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后宫:勤妃传 第238章 姚启圣

《后宫:勤妃传》第238章 姚启圣

作者:梁夜白 字数:2660 书籍:后宫:勤妃传

  皇上考虑了一番,最后还是摇了摇头,“不必另行作法事了,一个因罪赐死的贵人,就按照答应的位分办后事吧。”

  答应哪有什么位分,这宫里像储秀宫那些不见天日的答应,死了也就是一卷白棉二尺薄棺罢了。

  这样的嫔妃,自然死后也不能葬入妃陵。

  陈文心疑惑道:“皇上先前不是还怕宜贵人阴魂不散么?为什么不做做法事,以求心安呢?”

  “朕若是让人给宜贵人做了法事,难免给人留下话柄,影响你的名声。”

  宜贵人刚死就忙着给她做法事,岂不是让人心里怀疑宜贵人是冤死,所以皇上才担心她阴魂不散么?

  宜贵人分明是死有余辜,不能让人有机会拿住这样的话柄。

  陈文心一时感动万分,皇上也怕宜贵人的鬼魂回来。

  为了成全她的名声,还是放弃了做法。

  她拉着皇上的手,李德全识趣地退了出去,让他们两人独处。

  “玄烨近来是忙坏了,看你脸颊都瘦了一圈。”

  她道:“我让小厨房做了一道滋补的川穹天麻炖鱼头,汤是奶白的,鱼头香得很呢。”

  俗话说以形补形,皇上最近费脑子费得多,她就给皇上弄一堆脑子。

  鱼头也就罢了,前些时候还弄什么猪脑猴脑的。

  她自己都吃不下的东西,偏要皇上吃。

  皇上一听只是鱼头,忙道:“好好好,一会儿朕多喝两碗。”

  两人歪在榻上,陈文心看了看堆积的那些奏折的数量,笑道:“今儿的折子少些,难道有好消息了吗?”

  皇上叹了一口气,“朕不顾索额图和佟国维等人的反对,把满八旗水师调回来了。”

  这个意见向清远等人很早就提出了,皇上一直犹豫不下,何以现在突然就下了决心?

  “满八旗水师在福建一带,既不能下海,也不熟悉陆战。五万军队几乎是鸡肋,福建总督转呈各州府官员的奏报,满八旗子弟劣迹累累。”

  皇上说着蹙眉道:“朕派他们去打仗,竟然生出欺辱妇女、抢占民宅这样的恶事来,叫朕如何容忍?”

  最终不是向清远说服了皇上,而是满八旗水师不但于战事无益,反而会引起百姓暴乱的情形迫使皇上不得不撤回他们。

  陈文心诧异道:“满八旗水师是皇上的子弟兵,岂会如此军纪涣散呢?”

  “你有所不知,八旗之中,只有正黄和镶黄两旗是朕直属。剩下的都是皇亲国戚、位高权重的大臣在节制。”

  “这说的是在京中的八旗,水师是一向驻扎在黄河沿岸的,少在京中。他们空有满八旗子弟的傲气,又没有京中八旗的敬畏之心。”

  天高皇帝远,这些满人子弟不在皇上的监管之下,越发骄傲懒散了。

  “大清入关才不过短短几十年,当年随着先祖逐鹿中原的勇士,都到哪里去了?”

  皇上虽然不想承认,但也不得不承认,“倒是绿营和汉八旗,待遇比满八旗差得多,战力和军纪比满八旗可不止好出一点点。”

  先前三藩作乱的战事,他就看出来了。

  当时吴三桂已经攻到了湖南,再多进一些,就要和大清划江而治了。

  他死马当作活马医,把能派出的军力都派出去了,绿营是最后派出的。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绿营的军力加入之后,大清的军队渐渐开始反攻。

  这时朝廷才注意到,这个苦哈哈的汉人士兵组建成的绿营,居然有这么强的战力。

  在北方的荒漠、草原和戈壁上,或许满八旗军队会更加厉害。

  但在南方,水域纵横,山峦叠起。

  那些地方原本就是汉人生活的地方,他们更为熟悉地形,更能适应作战环境。

  皇上自那时起才开始重视起绿营,给了他们更好的军备和生活物资。

  后来把陈文义兄弟两调去了绿营,之后陈文义屡建功勋,成为绿营的实际执掌者。

  一直到科尔沁一战再立军功,绿营的实力越来越强,待遇也和满八旗相差无几了。

  既然绿营可以建功,汉八旗也一定可以。

  皇上就把汉八旗的五万兵力调去了福建,填补满八旗水师的空缺。

  陈文心喜道:“既然汉八旗的士兵已经调去了,想来收复台湾,是指日可待了吧?”

