二人杨铮在祝同知审案那天都曾见过。当时他朝吕成亮丢石子,谁知大失准头打中了马世杰,也不知人家是否还记得这事,不过对他这个小书生必是没什么印象。

  相见完毕,众人便随落座。桌上已经摆了十来样菜肴,看样式应是从外面酒楼里提来的。吕成亮让人将点着的炭火移到从杨铮家里取来的烤炉中,放到院子下风处去整治烤肉。又将温热的酒给众人倒上。

  杨铮推说不饮,吕成亮道:“这一壶是单为你备下的,只是加了糖的醪糟,又在火上滚过了,并无酒力。”杨铮便举杯与众秀才共饮,喝下之后,确是觉得没什么酒精度数,甜甜的很是好喝。

  喝了几杯酒,众人便打开了话头,所谈仍是星象之变。没办法,异象就悬在天上,当真是万众瞩目,实在很难让人不去关注。秀才们观点不尽相同,但基本上不离警示、凶吉、灾祥之类。

  国初太祖严禁民间私习天文历法,至孝宗时此禁方弛。经隆庆一朝,民间风气已颇为开放,说起这类事情也就少了许多忌讳。只不过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天文知识,因而说辞很无稽,常免不了要与神仙鬼怪扯上关系。

  儒生们自然不去附会鬼神之说,即使心有此念,也不会宣之于口。言谈间所依据的,乃是天人感应之说。虽然听起来较之村夫愚妇要高大上一些,其实本质上并无多大差别,仍属牵强臆想,完全不着边际。

  杨铮听了一会,便知这五位秀才对天文学所知极少。要和他们说明白超新星的概念,基本上是不用指望的,至少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办到的。而且以他现在的年龄、学历,讲出来的话肯定也不能服众,甚至让他们多思考一下都未必办得到。因而即便产生争论,也不会有多大意义,索性就闭口不言了。

  吕家仆人将烤好的肉端了上来。杨铮吃了一口,觉得烤得实在太老了,作料放得也不得法,便过去指点了一番。待到第二次烤出来,味道就好了许多,秀才们吃了交口称赞。看来烧烤这种人类学会的第一种烹饪方式,不管经过多少年都会很受欢迎。

  赵澍坪道:“小友以番椒调制烤肉,当真是独具慧心。”

  杨铮道:“不过是随意试了一下,算不得什么,还要多亏承泽兄弄来了那许多番椒。”

  吕成亮道:“二位就不要相互吹捧了。”

  赵澍坪大笑两声,端起酒杯来,说道:“来来来,大家共饮一杯!”

  众人便端了杯子一齐喝了。吕成亮让家人再去多烤些肉来,又道:“今日定教诸位大快朵颐!”

  赵澍坪道:“子明今日备了多少肉,可管够么?我可是今早就没吃多少东西啊!”

  吕成亮道:“上好羊肉十多斤,要是不够,还有许多大肉。”

  杨铮忙道:“这烤肉实不宜吃得太多,恐伤肠胃。大肉也不好烤来吃,味道会差很多。”

  大肉便是猪肉。烤肉加热时间短,肉里若有绦虫,是很难杀死的,如果吃进肚子里,那可是个大麻烦。

  杨铮对这方面非常在意,虽然他家的猪肉都是经胡喜子之手宰杀的,不存在病猪的问题,但难保会有生虫的肉。所以他做烤肉,只烤过羊肉、牛肉、鸡肉。羊身上长绦虫的概率非常低,因而适合烤或涮这些吃法。牛身上虽然会长绦虫,但基本上不会寄生于人体。

  吕成亮听杨铮这么一说,便道:“那咱们只烤羊肉就是了。”

  马世杰道:“十多斤肉已吃不完了。”

  胡忻笑道:“承泽兄每每眼饥腹饱,可食袋也不甚宽大。”

  赵澍坪笑了笑,对杨铮道:“小友用那些番椒,新近又整治出了哪些吃法?不妨与我们说说。”

  杨铮道:“是弄出了几样菜。”将小茴香炒肉、水煮肉片等几道菜的做法与他们说了。又道:“若是这几样菜诸位能吃得惯,还有一种吃法,等天再冷一些,请大家也品尝一下。”

  赵澍坪追问道:“那又是什么吃法?”

  杨铮道:“还需要做些改进,且容我先卖个关子。”

  李宗书道:“小友对吃这般有研究,想来味道定然不凡,到时一定要叫上我啊!”马世杰道:“还有我!”

