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多重入侵 11 崎江的多处巧合 02

《多重入侵》11 崎江的多处巧合 02

作者:从容 字数:2406 书籍:多重入侵

  哈金森拿了支记号笔,又道:“现在,我们以目测的方式大至给这个近似的圆定义一点园心。然后选取离圆心最远的点标上记号。”

  他一边说,一边做,整个过程相当的有趣。所有学生都着迷的看着他,阳毅也不例外。

  很快的,膜上标注出了许多的点。哈金森道:“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平滑的弧形把它们联接起来。看,这是什么?”

  他举高了薄膜,学生里立即暴发出一阵掌声。薄膜上的点经圆滑弧线联接以后,当真是一个圆。而且还是一个标准的浑圆!

  “Thank-you!Thank-you!It’s-my-pleasure.”哈金森在台上风度翩翩的一鞠躬,笑道:“接下来让我们看更有趣的。”

  “由于刚才的圆心是目测,现在有了真正意义的圆,我们就可以通过直角定位法确定出准确的圆心。”

  这个方法学过几何学的都知道,画一个三个顶点和园外切的直角三角形,再画出三条边各自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相交的那一点就是圆心。

  准确的圆心被标注了出来,哈金森笑问:“哪位可以告诉我,这个点上的位置上是什么建筑?”季连云用圆球笔急促的敲打着桌边,猛地忆起这一点上当真有个建筑物,便高叫道:“圣·哈勃大教堂!”

  “正确!”哈金森赞赏的看着他,季连云小有得意的一笑。

  哈金森道:“在这里,为了研究崎江的有趣地理现像。我有一个无理的要求,请各位包涵。当年的侵华行动确实是我们的不是,在我这里,我为先人们犯下罪行道歉,请原谅。现在就请大家放弃成见,让我们来说说圣·哈勃大教堂。”

  有礼的风度和诚意的道歉,适度的阻止了因********而摇身变成激进份子的愤青。

  哈金森继续道:“鸦片战争暴发在一八四零年,而由于宗教运功的磨擦最后导致八国联军侵华运动则在一九零零年。可以这么说,在一八四零年以前的历史中,中国是佛道两家的天下,外来的文化很难侵进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中华大地。”

  “而圣·哈勃大教堂第一期工程峻工于公元六六六年。这一年的皇帝是谁?”

  方才那个女生怯怯的道:“好像是唐高宗李治,国号乾封。”

  “请说说那一年的大事。”

  那女生定了定神,大约选修了中国古代史,先还有点迟疑,最后越说越流利:“史书记载,666年(丙寅)乾封元年,正月高宗至泰山封禅,至曲阜祀孔子,至亳州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四月还京师。五月铸乾封泉宝钱。六月高丽泉盖苏文死,诸子分争。十月命李绩为辽东行军大总管以征高丽。”

  “很勤奋的学生,像我女儿玛丽亚。聪明而博学的才女,赞美你,你不仅有东方女性的聪慧,更不缺少她们的才情。”那女生顿时面上通红,又忍不住笑得很开心,倒当真显得很是美丽。

  哈金森赞许的笑笑,又道:“其实这一年,中国强悍的女皇帝武则天已经开始在逐渐掌权,李治被旁落。而在这一年,基督教甚至都来不及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新正教,在西方的影响都还没那么深远,它又是怎么到达东方领域,又在这里建下的教堂的?很有趣,是不是?”

