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牛郎织女天仙配 总第九十六章抓周

《牛郎织女天仙配》总第九十六章抓周

作者:名师出高 字数:6643 书籍:牛郎织女天仙配

  李志勇和李志勇的老婆李张氏夫妇终于称心如意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些点击推荐票等等能够让作者称心如意?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一个月过去了。

  两个月过去了。

  三个月过去了。

  半年过去了。

  李志勇的老婆李张氏突然发现自己又怀上了。

  九个月过去了。

  李志勇的老婆李张氏已经可以看到是一个大肚婆的模样了。

  接下来的日子,在其他人们看来,董永的父亲董事的生活简直就是幸福到了极点。

  本来,即使是董永已经成为了李志勇和李志勇的老婆李张氏夫妇的义子,但是人家李志勇的老婆李张氏自己已经怀上了。

  李志勇的老婆李张氏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需要照顾的对象,哪里还有多少时间照顾小董永呢?

  董永的父亲董事也是做了把小董永接回家的打算。

  但是,党董永的父亲董事带着把小董永接回家的打算来到了李家巷,却是发现李志勇家里面多了一个来照顾李张氏的中年妇女。

  原来,小董永的义父李志勇最近升官了。

  所以,李志勇的工资自然而然是水涨船高。

  古时候的人们毕竟迷信,李志勇把自己那个升官发财的缘由,归功于收养了小董永成为义子,李志勇便是花钱请了一个中年妇女来照顾小董永。

  李志勇花钱请来照顾小董永的这个中年妇女,叫做李马氏。

  李马氏是一个没有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

  李马氏原来便是李志勇的一个远房婶婶。,

  李马氏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照顾小董永,另外一个任务是照顾李志勇的老婆李张氏。

  所以,董永的父亲听说了这个理由,便是没有继续把小董永接回家的想法了。

  当然呢,董永的父亲董事好书会经常去看望小董永,毕竟小董永乃是董事的爱情结晶和纪念亡妻的纪念品。

  所以,董永的父亲董事是是不是的去看望小董永。

  不过,董永的父亲董事去看望小董永的时候,董事不是直接到李家巷李志勇的家里面,董事如果需要去看望小董永的时候,不是去李志勇的工作地点官府坐坐,然后和李志勇一起到李家巷的李志勇的家里面。

  董永的父亲董事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嫌。

  在我国有一句俗话叫做“瓜田李下”。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容易误用来形容田园生活。

  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

  出处《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董永的父亲董事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有,至少他和小董永的义父李志勇的关系一直是非常要好。

  一转眼,就是董永的周岁了。

  小董永的周岁了。

  按照我国的风俗习惯,是需要抓周。

  抓周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是传统诞生礼之一。人们习惯认为小孩周岁时抓周,可以预测前途和性情。

  抓周,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英文为Drawlots。这种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它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

  它与产儿报喜、三朝洗儿、满月礼、百日礼等一样,同属于传统的诞生礼仪,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舔犊深情,具有家庭游戏性质,是一种具有人伦味、以育儿为追求的信仰风俗,也在客观上检验了母亲是如何带领的,如何进行启蒙教育的。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这种习俗,越来越多的被许多家庭所重视,许多地方也在有组织地集体举行抓周活动,以此来庆祝宝宝的生日。

  “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儿”还要加摆: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子(刺绣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仅用一铜茶盘,内放私塾启蒙课本:《三字经》或《千字文》一本,毛笔一枝、算盘一个、烧饼油果一套。女孩加摆:铲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文献上有关抓周的记载,对民间这一“抓周”习俗,可上溯到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中就明确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即满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拭儿。”不少著述在论及抓周习俗的历史时,都称此俗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普遍流行于江南地区,至隋唐时逐渐普及全国。

  到了唐宋时期,这一风俗已从江南传遍了神州大地,在全国各地逐渐盛行开来,谓之“试晬”或“周晬”。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中记载说:民间生子后,“至来岁生日,罗列盘盏于地,盛大果木、饮食、官诰、笔砚、算秤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晬’,此小儿之盛礼也。”

  元代和明代,此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之为“期扬”,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就详细记载了一则抓周趣事:“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那****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墨书籍、戥子算盘,以至金银钱物之类,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