  杨铮微笑道:“一定,一定。”

  国人对吃向来颇为执着。孔夫子便有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虽然那番话是针对祭祀一事,有其特殊性,并受特定环境所限,但却不妨碍儒生们将其奉为圭臬。因而君子虽应远庖厨,可会吃却代表着有品味。相对于普通百姓的但求温饱,这也是一件颇能彰显身份的事。

  聊了会饮食,话题再次回到星象上。马世杰道:“还有几日便是大雪节气,可至今未见半点要下雪的样子。这星变该不会是应在此兆上吧?”

  赵澍坪道:“若当真如此,确是堪忧。没有瑞雪,丰年又如何可期呢?”

  其余几人都点了点头。时人将天文和气象混为一谈,秀才们将星变与不下雪强行联系起来,实在不足为怪。他们虽不亲手务地,可对农事并非全然不知,在这方面与膏腴之地的富家子弟有很大不同。

  杨铮道:“短期内倒还不妨。今年天冷得早,可入冬后降温并不快,近几日的天气和小雪之前相差仿佛。不过再这么下去,明年可就要歉收了。”

  今年入秋后便比往年要干燥一些,他对此也不无担忧。如果一直不下雪,秋种之后以“杨古井”浇灌带来的增益恐怕就全无用处了,就算和未浇灌的地相比好一些,也根本不值得称道。一旦麦子歉收,对秦州百姓的影响将会非常大。

  他隐约记得这个时代好像有比较严重的气候灾害,而且持续时间很长。今年偏旱,又冷得早,该不会就是从这会开始了吧?若当真大旱,“杨古井”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如果能将番薯、土豆这类东西引种过来,方能济得些事情。

  吕成亮道:“你不说我还没留意,自小雪之后,确是一直未曾加过衣物。”

  其余几人都点了点头。胡忻道:“还是小友心细。”

  杨铮道:“我只是一直呆在家中,每日听父母谈及农事,稍留意了一些罢了。”

  他对气温变化所作结论的依据,当然不是身上加没加过衣物,而是记录了院子里每日结冰的时辰与时长。不过这也只能算是相对靠谱一点,等条件允许了,还是要做一个温度计出来。哪怕比较粗略,也总比没有的强。酒精或水银温度计就不用想了,除非先解决玻璃的问题。利用铜、铁这两种金属热膨胀系数的不同,制一个双金属温度计来还是可以办到的。

  马世杰道:“小友对这星象之变有何见解?”

  杨铮道:“小子才疏学浅,哪有什么见解。”

  吕成亮道:“你那猛火油之说,我觉得倒挺有意思的。”随即将两人来时路上所谈与众人说了,又道:“诸位试想,数里之外的一支点燃的蜡烛,便是夜里都未必看得到。可若是燃起一堆大火,纵然白昼也是可见的。故而我觉得小友此说,也能算是一解。”

  马世杰、胡忻几人都缓缓点头。

  赵澍坪深思了片刻,问道:“可那猛火油,又是谁加进去的呢?”

  众人面面相觑,随即又都看向杨铮。杨铮便说道:“或许是一种我们尚不能理解的力量导致的吧。”

  秀才们不禁沉默了。每当人们仰望星空,总能感觉到自身的渺小,不免就会对其产生敬畏。不管是将其当成神明,还是真正开始了解宇宙,在这一点上都不例外。

  过了半会,李宗书道:“说不准就是那奎木狼呢,点起盏星灯,在等那百花羞公主。”

  吕成亮道:“崇儒兄说的可是《西游记》里的故事?”

  李宗书笑道:“正是。”

  吕成亮道:“这个我倒听过一些。”

  赵澍坪道:“我没听过,崇儒兄快快讲来。”

  于是李宗书就讲起了奎木狼与百花羞公主思凡下界的故事。杨铮听了一会,发现和他所知的那段故事主线基本一致,细节上却有许多不同,也不知是出自《西游记平话》,还是后世流传最广的《西游释厄传》,总之秀才们歪起楼来也很有一套。

  待李宗书把一段故事讲完,秀才们又是好多酒下肚了。这一下酒助谈兴,话题更是发散得没了边,谈了会诗词歌赋,又相互辩难起来。

  杨铮听他们引经据典,也只能明白个大概,毕竟比起那五位,他在这方面的学识还是太少了。这还只是教育落后地区秀才们的酒后闲论,倘若是文教兴盛之地的文会,怕是要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

  由此可见,就算是要当文抄公,盗些诗词来扬名,那也得先把该读的书读上一遍。不然用不了三五句话就会露出马脚,到时候只有被打脸的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