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锦衣镇山河 第164章 在下大兴县令,杨炼

《锦衣镇山河》第164章 在下大兴县令,杨炼

作者:肥胖的可乐 字数:1922 书籍:锦衣镇山河

  一秒记住【800♂小÷说→网 .】,精彩无弹窗免费阅读!

  (开启第五卷《杨炼案》求果实。)

  嘉靖四十一年春三月。北直隶闹春荒,民大饥,逃荒者数十余万。

  这日清晨,贺六和老胡跟往常一样,吃了早饭懒洋洋的走向北镇抚司衙门上差。

  刚出了宅子,贺六就发现,满大街都是衣衫褴褛的灾民。

  老胡皱了皱眉头:“北直隶也算是天子脚下,老百姓却没了活路,唉,大明朝这条破船啊,真是四处漏水。”

  贺六叹了一声:“老胡,这话也就是你这位锦衣卫三爷说说。若是换了别人,说不准就得丢官下狱。”

  “老爷,行行好吧。买了我这俩闺女。不,不用买。您只要给她们俩一口饭吃,今后她们给您当牛做马都成嘞。”一个蓬头垢面的灾民央求着贺六。

  贺六见那灾民着实可怜,他的两个女儿跟香香差不多年岁,却瘦得皮包骨头。

  他掏出一枚十两的银锭,递给那灾民:“买些吃的吧。这银子算我送你的。”

  那灾民磕头如捣蒜:“善人老爷,我给您磕头了!您老好人有好报,福寿绵长!”

  贺六摆摆手,继续往前走。

  老胡叹道:“你救得了一个人,却救不了几十万人。”

  这时候,街上突然涌出大批顺天府衙役、五城兵马司兵丁。

  “接顺天府尹令,京城内净街,全部灾民,立即退出城外!违者严惩不贷!”五城兵马司的一个指挥高声道。

  贺六敏锐的发现,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的人,手里拿的不是刀枪,而是一根根大木棍。

  灾民们好不容易跋涉进京。京城里起码富户多,能讨口饭吃,有个活路。他们怎会轻易退出城去?

  五城兵马司的指挥扯着嗓子喊,灾民们没有一个挪窝。

  指挥一挥手:“给我轰!”

  数百兵丁、衙役,抄起大木棍就招呼在了灾民们身上。

  “大胆!灾民也是皇上的子民!你们就是这样对待皇上的子民的?!”一声暴喝如霹雳般传来。

  贺六看到,灾民中走出一个身穿正七品官服的官员。这人五十来岁,官服已然是脏旧不堪。

  五城兵马司指挥质问道:“你是什么人?”

  那七品官高声道:“在下大兴县令,杨炼!你们有什么权力驱赶灾民出城?难道你们要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么?”

  贺六听得“杨炼”二字,似乎有些耳熟。

  五城兵马司的指挥是武职正七品,虽然亦是芝麻官,却算是京官。他自认为比地方官高出一等。他嘲讽的说道:“我当时多大的官?原来是个七品县令!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内阁的诸位阁老们来了呢!你给我听好了。堂堂天子脚下,首善之区。多了这么多叫花子有碍观瞻!净街赶人,是顺天府尹的尹令!”

  杨炼面无惧色的走到那指挥面前:“看你服色,是武官正七品。大明的规矩,武官见文官低三级!见到本官,你为何不跪?”

  指挥怒道:“我?一个堂堂京官给你个芝麻大小的县令下跪?你烧糊涂了吧!”

  杨炼亦怒道:“我告诉你。大兴县官仓里,已无一粒粮食。老百姓活不下去,是我这个县令带着他们进京城讨个活路!要赶他们走,除非踏着我的身子走过去!”

  指挥冷笑一声:“好,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弟兄们,给我打!他只不过是个七品县令,我姨夫的二舅是严阁老的门人,出了事儿,我兜着!”

  几名兵丁抡起木棍作势要打杨炼。

  “住手!”贺六大喝一声。

  贺六和老胡走到五城兵马司的指挥面前。贺六怒道:“你好大的胆子,一个七品武官,敢打正堂县令!”

  指挥跪倒道:“属下见过三爷、六爷!二位不知道,这鸟官实在是可恶的狠。带着灾民在京里闹事!安定京城地面儿,是我们五城兵马司的本分。顺天府有令让我们净街,我只能。。。”

  贺六“啪”一声给了指挥一巴掌。他指了指一众灾民:“这些人只是沿街乞讨,是抢了大户了?还是偷了店铺了?他们哪里闹事了?带着你的人,给我滚!”

  指挥闻言,只得带着衙役、兵丁灰溜溜的走了。

  杨炼看了看贺六和老胡身上的飞鱼服,冷冷的说了一句:“谢了!”

  朝中的清流一向不堪与锦衣卫为伍。

  贺六拱手道:“份内事而已。”说完便和老胡转头直奔北镇抚司衙门。

  贺六边走边问老胡:“杨炼这个名字怎么这么耳熟?”

  老胡想了想,答道:“你忘了,十二年前,咱们还抄过他的家呢!要论起来,他爹是咱们锦衣卫里的老前辈。你还该叫他一声世兄呢!”

  杨炼,锦衣卫试百户杨守诚之子。杨守诚死后,他没有承袭父亲的卫职,做个身穿虎皮人人畏惧的锦衣卫,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寒窗苦读,参加科举。功夫不负有心人,嘉靖十七年他高中二甲第十三名进士。

  那一年的二甲第十四名,是胡宗宪。

  胡宗宪与杨炼是好友。二人的出身极其相似。同为锦衣卫子弟,又一同舍弃了继承卫职的机会,参加科举。

  二者性格又有不同。杨炼孤傲,是个为官清廉,却没什么办事能力的清流。胡宗宪则是个老成谋国,且能干事的能臣。

  杨炼中了进士后,被吏部分派到了都察院做正六品御史。这人嫉恶如仇。什么高官、勋贵都敢参,得罪了无数人。故而做了十二年的正六品御史都没有得到升迁。

  嘉靖二十九年,庚戍之变。鞑靼俺答汗的铁骑打到了京城。鞑靼退兵后,杨炼参时任大同总兵、平虏大将军仇鸾通敌叛国。

  仇鸾可是正二品大员、首辅严嵩的干儿子。杨炼小小一个六品御史怎么参的倒人家?

  事情的结果是,杨炼被下狱抄家。仇鸾高升太子太保。

  去杨炼家抄家的,正是锦衣卫抄家官儿贺六。贺六当年曾感慨:“抄了杨御史的家,方知道什么是大清官!”

  仇鸾大权在握,渐渐的把自己的干爹严嵩都不放在眼里。屡次对严嵩无礼。严嵩是锱铢必较的小人。他翻起庚戍之变的旧账,“大义灭亲”,联合陆炳向皇上参奏仇鸾曾通敌。

  皇上一怒之下,灭了仇鸾满门。

  曾因弹劾仇鸾下狱的杨炼,自然是无罪释放,官复原职。

  老胡一提醒,贺六倒是想起了杨炼的这段往事。他叹了声:“别人的官儿都是越做越大。这位杨大人的官儿却越做越小!嘉靖十七年就是正六品御史了,在官场混了二十四年,倒混成了七品的县令。”

  老胡笑了笑:“做官儿越做越小的,通常都是好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