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到清末当悍匪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东西皆受挫

《回到清末当悍匪》第一百三十四章 东西皆受挫

作者:老矣 字数:3501 书籍:回到清末当悍匪

  因为形势急转直下,张之洞终于还是让冯子材进入越南战场。

  冯子材部被称为萃军,因为冯子材字萃亭而来。子材统率的萃军,纪律严明,部队行军打仗,严禁扰民,违者都要以军法严处。萃军行军之前,往往先派炊事班到前方地点先去熬粥做饭,等大军来后及时的打尖充饥。在一般情况下,冯子材不准士兵沿途买卖,以防止发生纠纷。在晚上宿营的时候,萃军都是自己搭建帐篷,禁入民房,不得骚扰沿途百姓。萃军官兵如要外出,必须要持有军官发的手令,有违令者,处斩。冯子材还发布严厉的四斩令:“拦路抢劫者斩,强奸妇女者斩,偷牛偷猪者斩,拐卖人口者斩。”

  虽然在王一看来这都是军队应该做到的事情,但是在当时清军来说,考虑到他们的后勤补给条件,萃军就已经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精锐了。要一群拿枪饿肚子的士兵不杀人放火,填饱肚子,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今天沈雅芝被要求去参见盛京第一中学的开学典礼,同去的还有韩秀晶和姜佳仁。王一此时正在和千佳,金允儿和林泰熙一起说话。四个朝鲜女孩被平分给了沈雅芝和童千佳当侍女。当然,也共同伺候王一的起居。

  楚原这时走了进来,道:“大人,北越战报。”

  冯子材率粤军十营,总兵王孝祺率淮军、粤军共八营,分别由钦州、梧州起程,经由广西赴越。由于谅山吃紧,冯子材以八营由上思州直接入越,协同王德榜部守东路;自率两营赴龙州筹办粮饷军械和招募新兵。王孝祺部中途哗变,溃散近半,至龙州时不及二千人,说来这人,也算是奇葩了。

  1885年1月底,法军第一、第二旅主力七千余人,在船头一带集结完毕,准备转守为攻,向广西边境大举进军。波里耶此时也终于能够化被动为主动,他扬言要分两路前进:一路攻谷松,一路攻车里。实则全军指向谷松,并力进攻中路。

  潘鼎新希望阻止法军进攻,命中路清军,包括新配属的董履高部五营,前出到竹山附近高地设防。

  2月4日,法军集中炮火轰击竹山清军营垒,随即展开猛攻。守军顽强抵御,但因仓卒移防,工事不坚,伤亡甚众,被迫后撤。次日,法军再次发起攻击,守军不支,退守谷松。2月6日,法军在炮火掩护下猛攻谷松,清军被迫撤至谅山南面三十五里处的委坡一带。

  中路清军溃败,谅山垂危。

  “东西两军相去远,闻调赴援,一日之间号令屡改。”

  潘鼎新这时已经完全慌了手脚,朝令夕改,时而令王德榜、杨玉科等部回援谅山,时而令其仍扎原处,时而令其夜袭法军后路,最后又令其飞援谅山,但为时已晚,无济于事了。

  就在2月12日,法军攻占委坡,彻底被吓破胆的潘鼎新,心中只记挂着李鸿章的提示——胜不追,败则退。问题是李鸿章说的是在郎甲,船头,那样的前线。如今都到谅山了,还惦记这话,不开玩笑呢么!

  当夜,潘鼎新逃离谅山入关,苏元春随之率部退入关内。2月13日,法军未经战斗,即占领了战略要地谅山。至此,法军在东线达到了预期的作战目的,波里耶随即于2月17日率领第一旅约三千人离开谅山,以便经河内赶赴西线,解救被围于宣光的法军。

  谅山弃守后,冯子材毅然以守关自任,亲率一营从龙州赶到镇南关,和王孝祺部一起拦截溃散兵丁,并急调协守东路的冯军八个营回守镇南关。可是,潘鼎新竟“告以守关无须该军,令仍顾东路”。此时谅山都没了,还守着东路有什么用,可潘鼎新就是这么混。

  2月19日,西路杨玉科部自观音桥、屯梅绕道撤至文渊。杨玉科以主力防守文渊两侧高地,自率一部驻镇南关。换句话说,潘鼎新和苏元春都跑了,现在只有杨玉科被留在了镇南关外!

