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视人 第20章

《电视人》第20章

作者:春光公社 字数:4235 书籍:电视人

  云淡风轻,蝶舞蝉鸣。时间像个贼,悄无声息地把昨天偷走。人们紧张而忙碌地活在今天和明天里。

  健身操的排练工作终于拉开了序幕。吕东通过熟人找了一位舞蹈老师。先安排了几位有舞蹈基础,身段灵活的年轻人跟着老师学。然后再由这几位年轻人领舞,带着整个舞蹈队在操场上训练。因为采访任务重,开始没有人主动报名参与。她只得摊派。要求每个栏目按百分之十五的人员比例抽调。原则上以年轻记者和主持人为主。每个栏目必须要有一位制片人带头。指令一下,三十人的队伍迅速聚齐。吕东颇有感慨。她发现,和积极主动相比,大家好像更喜欢领导指派这种形式。似乎这样更安全。跳好跳赖,反正是领导指派,不至于招来嘲笑和非议。领导振臂一呼,低下群情激奋、热血沸腾的时代过去了?不自信,没激情,似乎成了眼下广电员工们的一种普遍状态。除了大环境的因素以外,这难道也跟管理有关系?吕东一时不得其解。

  清晨六点,吕东被闹钟叫醒。她挣扎着起床,七点整准时来到广电台后院的操场,带着三十人的舞蹈队开始了一小时的排练。不一会儿,广电大院里的各个角落,就被各个部门排练的队伍占领。来得再晚一会儿,站在操场上的就不是他们了。这热火朝天的阵势,真像在迎接某个重大节日。

  站在最前面,领着大家练习的是周楚红和罗江兰。她们二位已经提前学会。大家跟着她俩的动作一招一式地比划着。吕东大学时虽然也曾经是一名文艺骨干,但近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自信早已跑到爪哇岛去了。当她站在第一排扭动腰肢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像个小丑。她似乎听到了后排年轻人的笑声。当她红着脸回过头看时,发现大家正在笑的是《北江新闻》的制片人宋春风。宋春风腆着大肚腩,动作笨拙得像个鸭子。让人一下就联想到周星驰电影里满脸胡茬,挖着鼻孔,撒娇抛媚眼的“如花”。而宋春风那一脸认真的忘我的表情,把搞笑的成分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吕东看了,也忍不住嘴角上扬。跟着大家一块乐。但她觉得,态度正确,就不怕姿势不正确。鼓励大家扔掉包袱,大胆地跳。丑总有一天会变成美。这一打气,果然有效。大家的笑由偷偷摸摸变成了前仰后合。吕东也不制止。第一天的排练,成了搞笑专场。不过,因为这一笑,早起的倦怠被驱散,舒展的筋骨开始有了生机和力量。

  说了很久的广告分频经营改革终于有了下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再不希望它发生,也无法阻挡。台里的调度会已经开过。广告经营权下放定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但从即日起,进入试运行阶段。各频道、频率要安排专人负责,制定目标计划,拟定实施方案。吕东心里没底,一下变得很焦灼。新闻频道从上到下这么多年都是专注于新闻业务,属于生产者。现在既要当生产者,还要懂市场营销,要拿着自己的产品去卖。频道哪有这样的人才!?这听起来很可笑,也很可怕!但这就是现实。

  按照台里的要求,各频道要成立品牌推广部,把原广告部的业务员按比例分配到各频道。但不给安排广告管理人才。频道要内部挖潜,自己负责运营。美其名曰:经营自主权完全下放。谁来牵头负责广告经营业务?

  只能交给孟成。

  孟成曾经也是一名出色的新闻记者。一步步走到副总监的岗位,凭的也是新闻业务能力。但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交际,人脉广,做事懂得变通。另两位副总监,宫仁和那海,都是做时政新闻出来的。潜意识里当“爷”当惯了的,让他们颐指气使地去跟客户谈合作,一言不合就拍桌子、瞪眼睛?有多少客户也得让他们谈崩了!退一步讲,即使他们主观上愿意承担这份工作,吕东也不可能交给他们。因为不是“自己人”。没有信任的基础。吕东当上总监,这两位内心一直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一把手和自己的副手貌合神离,这不是她希望看到的状态。她一直努力想调和这种关系,但又谈何容易?

