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妾本嫡枝 099 兄妹回府

《重生之妾本嫡枝》099 兄妹回府

作者:沐清浅 字数:3728 书籍:重生之妾本嫡枝

  “二哥哥,这位是燕王府的世子南宫湛,自小养在太妃宫中,是大舅母娘家姐姐的儿子,所以算是表亲。”

  赵令仪自是知道赵思齐并不认识南宫湛,所以乘着众人都在上楼的不留心她二人小动作的时候小声的对赵思齐道。

  既然从心里已经决定把二郎当做哥哥一样,那么该帮的地方,赵令仪就一丝都不会隐藏。

  赵思齐略微有些吃惊,可面上却也不显,只在心中暗道:原来眼前这位居然是这么高的身份。

  不过,自己也不必要太在意,毕竟,哪怕是皇子在跟前,只要是自己摆正位置便无所谓。这样的人和自己也说不一定就只有这一面之缘罢了,自己将来未必就能去求他。

  不过他可没有忘记对妹妹报以感激的笑容。

  就算是自己没有抱着奉承的心思,可能多结识一些人也是好的。只是这样高贵身份的人却不是自己能结交的起的。

  毕竟大齐的嫡庶之风还是很明显的,像是李家这样的当真是少。

  只可惜的是,这样好的亲戚,父亲居然这些年就这么疏远了,当真是可惜,若不然,只怕对自家将来也是有利。

  众人到了包厢中,里面一扇屏风把两张桌子隔开来,两张桌子虽然在一间屋子,可彼此之间却是看不见的,如此便不妨碍主仆在同一间房中用饭,又不会坏了规矩。

  李承恭选定了里间,让丫环小厮并南宫湛的两个内侍坐在外间。

  李承恭请南宫湛在首位坐,只是南宫湛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坐在首位,谦让再三,最后只能是按照年纪坐了。

  李承恭年龄最长,便坐了上席,左手依次而下就是李承信、赵思齐、在后面便是南宫湛了,年龄最小的李承敏和李承惠两个就到了最下首。而几个妹妹便依次坐在了李承恭的右手边。

  如此一来,这些人中地位最高的南宫湛和地位最卑微的赵思齐两个居然就坐在了相邻的位置,而南宫湛的对面就是赵令仪。

  赵令仪也觉得这样的安排有些不好。毕竟,世子可不是自家的表哥们,对着一位庶出之子,还能如此包容。世子心中这会儿还不知道怎么想呢。

  南宫湛心中确实有些不痛快,可是,他却还是沉住气暗暗观察着赵家兄妹两个。

  看到赵令仪有些担心的看着自己和二郎,他心中便有些疑惑,虽然说是嫡庶有别。可这两位却是难得的亲近。

  早就知道李家对嫡庶之别看的不是很重,却不想赵家也是如此。

  只是不知道这位赵家公子人品如何,倘若还成,倒是也不妨结交一二。

  李承恭已经按照众人的口味要了饭菜,酒楼的伙计给众人上了茶水,众人便边喝茶便说着闲话,气氛倒是也难得的融洽。

  南宫湛既然存了要和赵思齐结交的心思,自然就不会端着架子。他甚至都主动和赵思齐说话儿,好像一点都没有觉得赵思齐是庶出的身份就看不起的感觉。

  倒是赵思齐年纪虽然不大,可却也稳重。并不因为南宫湛的身份就假意奉承、趋炎附势。

  南宫湛问了什么,他也是规矩的回答,不卑不亢。

  这让南宫湛很是意外,之前赵家兄妹的小动作他可是看的清楚,赵思齐也必定已经知道了自己燕王世子的身份,可是他还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果然是难得的,难怪李家的兄弟们对他都不错。

  只可惜了,这样的人将来却只能靠着自己,定国公府的荣耀却是与他无关。若不然或许定国公府还能再繁华数十年光景也未可知。

  不过只要是有才能,总有能出人头地的一天。这赵家丫头倒是个聪明的,有了这样一位兄长,将来总能好些。

  南宫湛心中就因为短短的几句话而对赵思齐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而两个人在以后的数年间,关系确实不错。

  赵令仪看着对面的南宫湛和赵思齐相谈甚欢的样子也觉得有些奇怪了,这位燕王世子还真是个随和的,不过是才见面的人,且地位悬殊这么大,怎么就能这么愉快的交谈呢?

