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帝修仙 第一百四十五章 泰阿之剑(上)

《大帝修仙》第一百四十五章 泰阿之剑(上)

作者:王十二郎 字数:2815 书籍:大帝修仙

  “想不到殿下都督关中,戎装立马,不仅是建立不世功绩,这短短一年不见,这学业却是丝毫没有放下,这学识更是长进了三分!”张华欣喜道。此刻他是忍不住对林易刮目相看,这一年来,太子司马遹是太多的事情让他惊讶,特别是林易主动要求征讨齐万年,都督关中此事,虽然此事在别人眼中是自寻死路,一时之性。但是张华能感觉到,他是真心实意地想做出一番功绩。在别人眼中是不可理喻的事情,却真的让他完成了。短短数个月时间就平定了齐万年之乱,诛杀了匪首齐万年、郝度元。

  虽然也因此此事,他也曾是历尽坎坷,九死一生,命悬一线,甚至让那贾后一党借助这机会,废黜了太子之位。但是最关键的是他现在是已经得到了人心,无论是朝野内外,贩夫走卒,关中流民,皆是感其大恩。虽然他所做的任何事情,还是和以前一样,仍是那样离经叛道,让人匪夷所思,但是张华觉得这一切好像都是在他掌握之中。

  他看到了未来大晋的希望,也看到了天下黎民苍生的希望!我辈读书人,寒窗苦读,所谓的理想抱负,都不过是如此吗!

  因此后来这许多事情,特别是征西之事,他明里暗中都对林易扫清了障碍。只是这废黜贾后一事,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帮他一把。并不是因为这事情万一失败,这是诛灭三族的谋反之罪,他不怕死,而是因为这事犯了他的大忌,因为这违反了孝道。这事即使真的能成功,可毕竟是有罪,却如何向后人交代!

  “司空大人,也是宝刀未老!”林易也是赞叹道。却不是寒暄客气。而是发自内心对张华的辩术感到佩服,这张华只是抓住这“孝顺是天经地义之事,孝顺父母必须是无条件服从!”这一论点,就让林易是疲于应付,林易即使是如何口若悬河,引经据典,都好像是拳头打在了棉花上一般,软弱无力。

  不过林易虽然是没有说服张华这个老顽固,但是收获也是很大的,况且他本人是早就料定了这结果。只要能让张华保持中立。就已经是达到了他的要求。因为在当今世上朝廷内外早已是一致认为,这张华是那贾后一党主要核心,是贾南风的左膀右臂。毕竟这张华是出生寒门,能走上这权利巅峰,这一切都是贾后所赐。但是林易却知道这张华和贾谧之流却是完全不一样,和那裴頠一样,皆是安邦定国的真才实学,清廉正直,并没有和贾后一党是同流合污。而是出淤泥而不染。

  “殿下,你看老夫手中这长剑如何?”张华看到林易就要告辞,突然又开口对林易道。

  林易是早已看出这长剑的不凡之处,毕竟以他现在的修为。那郭璞又是传授了其望气之术,这长剑外表虽是十分普通,黝青无光,剑身长五寸。看其工艺乃先秦之前,年代是十分久远,但是其随风舞动。祥瑞之气四起,这其中的变化是绝对逃不掉其双眼。

  古人认为剑不仅作为武器,更具有神秘的力量。因为无论是文人士大夫,还是武将侠客,皆是喜欢佩戴长剑。古来名剑甚多,大多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林易虽不知这张华手中长剑之名,但是这长剑必是来历不凡。

  “剑为百兵之君,剑如君子,君子如剑!司空大人手中长剑看似普通,但是绝对不是凡品,还请大人赐教!”林易又是仔细端详片刻后道。

  “战国时期,楚王对其手下大臣风胡子(风胡子,亦称“风湖子”、“风胡”、“风壶”。春秋时楚国人,相剑家,精于识剑﹑铸剑)道:‘寡人听说吴国有干将,越国有欧冶子,皆是这世上最著名的铸剑大师,这两人是六十年方出一次世,天下人人争相求见。听说他们精诚上通天,下为烈士。寡人愿倾全国之重宝,请这两人为我铸剑?’