  清末民初,北京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儿“抓周儿”礼。虽然,小儿周岁并不搭棚办酒席,也不下帖请客,但凡近亲们都不约而同地循例往贺,聚会一番。一般不送大礼(如贺幛、金银首饰)仅是给小孩买些糕点食物或玩具。另外,在习惯上,凡与小孩初见的长辈们,都用一挂白线,拴上钱币,给小儿套在脖子上,谓之“挂线”(此礼平时也适用)。

  今天,不少地方当孩子满周岁时,仍有“抓周”习俗,但已没有了迷信内容,纯粹是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助孩子周岁欢乐之兴。而这,也可说是我国古老民俗文化的一种“遗风”。

  中国第一套木雕艺术型抓周物品,由赵润豪先生参考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并结合中国南北的抓周风俗习惯创作完成,并取“抓周儿”的谐音将该套产品定名为“抓周乐”,而组成该套产品的十二件也分别加以命名。由此中国的抓周物品首次有了自己的名字,并以艺术品的形式正式为世人所了解。这样,中华民族特有的抓周文化因此得以继续发扬光大!目前,抓周乐是最具艺术收藏价值,最为世人所认可的抓周物品,并在文化界产生广泛影响,现已被写入长篇历史小说《凤舞大清》第八十八章和《戏龙记之非常穿越》第十九章之将门虎子。

  抓周清单有很多种

  第一种清单

  1、三字经/字典:代表文学家或律法。

  2、毛笔:代表书法家、文人。

  3、尺子:具有尺度的意味,代表制定法律者、规范制度者。

  4、算盘/计算器:代表商家或生意人。

  5、人民币/英镑/美元/欧元:代表富有之意,日后可成为银行家、善于储蓄的富翁或有钱人。

  6、印章:代表官位或官权。

  7、彩色笔:代表艺术家。

  8、碎布头/软尺:代表服装设计师。

  9、足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代表运动员。

  10、CD/MP3:代表音乐家。

  11、勺子/筷子:代表厨师、饭店业者。

  12、小鞋子:代表旅行家、探险家。

  13、相机/相片:代摄影师。

  14、一瓶药:代表医生。

  15、鼠标:代表IT业。

  16、吃食/玩具:代表有口福,善于及时行乐。

  第二种清单

  1、字典或词典:代表文学家或科学家,有知识的人才。

  2、书、笔:具有制定意味,代表书法家、文人、文职工作。

  3、尺:具有尺度的意味,代表律师、法官、革命家。

  4、计算器、算盘:代表商家或生意人。

  5、人民币(钱):代表富有之意,善于储蓄的富翁或有钱人。

  6、信用卡:银行家或金融行业

  7、印章:代表官位或官权。

  8、画、水彩盒、彩色笔:代表画家、艺术家。

  9、毛线团、布料:代表服装设计师。

  10、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代表体育相关职业。

  11、笛子、小提琴、电子琴、CD:代表音乐家。

  12、筷子、铲子:代表厨师、饭店业者。

  13、小鞋子:代表旅行家、探险家。

  14、润肤霜、口红:代表爱美,在乎自己的容貌。

  15、手机、软盘、鼠标:代表从事IT业、高科技、通讯业。

  16、地球仪:代表地理家。

  17、棉签、纱布:代表医生、护士类。

  18、螺丝刀:工程师、工业

  19、玩具汽车:有车族、司机

  20、积木:建筑业、设计师等

  21、念珠:代表潜心修行。

  第三种清单(这种便是古时候的抓周清单)

  1、书:会读书,会成为文人

  2、笔墨:会成为官吏

  3、印章:有权势,会做大官

  4、算盘:会当商人,适合从商

  5、钱币:将来会很富有

  6、鸡腿:有福气,表示一生将不愁吃穿

  7、尺:将来可成为工匠

  8、葱:代表聪明

  9、蒜:代表善于计算

  10、芹菜:代表勤劳

  11、稻草:适合农事工作

  12、刀剑:能当军官

  14、针筒(古时候我国的医生也就是郎中一般会使用金针治病,针筒便是装金针的盒子):适合医生工作

  一种习俗从发生形成到蔚为风气,应有一个时间过程。抓周在南朝已普遍流行江南,其发生时间当更早一些。故又有人根据民间流传的《三国外传》,将抓周的起源时间推前至三国时代:

  相传,三国时吴主孙权称帝未久,太子孙登得病而亡,孙权只能在其他儿子中选太子。有个叫景养的西湖布衣求见孙权,进言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不仅要看皇子是否贤德,而且要看皇孙的天赋,并称他有试别皇孙贤愚的办法,孙权遂命景养择一吉日。是日诸皇子各自将儿子抱进宫来,只见景养端出一个满置珠贝、象牙、犀角等物的盘子,让小皇孙们任意抓取。众小儿或抓翡翠,或取犀角。惟有孙和之子孙皓,一手抓过简册,一手抓过绶带。孙权大喜,遂册立孙和为太子。然而,其他皇子不服,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迫使孙权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嗣。孙权死后,孙亮仅在位七年,便被政变推翻,改由孙休为帝。孙休死后,大臣们均希望推戴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年过二十的孙皓,这时一些老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啧啧称奇。其后,许多人也用类似的方法来考校儿孙的未来,由此形成了流被(pi)江南的“试儿”习俗。

  还有人认为,“试儿”习俗的源头可以溯及先秦,其实是楚人崇神信巫文化的产物。《左传》·昭公十三年记,楚共王无嫡子,想在五个受宠爱的庶子中选嗣,乃遍祭名山大川,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又以一块玉璧遍示名山大川,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然后将此璧秘密埋在祖庙的庭院里,让五庶子依长幼次第进庙拜跪祖先,谁正好压在埋玉璧的位置上,他就是神灵所确立的王嗣。年龄最小的楚平王被抱进祖庙后,两次下拜,均压在了玉璧的璧纽上。但楚共王最终把下跪时两足各跨玉璧一边的长子(即楚康王)立为太子。大臣韦龟甚有感慨,以为此举违背了天命,故嘱托其子于平王,其后平王果然在楚国内争中坐上了王位。这段载于史传的故事,与孙权选嗣的传说何其相似,亦可看作是“试儿”之俗的****。像这种用抓阄式迷信以预测判定小儿终身的巫术,理所当然地为崇尚质朴、重视教育的中原儒家文化所不取,这也正是“试儿”术长时期只能在南方地区传承而不能流向北方的重要原因。颜之推以批评口吻叙及此俗,亦是这个缘故。

  究竟是什么观念导致产生了抓周试儿的风俗,学者的见解亦有不同。有人认为这一风俗源于原始的征兆观念,即以为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人世间的吉凶祸福,在其发生之前都是有征兆的。它本是原始人因无法解释和把握强大的自然力量与人类自身命运而产生的一种心理观念。故以抓周来预测前程,不惟愚昧荒谬,也表现为思维方式上的倒退。也有人认为,抓周其实是人的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它与产儿报喜、三朝洗儿、满月礼、百日礼等一样,同属于传统的诞生礼仪,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吉。还有人指出,抓周是一种在家庭内进行的俗信活动,并非社会性的风俗,但它的信仰根源确是物人相触互感的巫术观念,其仪式及期日正是创造这一神秘氛围的选择。作为卜戏类民俗事象,它以儿时的偶然接触来对未来作出必然的判断,自然是荒谬而非理性的。不过它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舔犊深情,同时又有一定的家庭游戏性质,因此也不同于迷信活动,只是一种颇具人伦味、以育儿为追求的信仰风俗。

  不仅仅是我国的汉族人们有抓周的风俗习惯。连一些少数民族也是有着抓周的风俗习惯。

  下面便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抓周习俗。

  朝鲜族

  在育儿方面的习俗,有为“产神”致诚、度“三七”、“百日”宴贺、“抓周”等礼仪,其中以“抓周”最隆重。

  婴儿过周岁生日,意味着在人生道路上安然地度过了第一个春夏秋冬,为此要设宴庆贺一,一则祝贺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来寄托大人们对孩子的美好期望。

  庆贺周岁生日,主要包括给“三神”(亦称“产神”)致诚,给婴儿穿生日新装、抓周、分食生日糕等习俗。

  在孩子周岁生日的前一天,首先要给“三神”致诚。一张小桌上各放一碗大米、海带汤和“净水”(早晨先打的井水或泉水),谓之“三神桌”。桌旁还放一碗大米面蒸糕,由孩子的母亲或祖母,对着三神桌一边念叨着祈愿的话,一边虔诚地叩头致谢。