  杨玉科,字云阶,白族,兰坪营盘区沧东乡西营村人,祖籍湖南。祖父杨纯修靠矿业挖矿起家,后来又做回农民。杨玉科长大后自拉团练,与当时首先攻下云南提督所在地大理,并以大理为中心,陆续攻占滇西53座城池,风头强劲的回民起义者杜文秀作战。他曾多次被杜文秀义军打败乃至生擒,又都数次化险为夷。一路战仗打下来,才有了今天成就。不过因为其与起义军对抗的历史站位,所以……在后世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位下,地位不是太高。

  2月23日,尼格里指挥法军第二旅进攻文渊,杨玉科亲临前线指挥战斗,阻止了敌人的前进。守军浴血奋战,节节抵抗。不过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伪劣产品再次出现了!清军发射的炮弹多未爆炸,未能予敌以大量杀伤。午后,杨玉科在指挥时,不幸中炮牺牲,为国捐躯!守军随即溃散,退入关内。法军乘势侵占镇南关,前锋一度侵入我国境内近十公里的幕府附近。

  由于兵力不足,补给困难,加之不时受到当地群众武装的袭扰,法军于2月25日炸毁镇南关城墙及其附近工事,退回文渊、谅山。根据波里也离开谅山前的指令,法军在镇南关废墟上立一木牌,上书“尊重条约较以边境门关保护国家更安全,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但是,当地军民在同一地方写着:“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以此作为对侵略者的回答。

  战报到此结束,王一摇摇头,给海军总部挂了个电话,道:“我是王一,接商毅。”

  商毅的秘书一听,吓了一跳,立刻道:“您稍等。”

  “队长,我是商毅!”

  “北洋的太平号姐妹舰,还有南洋最后一艘巡洋舰,现在海试完成了么?”

  “刚刚完成,刘步蟾正带人上舰验收呢。”

  “暂时先不要把战舰交出去,让萨镇冰带船去台湾加入严复舰队!”

  “队长的意思是?”商毅隐隐有了一种预感。

  “把法国远东舰队彻底消灭!然后派三千海军陆战队,攻占顺化。”

  “可是法军在越南有一万八千多人,我们这点人过去,不一定能防得住吧。”商毅有些担心,法国人毕竟曾经是世界第一陆军,虽然现在逐渐没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真打起来,还很不好说。

  “他们不可能一下子集结起来那么多人……算了,也没必要硬拼!这仗看情况,能打则大,不能打就退回海上,然后在越南沿岸其他地方随机登陆,以消灭越南法国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同时封锁法国远洋运输路线,我们占了海权,还怕他们么?”

  商毅觉得这样比较好,于是,道:“队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刘步蟾一直被李鸿章安排在旅顺,准备接受新舰,不过这时萨镇冰给他打来电话。

  “子香兄,不好意思,董事长来电话说暂时不能交船了。”

  “为什么?”刘步蟾有点生气,上次太平号本来就是给北洋的,结果就被王一弄去了台湾。“这次又因为什么?”

  “北越地区战事恶化,法国人已经打进广西境内!”

  “什么?”刘步蟾大吃一惊,他完全没想到局面竟然崩坏如此。“你们不是几个月前才消灭孤拔的舰队么?”

  “那又怎么样?京城里的那帮大人都以为法国人是纸做的,放着大好的局面不谈判,非要在北越出兵,结局还能怎么样?”

  刘步蟾没说话,好半天之后,才道:“这么说,这艘新战舰你们也要放到台湾去?”

  “现在命令还没下来!”有些事情,萨镇冰也不会多说。

  “那谁领军?”

  萨镇冰一笑道:“我!”

