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在古代当大官 2 雪中送炭

《我在古代当大官》2 雪中送炭

作者:疏朗 字数:2975 书籍:我在古代当大官

  没钱?顾谦楞了,堂堂七品翰林家怎么会没钱呢?

  可是顾安那一脸悲痛的表情告诉他,这个老家人绝对没说谎。

  “那咱们家的钱呢?”顾谦沉痛道。

  “老爷您的俸禄一年也不过五十两银子,就算加些冰敬炭敬也不过勉强够过日子而已,自从夫人病后,家里的日子也是每况愈下,刚刚被阉人拿走的那二两碎银,是咱们家最后的一点银钱了。”

  顾谦眼前发黑,恨不得追上那太监,把那二两银子要回来。可是想归想,这事他还干不出来,看着跪在地上的顾安,又想想后院的妈妈丫鬟,还有这二进的小院,顾谦又不解了,家里都穷得揭不开锅了,怎么还雇着佣人呢?

  努力在本主的记忆中寻找,才慢慢找到了答案,顾安和徐妈妈是他家的老仆人,从他进翰林院起,就从家乡太湖县一路跟了过来,银杏是薛玉娘的陪嫁丫头,小丫鬟素雪则是添了虎哥儿之后人手不够,花了二两银子从人牙子手里买的洒扫丫头。

  作为从二十一世纪穿来的五好青年,顾谦觉得家里有这几个人伺候着已经极为奢侈了,可是在原主的记忆中,家里的佣人还是比较少的,至少他自己认为已经够节俭了。原来这京官虽然清贵,但是却极好脸面,家里要住像样的宅子,出门必须得跟着小厮,哪怕你家里养不起,临时雇一个,那该讲究的也得讲究。

  尤其是京官上司多,同僚多,应酬也多,上司过生日要送礼,上司的妈过生日要送礼,甚至上司的小妾过生日也有送礼的,纷纷杂杂的应酬搞得大家伙是苦不堪言,得罪上司就要坐冷板凳,同僚聚会不去就是不合群,哪怕几个人穷到只能弄四五个小菜,咂几杯水酒,那也要吟诗诵月,高声唱和一番。

  顾谦一边在原主的记忆中搜寻,一边忍俊不禁,怪不得原主抑郁不得志呢,这样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生活谁也受不了啊!

  可是感叹完了,还得面对现实:钱从何来?

  虽说是初春天气,可是也不能让薛玉娘在床上躺着啊,总得入殓不是?

  顾谦愁得没办法,初来乍到的,他也没有什么来钱的法子,只能跟顾安商量着看看家里还有什么能卖的,赶紧典当了给夫人买口好棺材啊!要知道薛玉娘是他老婆,按古人的风俗,是要送回顾家祖坟安葬的。

  弄口薄棺,别说面子上不好看,要是承受不住路上的颠簸散了架……想到这里,顾谦赶紧止住了自己的臆想,要尊重逝者。

  主仆俩正发愁,就听到外面有人高声叫道:“顾大人在家吗?”

  顾安听到这声音,脸上现出一丝喜意:“是洗墨!”

  洗墨是谁?顾谦正狐疑着,就见顾安疾步走了出去,带着一丝激动行礼道:“小的见过陈大人。”

  “顾安,你家老爷呢?”来人的声音非常沉稳,语气中隐含着关心。

  “我家老爷在书房呢,夫人刚刚去了。”

  来人悚然一惊,随即又叹息了一声,道:“我去找慎之说话。”说着,推门就进来了。

  顾谦正要往外迎,就看到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跨入了门槛,来人很面善,顾谦自然而然就从记忆中提取到了这个人。

  陈俭,字明德,与顾谦同为嘉和二年进士,又一同被选为庶吉士,是顾谦为数不多的好朋友之一。

  “明德兄!”顾谦快走两步,还没说话,声音就哽咽了。

  “慎之!”陈俭也颇为动容,他把着顾谦的手臂,劝说道:“弟妹的事我听说了,你要节哀啊!”

  “谢谢明德兄来看我。”自从被勒令归家反省后,已经很久没有人登门了,原主的脾气耿直,不懂得变通,不仅经常痛斥官场陋规,还对首辅大人独断专权的作法极为看不惯,一时冲动之下,当众顶撞了首辅大人几句,蚍蜉撼大树的后果不用人猜都能想到,贬官还是陈俭等人多方运作的结果呢。

  “是我害了玉娘啊!”顾谦揩了揩泪,从内心深处涌上一股悲伤,妻子不远千里跟随自己来了京城,不仅没享到福,还为了给自己撑面子典当了一部分嫁妆,当自己在外面和人觥筹交错时,她却在家里操持家务,每顿吃着青菜白饭就为了省下几个银钱。

  顾谦想着想着,又落下泪来。

  陈俭看着他,长叹一声道:“你要保重身体,虎哥儿还小,还需要你的看顾啊!”

  “我晓得。”

  “圣旨已下,恐怕再无转圜的余地了。”陈俭又说道:“你有什么打算?”

