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南澳牧场 237.S和N

《南澳牧场》237.S和N

作者:巨石强森 字数:1976 书籍:南澳牧场

  花溪湖的绿藻呈现泛滥的态势,再不处理的话恐怕要把里面的淡水鱼逼上绝路。

  白天的时候,绿藻们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到了晚上没有阳光,它们要像鱼一样呼吸氧气。由于绿藻数量众多,鱼群分布的比较分散,各种鱼类只能上浮到湖面呼吸,严重影响了它们的生存。

  还有一个危害,就是会缠住游艇的螺旋桨,搞不好会烧掉发动机。

  清理绿藻势在必行,但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因为湖中的绿藻是因为改良液而快速生长的,所以神农老爷子的其它抑制配方对它们不起作用。

  吴帝打算从两点下手,一是放养鱼苗,增加吃掉绿藻的嘴;而是采用原始的打捞方式,开着游艇进行拖网式打捞。

  先说放养鱼苗,这办法简单可行,科尔特镇的郊外有几家养鱼场,他们常年给西尼市区的东亚饭馆提供淡水鱼。

  欧美人不喜欢吃淡水鱼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白人喜欢大口吃肉,对多刺的河鱼不太感冒,也不喜欢去耐心烹饪。

  其次在工业化大发展时代,很多河流被污染了,他们担心淡水鱼体内会残存重金属污染物。

  再谈打捞绿藻,这件事也好办,是个完完全全的体力活。

  吴帝想到了直升机,或许它可以帮上忙,吴帝设想让两架直升机拖着一个大王兜进行地毯式打捞,这样会快很多。

  但那样会把里面的鱼一并捞起来,吴帝可以通过神农通灵术将鱼群赶走。

  打捞的事放一放,先解决育苗。吴帝和特克斯去了科尔特镇。

  跑车成了吴帝出入各种场合的敲门砖,跑车经过之地,人们会对你露出微笑。

  都说中国人势力,在澳洲这种现象同样存在,只不过会小一些而已。

  资本主义不是天堂,同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呐!

  坐进阿斯顿马丁里,特克斯哈哈大笑,赞美道:“很棒的车子,十几年前我在伊拉克大街上见过。”

  “伊拉克?”

  “没错,确切点说是巴格达。”特克斯说。

  “那一定是个大有来头的,伊拉克平民很难拥有这种车子。”

  “没错,他的名字你应该熟悉。”

  “谁?”

  “乌代·侯赛因。”

  “噢,这款车他值得拥有。”吴帝点点头,它跟独裁者的儿子开同一款车,也算是有缘。

  车子发动,特克斯又说:“赛义夫·伊斯兰也喜欢阿斯顿马丁,抛开其它的不谈,他是个颇具审美的人,在绘画方面有一定成就。”

  “那又是谁?”吴帝听不懂这些中东地区的名字,很容易混淆。

  “卡扎菲第二个儿子。”

  吴帝按了按喇叭,“明白了,只有独裁者才能体会马丁的别具匠心,你是说我也是牧场独裁者吗?”

  特克斯笑的很豪放,“BOSS,你要是在牧场讲民主,那才是一场灾难。”

  “为什么?”

  “因为没人的注意会比你的更符合牧场发展。”

  这次发笑的轮到了吴帝,“这个作为马屁我会接受。”

  科尔特镇除了车库售卖外,就是以养鱼业出名了,这里不靠海,却有养殖的海鱼。

  按道理说,澳大利亚四面环海,最不缺的就是野生海鱼,人工养殖的应该不太受欢迎,事实上,他们的养殖鱼卖的比野生的还要好。

  吴帝要找的是淡水鱼场,那里大概有四五家,受限于场地的因素,规模不大。

  到了那里,他们发现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有两家共用一个不大水塘,中间永一张类似防鲨网兜东西隔开。

  这两家的老板是亲兄弟,关系不太好。

  北面的叫阳光渔场,南面叫强光渔场,意思是比北边那家还要厉害。

  强光渔场的老板暂且称他为S,阳光渔场的叫N,因为他们的名字实在是太容易混了,吴帝从头到尾也没弄明白。

  S是个很外强中干的人,他脑子活,在科尔特镇有不少朋友,他一直想吞并掉N的渔场,但N是个愣头青,一言不合就干仗,搞得S心里怕怕的。

  见面到时候,N穿的很普通,灰衣长裤,不太爱说话,S则热情地跑前跑后,一看就是个势利眼,要不是那辆跑车,恐怕吴帝和特克斯还享受不了这样的待遇。

  一般来说,老实人心地善良,但颇具察言观色的吴帝一眼就看出N这家伙心术不正,是个满肚子打算盘的人,但他的家人还不错,老婆和几个子女很热情,虽然家庭生活不太好。

  S自己长得不高,但三个女儿如花似玉,很符合亚洲人的审美观念,但姊妹三个都张着一个样,很容易上错了床。

  两家子渔场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天大吵。由于S会来事,经营的还算不错,他家的鱼个个肥壮,而N家的都很小。

  于是经常有N家的鱼为了过上好日子死命地钻竖在中间的那层网,它们被称为“脱北者”。

  两家子为这些“脱北者”没少吆喝甚至大打出手。

  S觉得替北面养鱼,更是生气,自家鱼跑到人家池子里,这可是件丢脸的事。

  N是个好斗狠的人,S外表看着凶悍,其实内心像个女人,每次N在外面受气就回来揍S出气。

  两家子渔场成为科尔特镇的一景,人们茶余饭后闲谈的话题。

  吴帝不打算趟这滩浑水,况且他们也没有吴帝想要的品种。

  到了下一家,那里是个大渔场,三四个渔民划着小船在鱼塘里打捞,挺着啤酒肚的老板走了出来,他有着白人特有的那种“红脸”。

  这家之前联系过,老板带着两人直接登船到湖里看鱼苗。

  他家的成年鱼和鱼苗是分开养殖的,老板说为了防止鱼苗被吞掉。

  吴帝不禁感叹,这要是放在人类社会就是食子行为,这是要杀头的!

  哎,无知的鱼类。

  这家明显比SN专业了很多人用特克斯的话说就是更像一家澳大利亚式的养鱼场。

  可能S和N忙于让对方服软,疏忽了对鱼地关爱。

  坐上了小渔船,吴帝听着同船的老渔民讲解。

  老师傅是亚洲面孔,棕色皮肤,南亚一代吧。

  他认为这名年轻人对鱼不太懂,操着不怎么流利的英语讲了很多专业性东西。也可能是他们常年呆在渔场,加上语言问题和或明或暗的种族歧视,这些移民的后代并未完全融入进白人的世界。

  这让他们会抓住有人买鱼的机会多说上几句,开解内心的烦闷。

  澳大利亚经常上饭桌的来来回回就那么几种,可选择性不多,不跟海鱼似的花样多。有些淡水鱼看着个头大,其实肉质很差。

  随着小船前行,能看到湖里有鱼在游动,刚看阳光照射下的影子,老渔民就能说出那是什么鱼,这功底没个十几年练不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