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绝品皇帝 第226章 给曹操挖个大坑

《三国之绝品皇帝》第226章 给曹操挖个大坑

作者:五度Yes 字数:1767 书籍:三国之绝品皇帝

  刘协见着毛玠,于朝堂之上,侃侃而谈,潇洒风流,暗中赞叹,此人的确是个人才。

  不过,再是个人才,想起这家伙曾经给曹操出过一个“奉天子以令不臣”的馊主意,心中便么什么好感。

  刘协遂道:“毛孝先(毛玠,字孝先),曹操当真这么好,还会用你‘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馊主意?”

  不想那毛玠道:“陛下此言从何而来?先是,陛下东归,一路艰辛。毛玠不忍见天子蒙难,故而劝谏我家主公,‘奉天子以令不臣’,辅佐陛下,扫除天下别有用心者,还我大汉子民一个朗朗乾坤,莫非陛下以为,这也有错?”

  被这毛玠一翻反驳,倒教刘协哑口无言。

  这家伙说得没错啊,虽说历史上,曹操的确控制了汉献帝,将事情做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然毛玠当初出此计谋之时,说得却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刘协无法拿此事说事,一时有些尴尬,见荀彧伫立一旁,操手不说一句话,心中奇怪,遂问:“尚书令以为如何?”

  荀彧这才出班奏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毛孝先所言甚是有理。”

  荀彧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那荀彧回首扫视众人一眼,并未急着反驳。

  刘协也是不解,追问:“理在何处?”

  荀彧道:“曹操平复青州黄巾军,得青州兵二十余万,兵强马壮,正当为朝廷出力之时。张绣虽说已然归顺朝廷,然出兵劫掠颍川,亦乃实情,若不讨伐,小惩大诫,以儆效尤,若天下诸侯,起而效仿,那我汉家天下,岂非越发混乱乎?故,荀彧以为,毛孝先之言甚是,曹操既有效忠朝廷之心,朝廷亦当不负忠臣之望。可令曹操出兵,只不过……”

  那毛玠听到荀彧之言,竟然支持他的意思,惊诧之余,正自高兴,忽听得荀彧话锋一转,心中一紧,急忙追问:“莫非先生尚有疑虑?”

  荀彧未及回答,只听得朝堂之外,有人高声应道:“只不过张绣虽说有错,错不至被灭。曹操可出兵警告,然不可当真开战,以涂炭生灵、殃及百姓也。”

  毛玠听完,大失所望,道:“这位大人,请恕毛玠眼拙,乃何人也?好生不晓事!曹公出兵,千里征战,费钱费粮,莫非只是吓唬吓唬张绣乎?”

  那来人目不斜视,只管向刘协三叩九拜,口称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协道:“戏爱卿平身。”

  那戏志才方才起身,立在一旁。

  朝堂之上,除毛玠之外,其余人等,皆知戏忠并非一般人,最近又急受刘协器重,尽皆不敢言语。

  那毛玠不知端的,言语之中,毫不客气。

  当然,这毛玠一介文儒,言语之中,颇有风骨,正是仗着背后有曹操这个诸侯支持。

  若非如此,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在这朝堂之上,言语如此不逊。

  那戏忠并不生气,向刘协行过礼后,回首谓毛玠道:“孝先待要怎的?莫非意欲让曹操当真攻打张绣,大起狼烟,伤生害民,攻城略地乎?——在下颍川戏志才,见过孝先先生。孝先在曹操帐下,曾有‘奉天子以令不臣’之论,还算有些境界,大家明人不做暗事,志才之意,先生自当明白,携了圣旨,可速回见操,即可出兵,不可当真开战,切记!”

  戏忠自病愈之后,身体一直虚弱,除了隔三差五,面见刘协,探讨大事之外,平日里不用上朝。

  后刘协赐封为尚书令书佐,协助荀彧管理尚书令相关事务。

  虽说职位并不算高,然其在刘协面前,分量却重。

  朝中皆明眼之人,大家也都明白,只等戏忠略有寸功,着即封赏而已。

  此时刘协与荀彧、戏忠虽未提前探讨此时,然刘协已然听明白,荀彧、戏忠之言,似有深意,当真如此,曹操尽皆其股掌之间矣。

  虽说仍旧有谋士以为,让曹操如此做法,是纵虎为患,然刘协还是乾纲独断,照准按照荀彧、戏忠之意,下旨赋予毛玠,打发而去。

  那曹操得到圣旨之时,早已准备好兵马。

  看罢圣旨,又听毛玠一翻讲述,曹操眉头紧皱,概叹道:“文若已非吾之子房矣!还有那戏志才,也是智谋深远之辈,莫非我汉家,当真有中兴之望?”

  曹操正自犹豫,曹仁、夏侯惇二人进帐,请命出兵。

  曹操早已准备妥当,自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得号令大军,出兵襄城。

  曹操遂以夏侯惇为先锋,曹彰为前军,于禁、李典为左军,乐进、文虔为右军,曹仁为合后,调集大军十五万,即日出征,开赴颍川,与曹洪万余大军会合。

  大军过颍水,屯扎在颍阳之地,与襄城相距三十里下寨。

  曹操大军来袭,张绣正欲派流星马上报朝廷,请求援兵。

  忽有人来报,言说朝廷使者到来。

  张绣急出营相迎,见来着并非别个,乃是贾诩。

  张绣大喜,跑上前,拉贾诩之手,叹道:“吾盼先生,如久旱之奉甘霖也。”

  贾诩道:“张将军不必担忧,曹操此次出兵,比令其有来无回。”

  张绣道:“好!先生快请。”

  贾诩到得大帐之中,着张绣设下香案,请了圣旨,宣读已毕,为张绣再进爵位,着令张绣,若是曹操敢出兵攻打,当努力反击便是,朝廷定有谋略胜之。

  张绣道:“先生,绣听说,朝堂之上,有人蛊惑天子,支持曹操,出兵攻打于我,如今为何朝廷又如此下旨?莫非欲令吾与曹操,同归于尽乎?”

  贾诩笑道:“非也。朝堂之上,尚书令大人之言,乃是为掩人耳目耳。你我在此,只管与曹贼周旋,不出数日,朝廷大军,必将出动,倒是曹贼死无葬身之地矣。”

  张绣听罢大喜,着即安排宴席,与贾诩共叙往日情义。

  三日后,曹操粮草调集已毕,擂鼓聚将,列阵于襄城之下。

  张绣正要出城应战,贾诩道:“曹操大军十余万,列于城下,将军本有万余人,近日又征得三四万人,大军不出五万,如此曹军三倍于汝,出战岂可胜乎?”

  张绣以为然,又问:“若不出战,曹兵不退,如此坐困愁城,日久必将生变,先生有何妙计,可退曹兵?……”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