  风胡子回道可以。于是楚王乃令风胡子去吴,拜见欧冶子、干将,使之作铁剑。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第一把叫做“龙渊(后世为避开这唐高祖李渊名讳改为龙泉)”,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这些宝剑弯转起来,围在腰间,简直似腰带一般,若乎一松,剑身即弹开,笔挺笔直。若向上空抛一方手帕,从宝剑锋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为二。斩铜剁铁,就似削泥去土。

  楚王见此三剑之精神,大悦风胡子,问之曰:‘此三剑何物所象?其名为何?’风胡子对曰:‘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楚王曰:‘何谓龙渊、泰阿、工布?’风胡子对曰:‘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欲知泰阿,观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

  晋国和郑国得知楚王获得铸剑大师欧冶子和干将所打造的三把著名的宝剑后,都企图获取这三把宝剑,不料遭到拒绝,于是兴兵围困楚国城池,三年不退,导致城中弹尽粮绝,楚国群臣、贤士都无良策解决。”张华接着道。

  “莫非这把宝剑,就是这龙渊、泰阿、工布这三把宝剑的其中之一?”林易是十分惊叹道。

  “不错,这宝剑就是泰阿剑。晋、郑二国联合出兵伐楚,就是为了到楚国的这三把宝剑,特别是这泰阿剑。因为当时世人都传说,说泰阿剑是一把诸侯威道之剑早已存在,只是无形、无迹,但是剑气早已存于天地之间,只等待时机凝聚起来,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此剑即成。这泰阿剑其实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

  晋国当时最为强大,晋王当然认为自己最有资格得到这把宝剑,但是事与原违,此剑却在弱小的楚国铸成,出剑之时,剑身果然天然铸刻篆体“泰阿”二字,可见欧冶、干将所言不虚。

  晋王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向楚王索剑,楚王自然是拒绝,于是是晋王出兵伐楚,预以索剑为名借机灭掉楚国。兵力悬殊,楚国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并且都城也被团团围住,一困三年。城里粮草告罄,兵革无存,危在旦夕。

  这一天,晋国派来使者发出最后通牒:如再不交剑,明天将攻陷此城,到时玉石俱焚!

  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亲上城头杀敌,如果城破,自己将用此剑自刎,然后左右要拾得此剑,骑快马奔到大湖,将此剑沉入湖底,让泰阿剑永留楚国。

  第二天拂晓,楚王登上城头,只见城外晋郑二国兵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叶扁舟,随时有倾灭危险。晋国兵马开始攻城,呐喊声如同山呼海啸,城破在即。

  楚王亲持泰阿剑登上城楼,朝空挥舞,长叹一声:泰阿剑啊,泰阿剑,我今天将用自己的鲜血来祭你!于是,拔剑出鞘,引剑直指敌军。匪夷所思的奇迹出现了:只见一团磅博剑气激射而出,城外霎时飞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兽咆哮其中,晋国兵马大乱,片刻之后,旌旗扑地,流血千里。一时间,晋、郑两国三军迅速败阵、士兵不辨方向、血流成河,猛兽惧怕奔逃,连江水都为之波涛大作,晋王与郑王也害怕得瞬间头发变白。

  这件事情过后,楚王召来国中智者风胡子问道:泰阿剑为何会有如此之威?风胡子对道:泰阿剑是一把威道之剑,而内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处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内心之威的卓越表现,正是大王的内心之威激发出泰阿剑的剑气之威啊!

  这虽是传说,有夸大成分,但可见得泰阿剑具有不可思议的威力。

  而这样一剑出挥胜负分的宝剑,楚王当然是珍而藏之的,成为了楚国的传国之宝。可是没想到,泰阿剑却神秘消失,下落不明。直至本朝初年方又出世!”张华又开始不断介绍这泰阿剑的来历。

  “古代神物常常是应时、择主而出,泰阿这样的神剑当然也是如此!但不知道这泰阿剑为何在数百年后的大晋又重出于世?”林易跟着道。

  “先帝泰始年间,斗牛之间有明亮的紫气出现。斗牛之间的区域所对应人间的位置,正是在长江流域口附近,当时是东吴所在地。而紫气龙脉帝王之气,是个祥瑞的象征,于是在朝中就多有人认为东吴王气未失,不宜征伐。而老夫却不认为如此,孙吴是腐朽不堪,江河日下,何来是紫气缠绕,定时有宝物出世,因此是力劝晋武帝伐吴,终归一统。

  东吴被灭后,斗牛间的紫气果然是依然存在。老夫于是请来老友雷焕登楼观看,到底是何宝物。雷焕认为紫气是宝剑的精气,上达于天而形成。后来雷焕果然在东吴一座监狱地基下四丈多深的地方起出了一个石匣子,打开一看,真有两把宝剑,一刻着龙渊,另一题着泰阿,而当两把宝剑被起出后,斗牛之间的紫气就消失。雷焕把这泰阿剑送于了老夫。老夫的此剑后,自是欣喜异常,每日佩戴此剑于身,不离寸步。这数十年来,不但是百病不侵,百邪莫近,更是官运亨通。”张华接着又介绍道。

  “只是如此宝剑,为何是黝青暗淡无光,藏拙于表!”林易又是不解问道。(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