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北宋快递员 第39章 救济灾民

《北宋快递员》第39章 救济灾民

作者:家家哥 字数:1954 书籍:北宋快递员

  新生的通达大车行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就被掐死,巨大的隐患不可存在,武松可不是吃斋念佛的人,当即下定了决心。

  济州城东门里有一处豪宅,占地有十几亩,此间正是济州常大善人的府邸。天已经黑了,常岭向往常一样喝了点小酒,哼哼唧唧的就来后院了,昨日又有一个欠款户还不起钱了,徐二把人家的十三岁的小丫头给弄来了。

  一想到这小丫头常爷就热血上涌,快步走了两步打开了房门。

  忽然一个黑衣蒙面人拿尖刀顶住了常爷的后心,常爷一惊。

  黑衣人道:“常爷,你尽管喊人,只需轻轻一下,你的后心上就会开个洞。”

  “好汉有话好说,金银咱都有。”常爷道。

  黑衣人道:“你得罪了不该得罪人,咱们出门聊聊。”

  常府上人打手挺多,但是平日里常爷脾气不好,他是出去还是回来也没人敢多问,因此他跟着个黑衣人一起出了门大家也没敢多问,只当老爷又心血来潮去青楼找个新来的玩玩。常府外不远就是一个水塘,水塘里结冰很厚实。第二天人们发现这个不可一世的常爷已经的冻死在了冰面上。

  仵作,提刑官,捕快来了一大堆,验尸结果是饮酒过量,醉倒冻死的。

  别人不知道,但是徐二清楚得很,常爷绝对不是冻死的,知道有些人得罪不起,当即收拾了行李物品,赶往东京混去了。

  石碣村通达大车行,武松正在那生气呢:“说好了吓唬吓唬他,老实了就行,咋给弄死了。”

  “哥哥,本来也没打算杀他,可恨这厮不仅仅图财,竟然连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都不放过,不杀此人天理不容啊。因此我才打晕了他,我可没杀他,是他自己冻死的。”

  武松正色道:“竟然有这等事情,没想到一个人竟然可以如此的坏,死了就死了吧,只是下不为例,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目标行动。”

  “是,知道了,下次再犯甘愿受罚。”

  石碣村大车店只留下刘唐带领李三,李春两个小队二十人驻守此地,武松,罗平,李逵,阮小七,等等其他人一律返回武家村总部。

  这个时候武家村总部有些人多,妇孺儿童五六百号,破衣烂衫的再附近那等着吃饭呢。

  吴用也有些着急,正等候武松回来呢。

  见武松回来,吴用赶忙迎了上去,“保正总算是回来了。”

  “吴先生,这是什么情况,为何有这么多妇孺在此地。”武松问。

  吴用细细道来,原来武松出去的四天吴用可没闲着,把县城和黑松林大车店的掌柜伙计都招募齐备了,然后就觉得这清河小县大车行大业务不多,但是有小业务啊。便每天早起开通一班到郓州城的客运加货运的班车。一般是两辆,一辆马车拉人,一辆马车拉货。带点儿散货,散客。坐马车到郓州只需八十文,一个时辰就到。还有就是散货,比如从清河县城发到郓州城的货物,只要是在城中,写好地址,早起从清河发过去,傍晚郓州城的也就收到了。从郓州回来也是如此,散货发的比较方便。只是生意刚刚起步,客流量,货物运量都不大,一趟不过二三百文的净利润。

  吴用一琢磨要打开市场就要有知名度,通达大车行如何提高知名度呢?吴用这脑子就是好使,找了个画画的秀才,给武松打虎的画画下来,然后刻板印刷,大量的拿市场去卖,这样一来就提高了武松的知名度。另外一个方法也是当时商家惯用的手段,施粥,做慈善。

  因为这几年瘟疫,旱灾,水灾不断,朝廷又缺乏有效的救济,总而言之是乞讨流浪的妇孺比较多,比小看这些流浪的乞丐,他们流动性大,传播信息快,所以呢吴用就决定在武家庄总部这里开粥棚,这些个乞丐妇孺可以免费吃三天。

  第一天还好,来了不过五六十人,发出去了百十碗粥,百十个窝头。第二天就有了二百多,第三天好家伙四五百人的规模了,吴用架起了十几口大锅,一天免费发出去了上千碗粥。到了第四天上吴用就有些额头冒汗了,一天施舍出去这么多东西,他担心武松回来了会责怪。

  吴用道:“今天已经是第四天了,施舍也就结束,明后天的他们应该也都散了。”

  武松看了看这群流民组成的队伍挺奇怪,主要是孩子和妇女,青壮年和老人都没有,当即问:“为何这队伍中没有青壮年和老人。”

  吴用道:“老人年老体弱在流浪中早已经冻饿而死,年青力壮的要么去打工干活,要么落草为寇,所以这队伍就剩下妇孺了。”

  武松拍拍吴用的肩膀:“你不用有什么压力,这次你做的好。要想发展壮大离不开人口,这正是咱们需要的,只是这样乱来可不行,传染了瘟疫就是灭顶之灾。你马上去城中亲自请李大夫,另外购买生石灰消毒。我在安顿这些流民。”

  吴用说:“好吧,我马上就去。”

  总部这里人手充足,当即武松发话了,粥棚关闭,愿意走的尽快离开,不愿意走的可以在此落户,给修临时住所,管一日两餐,陆续的还给安排活干,但是需要服从管理。

  当即除了小部分人要走外,有妇孺三百人愿意留下来。

  武松就选了个地方,向南三里多,有片被风的山凹,就地挖掘地窝子,这些人有的一家子,有的是孤身一人,一共挖了五十几个地窝子就足够了,此地起了个名字,叫做小武家庄。

  地窝子在地下,用木板,瓦片盖住房顶,御寒上没大问题。十人队,二十一口锅,架起十几口大锅,各自派出人手妇女烧水煮粥,所有人不得喝生水。再修建厕所,撒生石灰,隔离发烧病人。

  李大夫来到一看这边忙忙碌碌,很是吃惊,问:“二郎,你这是闹哪?”

  武松道:“车行开业,施粥呢,玩大了。这天寒地冻的,总不忍心这些妇孺冻饿而死,所以就安排他们在这里安家了。担心他们伤寒感冒,麻烦你过来挨个检查一下,看看哪个有问题也好及时治疗,诊金药费都有我来负担。”

  李大夫笑道:“不是只有你武松才有仁慈之心的,今日我来免费诊断分文不取。药费你自己解决吧。”

  当即武松给李大夫安排了个帐篷,登记造册的这些流民百姓挨个接受检查。这一检查还真发现了不少问题,有腹泻的,有胃病的,有感冒风寒的,不过好在没有高传染的疾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