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北宋快递员 第109章 初战海盗

《北宋快递员》第109章 初战海盗

作者:家家哥 字数:1815 书籍:北宋快递员

  阮小七有个外号叫做活阎罗,绝对不是什么好脾气,老好人。让海盗攻击了气不打一处来,大吼:“兄弟们,这群王八羔子想寻咱们的晦气,怎么办?”

  “宰了了他们喂鱼。”水手们嗷嗷叫。

  吹号,擂鼓。船和船之间有距离,需要号角和鼓声作为命令传递的信号。二十艘沙船鼓足了劲儿猛扑了上去,狭路相逢勇者胜,都是敢玩命的主。火箭乱射,很快把海盗船给烧着了。

  海盗也不是白给的,不过他们的巨弩很少,而且发射速度又慢,很想跳船战斗,但是沙船根本不给海盗跳船战斗的机会,总是保持在五六十米的距离上。

  “砰砰砰”又是三条手臂粗的巨弩,这次水手们有了准备,没有死伤,但是有的船甲板射坏了,有的桅杆射断。

  “火箭上沾上油,我就不信射不死他们。”阮小七不断的怒吼,水手们把缠着布头的狼牙箭在油里沾了下,点燃火,然后射向敌船。现加了油的火箭火势很猛,瞬间把海盗船烧着了。不过每条海盗船上都有百十人,准备也比较充分,有灭火的沙石,工具等等。海盗们沙土灭火,拿铁锹乱拍,火很快给扑灭了。

  三艘海盗船见状吓了一跳,为首的海盗头目头顶上带着黑色的头巾,三角眼睛目光凶狠。

  “靠上去,试试能不能跳船过去。”海盗船猛扑上去,扔出去了钩子,想要搭住沙船,可是沙船上的水手早就经过了这样的训练,敢有人丢钩子立刻十几条狼牙箭就过来了,射的海盗死伤连连。偶尔有钩子挂住了,也被水手拿大板斧给砍断了。

  谁是海盗,谁是肥羊?见这商队太猛,再打下去意义不大,三角眼头目道:“风紧,扯呼。”三艘海盗船调转方向,朝着东方退走。

  “追,打了咱就跑还行。”阮小七下令追击。

  杜兴劝道:“阮兄弟,有七八个伤员需要救治,还有就是船中的牛马受不得这种剧烈的战斗,尤其是牛,受刺激太大容易死伤。”

  阮小七叹息道:“不能不顾大局,先回去,这次便宜了他们,下次定然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两天后从青州海岸上岸,三名水手不治身亡,四人留下箭伤还可以治愈。有十几头牛因为海战激烈也损伤了。

  这是通达大车行自创立以来第一次损伤这么多人,哪怕是攻打清风山都没受这个气。

  卸货之后,为了避免更大伤亡暂停海运,阮小七派出人手飞奔清河县,把事情报告武松。

  武松接到信的时候正在主持东平府拳脚擂台赛的事情,每天负责治安训练和比赛丝毫不敢懈怠,当时给阮小七回信,让他稍安勿躁。总部这里抚恤死者家属,奖励作战有功人员,其他也没多做声张。

  直到桃花节结束了,武松立刻就去安排生产大黑鹰弩箭和长蛇炮。

  阳谷县城,城东农村。苏县令一身官服,站在地边上看黄牛耕地呢。附近围观了数百名百姓。

  “来,我来上手试试。”苏县令一招手,过去把犁接过了了。

  拉犁的两头黄牛都是精挑细选的老黄牛,非常老实,没脾气。苏县令扶着犁走了两趟,还别说,耕的还不错。

  “好,好,大人耕的好啊。”百姓们纷纷叫好。

  苏县令道:“现在已经是三月中旬的节气,最后的耕种时刻了,大家都要抓紧了。家庭贫困的,地少的在田边地头,房前屋后多种点儿南瓜。南瓜虽然不是什么美味,但是用来度饥荒再好不过了,大家说我说的对不对。”

  “大人说的太对了,俺们都按照要求种了不少南瓜。河滩荒滩不能种庄稼的地方也种了杨树,柳树。”百姓们纷纷说道。

  “好,明个起县衙派出检查小组下村里去检查大家植树造林,修建水利的情况,做得不到位的要尽快补。大家有什么要求要尽快提。”苏县令说。

  阳谷县的百姓非常高兴,从来没有这么亲民的一个县令,说话不拽文,最起码大家伙能听得懂。

  有位老者站出来说:“苏大人,要说困难肯定是有,不管是地主还是佃户最大的困难就是耕地的牛太少了,一头牛能顶得上三四个壮劳力,能耕地,能拉车,是咱农家宝,现在的情况是有钱买不到牛,没钱的就更不用说了。”

  苏县令点点头:“耕牛少是个大问题,全国性的问题,本官会尽量解决。牛不够可以用马匹耕地,草原矮马虽然比牛贵点但是饲养成本并不高,主要是多了骑乘一项,不也是很好吗?更何况有了马匹还能培育骡子,骡子可是很能干活的,耕地,拉车,骑乘,托东西。”

  众人纷纷点头,有田有地的头,一头壮牛十几两银子,一头蒙古马也不过十几两银子,家境殷实的买上一头,能干农活,还能骑乘,走亲戚逛朋友的有匹马也算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苏县令道:“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一个月左右,阳谷县马市就可以赊销牛马了,分期付款,或者几家凑钱买都行。”

  这个消息比较激动人心,以普通两岁口母牛为例,价格在七两银子,相当于一个壮劳力一年的纯收入,一次性付款购买压力挺大,如果能分三年或者两年付清就比较合适了。

  激动人心的消息,大家相互传告。

  不过苏县令拒不透漏详细办法,是官家赊销还是商行赊销,利息怎么算,等等具体细节一概不说。

  阳谷县今年算得上是大发展的一年,疏通了河道,修整了道路,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又劝课农桑,鼓励百姓养牛,种田,种桑。

  郓哥是阳谷县一名小商贩,靠流动卖水果养家糊口。家里父亲有病,母亲种着五亩薄田,收成很差,也不过是个温饱而已。

  郓哥儿在城里听的多,又是都头张铁的朋友,鼓励父母种了一亩南瓜,一亩桑林,又买了五只母羊。父亲干不了重活可以割草喂羊,母亲种田之余可以养蚕,可以纺纱,虽然还没见到回报,但是只要一切顺利日子就会好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