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论人鱼的一百种追法 93 95.94.93||

《论人鱼的一百种追法》93 95.94.93||

作者:昼沐 字数:2628 书籍:论人鱼的一百种追法

  11月28日,距离电影正式上映还有三天,《盛世》剧组于S市举办首映礼。

  和正式上映不同,首映礼针对特定人群,并且凭票入场。而在网上,《盛世》首映礼的票价已经炒到了原本三倍的价格,令普通观众望而却步。

  相比于那些想要和偶像近距离相处却不得的粉丝,记者们却不必考虑这个问题,他们早早收到首映式的门票,并且,按时等在影厅内指定的位置,摆好了摄影机等家伙,翘首等待着此次采访的主角。

  七点,《盛世》主创们在闪烁的曝光灯中,出现在舞台上。

  记者们的目光一一在台上人脸上扫过:杨导、阮蝴蝶、柏离、兰西……

  ……没有之前闹的热火朝天的周琦。

  业内有规矩,主角们参加重要城市的首映,那些偏远的二线,多是交给配角去跑,以周琦的戏份,今天没有出现倒也合情合理。

  只是,再回忆起网上有关剧组要捧周琦的言论,就只觉得……有点尴尬。

  周琦在剧组中的真实分量一目了然,也没有人愿意为他去触这个霉头,恰在此时,台上主持人念完了开场词,杨导发过言,到了记者的自由提问环节。

  瞬间搁下心头对于周琦的思量,记者们精神一震,下意识挺直腰板来。

  “那一位,对,就是您。”主持人在挤挤挨挨的举手记者中挑了一个最面善的。

  被提问的记者面色一喜,站起身接过递来的话筒,“我想请问兰西先生,您对自己和柏先生的关系如何定义。”

  主持人小姐的笑容僵在脸上。

  台下,镜头齐齐对着台上的兰西。今日的他身着深蓝色条纹休闲西服,心机地露出脚踝,黑玛瑙袖扣闪烁,站在哪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发光体。

  “在电影中,我是他的少年时期。”兰西好笑地接过话筒,一本正经地敷衍,绝口不提电影以外的内容。

  柏离侧身,隐蔽地给了兰西一个赞赏的眼神。

  记者还欲多问,却被主持人小姐打断,喊了下一位。

  谁知这一位站起来,仍然锲而不舍地继续问:“兰西先生,请问您现实中真的认识《奔兄》中的魔龙吗?”

  “不认识。”兰西面带笑意,回答却斩钉截铁,他只认识玄墨,不认识什么魔龙。

  “请关注我们的电影,好吗?”眼看第三位记者站起身,跃跃欲试地望向他,兰西额头青筋一跳,提前打招呼。

  记者一噎,目光中多了几分悲愤——不让问这些,他们来干什么?

  真以为他们八卦吗?还不是观众们想知道!

  深呼吸,记者脑袋飞速运转,眼睛一瞟兰西身旁的阮蝴蝶,再想到某个业内传言,心生一计。他定了定神,握着话筒:“请问阮小姐,您对兰西先生在戏中的角色有什么看法?”

  阮蝴蝶一怔,挑眉,接过话筒:“我……没什么看法。”

  台下的记者们如同闻到腐肉的秃鹫,目光炯炯。

  眼见自己的话勾起了台下读者的注意,阮蝴蝶得意地勾唇一笑,缓缓接上:“只能说,妾身恨不得年轻几岁,能早点认识相公才好。”

  说罢,还嫌弃地瞪了柏离一眼。

  柏离一脸无奈:“知道你嫉妒我和师叔感情好。”

  懵逼的记者们这才反应过来,兰西和柏离分饰主角的少年和中年时期,阮蝴蝶说,希望自己年轻几岁的意思,不就是想和兰西合作?

  等等,说好的阮影后和兰西面和心不合呢?

  安排的提问时间不长,再加上中间的打岔,提问环节便在记者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结束。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嘉宾们进入放映厅,等待着《盛世》的首映。

  片头不长,屏幕上闪过熟悉的广电龙标,发行方标志,以及主创姓名,接着,画面一转,随着一阵清扬悠远的萧声,光线渐渐明亮起来。

  远处青山围绕,近处湖波荡漾,船翁撑着竹筏,缓缓从远处驶来,竹筏上,还有一个身着白衣的年轻人,身姿提拔,修长如竹。

  “卧槽,这是……兰西?”

  镜头拉近,年轻男人抬起头,含笑的双眸瞬间出现在大荧幕上,他的目光微凝,望着眼前的青山绿水,仿佛正沉浸在美妙的萧声中。

  “好曲。”

  船翁带着斗笠,撑着青竹做成的桨,闻言笑道:“郎君何不以诗相和?”