  阳毅垂头思索,不得不承认按照哈金森的猜想往下想,越想越是觉得疑点很多。

  “大家有空可以继续去研究研究,你们会发现李治在这一年干的事,实际已经达到了用你们东方人来形容叫做大彻大悟的境界才会做的事。说个不好听的,用更俗的说法,就叫做安排后事。而武则天,则忙着夺权,两人都分身无术来建这个教堂,唯一的可能就是远征高丽的李绩。”

  “李绩?”全体不生大哗,连阳毅都不肯相信他能修出这样一个教堂。

  李绩,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东南)人,本姓徐,名世绩,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姓李,后避太宗李世民讳,遂单名绩。唐朝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他不仅在其戎马生涯中能谋善断,有杰出的军事才干,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树。在武的方面唐太宗曾极口称赞他“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政治方面唐太宗也曾高度评价他说:“参经纶而方面,南定维扬,北清大漠,威振殊俗,勋书册府。”

  这样的一个人,才华肯定毫不让人怀疑,但他在总章二年,也就是公元669年病卒。死前三年就开始兴修与唐朝文化八竿子都打不着边的西式教堂,这未免也太让人匪夷所思。

  当下,不仅阳毅不肯信,其它学生也是大摇其头,全都露出哈金森在说神话的表情来。

  哈金斯微微一笑:“当年朝中诸臣皆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李绩表面反对,实则暗中支持。这说明什么?说明此人不仅善于揣摸帝心,更有接受改变的大度。换种现代的方式来说,就叫做勇于接受新生事物,或是适应能力极好,很容易顺应环境改变而做出最利于自己的选择。如果在那个时候有什么情况会促使他去修那么一座教堂……大家仔细想想,以李绩的性格,难道说当真没有可能?”

  哈金森的话有些强词夺理,但又不是全无道理,阳毅很想反驳他,可才学不够,张了张后嘴说不出话来。却听那个历史很熟的女生小声在背后自语道:“不太对啊……史书记载最早来中国的传教士是利玛窦,时间大约是明万历年间,也就1584年,到中国的第一站是肇庆。666年李绩就知道修教堂了?谁教他的?”

  经她一点醒,阳毅也想到了这点,正待说话,细眯眼的季连去转头对女生道:“这是史书记载,史书上没记载的事情一大把,李绩又不是皇帝,事无巨细都会有人记载。627年,玄奘就可以毅然由长安私发,冒险前往天竺,而后在天竺呆了十年。他以人力做到这样的伟业,别人为什么又不可以做到更大的,前来中土大地?”

  那女生沉思不语,阳毅便也沉默了。两边似乎都有理,阳毅自认为以自己的浅薄不识判断不个所以然来,就又去听哈金森教授说故事。

  哈金森环神着所有学生,把大家的情尽收眼底,这才缓缓的道:“据正史记载,高丽泉盖苏文死后,世子男生代为莫离支,但为二弟男建所逼,降于唐。唐高宗派契毖何力、庞同善等击高句丽,援救泉男生。然后,唐高宗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接着,李绩攻取高句丽军事重镇新城,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薛仁贵在金山击破高句丽大军,斩首5万余级,攻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军会师;李绩等攻占扶余城,斩俘万余人,扶余川中40余城亦望风归降,再战薛贺水斩俘3万余人,乘胜攻占大行城。后面的我就不说,时间一下到了668年春夏,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栅。”

  滚瓜烂熟的中国古代666年左右的唐代历史和高丽历史从一个外国人嘴里用微带白话的方式滔滔不绝的往外说,无疑相当的打击人。一众学生听得哑口无言,大愧自己所学还不如一个老外。

  却听哈金森最后总结道:“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据野史记载,当年整个战役可以说是连番大胜,降的也好,俘的也好,全被秘密派往这里,成为修建圣·哈勃大教堂的苦力!以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到达这里的人也死了七七八八,但总体估计不下五万人。五万人在现在都不是个小数目,这些人,究竟干了什么?以什么为目的,究意修它作什么?最后又消失到哪里了?为什么这个与道教、佛教格格不入的大教堂修建了而没被记入史册?如果野史是真,这肯定要算做千古之谜之一。”

  阳毅听得目醉心迷,隐隐约约觉得自己把握到了什么,但仔细想想,又似乎一无所获,就觉得烦燥难耐,像是丢失了重要的线索一般心痒难熬。

  PS:

  求月票,推荐,收藏,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