  周岁生日这一天,要给小儿换上艳丽的生日新装。男孩的服装一般是粉红裤、彩袖袄、兰坎肩,脚穿乡花布袜。女孩的服装则是彩袖袄、红色长裙,脚穿乡花布袜。不论男孩女孩,都要腰系象征长寿的“晬囊”,身佩乡有牡丹、菊花和“寿”、“福”字样的“晬囊”。在“晬囊”的口袋绳上,还要栓系银妆刀、银斧、银销赃等各种佩物。

  抓周是庆贺周岁生日的主要礼仪。先在一张炕桌上摆放刀、剪、弓、笔、书、线、钱、算盘之类的东西和几种糕饼、水果,谓之摆晬桌。在晬桌上摆放的糕饼主要有白雪糕(大米面蒸糕)、红高梁面饼、打糕、大米面饺子之类。白雪糕意味着心地洁白,红高梁面饼意味着驱鬼避邪,打糕象征意志坚韧,饺子(没有馅)象征经纶满腹和胸襟豁达,彩虹象征前程灿烂。摆好晬桌后,在桌前放一尺棉面或叠放一条毛毯,而后由小孩的父亲或祖母把小孩抱到上面,让其随便抓取桌上的东西,并围绕桌子扫地动着地方抓取几次,以最先抓取的东西来判断其将来的志趣。首先抓取的如果是刀、弓,预兆将来能有武功;如果是书笔,预兆将来会有文才;如果是糕饼之类,则预兆将来不会有大出息。

  “抓周”结束后,把糕分赠给亲朋邻里。凡是得到晬糕的人家,都要回赠一些礼物作为答谢。

  现在,朝鲜族人给小孩过一周岁生日,只有“抓周”一项内容。小孩抓取晬桌的东西时,在一旁围观的亲戚们,一边用各自不同的话语夸奖小孩,一边行为表现桌上放置一些钱币,借以表示祝贺。

  **

  抓周礼也叫岁礼,**俗称抓岁。这是**当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礼仪,尤其有的**生的第一胎,或有些没有生育能力领别人孩子的,则更重视这种仪礼。

  **小孩的抓岁,仪式比较简单。当小孩一周岁时,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等都怀着喜悦的心情,在周岁的头天晚上或当天早晨忙忙碌碌、说说笑笑地准备岁糕。**对岁糕很讲究,选用优粉、红枣、香豆子粉、胡麻油等原料。岁糕必须做成圆的,厚约三、四寸,直径一尺左右,用蒸笼蒸。讲究厚道大方。花样要新颖美观,一般由六至八个三角形组成。每个三角形上的图案必须]是用面制作的牡丹、梅花、荷花等花草,忌讳用猫、狗、兔、羊等动物一类的图案。每朵花的中心放一个大红枣。岁糕做得既白又软,吃起来又香又甜。切糕人要选请长辈或年老的人。有条件的**还要宰鸡、羊,做凉粉,烩五香莱。由于**分布在全国各地,做岁糕的习俗也不完全一样。有的地方的**在抓岁那天,只须吃岁糕,不吃米饭、面条等其它主食。

  在抓岁这天,还要邀请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的人到家吃岁糕。来宾一般要给孩子带上玩具等小礼品,表示庆贺。举行抓岁礼时,主人要放一个大红桌子,桌子上喜欢摆上钢笔、毛笔、笔记本、《古兰经》和用纸制作的小飞机、小轮船、刀、剑及女它玩具等,尔后,由母亲或父亲把小孩抱到桌子前,让小孩任意抓。来宾和全家老小围着孩子一起观看,希望孩子能抓到一个比较理想的东西。

  据**习俗,如果孩子抓到了笔和本子,就意味着将来是一个能写会画、才华出众的文人、学者;如果抱上了《古兰经》,就认为是个精通阿文、百问百答的阿訇,是一个真正的******;若拿起剑刀,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是个耍刀舞剑,好武尚勇的武士;如果既抓了笔又拿了剑,就认为这孩子会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大将,要抓到不起眼的小玩具等,则认为是个吃喝玩乐、贪图安逸、成不了才的“榆木疙瘩”;如果孩子什么也不抓,便说他(她)是个昏昏噩噩、一事无成的白痴、庸人等等。当孩子抓到钢笔、本子、《古兰经》一类的东西时,孩子的父母欢天喜地,心旷神怡,高高举起孩子庆贺逗笑,围观者拍手叫好!