  在她的前世,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她一直渴望着收复台湾。

  谁想到穿越到大清,竟然又遇到这件事。

  她隐约记得,历史上台湾被收复了很多次。

  那是祖国的宝岛,虽然总有人想要分裂它,它还是一次次回到祖国的怀抱。

  康熙就收复过台湾,虽然爱新觉罗后世子孙不孝,后来还是把它弄丢了。

  皇上摇头苦笑,“哪有那么容易?台湾是个海岛,那些平民百姓都是靠着海生存的。福建总督竟然给朕上书,说是台湾的渔民都比咱们水师的士兵强。”

  陈文心噗嗤一笑,她实在没忍住。

  “这个福建总督是何人,竟然如此大胆?”

  “姚启圣,一个疯言疯语的糟老头子。朕就该把命人把他押回京中,狠狠地打他。”

  姚启圣?

  这可是康熙朝的名臣啊!

  陈文心的手抖了一下,不亚于她初次见纳兰容若的激动。

  姚启圣不见得比索额图、佟国维和纳兰明珠有名,但他的有名和这些人不同。

  索额图等人不过是仗着家族地位或是和皇上的姻亲关系,才能担任朝中一品大员。

  实际上他们不见得有什么过人的才干。

  就凭索额图说出舍弃台湾以保北境这样的话,陈文心就认定这是个目光短浅的草包。

  姚启圣就不同了,他一个科举出身的文官,屡屡立下战功。

  在八旗乡试中获第一,皇上让他担任广东的一地的知县。

  三藩作乱之时,他就曾经丢下知县的乌纱帽,带着本县的兵勇投奔军中,一起去打耿精忠。

  竟然就让他打赢了。

  可见他是个不拘小节、眼光独到的有才之人。

  而姚启圣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事迹,无疑就是在康熙收复台湾之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千万不可降罪姚启圣!”

  陈文心一着急,嘴上脱口而出。

  皇上要是真的生姚启圣的气,把他弄回京里,台湾怕是就收复不了了!

  皇上叫她吓了一跳,“怎么,念念听说过这个糟老头子?”

  陈文心正暗自懊悔,她一时情急脱口而出,现在如何圆回来?

  她灵机一动,轻轻地甩了甩头,用手扶住了自己的太阳穴。

  “玄烨,我头晕。”

  好端端地怎么会头晕起来?

  皇上捧着她的脸,“方才还大喊让朕不要降罪姚启圣,中气十足的。现在怎么就头晕了?”

  陈文心笑道:“胡说,我管你降罪不降罪姚启圣?我认识他是谁呀?”

  皇上忽然沉默了起来。

  他想到了一种可能,从前宫里的老嬷嬷常说,有时候人会突然冒出自己并不想说的话来。

  说完自己就忘了,还有些头晕。

  那话实际上不是自己说的,而是神佛借着人的嘴说的。

  皇上望向殿中的西南角儿,那里高高地供着一座金身佛像。

  这是大清先代皇帝入主乾清宫之时,特地在这里供下的佛,来保佑后世大清皇帝的平安。

  难道刚才,竟是这佛借着陈文心的口说的吗?

  说的是,前往不可降罪姚启圣。

  难道这姚启圣对于收复台湾有极大的助益,所以神佛保佑,特意借陈文心的口提醒他?

  皇上讪讪道:“没什么,是朕刚才恍惚听错了。”

  陈文心是不信鬼神的,还是别说出来吓着她了。

  见皇上这样说,陈文心松了一口气。

  这宫中关于鬼鬼怪怪的说法并不少,传说满人入关,占据紫禁城的时候。

  这后宫里有许多的什么嫔妃公主,都在宫里自尽了呢。

  所以皇太极作为第一个入主紫禁城的大清皇帝,一进宫第一大事,就是连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

  饶是如此,宫里的鬼神之说还是不少。

  陈文心就是听过鬼神借人的口说话的流言,才想到这个方法解围的。

  这话要是旁人说给她听,她肯定不信。

  但她说给皇上听,皇上是肯定会信的。

  一则皇上信任她,二则皇上相信鬼神之说。

  她心里有些惭愧,利用了皇上的信任欺骗了皇上。

  但这是善意的谎言,只要历史记载无误,这个姚启圣一定能够在收复台湾之役中起到重大的作用。

  只要能帮助皇上解决台湾这个心腹大患,这点小小的谎言算什么呢?

  陈文心拉着皇上的手笑道:“不过这姚启圣说话这样大胆有趣,想来不是平庸之辈。话糙理不糙,渔民靠海为生,在海战中比没见过海的士兵还强也是应当的。”

  “朕看他也是个有本事的,不然早就降罪责罚了。”

  皇上原想着看看这姚启圣究竟行不行,若是不行再一并处罚他不迟。

  现在殿中神佛开口了,他就更不能动姚启圣了。

  他倒要看看,这个糟老头子究竟有没有本事,能够把台湾收复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