  不过。二哥哥能多结交一些人也是好的。毕竟,将来府中的爵位和二哥哥是没有什么关系,二哥哥的路可是要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偏偏世人多瞧不起庶出之子,这就让他的路愈发难走。

  若是定国公府依然强势,有着这棵大树遮挡风雨,二哥哥的路还会平顺一些,可按照现在的发展,只怕定国公府的没落指日可待,或许都等不到二哥哥成长起来的那一天了。

  赵令仪现在有些了解母亲当初的想法了,母亲当初对六郎和二郎两个都算不错,虽然不能和亲生之子相比,可却处处都给予该有的照顾。原以为母亲这么做是想落得一个贤德的美名,可现在想起来,或许母亲心中便想着将来能多个人帮衬着,对自己,对哥哥都好。

  倒是自己,实在不了解母亲的一番苦心,白白都浪费了。

  赵令仪对施氏说出自己想要学习庶务的时候,施氏很惊讶,毕竟,这幺小的孩子,怎么就能想到这个?不过随即便想着,大约是在定国公府的日子不随顺,就想着要自己学习庶务,难怪人人说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呢,这孩子,母亲才去了几个月,就有这么多的心思了。

  对此,施氏说自己没有什么意见,可是到底是大事,总要和大老爷商量一下。

  施氏两口子商量以后,决定把李氏留下来的一个小庄子先给赵令仪自己经营着。

  可实际上,现在的赵令仪在大家心里,是个连字都认识不多的小丫头片子罢了,如何能放心让她一手经营,也不过就是由得她玩,大局还是施氏和李怡安两口子抓着。

  赵令仪心中固然更想要铺子,铺子一年的收益总多些。

  可是庄子也算是不错了,毕竟,要经商没有一定的本事不行,可庄子旱涝保收也算不错。且土地都是交给佃户种的,自己并不费心。

  施氏给赵令仪自己学手的庄子就在京郊,有二百亩的水田七百亩的沙地。施氏言明,以后这庄子上产出的东西就由赵令仪自己收着。算作私房钱。不过账目之类的还是暂时交给李怡安,谁让赵令仪不识字呢?

  施氏具体对赵令仪讲了,这九百亩土地的庄子,正常年景的收入抛去给佃户的收益,收益大概在五百到六百两银子。若是遇到好年景,只怕还要高些。至于其他的野味之类不计数目。

  赵令仪就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庄子上的收入,加上自己的月例银子以及过年过节祖母给的,总也能有小一千两的收入,这样,自己就不会捉襟见肘了。虽然算不得有钱人,可到底也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了。

  有钱的日子,赵令仪自是觉得开心,只要是手中有了自己的银子。不管发生什么事,总是能好应付些。这府中现在风雨飘摇的,还不知道会闹出多少琐碎事儿来,早些防备总是好的。

  赵令仪和赵思齐两个就在定远伯府住着,一直到了腊月二十,赵家这才来人接他们回去。

  此时的赵思齐都已经在李家的学堂上了快要一个月的课了,深深喜欢上了李家的学堂,所以赵令仪求了李怡安,让二郎以后都在李家上学。

  李怡安这一个月的时间,一直都在观察这位名义上的外甥究竟如何。结果还算满意,因此便道只要是赵家的人同意了,他这边没问题。

  赵家派来的人是三太太,这样丢脸的事。实际上没人愿意做,毕竟,这件事情闹起来这么长的时间,这时候才想着接孩子回去,到底也不好听。

  所以老太君最后才点了三太太带着自己身边的顾妈妈同来。

  顾妈妈伤好了以后,虽然比不上以前得脸。可说起老太君身边的人,还是要算顾妈妈第一,邢妈妈虽然分了她一些实惠,可终究不如顾妈妈得重用。

  三太太对施氏言道,府中已经对三姑娘做了惩处,如今还在祠堂里思过也有小一个月的时间了,又说是二郎和四姐儿在李家已经打扰了很久时间,现在马上就要到小年了,也该回去了等等的话。