  抓岁仪式结束后,主人便端出岁糕、滚烫的烩菜,和来宾一起会餐一顿,祝贺孩子年复一年,吉庆平安,健康成长。有条件的**家庭,以后每年在孩子的生日,都蒸一个岁糕,在自己家庭范围内庆贺、纪念,不请客人。这种习俗直到女孩长到9岁,男孩长到12岁为止。

  不仅仅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有着抓周的风俗习惯,甚至有些其他国家的民族也有抓周的风俗习惯。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真的很奇怪!

  比如东非的巴朱恩族(其他国家)。

  流行一种类似中国“抓周”的起名方法,即将事先选好的许多姓名写在树叶上,让出生后7天的婴儿自己抓取,抓到哪个名字就用哪个;中非裂谷地带的民族因为地处“非洲十字路口”,自古以来战祸频仍,给孩子起名常常带有忧伤色彩,如卢格巴拉族常给孩子起名“懒惰”、“讨人嫌”、“小气鬼”、“没牛汉”,这往往是孩子父母的缺点或家庭窘境,带有自嘲意味;巴尼欧罗族则常给孩子起名“可怜虫”、“无家可归”等,这则是部族争端、疾病瘟疫等不幸事件的生动纪录。

  抓周乐详细解释如下。

  一:王亥算(古权、秤砣)WangHaiSuan——易商好商,商界巨子。

  解说:该物为算盘羊秤砣。秤砣是最原始的物物交换工具,而算盘表示精打细算,有“算盘一响,黄金万两”之说

  二:仓颉简(竹简书)CangJieJian——学识渊博,前途无量

  解说:仓颉创造了文字,万世文字之祖,千古大儒之师,手抓该书真可谓博学而多才。

  三:财满星(财神)CaiManXing——命中有财,一生富贵

  解说:善缘好运,招财进宝。

  四:洪崖乐(双龙衔钟)HongYaYue——性格活泼,能歌善舞。

  解说:洪崖制乐器作五律铸十二钟,是华夏音乐始祖

  五:官星印(龙印)GuanXingYin——命中有官,官运亨通。

  解说:在中国,龙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印章又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六:食神盒(食盒)ShiShenHe——口中有福,享尽美味。

  解说:该食盒为单层,由两只天鹅幻化而成,能食其中之食,岂不口福哉。

  七:将军盔(古代头盔)JiangJunKui——爱武尚武,易军易武。

  解说:该头盔威风凛凛,戴之则英姿飒爽,更显勇者之威风。

  八:串铃ChuanLing——心地善良,医行天下。

  解说:串铃是过去行医的标志,也是卖药者的护身符。相传孙思邈用串铃救了老虎而没被吃掉,郎中们便把它作为保护自己行医的护身符了。

  九:伊尹镬(古代的炊具)YiYinHuo——守家爱家,一生幸福。

  解说:伊尹是民间的厨神,是中国烹饪的鼻祖。他在烹饪方面有很多的发明创造。而此物则是古代的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炊具。

  十:鲁班斗(墨斗)LuBanDou——心灵手巧,长于设计

  解说:鲁班是中国木匠的祖师爷。此物则由中国的四合院和客家楼巧妙组合而成,可谓独具匠心。而墨斗在中国传统木工行业中极为常见,主要是用来画长直线,其造型、装饰各式各样,墨仓有桃形、鱼形、龙形等,既是自娱,也是木工手艺的展示。

  十一:陀螺乐TuoLuoLe——喜欢运动,体坛巨星。

  解说:陀螺是民间的玩具,打陀螺则是民间的一项体育运动,它不分老幼,皆可参加。该陀螺由手捻陀螺和鞭打陀螺组合而成,体现了中国陀螺的发展历史。

  十二:酒令筹筒JiuLingChouTou——喜好交际,友遍天下。

  解说:是古时用来装盛酒令银筹的专门器具,酒令则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行酒令可活跃气氛,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既能展示行酒令者的文采和才华,又能考验行酒令者的敏捷和机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