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妖兽禁域 146 146话:佛像 2

《妖兽禁域》146 146话:佛像 2

作者:云中龙 字数:2100 书籍:妖兽禁域

  如来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即是如来佛祖,原名为悉达多.乔达摩,意思为一切义成就者,他是佛教的创始人。成佛之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徒称呼他为佛祖。

  他原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是释迦族人,属于刹帝力的种姓。父亲为净饭王,母亲为摩耶夫人。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的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

  相传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吠陀时期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属于刹帝力的种姓。迦毗罗卫是释迦族集居的小城,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释迦牟尼的父亲,是迦毗罗卫的国王净饭王,母亲名为摩诃耶。摩耶夫人回母家分娩时,途经蓝毗尼花园,生下了释迦牟尼。

  摩耶夫人在释迦牟出生后的第七天去世,幼年时代的释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波提养育的。他从小学习王族应具备的一切学问和技艺,十六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了儿子罗罗。

  佛陀的贵族生活是优裕舒适的,佛陀拥有适合不同季节的居住的三座宫殿-三时殿,有冬天御寒的,处于长天避暑的,雨季防潮的;他衣着华贵,饮食丰盛;歌舞于庭,极尽享受之乐。

  他的父亲净饭王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继承王位,成为统一天下的转轮王,但是释迦牟尼却在二十九岁时出家修行。

  佛陀所处的时代正是古印度各国之间互相讨伐、并吞,阶级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之际,他所属的释迦族,受到邻国强权的威胁,朝不保夕。他已经预感到难免覆灭的结局,因而认为世间的无常。

  另外他又目睹人自有生以后,接踵而来的老、病、死的情景,他联想到自己也摆脱不了同样的命运,从而产生了人生难脱苦难的烦恼,而当时婆罗门教的思想和行事,又不能使他在精神上获得解脱之道,终于舍弃了王位,出家修行。

  出家之后,他先到跋伽山人的苦行林,那里有很多修行者,他们以种种的苦行折磨肉体,以求得精神的解脱,释迦牟尼不满意这种做法,滞留一宿便离去。他的父亲得到他出家的消息,甚为悲伤,经派人劝说无效,便在亲族中选派了阿若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的利等五人伴随他修行。

  释迦牟尼南渡恒河,他寻访王舍城附近山林的数论派,修习禅定。然而他们的教义,在释迦看来,仍然不是真正的人生解脱之道。于是他又来到伽山若行林,在尼连禅河边静坐思维,实行苦行,经过了六年,仍然没有获得所期望的结果。他决定抛弃绝食和苦行,来到菩提伽耶一棵毕钵罗树下,经跏趺坐,静思冥索,最后终于觉悟成道。

  五大明王又称作五大尊、五忿怒,即是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军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与金刚夜叉明王。明王又称作为金刚明王、持明王、忿怒尊、威怒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属于天界的天人,是执金刚神之一。据称是佛陀、菩萨的忿怒化身。

  不动明王,他是明王之中最重要的尊格,被称为不动尊或无动尊,与观音和地藏菩萨并列,成为民间佛像的三大主尊。

  不动明王居于五大明王的首位,另外四尊明王围绕在他身边。不动明王和大日如来的关系密切,被视为大日如来的化身与使者。不动明王的佛像是三头六臂的忿怒尊,右手拿剑,左手拿金刚索,右眼仰视,左眼俯视,周身火焰。以愤怒的形象示人,表示驱魔斩鬼无往不前。

  不动明王名称中的不动,是指慈悲心不变,无物可以改变撼动,明则是智慧的光芒,王是对能操控世间万物、现象的人的尊称。不动明王誓愿为“见我身者发菩提心,闻我名者断恶修善,闻我法者得大智能,知我心者即身成佛。”

  不动明王被视为大日如来的忿怒化身,他打败过大自在天。相传大自在天认为自己是三千世界之主,故心存傲慢,不肯皈依佛祖,所以佛祖化身不动明王,前去降伏其心,不动明王用其足踏大自在天的首级,使其归顺,在诸明王之中不动明王是最高的尊者。

  降三世明王,第二位是东方的降三明王,意思为降服三个世界,他经常和不动明王并列成一对出现,是密宗名第二的金刚萨多。

  降三世明王是由印度教的忿怒尊湿婆神演变出来的,他的佛像是三头六臂的恐惧模样,额头中央有湿婆神特征的第三只眼睛,身上穿着虎皮裙,两足之下分别踩着相当于湿婆神的大自在人及明妃乌摩,表示自己比模仿对象更强而有力。降三世明王两手的小指在胸前勾合结成降三世印,表示降伏过去、现在、未来与佛教为敌的一切障碍。

  降三世明王手印,双手作相背,右手朝上,左手朝下,手背相向,两指小指背向相勾,两食指背向竖立,右转为结界,左转为辟除。

  军荼利明王,第三位是南方的军荼利明王,意思为盘绕的东西。军荼利明王身体各部都戴着蛇的装饰物,军荼意思为拙火,是像蛇一样沉睡于身体海底轮之灵热。

  军荼利明王是以慈悲方便,成证大威日轮以照耀修行者。并流注甘露水,以洗涤众生的心地,因此又称为甘露军荼利明王。

  军荼利明王的佛像是一面八臂,左足稍稍上举,做出踏空的姿态,而中央的左右两手各自伸直食、中、无名指,然后再用大拇指掐住小指,将两手在胸前交叉,这种威吓对方的印相,是军荼利明王的代表姿态,其余的手,分别拿着金刚杵、宝轮、三叉戟等法具,表示以他强大的力量祛除种种障碍。

  军荼利手印,以两手各拇指压小指指甲,其余三指为三钴形,以右压左后交臂。

  大威德明王,第四位是西方的大威德明王,意思为具有大威力的德性,他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

  大威德明王的一项特性,是他一定骑着水牛,这是反应原始社会所谓魔神征服水牛的神话。大威德明王的佛像是六面、六臂、六足的姿态,因此又有六足尊之称。他的六只手所握持的东西是剑、戟、棒、索、弓、箭。

  金刚夜叉明王,他是五大明王中的最后一位,也是五大明王中唯一拥有金刚的称号的一位,与拥有古老历史的其他明王比较,金刚夜叉明王是后来才出现的。

  金刚夜叉明王的佛像,是他脸上的五只眼睛,有两对是两只眼睛左右上下并排,然后在额头中央,再放置第五只眼睛,五只眼和三张脸,使人有恐怖之感。金刚夜叉明王将左脚举高,摆出了丁字形站立的姿势,他的左右第一只手,分别握着金刚铃和金刚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