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锦衣镇山河 第660章 人之命,天注定

《锦衣镇山河》第660章 人之命,天注定

作者:肥胖的可乐 字数:1766 书籍:锦衣镇山河

  永寿宫大殿。

  万历帝对自己白天演的那场戏颇为满意。他将两枚蒜瓣儿扔给张鲸:“这俩枚劳什子,朕赏还给你!”

  张鲸喜滋滋的双手接住:“皇上赏奴婢这两枚蒜瓣儿,真比金山银山还要珍贵呢!奴婢一定在家里供起来,日日上香敬拜。”

  万历帝叹了声:“唉!真是可悲。朕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要作小女儿状,靠着在母后面前痛哭流涕来保住皇位。”

  张鲸劝万历帝:“皇上,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也!将今天的屈辱记在心中吧!奴婢相信,总有一天,皇上会将今天的屈辱十倍奉还给那些人。”

  万历帝点点头:“朕已经想明白了。从明天起,他张居正在朝堂上说什么,朕就赞同什么。李太后在慈宁宫说什么,朕就赞同什么!朕要做一个好学生、好儿子。现在的隐忍,是为了将来,朕能够从张居正手中夺回大权,做一个名垂青史的好皇帝!”

  张鲸赞叹道:“当年齐泰、黄子澄蛊惑建文帝,诛杀成祖爷。成祖爷为逃离南京,不惜装疯。这才有了后来的靖难之役、永乐盛世。皇上真比成祖爷还能忍辱负重呢!”

  万历帝冷笑一声:“呵,张居正、冯保、贺六那几个东西,就好比是建文朝的齐泰、黄子澄!让他们等着罢!总有一天,朕会让他们万劫不复!”

  这时,王皇后进到了永寿宫大殿。

  王皇后的额头上,绑着一块白布。上晌在慈宁宫大殿外,她为了保住夫君的皇位,磕头磕出了血。

  王皇后正要给万历帝行礼,万历帝却违背礼制,一把将王皇后揽入怀中。他指了指王皇后额头上的伤,道:“你这是何必呢?疼不疼?让朕看看。”

  张鲸见状,识趣的退出了大殿。

  王皇后道:“皇上,这点小伤不算什么。臣妾没有大碍。臣妾今晚来永寿宫,是来劝皇上的。今后,您不要再拗着李太后、张先生的意思来了!李太后是您的生母。万事都是为了您。张先生又是大明开国以来贤臣第一。他推行的新政,让大明四海升平。。。”

  万历帝抚摸着王皇后的发鬓,说道:“张居正推行的新政?新政是好的,张居正却不见得是好的。呵,董卓、曹操、司马懿,都不及他恋权、擅权、贪权、弄权!”

  万历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张居正的结局便已注定。

  王皇后道:“皇上,大明有规矩,后宫不得干政。朝臣是好是坏,臣妾不敢胡言。对了,臣妾已经让人制好了五套贵嫔的常服、礼服。皇上择个吉日,就把吕妙云收做贵嫔吧。也省得往曲流馆跑了。”

  万历帝闻言,亲了王皇后一口:“朕的好皇后!朕的好喜姐!后宫的女人,都爱争风吃醋。你却是贤良淑德,豁达大方。老天有眼,赐给朕像你这样的人间珍宝!”

  王皇后道:“臣妾是一国之母。怎么会像寻常女子一般,争风吃醋呢?再说了,皇上今后会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昭仪、才人、选侍、淑女更是多的数不胜数。臣妾要吃醋也吃不过来啊。”

  万历帝道:“无论朕今后有多少女人,你喜姐都会是朕最钟爱的一个!”

  王皇后道:“春良苑那地方清幽、雅致。臣妾先去找人,收拾出春良苑安置吕妙云了。臣妾告退。”

  万历帝道:“好!今夜朕还要看张居正刚刚送来的那些折子,就不陪你了。”

  慈宁宫。

  李太后端坐在凤椅上,冯保在一旁伺候。大殿之中,跪着贺六。

  李太后道:“曲流馆的吕妙云,由你去审。哀家要一份供词,一份吕妙云承认自己主动勾引皇上的供词!有了这供词,千秋之后,史官写这件事的时候,也不至于让皇上显得太荒唐。”

  贺六是皇家的家奴。说白了就是个听吆喝的。李太后吩咐他怎么做,他只能叩首遵懿旨。

  贺六在慈宁宫接了旨,走向曲流馆。冯保出得大殿,跟上了他。

  冯保道:“六哥,又得劳您出手了。”

  贺六抱怨了一声:“锦衣卫就是专办缺德差事的。你六哥我缺了一辈子德,也不差这一桩了。”

  冯保笑了笑:“李太后对六哥你真是信任的很呢!这么大的事,他不交给你们锦衣卫的指挥使刘守有去办,也不交给北镇抚使李黑九去办。偏偏派你这个档房里的养老官去办。。。”

  贺六道:“冯保,别跟你六哥打这套官腔。李太后信不信任我,你心里不清楚么?她当初为什么要把何芳晴赐给我做妾?好了。我现在去曲流馆。用不了两个时辰,吕妙云的供词就会送到慈宁宫。”

  说完,贺六扭头,大步走向曲流馆。

  曲流馆。

  贺六让人将吕妙云带了上来。他道:“在下锦衣卫贺六。奉太后懿旨前来审问你。”

  吕妙云一脸憔悴的说道:“贺大人,有什么事,就请您问吧。”

  贺六道:“吕妙云,你是如何施下美人计,勾引皇上到曲流馆中来,做下那件荒唐事的?”

  吕妙云的脸上写满了冤屈。她反驳道:“我没有勾引皇上。是皇上一时兴起,非要宠幸我。我当时还做了抵抗。可皇上贵为天子,我怕失手伤了大明的天子,只好从了皇上,让他宠幸了我。”

  贺六叹了声:“唉,吕姑娘。对不住了。”

  说完,贺六从袖中掏出一份长长的名单,念道:“吕妙云。父吕中海,四十岁,现任大兴县主簿;母蔡氏,三十八岁。现在大兴县持家。弟吕妙峰,十五岁,万历七年中大兴县童生试秀才。现在京中求学;舅蔡伯康,三十五岁,现任顺天府捕房班头。。。。”

  贺六将名单收起,道:“吕姑娘。你家三族亲人的名单,全在这张纸上。我就不一一念了。明说了吧。你不写这份供状,你的三族亲人,全得死。”

  吕妙云沉思良久:“如果我写了这份供状,贺大人能够放过我的亲人么?”

  贺六点点头:“只要写了供状,我保你全家无事。”

  吕妙云下定决心:“好,贺大人,我写。”

  半个时辰后,吕妙云便写好了供状,交给了贺六。

  贺六叹道:“吕姑娘,人之命,天注定。你不要怨我。告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