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寒门利器 第237章:七月流火

《寒门利器》第237章:七月流火

作者:望天一笑 字数:1929 书籍:寒门利器

  第237章:七月流火

  七月的东山骄阳似火,七月的东山农民挥汗如雨。每年的七月,东山乡都会进入双抢时节。这双抢简单的来说,就是抢时间。抢着收割早稻,抢着移栽晚稻。夏季,阳光和雨水同样充足。在这个时候,农人们既讨厌阳光的毒辣,又希望太阳的升起。之所以讨厌,是因为每天顶着这三四十度的高温,迎着太阳出门劳动,一天下来,这衣服不知道湿了多少次,又自然晒干了多少次,这份辛苦,是坐空调房间里享受科技带来凉爽之人无法体会到的;之所以希望太阳升起,因为这早稻收割,谷子需要太阳的暴晒。没有太阳的暴晒,谷子湿了容易发霉,一旦发霉,也就意味着收成没有了。谷子晒好了,这田里的稻杆也只有太阳的暴晒,才能够在一两天之内完全干燥。农人们也只需要一把火,就可以把这些个稻杆直接焚烧在田里。既可以改变泥土的土质,又可以减少这繁重的劳动,你说这农人们是不是对这太阳又爱又恨呢?

  这个七月,东山乡的农民对这个太阳估计只有恨了。不但是东山乡如此,整个浏水,甚至于整个安吉,对这个太阳也只有恨了。

  从七月初开始,接连的晴热高温天气,都快把大地都给晒化了。靖泽抗着锄头,带着草帽,走上了田间。看着这干涸的水渠,以及四处都是给农田放水的农人,靖泽知道,这样下去,这晚稻是很难栽下了。

  “解叔,你也来了?今年这水库怎么没蓄水啊?看这情形,估计要闹旱了,再不下雨的话,晚稻很难赶上时节了。”

  解勉才不由摘下了草帽,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

  “小靖,这水库离村子远,年久失修,根本就没有发现开春这满库的水,如今竟然全漏了,一滴都不剩。如果不是早些天去看了,还发现不了。”

  “难道就没有派人专门管理吗?”

  解勉才摇了摇头:“又没有劳务费,谁会专门去管?往日里不过也是几个村干部碰巧的时候会照看一二,哪知今年大家都没有留意,水库的闸门坏了,这才让一水库的水给白白流掉了

  。”

  “小靖,你们这几天是不是也放假了?”

  靖泽点了点头:“嗯,乡里也放了一个星期的农忙假。这不,稻子是收割完了,可就是没有水,这晚稻也栽不下。”

  “是啊。照这样下去,上游那些离水库稍微近一点的晚稻,估计栽了也保不住。”

  “解叔,你平时多劝劝大家。就这点水,放到田里还不够太阳晒干呢,让大家都心平一些,千万别在为了这几滴水而干出什么伤人的蠢事来。”

  这到是农村的常事。往年间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为了争水,村民之间也发生过争执,严重的时候还出了人命。

  “小靖,早两天我也到水库看了,多年没有修,很多阀门都坏了。等这维修资金来了,真的要给咱们村争取一下,到时候大家可都看着你。”

  这个时候,靖泽哪能说什么推辞话的?

  “行了,解叔,我知道了。看这样子,估计用不了几天,乡里又要来抗旱了。”

  “抗旱?能怎么抗?我们村又没有大河经过,靠的就是这口水库。如今水库坏了,也只能看天了。”

  两人站在田埂上聊了一会儿,靖泽的后背也湿了。

  “解叔,我们回去吧!守在这里又能怎么样?”

  “行,你先回去吧!我到上面去看看,那些家伙别因为那一点水而闹什么事非。”

  两人分开了,解勉才抗着锄头往上游走,靖泽则回到了家。

  上游的田离水库稍微近一些,还有一些水下来。所以,那边有田的人也就日与夜继的守在田间,只为能守到一点水,把这晚稻栽下去。靖泽家大部分的田在中游,中游自然是一滴水都不可能流下,也就自然眼睁睁的看着了。

  回到了家里,杜青娥和靖雯两人正吹着电风扇,有气无力地耷拉着脑袋。

  “小靖,上游还是没水下来?”

  靖泽点了点头:“水库里没有水,只这点渗下来的水,怎么可能流到我们田里来。我看啊,今年这晚稻估计是很难种下了。”

  靖泽说的是实情,可靖功脸上确是一脸的忧郁。靖家十多亩地,有一半多在水库的中下游。已经种上的不过两三亩。按目前这种情况来看,就算之前种上了,估计也保不住了。

  “小靖,听说上面有资金修水库?”

  没等靖泽回答,靖功继续说道:“如果真的有的话,咱们村的水库确实该修修了。这蓄水不了,那可是全村人的生计啊!”

  这个时候,面对自己的父亲,靖泽也不知道该如何推辞了。

  “青娥,你也住了几天,是不是该回去了?”

  “哥,你怎么赶我走啊?我还想帮忙插秧呢!”

  靖泽叹了口气:“这晚稻估计是种不上了。我怕你妈一个人在家没个伴,这才叫你回去。下次上了大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呢?”

  “哥,不是有招兰姐吗?成绩出来还早呢,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还能不能考上?这个信心都没有的话,就更应该回去好好看书,准备复读一年。”

  听靖泽这么说,杜青娥可不愿意了。

  “哥,人家不过是谦虚了一下而已吗!就是不知道这第一志愿能不能考上,有些担心。”

  杜青娥说的到也是实话。杜青娥的第一志愿报的是魔都的旦旦大学,那可属于华夏的重点大学,确实有些悬。

  “靖雯,你也看到了。今年的晚稻估计又种不上了。所以说,到学校一定要好好读书,这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像现在,我们能不能种上晚稻,自己说了不算,而是要老天说了才算。咱们自己以后的生活要想自己说了算,就必须读书,书读多了,才有选择的权力。”

  说完之后,靖泽又看了看杜青娥。

  “青娥,这话你也一样,我们大家共勉。”

  靖雯不吭声,心中已经听进了自己哥哥的话。每年的夏季农忙,是靖雯最难熬的一段时间。也是靖雯最盼望学校生活的一段时间。很多同学不喜欢去学校,而靖雯却希望自己一辈子都待在学校。

  七月流火,干旱的并不止大王村一地。整个东山乡,浏水县,安吉市都遭受了历史以来最大的干旱。在家的靖泽第二天就接到了罗帮定的通知,农忙假提前结束了。市里、县里,有着抗旱保收的通知下来了,大家都要回到乡政府,参加抗旱工作动员大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