  吕东找来了孟成,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孟成有些小激动。嘴上说着“不知道怎么弄”,脸上的表情已然是“非常乐意效劳”。这份工作,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个人成长的大好机会。他和吕东同事这么多年,非常了解吕东的脾气。吕东对这位低调、顺从、不张扬、不强势,甚至在栏目例会上讲话都“拙嘴笨腮”的副手非常放心。她知道,孟成的这些特征,既有本色的一面,也有刻意为之的主观。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他来分管广告经营业务,再合适不过。吕东甚至很得意。她认为,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对一位团队的领导者来说,是最牛逼的事。

  副总监孟成似乎一夜之间白了头。他已经连着几个晚上失眠。节目生产完全交给了制片人。他每天都要叫上跑广告的业务员开会,熟悉广告经营的规律。在台里接待客户或者出去被客户接待。张嘴闭嘴都是“合同”“报价”“标的”“刊例”“冠名费”这些曾经让新闻工作者很不屑的字眼。孟成的饭局也多了。每周至少有三个晚上不能回家吃饭。一度为电视的发展走向感到迷茫的孟副总监,在不得闲的忙碌中,在觥筹交错之间,似乎看到了希望的光,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但是,孟成的眉头依然不舒展。头上的白发好像越来越多。因为王牌栏目的收视率一直下滑,4A广告(简单理解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名牌产品的广告)在地方台投放的力度越来越小。曾经是地方电视台主要收入来源的4A广告,现在面临断流的危险。怎么办?台领导和频道总监们愁眉苦脸地坐到一起,殚精竭虑,集思广益。最后理出的思路是:持续在节目内容上发力,稳收视,遏制4A广告下滑势头。立足本土市场,深挖本地企业资源,兼顾外埠和互联网企业。开发政府资源,争取各部门财政预算资金。研发品牌活动,发现新的创收支点。

  新的创收思路,不管是本土企业,还是政府资源和品牌活动,在落实层面,新闻频道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新闻频道一年前就实现了高清播出,硬件上对受众有天然的吸附力。其他三个频道还是标清信号。新闻频道的《北江新闻》,记者都是在政府口跑线,有各自的对口单位。开发政府资源,还是有先天的优势。其他三个频道,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劣势。在衡量了自己手里有多少牌之后,开始向台领导提要求。希望把这块“新蛋糕”通过权力硬性切割,划分出“势力范围”,来保证自己的收入。

  广电台九楼第一会议室,副台长叶书文正在协调调度几个电视频道的广告资源分配情况。每个频道的总监和主管广告业务的副总监在座。叶书文笑嘻嘻地看着几位如狼似虎的频道负责人,用家长的口气说:“大家这种迫切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反映上来的问题,台党委也非常重视。郭台委托我今天和大家坐到一块儿念叨念叨,争取达成统一意见。谁先说说?”

  “我先说吧。”法治频道总监尚小东举了举手,清了清嗓子,洪亮地说道:“咱们四个频道对外联络客户打的都是一个番号——北江广播电视台。如果领域和行业不分配到具体频道的话,很容易出现什么情况呢,打个比方,新闻频道前脚刚谈完这一家,我法治频道随后又上门找人家谈去了。而且为了拿下这个客户,我可能还会出价比新闻频道低。他要五万,我说四万八就可以做!”尚小东一摊手,一脸无奈:“没办法呀,都需要生存,都一堆人等着吃饭啊!”

  影视频道总监陆宝妹一拍手,高声附和道:“对!尚总说得非常对!这么一来,结果就是把北江广电台的形象毁了。客户会认为我们的内部管理非常混乱。”

  科教频道总监宁爱民斩钉截铁地说:“所以,必须把行业分一下。哪个频道负责哪个行业,各端各的饭碗,不打架。分了之后,大家心无旁骛,也有利于把广告资源充分地挖掘利用好。”

  叶书文不停地点头。这三位说完,他扭脸看向吕东和孟成。

  其他三个频道强烈主张把广告资源按行业划分给相应频道,这里面的意图显而易见。因为这三个频道的人员加起来,也没有新闻频道一家多。电视行业再不景气,但要论影响力,新闻频道在北江台还是一枝独秀,在省会地面频道中也是名列前三甲。如果不分,市场上愿意往市级电视媒体投放广告的客户,百分之八十的投放意愿是新闻频道。其他频道只能干瞪眼。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可能连汤都喝不上!不抢能行?

  吕东微笑了一下。在这种背景下,她知道台领导也要一碗水端平,不可能让其他频道日子过不下去。她看着叶书文说:“几位总监的意见,我们原则上是同意的。大家说得都在理儿。我举双手赞成。我们关心的也是第二步,怎么分?”