  三太太的话很是谦卑客气,这让施氏也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做错事的是赵仲康,并不是三太太。所以施氏设了酒席款待了三太太,这才安排让赵令仪兄妹二人回去。

  赵令仪兄妹两个在李家住了快要有一个月的时间,算起来,赵嬿婉在祠堂里也就住了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间,这对于赵仲康而言,已经是很难得了。赵令仪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对于父亲的偏爱,自己早就清楚了,继续闹下去,也未必就能得了什么好处去,不如就此息事宁人。

  倒是赵思齐,心里还是透不过这口气来,因此人有些闷闷的。

  回府的时候,施氏有特意预备了一辆马车,七杂八杂的装了不少的东西,大箱子,小匣子,还有包裹什么的堆了不少,只让三太太看的眼睛都有些发呆。

  当初令姐儿过来的时候,因为走的匆忙,也就只带着自己随身的衣服,可是如今回去,却带了这么多的东西。好像从二嫂子去了,这孩子来一回就拿一回东西。

  果然李家是真心疼爱着孩子的,因为自己是庶出的女儿,娘家从来都不会这么重视自己,就更不用说自己的哥儿姐儿了。

  三太太看着都觉得有些心热了,可她最是懂规矩,知道有些东西眼热也就罢了,绝对不能起了觊觎之心,若不然那就是祸端的开始。

  人最要紧的就是要恪守本分。

  这小半马车的东西确实不少,其中有大太太和三太太准备的衣裳料子、首饰摆设,也有二老爷打发人从东北送过来的皮子、人参、干货之类,还有一箱子是这一个月的时间,赵令仪去外面两次自己淘换回来的不少小玩意儿。

  当然,里面也有一小部分是赵思齐的东西,虽然少,可是李家也没有忽略了他,该给的见面礼什么的,也算丰厚,衣料笔墨什么的折算下来,比他在赵家一年的月例银子还多。

  施氏还为赵令仪预备了一个小匣子,临走的时候才交到清岚的怀中抱着。

  赵令仪也不知道这里面是什么东西,可既然是舅母给的,总是有用的。

  上了马车赵令仪才打开来看,却是满满的一匣子各式样的小锞子,有金有银,赵令仪看着大小,差不多应该都是八钱一个的样子。应该是府中预备着过年赏人用的,可是怎么就给自己装了这满满的一匣子?难道怕自己过年不凑手?

  “舅太太果然心疼令姐儿,这一匣子锞子就值一二百两的银子呢。做工还这样的精致,可比我们府中的式样好看。”三太太笑着说道。

  府中的日子现在算不得好,现下过年的东西也都已经预备的差不多了,可是金银锞子也不过就准备了五钱一个的三十个,再就是五百两银子的银锞子,听起来多,可是各房分下来就没有几个了,少不得还要用体己银子贴补些才能过年。

  倒是舅太太给令姐儿的这些锞子就是府中锞子的小一半价值的。真不知道是李家太有钱,还是施氏是个蠢的。

  “舅母也是多心了,我在府中,自然有祖母和二位婶婶悉心照料,怎么能缺了这些?不过三婶说的是呢,这式样儿果然都是极好的,做工精细,也不知道是交到哪家银楼做的。回头打听下,我们府上明年也去做。”赵令仪合上匣子,笑着对三太太道。

  她才坚决不要舅母给自己另外预备马车,而是和三太太坐在一辆车上,就是为了说些闲话,看看府中当前的情况如何。

  “就算是有老太君和我们照顾,可多个人疼爱总是好的,这也是我们令姐儿的福气呢。”三太太摸摸赵令仪的脑袋笑着说道。

  她这话说的也实在。(未完待续。)

  PS:最近怎么感觉上传的有一点乱乱的?难道是因为一直晕晕的,所以脑子不清楚吗?要是订阅的时候有不合适的,亲们要及时告诉沐沐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