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香江七十载 第146章 好久不见

《香江七十载》第146章 好久不见

作者:一壶大麦茶 字数:2434 书籍:香江七十载

  “对于香江影坛,如果说950年是属于百花齐放的一年,长城、永华、华南等佳作频出;那么95年,必定是属于黄梅戏的一年。

  隔着半个世纪的今天追忆往昔,历史已经显得遥不可现。我们所能知道的,也就是那些老旧报纸上的所闻所写。

  然后经由着这些,去一窥当时的黄梅戏盛景。

  黄梅戏起于鄂兴于皖,最终却在隔了半个中国的香江,被世界所知。这其中的零零总总,想来是的导演加编剧杨秋老先生,那时所不曾预料到的。

  上个月末本人有幸在三亚举办的金鸡百花奖上,遇到了从香江出发前来颁奖的杨老先生,多方探寻引荐之下,精神还算矍铄的杨老先生,终与本人畅谈起了过去的那些时光。

  由此,我也仿佛依稀见到了当年的情形。

  立项之前的香江影坛,国粤语观众分流严重,国不看粤、粤不看国那是常景。无数的导演和编剧们,都在摸索探寻着一种能把两种观众同时拉入影院的方法,但纷纷以失败而告终。

  不过此时身处话剧团的杨秋导演,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那便是无论戏台上唱的是京剧还是粤曲时,台子下面总有那么一拨人,是同一批观众。

  细问之下,才知这些人虽不懂词却喜调。

  故看之。

  杨秋导演深受启发,于是将目光转向了中国传统戏剧,一番探寻之下便发现了通俗易懂的黄梅调。

  选定了传统剧目后,经由十余遍的辛苦修稿改曲,使之更加通俗易懂之后,才拍成电影上映。

  最后,终成一代经典,引发了香江十多年的黄梅戏热潮。

  据杨导亲口赘述,当年上映之初,众人其实一开始并不看好,因为那时的古装片,并不赚钱。

  只是没想到,戏院反馈过来的情况却出人意料。

  仅仅只有两天的时间,戏院便卖光了全部场次的戏票,导致全香江一票难求,院线不得不又加急延映了一星期,才缓解观众的购票之忧。

  杨老先生戏言,当年他们公司有一个扫地阿姐,后来有一回告诉他自己去看了八遍,还顺口跟他唱了一段‘卤水轻扇腚消炎’,乐得他当月便给阿姐多发了一百块奖金。

  由此可侧见的影响之盛。

  及至下映之时,观影人数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一万,票房更是高达四十三万港币,打破香港历年来的票房记录。

  这个记录直至两年后,才由杨秋导演自己给破掉。

  而那时香江的街头巷尾,到处可以听见‘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哼唱声。别人要是唱了上句你接不下来,就是过时就是老土。

  街上处处黄梅调。

  黄梅戏之年,由此而始。

  ——张伟”

  年少的杨秋自然不知道半个世纪之后的自己,还是那么的满口胡话随便忽悠,更重要的是还把人家文艺怀旧小青年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如果说他前部的还只是惹得众人小跟风的话,那等的成绩出来后,整个香江便忽然冒出了不知多少个黄梅戏剧组。

  黄梅戏那熟悉的曲调,更不时地就在侯王庙北帝街的某个片场响起。

  就连一直忙着新戏和话剧团的程纲也跑来跟他述苦,说是荔园的老板不知怎么地从皖省请了一个黄梅戏剧团来,抢了他们话剧团不少场次。

  这下他们话剧团就更难混了……

  不过这些杨秋只当听不到,他脑子里头又没多少话剧可以救他们。再说了,话剧团倒了更好,他的片场建好后还缺人才呢。

  话剧团这个人才储备培养基地,他杨秋可是盯了好久了。

  随着在金国院线的尘埃落定,在成绩亮瞎人眼的同时,杨秋也于七月初在侯王庙的状元酒楼,大办了一场庆功宴。

  只见这天状元楼前彩旗飘飘,红灯高挂,一条大大的横幅拉在‘状元楼’的牌匾之上,上面大书‘热烈庆祝大卖四十万,破香江电影票房新记录’十来个大字。

  横幅下面的大门口,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几乎和嘉禾有过交情的,都在邀请之列。话剧团、光艺庄、李瑛、张善昆等等,甚至于连泰山那边,也派了查良涧过来。

