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 第三十七章、故人箫声

《道证诸天超脱之路》第三十七章、故人箫声

作者:筱筠清梦 字数:1805 书籍:道证诸天超脱之路

  落针可闻的宁静中,知非道人转向了同跋锋寒同来的妙龄女子。方才看似轻易一剑诛杀跋锋寒,知非道人并无得色。个人心中有数,那一剑凝聚了知非道人精气神,并以无上剑道功夫,全力以赴施展开来方才奏效。饶是如此,也差些便不能奏功。

  眼见得知非道人是要冲着自己,那妙龄女子忍不住暗中吞了吞口水。她纵然心高气厚,在面对知非道人这等凶人也忍不住紧张起来。

  人群中掩藏的寇仲徐子陵神色紧张。他们当然不愿这酷似他们“娘亲”的妙龄少女惨遭知非道人毒手。其余人也皆面有不忍之色。便是对方并非中原之人,而且是上门找茬儿的,但美丽的女子总是有特权的。

  知非道人在妙龄女子面前六尺之地站定,问道:“你可是来自与高句丽?傅君婥与你怎么称呼?”

  “我,我叫傅君瑜。那是我姐姐。”傅君瑜初时心神尚未镇定,到后来却是慢慢沉静下来,不复紧张,倒也的确有几分大家风范。

  听得傅君瑜自报家门,场中众人面色再变,不复先前怜惜的神色,取之以憎恶仇恨的神色。说来杨广三征高句丽,更多的便是抽调北地黎民,是以北方人对高句丽的仇恨,反倒较南方汉人为胜。

  知非道人眸中冰冷一片,道:“我记得你姐姐。她意欲搅乱中原,已然被我毙于掌下,前车之鉴不远,你今番前来,也是来求速死么?”

  傅君瑜以仇恨的眼光怒视着知非道人:“原来是你杀了我姐姐,你就是那劳什子知非道士了?我与你拼了!”“仓啷”一声,傅君瑜那口充满异国情调的宝剑出鞘,一泓秋水寒光,向着知非道人没头没脸地劈来。心知自己不是对手,但傅君瑜如何肯放过这个杀姐仇人?况且,此时的她,便是想逃,也未必逃得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殊死一搏。有鉴于此,傅君瑜拿出了拼命三郎的架势,剑光霍霍,笼罩知非道人。

  知非道人如何会将傅君瑜的剑术看在眼里?他鼻子里冷哼一声,左掌似骊龙探爪,抓向傅君瑜掌中长剑。傅君瑜手腕微变,以剑刃迎击知非道人的左手。知非道人若不撒手后退,说不得左掌便要给分成两半了。

  傅君瑜尚且能够变招,知非道人又如何不行?他手腕微微后挫,紧接着,似手挥琵琶一般,五指在傅君瑜剑身上一阵敲打。傅君瑜只觉得一阵阵令她掌心发麻的震颤自剑身传来,险些儿握不住剑柄。掌中剑被知非道人荡开,空门大露。知非道人便在这一时刻,长驱直入,右掌探出。

  生死一瞬间,傅君瑜花容失色。到底比不过她姐姐傅君婥饱经磨炼,在生死关头,傅君瑜仓皇失措,脑海中一片茫然。

  所谓“人不该死,五行有救。”就在知非道人只消掌力一吐,便能使傅君瑜香消玉殒的当儿,两阵恶风传来,知非道人犯不着出丑,索性回身后撤,衣袖翻飞,便已拂开寇仲徐子陵砸来的餐盘之类的玩意儿。

  知非道人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固然欣赏寇仲徐子陵的重情重义,但这不是对方出手欲就下这位高句丽女子的理由。于是他警告道:“两个小子再调皮,莫怪贫道不念昔日的缘法。”

  知非道人说完,转身正要再度出手,忽然听到一阵箫音响起。箫声潺潺似明溪奔流,知非道人对这箫曲当不会陌生,心中暗道:“石青璇么?是了,好像她曾说过,的确是要给王通箫音贺寿的。”石青璇的箫声知非道人自然不能错过,当下敛了杀心,静静聆听着。

  有好几个月不见了,石青璇的箫声又是大有精进。那箫声奇妙之极,顿挫无常,偏生勾勒出的是一片和谐安宁的画卷:微露点滴沾襟落袖;潆溪潺潺、炊烟悠悠;蒹葭荣茂燕雀啁啾。知非道人对这曲调颇为熟悉,可不就是自己曾爱唱的那首《白石溪》么?

  果然,俄顷曲调婉转,变得幽怨难收。予人一种绵延不休、死而后已的缠绵感觉。箫还在继续,由转柔转细,偏有来自无限远方的缥缈难测。便像是过客天地间,蜉蝣似万物之逆旅的无奈与怆然悲戚,早已脱离了《白石溪》的调子。

  一曲终了,在场诸人几乎都是热泪盈眶,不能自已。每个人都自箫声中都能品出自己人生的苦辣酸甜、爱恨得失。知非道人尤为过之,石青璇这首曲子,与其说是祝寿,更不若说是为知非道人一人所奏。

  知非道人回过神来,眸眼微润,那高句丽女子傅君瑜早已消失无踪,一场宴会出现这诸多变故,主人家哪里还有心思继续下去?知非道人上的前去,对王通道:“福生无量天尊,贫道行事狂狷,搅了先生寿宴,万分致歉。”

  王通道:“如何怪的道长?该是老夫谢过道长援手之德才是。”

  知非道人微微一笑,自怀里取出一册书籍,却是他凭借记忆默写的后世王阳明所著的《传习录》,乃是儒家心学一脉的重要典籍。知非道人将《传习录》交给王通,道:“此乃贫道得自一位大儒的经典。那位大儒并未收录弟子,晚年将生平所学所思、所见所闻,总结成一册典籍。贫道慷他人之慨,以之赠与王老先生。”

  王通大是惊喜,忙道:“道长,太贵重了。”一位儒学大家的思想结晶,对他们这些儒家子弟的诱惑太大了。

  知非道人道:“贫道是个道士,此书留在贫道手中,难免有明珠暗投之嫌。唯王老先生学识渊博,方不至于埋没于它。”

  欧阳希夷与王世充等宾客也纷纷相劝,王通一咬牙,道:“如此,老夫也就厚颜收下了。道长日后有事,力所能及之下,老夫绝不含糊。”

  知非道人淡然一笑,并不将王通的承诺放在心上。事实上,王通的“力所能及之下”其实已经表明了态度。知非道人无心在于他们纠缠,客气几句,便自告辞。不顾王通的挽留,洒然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