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到清末当悍匪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赐良机

《回到清末当悍匪》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赐良机

作者:老矣 字数:1884 书籍:回到清末当悍匪

  德拉戈米洛夫到达克拉斯诺亚尔克斯之后,就开始整顿军务。本来远东的这些沙俄军队对突然换将就抱有抵触情绪,谁也没想到斯科别列夫竟然被亚历山大三世撤换,虽然这几年远东的战绩十分的不理想,差点丢失了大半个帝国的领土,但其中斯科别列夫该承担多少责任,至少在远东战区这些军人看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即便受罚也不该如此之重。

  亚历山大三世也知道远东这些军人都是斯科别列夫的老部下,跟随他打中亚,战土耳其,寻常人士空投到那里,很可能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可即便如此,这位沙皇陛下也相信德拉戈米洛夫可以处理好这件事,第一就死亚历山大三世给了他十个师团的兵力,总人数超过十万,跟随他同赴前线。第二就是德拉戈米洛夫在俄罗斯帝国军方的人脉和威望,虽然真正参加的战役并不多,但总参学院院长一职,就代表了他背后的势力。

  现在在远东前线有超过三十万军队,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其实以沙俄的实力完全可以出动更多的军队,即便是百万也不是不可以。问题是百万人人吃马喂的,就是沙俄士兵的人命再不值钱,可是聚沙成塔下,俄罗斯帝国落后的生产力也无力负担。原本的三十多万已经是极限,如果遇上洪水等天灾,或者东北加大了对后勤线路的袭击,这三十多万人也要饿肚子。后来多亏被东北逼急了的亚历山大三世倾国力修建了那半条铁路,这才让后勤状况有了极大的提升,就是半条也比没有强。而且半条也有半条的好处,东北的飞艇部队无法飞如此远的距离,来袭击铁路运输。当然,东北也没必要这么做,在没有探测雷达的时代,任何飞艇都是隐形的,连带着伞兵也有了神出鬼没的能力。俄罗斯帝国的后勤线被他们折磨得死去活来,不堪其扰。

  总的来说,德拉戈米洛夫在远东虽然也遇到一些人事上的问题,但并不严重,军心很快被初步稳定住。然后他又安排了几次对东北保险队防线的攻击,虽然没取得多大的战果,可也让军队内部产生的争论逐渐缓解。军官和士兵们也开始接受了德拉戈米洛夫接任的事实,至于剩下个斯科别列夫的死忠,他也没有客气,位高权重的,就被送回了圣彼得堡,位置由他的亲信接任。不重要的,就直接降级,进入一线部队,成了炮灰的角色。

  德拉戈米洛夫的军事理论确实很适合沙俄军队目前的情况,极度强调精神勇敢坚强的作用,即便在东北完全的优势火力面前,也是如此。战争只有勇士才能取得胜利,在坚固的工事也阻挡不了一颗勇敢而坚强的心。以命相搏就是德拉戈米洛夫最中心的军事理念,不过在与东北的几次小规模交火后,他忽然发现对方似乎坚硬得过了头。

  东北自治区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战斗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东北的军队曾经最远向西打到了鄂毕河西岸的巴尔瑙尔,不过旋即就被沙俄的反扑赶了回来。怎么说俄罗斯帝国在军队数量上占据着绝对优势,而东北则在武器装备上远超对方。

  郑海涛和项龙在去年冬天之前的碰面,就决定了要对已经僵持了快两年的战场做出改变。东北进行这样改变的条件很简单,只要铁路延伸到了战场的最前线,那么战线就要继续向前推进。如今东北目前的总基地已经有了两条铁路的支持,一条是强迫清廷答应修建的铁路,本来的始发站准备放在北京,不过清廷始终没同意,大概也怕北边的郑海涛一高兴坐着火车挥兵南下,直接端了清廷的老巢。后来几经协商,才改在了张家口。

  这条铁路经过后世天朝掌控外蒙古的经济命脉口岸——二连浩特,过乌兰巴托,乌兰乌德,最后到达伊尔库茨克。另一条从盛京出发,通过东北铁路网,过满洲里,赤塔,也到乌兰乌德,最后到达伊尔库茨克。

  王一对郑海涛和项龙很放心,唯一的要求就是别走拿破仑一世的老路,后勤一定要跟上。东北在战场距离上占着绝对的优势,而目前的方法也足够东北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前线指挥的事情他并不直接过问,最多就是总参给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而前线有要求项龙和郑海涛也不会客气,绝对会直接提出来。

  从项龙返回海参崴后,他就开始谋划此次军事行动,计划分为两个部分。

  北路军,包括第十五、十六个骑兵兵师和第九步兵师,暗中利用北海舰队北上鄂霍茨克,然后乘自治区北方唯一一段铁路前往汉德加,之后走水路沿着勒拿河向西南而下,一直到达贝加尔湖北方的基廉斯克。在稍作休整后,向着西方沿着安加拉河北岸运动,准备攻击的目标就是列索西比尔斯克。

  南路军是三个骑兵师和两个步兵师,借助铁路网达到乌兰巴托,然后向西经过布尔干,乌里雅苏台,停留休整,等待命令。一旦郑海涛下令,他们将向西北方向进攻,目标就是攻击整个沙俄军队的背后,包抄他们的后路。

  不过整个计划最先发动进攻的却是沙俄军队的老对手,郑海涛西路军。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吸引整个沙俄战线的注意力,不过攻击的时间节点要具有突然性和隐蔽性。而六月与日本人在虾夷闹的一场激烈的冲突,就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项龙命令整个北海舰队出动,摆出一副要与日本人以死相拼的架势。东亚的目光瞬间在这里汇聚,而世界情报界也开始密集交流。

  正当东北民众为日本渔船冲击抢滩虾夷,而日本普通民众害怕东北大规模报复的紧要关头,谁都没有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蓄谋已久的项龙和郑海涛忽然向沙俄的军队亮起了手中寒光四射的屠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