  程纲作为今天的知客迎宾,一直在酒楼门口忙碌着,嘴巴都快笑僵了。

  只要一有客人来,程纲就得笑脸相迎,然后旁边或请来或自来的六七个记者,拿着相机就是一顿‘咔嚓咔嚓’。

  这一上午下来,嘴能不僵么……

  直到上午九点半左右,状元楼门口都热闹了好一会儿了,杨秋才开着他那辆摩利士,载着杨萌姗姗来迟。

  两人刚下车,迎面就是一阵‘咔嚓咔嚓’的闪光灯,差点闪瞎了两人的眼睛。

  杨萌显然没经历过这阵势,吓得不自觉地往杨秋身边靠了靠,瞧着女孩有些惊慌的小脸,杨秋笑着牵起她的手,一起往里面走去。

  这下的‘咔嚓’声更大了。

  “杨老板,请问你和杨萌小姐是什么关系?”其中一个举着相机的记者忽然大声问道。

  杨秋笑了笑,抬起握着的手道:“如你所见,就是这个关系。”

  咔嚓咔嚓咔嚓——!

  “杨老板,这次您的电影票房破纪录,有什么说的吗?”

  “嘉禾出品,必属精品。”

  “那杨导,已经下映了,您现在有什么新片计划吗?”

  “有了,不过不方便透露。”

  “啊?为什么?”

  “各位各位!告罪告罪。”程纲突然挤了上来,挡在记者面前拱手道:“各位,今天是的庆功宴,不是记者会,采访就到这哈,谢谢大家。”

  说完,程纲转身就簇着杨秋两人,跨步进入了酒楼里面。

  一边朝着已经全包下来的二楼走去,程纲一边埋怨道:“你理他们做什么?都是些越问越多话的人。”

  “无冕之王嘛,自然不好得罪。”杨秋随口回了一句,想了想道:“对了,等下我包几个小红包,你给他们送下去。”

  “……”

  程纲一阵无语,半响后无奈道:“你是金主,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对了,你想让汉祥拍黄梅戏?”

  “你怎么知道?”杨秋有些意外。

  程纲撇了撇嘴,道:“那小子剧本搞不定,找我帮忙来了。”

  差点忘记这丫的是剧本杂货铺了,杨秋挑眉问道:“你帮了?”

  “随手帮了一点点,又给他引荐了另外一个人。”

  “谁?”

  “说了你也不认识,进去你就知道了。”程纲把头往楼里一摆,忽然怨道:“我说你就不能少拍点黄梅戏吗?我这话剧团到时候要怎么活哦。”

  “活不了就死了呗,大不了到时候我养你……嗯,你们。”

  “……”

  程纲突然浑身一阵恶寒,神情古怪地看了杨秋一眼,转身又跑去大门口迎宾去了。

  杨秋好笑着摇了摇头走上了二楼,可还没等他看清上面的情形,一个微胖的年轻人就朝他拥了过来。

  “好你个杨秋,这么长时间了,没想到你还记得哥哥我!”

  “滚!胖达人,我比你大!”

  “但是很显然……”已经横向长了两个尺码的梁达人走到杨秋面前,左右比划了一下道:“我无论体重还是身形来说,都比你大。”

  “哈哈——”杨秋笑着和胖达人抱了一下,问道:“最近你面包房的生意怎么样?”

  “一般般。”

  永华曾经的八学员走走散散,现在全然还留在电影圈的,也就只有杨秋和李汉祥两人了。就连一直情深意切的梁达人与汪蕊莲两人,也在同居了四个月之后和平分手。

  汪蕊莲跟着冷依一样回了魔都,梁达人倒是留了下来,依着以前杨秋调侃他的那样,在港岛中环那边开了一家面包房。

  生意,还算不错。

  不过兴许是面包做多了,梁达人这身体也跟着烤面包一样,由瘦变胖了起来。

  所以杨秋自是不信这家伙的‘谦虚’之词,鄙视道:“一般般,不可能吧?”

  “怎么不可能,反正啊,没达到当年你说的,人们排着队买的程度。”梁达人随口调侃道。

  “……”杨秋顿时一阵无语。

  梁达人对将了杨秋一军很是高兴,摸着下巴道:“诶?你说,我要怎么样才能再把面包房的生意往上提一提?”

  “简单。”杨秋挑了挑眉,道:“打广告啊。”

  “可是我广告单也发了很多啊,沙田那边的渔村都能看得到呢。”

  “广告单效用有限,你得换换别的。”

  “什么?”

  “比如说,植入广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