  刘步蟾一想,萨镇冰倒是合适人选,毕竟这艘新船就是萨镇冰带领海试的。若论对船的熟悉程度,应该无人能出其右。

  李鸿章对于王一的做法虽然有些异议,不过一想到此行算是去越南为国出征。当然,更主要的也是给自己的部下潘鼎新解围,否则真拖下去,朝廷把潘鼎新处理了,那淮军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与东线潘鼎新相比,西线的岑毓英战事也不顺利。

  在中法正式宣战前,清廷就要求岑琉英出兵。不过直到1884年10月初,当他听到大商南洋舰队消灭了孤拔舰队的消息传来之后,才无奈地接受了命令。原留驻于文盘、大滩一带的黑旗军十个营,约三千七百人、滇军张世荣部五个营,约二千五百人,分道前进。

  黑旗军黄守忠、吴凤典两部由山路绕赴陆安,出馆司之后;刘永福、张世荣率部沿红河直下,期收夹击之效。岑毓英希望先后夺取馆司、宣光,并以集结于云南边境的滇军主力六千余人沿红河逐次进占夏和、清波以及临洮等地,得手后,再与东线清军会师,并力进攻北宁、河内。总的来说,战略上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也是根据己方后勤情况作出的安排。

  法国人因为兵力有限,为贯彻波里耶司令西守东攻的作战方针,于10月11日撤走馆司守军,以便缩短防线,固守兴化、端雄、宣光,保证河内以西地区的安全。岑毓英鉴于馆司之敌自动撤离,便将黑旗军及滇军张世荣部集中指向宣光。

  宣光城本身筑有石墙,依山傍水,向称天险,城内一山耸峙,悬炮可击外军,城外植竹五六重,兵难破入。说白了,就是天然炮楼!可即便如此,宣光城也并非牢不可破。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法军兵力严重不足,城内最多时只有七百余人!

  等到10月中旬的时候,西线清军陆续进抵宣光附近,因法军水陆防守甚严,便在离城十里的琅玡、中门等处扎营。

  不久,东线桂军已失郎甲、船头,清廷严令滇军速进,以分敌势。岑毓英乃于10月20日由保胜移驻文盘,并调原驻扎于云南边境的记名提督吴永安、邹复胜所部四千人和记名总兵覃修纲所部二千余人进扎馆司、夏和、清波一带,伺机向兴化等地进击,威胁敌军后路;同时,令宣光清军逐步进逼城下,四面围困敌人。

  法军为确保宣光,稳定北圻西线防御态势,从11月4日至12日,多次派兵增援,但大都被清军击退。11月12日起,清军于宣光东南十余华里的左育地方清河两岸挖筑地营,并将以前截获的船只装石塞河,以期截断法军水路交通。11月18日,法军端雄、山西地区指挥官多米尼亲率步、炮、工兵千余人,搭乘炮舰五艘、民船十余只,趁连日大雨、清河水涨之机,增援宣光,遭到埋伏于左育清河两岸的清军夹击,不能通过。次日,法军舍舟登岸,分两路进犯左育。清军依托地营毙伤法军百余人,但因工事尚未全部构成,又遭敌人腹背夹击,被迫撤出阵地。法军立即上船,驶抵宣光,加强了城防力量。

  宣光就像一根大钉子,牢牢钉在东西两线清军之间。

  岑毓英原本还打算越宣光而过,干脆就不打了。可是到了实地考察之后,才发现这完全就是作死的想法。因为清军后勤补给能力之低下,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如果还留宣光这样一座坚城在这里,以清兵跟农民差不多的战斗素质,一旦粮道被截断,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岑毓英之后才强调必须先取宣光,滇桂各军联为一气,才能相机进取,因而使黑旗军和大量滇军长期顿兵于坚城之下,不能东进,坐视法军集中兵力专注谅山。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岑毓英的选择都没有多大过错。不过,此举还是为后世某些人所诟病,在王一看来,完全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与其指责岑毓英,不如骂张之洞更合适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