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 第六十章溪洞族的要求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第六十章溪洞族的要求

作者:黑田职高 字数:1727 书籍: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

  “所有的九溪十八洞的部族首领,依照爱卿的意思,这溪洞族并不仅仅只有那一个部落对吗?”赵构问道。

  “圣上圣明,这溪洞族并不仅仅只有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很大的族群,从武陵一带到云贵,从虔州往南一直到岭南两广,都有着溪洞族人的分布,在山野间有他们的大小部落无数。”

  “原来是这样,那人数应该不少,爱卿到底联络他们是想让他们干什么呢?”

  “以溪洞族之蛮族强兵,来对抗金国虎狼之师,不知圣上以为如何?”

  来了,这是赵构之前一直希望得到的结果,这个时候听秦桧猛然一说出来,他的眼睛都亮了,如果说真的能够用这些满足的强兵,来对抗北面的金国虎狼之师,对于赵构,对于大宋来说,都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局面。

  “善……”

  赵构嘴角微微一翘,只说了这一个字,但是秦桧已经能够从他的表情里面,知道他有多开心了,能够使用南边被认为是蛮夷的人,来对付北边的游牧民族,对于赵构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情。

  “臣下已经初步和溪洞族首领谈妥,我大宋可以借用溪洞族的士卒出外作战,每一次、每一名出外作战的士卒,需要支付十两白银作为军饷。”

  “一个士卒才十两白银?”

  你道这赵构为何如此的惊讶,因为相对于大宋自己这边士卒的军饷俸禄,这每一次、每一个人的十两白银,实在是太便宜。

  宋代军队官兵所领取的薪俸是非常高昂的,同时也是冲击大宋经济体系的,除了高昂的官员费用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宋代军队官兵的俸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但有铜钱、铁钱、绢帛,还包括成衣、粟米和绵。

  以禁军为例,《宋史·兵志》记载,每个禁军士兵的“禄格”除了三百至一千文不等的月俸钱,还包括一石七斗至二石月粮,春冬衣的绢、棉、布数目也不尽相同。

  除了俸禄之外,还有着非常多的各种各样名目的赏赐。

  其一郊赉,宋朝最重要也最广泛的赏赐莫过于郊赉。郊赉即祭天大礼或祭祖南郊大礼后的赏赐。

  “国家旧制,每遇郊礼,大赍四海,下逮行伍,无不沾洽。”(司马光《上神宗乞听宰臣辞免郊赐》)

  “天圣以后,兵师、水旱费无常数,三岁一赉军士,出钱百万缗,绸绢百万匹,银三十万两,锦绮、鹿胎、透背、绫罗纱縠合五十万匹,以佐三司。”(《宋史》卷一七九)

  在军队中,郊赉的赏赐金额依入伍时间、兵种、驻地而各有不同。其发放的范围和额度,随着祭祀的规模有所增减,但是在北宋和南宋时期是始终存在着的。

  据清代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的记载,皇祐四年(1052年),规定禁军、厢军中新兵郊赉为老兵半数。在京排岸司管辖水军,奉化、广牧及开封府界递铺,自指挥使至长行,郊赉级别分为四等,最高七贯,最低二贯。

  其二皇室大事的赏赐,宋朝皇室每逢丧喜事,都有赏赐官兵的惯例,遇皇帝登基、皇子出生、皇帝驾崩等重大事件时,官兵都可获得数量不等的钱物。

  皇帝登基时按照惯例要大赦天下,大加恩赏。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发布登基赦,赐宰相、枢密使、诸军校袭衣、犀玉带、鞍马等。“其内外马步兵士,各与第等优给。”(《宋朝事实》卷二)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赐在京班直诸军并诸路驻泊禁军军员衣带有差……赐内直长上诸班缗钱有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百二十)。

  宋朝将皇帝诞日设为诞圣节,并在这一天赐宴百官,赏赐天下。如淳熙十三年(1186年)宋孝宗率群臣在德寿宫行庆寿礼,“免贫民丁身钱之半为一百一十余万缗,内外诸军犒赐共一百六十万缗”(《宋史》卷三五《孝宗纪三》)。

  其三军功赏赐,这是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的,军费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个朝代激励将士奋勇杀敌的重要手段。

  宋朝战事常年不断,从始至终都在面对与四周各民族的战争,十分重视军功赏赐在保卫领土中的作用,其赏赐的规模和次数远超前朝,赏格标准和军功评价系统也更加详细和完善。

  宋朝的军功赏赐在保障军队士气,维系军队战斗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据《武经总要》记载,宋军出战时多设有“随军赏给库”,为保障战争胜利而施以物质诱惑。将士们为了获得军功和相应的物质收益可以不顾生死,“夫犯强敌,冒白刃,士卒不顾死者,利厚赏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三)。

  同时军功赏赐给宋朝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两宋战事不断,军功赏赉花费极大,宋孝宗时仅教阅部队就“凡支犒金银钱帛以巨万计”(《武林旧事》卷二《御教》)。

  孝宗继位时心怀大志,锐意进取,曾经力图收复中原,当时的祭酒芮国器上奏,应该先盘算一下目前朝廷的积蓄能够支付多少次犒赏,便可知道财力是否能够支撑北伐作战。结果盘点后得知,府库的财产只够支付十三次犒赏,宋孝宗只得打消用兵的念头。

  有此一点可知,在两宋时期军队的犒赏所用掉的金钱,耗费了巨大的国力,与此同时,以上所说的这些还没有计算各种虚报人数,骗取军饷等等。

  其五赙赠,赙赠之礼源于周代,指官兵死亡后政府支付给丧家助葬的抚恤金。宋朝的赙赠制度详尽完善,针对军队将士出台了专门的赙赠法。

  如庆历二年(1042年)规定“自今阵亡军校无子孙者,赐其家钱,指挥使七万,副指挥使六万,军使、都头、副兵马使、副都头五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十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