  白衣少年微微一笑,没有多言,目光中带着几分神秘,此时,竹筏靠岸,湖边亭中的有人热情招呼:“太白,让我们好等!”

  拂开春意盎然的柳枝,年轻人拾级而上,至亭,执笔,挥墨而就: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同行者诧异,忍不住拿起诗来读了出来,声音郎朗,恰如那萧声相得。

  亭外,正是桃花闹枝头,翠鸟住脚。远处萧声未歇,湖面云雾缭绕,混合着诗句的余韵,拍打在人心里。

  远处,萧声一顿,几息后重新响了起来,仿佛是遇到了知音,比之以往,更加清远。

  竹筏还未离去,老翁闻言摇头抚掌,之前见那少年人只笑不语,只当未得,现下看来,却是低估了这位远近驰名的少年天才。

  一艘船恰在此刻缓缓而来,老翁扔了手上的竹竿,低头入了船舱,两婢女款款而来,行礼:“使君。”

  老翁褪了斗篷,露出青色袍衫,扬声差使属下:“去请那位作诗的公子。”

  亭中,同行者仍没从新诗的震撼中缓过神,诗的作者却在一旁品着茶,手指在桌上打着节拍,目光缥缈,嘴角却微微勾了起来。

  带着少年天才独有的得意。

  恰时,天光渐明,云雾散去,一只白鹭扑棱着的翅膀掠过湖面高飞而去,小童匆匆地赶到了亭子,低头:“使君请公子上船说话。”

  “贵府使君是?”

  “主人姓刘。”

  余人恍然,巴西郡新任的郡守,可不就是姓刘。

  主角微微一笑,拂衣起身,“走罢。”

  这时正是开元三年,武周刚刚退幕,玉环正年幼,安史之乱远在天边,白居易更未写出那首流传千古的《长恨歌》,李白……也还没有经历那些苦闷的蹉跎岁月。

  此刻的他,正是相邻闻名的少年天才,棱角分明,等待着自己的才华被官员赏识。

  “扮演这个少年李白的,真的是兰西?”影厅黑暗,影评人们坐在最好的位置,此时屏幕上镜头拉近,又给了兰西目光一个长长的特写,他们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声。

  ……这哪里是一个新人能有的表现?

  “继续看吧。”

  心中不由感叹,光是一个片头,便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和专注演技的影评人不同,记者们……则更在意一些别的的内容,比如说,“你刚刚注意没,刚刚捧纸念诗那个,就是周琦啊!”

  只是,谁又舍得将目光从主角身上移开?

  书上那个间隔着数千年的诗仙,以这样的方式在他们眼前活了过来,生动、自然,血肉饱满,那些得意、清高的情绪,也显得真实又可爱。

  屏幕中,少年李白和刘郡守相谈甚欢,郡守手书一份推荐信,介绍李白去蜀中的书院游学,李白接过书信,起身深深一揖。

  下船,转身望去,青山苍翠,朝阳初上。

  这正是最好的年代,而大唐,正值盛世。

  “唉,好想就让画面就定格在这一幕。”

  在此刻,不知有多少人心中冒出同样的感慨。

  两个小时的电影中,李白在蜀中游学之后,又动身去了长安,依靠诗才得了王宫贵族的喜欢,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中,玄宗看了他的诗词,仰慕之极,召他进宫做了翰林,此年,他已经四十一岁。

  只是好景不长,他便厌倦了御用文人的身份,以酒浇愁。加之同僚嫉妒,略进谗言,玄宗疏之。

  离京,东行。虽满心凄楚,李白却明白,在为宦一途上,他终是少了运气。

  天宝十二年,安史之乱携大势滚滚而来,李白携妻南逃;乾元元年,大乱平定,李白却因他人而被流放夜郎,这一年,他五十八岁。

  而后,朝廷因旱灾大赦天下,李白被赦,第二年,又因为困顿潦倒前去投奔族叔,此时,他已逾六十。

  上元三年,李白在病榻上,著称《临终歌》,而后阖然长逝,享年六十二岁。

  影院又响起一阵萧声,似开头时那般清远悠长,仿佛一转头,便能看到那白衣少年乘竹筏而来,就等竹筏靠岸,他好挥笔将心头的酝酿妙句挥毫写下,以此,铺开一条青云路。

  身旁,还是湖光山色,桃红柳绿。

  “我竟然看哭了……”记者手一抹,手上多了几分湿意。

  影院寂静,主创们起身,雷鸣般的掌声响起。

  杨导不动声色在裤子上擦了擦手心的汗意,眉目舒展,终于长舒一口气。

  散场,他拦住一个熟悉的影评人,想要聊几句,谁知对方沉默地看了他一眼,留下一句“我要回去写影评,改天聊”后,匆匆而去。

  第二天,杨导便收到了十几篇交口称赞的影评,与此同时,还有他们寄来的刀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