  叶书文刚刚还满意地点头,一下又变得严肃起来。

  孟成早憋着一肚子的话想说。如果广告资源都被别的频道分走,压力最大的将是他这位主管副总监。此刻,他见缝插针,抢着补充道:“‘新闻频道’的呼号马上就改成‘新闻综合频道’了,原来广告部下面的《北江房产》栏目也将分到我们一频道。一频道盘子大,人手也多,压力也更大。我们希望分配的原则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叶书文笑了,他用轻松的口气调侃着说:“你看,真是干啥吆喝啥,孟成现在分管广告经营了,有压力了,脑子里装的现在都是‘效益’‘人民币’了!”

  “嗐!”孟成红了脸,摇着头叹了口气。

  “教育肯定是我们的!”宁爱民抢着说道。

  “政法口的政府资源,这个不能跟我抢吧!”尚小东紧跟着说。

  “房地产、金融、医药、商超,这四个行业早就跟一频道有合作。这个不能再分了。”孟成赶紧张了嘴。

  话音一落,其他频道都把脸拉了下来。

  “三套?嗐,我还是习惯了老称呼,愿意把频道叫成‘套’。宝妹,你们影视频道有没有固定的合作领域?”叶书文都替陆宝妹着了急。

  陆宝妹搓着手,不紧不慢地说:“有啊!我们有一个小主持人大赛,还有少儿春晚,都是我们做。按说属于教育领域。现在宁总说教育归他了,我们也不知怎么办了。”

  “我们是科学教育频道,要说跟教育对口,谁还能比我们更对口吗?”宁总紧咬不放。松口就意味着把肉给了别人。

  陆宝妹收起了笑,不言声了。

  没想到这么快。刚才三个频道还“同仇敌忾”,一会儿的功夫就“反目成仇”了。不过,吕东觉得这种事也不可笑。这件事上,本身就没有永远的朋友。她在想,如果叶书文让她把刚才孟成说的四个行业让出一个来,应该让哪个损失会小一些。正在犹豫,孟成又加入了讨论。

  “谁不知道校外培训现在是个大蛋糕。一频道跟教育局和学校都有合作。我们在这方面的人脉资源也不少。”孟成说完,看了看吕东。

  “好家伙,你还让别人活吗?教育你们也要把着不放,别人还有啥啊?”宁爱民有点急眼,口气中已经带了情绪。

  其他人也向孟成投来幽怨的眼神。

  “没有没有,孟成的意思是,教育也曾经是我们的资源,现在就不再跟大家争了。”吕东急忙圆场。

  “那你们说的那四个行业,也不能都归你们了。不能撑的撑死,饿的饿死!”宁爱民得陇望蜀,越说越带劲儿。他扭头看着叶书文,接着说:“大家都是一个家长。手心手背都是肉。叶台,您站位高,这个事您还得整体把控一下。”

  “嗯,对对。”叶书文慢条斯理地开了口:“从台党委的角度,肯定是希望四个频道都能生存下去。吕东,你们得提高站位,得站在全台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今天咱们讨论的话题,四个行业你得拿出俩来。”说到最后,叶书文声音低得像在说给自己听。

  吕东笑了笑,不卑不亢地说:“叶台,有一个现实也必须要正视,就是新闻频道的人数比其他三个频道加起来的和还要多。要按这个人员的比例,新闻频道占有的广告资源就得是大家的三到四倍。但好像又不能这么生硬地去分。刚才大家发言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琢磨。我觉得有些行业,做不到绝对得就归哪个频道负责。你比如说,陆总他们做少儿春晚这么多年了,经验、路数、人脉都轻车熟路了。你说突然不让她弄了,让宁总他们弄。这种调整本身就是成本。我觉得有些行业,还是交叉着,大家一块来做。如果说,四个行业,非要让出一个来。我觉得,商超这个行业,我们可以拿出来大家一块做。就是谁提前下手跟客户沟通了,跟台里报备。让经管办统一来协调。别让客户感觉电视台管理混乱就行了。”

  宁爱民撇了撇嘴,觉得吕东说得有道理,但心又不甘。仍然小声地嘟囔道:“做少儿春晚,我们的人也没问题。有什么成本?”

  “请叶台定夺吧!”尚小东提高了嗓门说。

  “吕东的观点,我觉得还是很值得参考。其实,一个行业挺大,涉及的方面挺多。大家合作来完成,也不是不可。比如说教育,宝妹你们就只负责少儿的,爱民你们负责少儿之外的。这样,是不是就不冲突了。”

  “要是这么说的话,其实哪个行业都可以这么操作!”陆宝妹冷不防地来了一句。

  会场一下又陷入了尴尬和沉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