  顾谦擦了擦眼泪,平静了下来,“我要去上任。”

  看着顾谦平淡的面容,陈俭吃了一惊,此时的顾谦和印象中的顾谦不大一样,从前的顾谦耿直归耿直,却眼高手低,不仅不知变通,还总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其实考中了探花被选为庶吉士又如何?他们也不过是最底层的实习官员,还远不到对朝政指手画脚的程度。

  多听多看,少说多做才是初入官场的菜鸟们的为官之道,可惜顾谦总妄想着一步登天,得到上面的青眼。现在听他说要去清江赴任,陈俭吃惊之余,不禁劝道:“清江不仅距离京城千里之遥,而且穷山恶水,乡民彪勇,你要有个心理准备啊!”

  “我晓得。”顾谦平静地说道。清江虽然遥远,可是县丞是县里的二把手,上面只有一个知县老爷管着,他去了清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总比在京城顶着一串婆婆们混得自在。

  更何况顾谦还没完全融入这个时代,他很怕自己在什么时候露了马脚把小命玩掉,现在的京城对他来说就是个高危地带,跑还来不及呢,哪里还会嫌弃清江县穷?再穷有他现在过的日子穷?

  见顾谦神色平静,已经完全接受了现实,陈俭松了一口气,对着门外喊道:“洗墨!”

  一个青衣小厮提着包袱走了进来。

  陈俭接过他手里的包袱,放到了桌上:“你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这是同年们为你准备的程仪,你且收下,弟妹已经去了,丧事可不能太俭省。”

  “明德兄!”陈俭放下包袱的时候,顾谦就听到了银两的撞击声,同朝为官,他怎么能不清楚这些同僚的情况,恐怕为了他这趟清江之行,大家把家底都凑上了吧?

  顾谦的眼圈又红了,这次是感动的。

  “我先走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陈俭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走了。

  顾谦没有悲痛的时间,收了陈俭送来的银子,赶忙让顾安去街上买了一口厚实的棺材,将薛玉娘收殓了。

  圣旨已下,让顾谦即日离京,没有跟圣上对着干的胆子,顾谦退了房子,变卖了剩余的家当,带着虎哥儿扶棺南下。

  随行的人除了顾安和徐妈妈,就只有顾谦的通房银杏,至于那个小丫鬟素雪则被顾安找了个可靠的人牙子领走了,夫人病死,老爷被贬,家里实在是养不起更多的人了。好在素雪也不想离开京城,见了人牙子,平静地给顾谦磕了个头,挽着小包袱就跟着人牙子走了,气得顾安直骂这丫头没良心。

  顾谦对此不置可否,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们家已经养不起丫鬟了,总不能断了人家的活路吧?

  “老爷就是太好心了。”顾安小声抱怨道。

  顾谦无语,连饭都快吃不起了,还端着臭架子有个屁用?多说无益,一行人出了京城,奔通州雇了两条小船,顺着运河一路南下,这就要回家了。

  小船很逼仄,速度也很慢,一路的行程非常乏味。

  好在顾谦带了一些书,又有虎哥儿伴着,还不至于无聊到想跳河的程度。原主智商非常高,读书过目不忘,又会扣题写八股,要不然也不会在二十岁就被皇帝点了探花。

  只是这人智商高了,情商却不一定高,原主是有才华,可是在官场上却混得很不如意,同年的陈俭马上就要分配到都察院当御史了,原主却还没找到下家呢,就算继续在翰林院混日子,也得找个靠山不是?

  可惜靠山没找到,却把当朝最大的官给得罪了,想到临行前去找座师告别,人家却避而不见的场面,顾谦长叹了口气,混到这地步,真不知道该说原主什么好了。

  既然来了,就好好活吧,他再死一次不要紧,可是原主的孩子和老娘怎么办?本来原主就是和老娘相依为命,考中了举人之后家里的日子才宽裕了些,在族里的地位也日渐提高,如果他没了,无依无靠的老娘和孩子可怎么活?

  顾谦的眼神越来越坚定,想要在古代好好活下去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爹爹?”正在跟着顾谦学诗的虎哥儿不解地抬起了头,“念,念!”

  顾谦回过神,笑着摸了摸虎哥儿的头,朗声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一路看顾孩子,又一路读着原主留下的书本和信件加深印象,就这样,他们在天气渐暖的时节行到了扬州的地界。

  日暮已晚,看来是赶不上宿头了。

  “老爷,看来今晚要歇在船上了。”顾安走过来说道。

  “嗯。”顾谦看着天边红彤彤的夕阳点了点头,这一路行来睡在船上的时间也不在少数,他已经习惯了。

  “爹爹,爹爹,鱼!”虎哥儿乐呵呵地指着水面说道。

  顾谦拉着他的小手,生怕他掉下船去,不管怎么说,这一路行来,虎哥儿没病没灾的就足以让他大呼阿弥陀佛了。

  找到一个小小的码头,栓好了缆绳,船老大去了后面的小船休息。临近扬州,河面上的治安好了很多,船老大也松了口气。

  顾谦习惯晚睡,等虎哥儿在徐妈妈的拍抚下睡着了之后,他抱了一件厚斗篷,靠在船壁上闭目养神起来。或许是船上睡不踏实,在临近夜半的时分,他突然听到了一丝奇异的声响。

  心知不对,顾谦陡然睁开眼睛,就着黯淡的月色,看到了攀上甲板的一道银光。

  “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