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天启 第两百七十一章 军事安排

《大明天启》第两百七十一章 军事安排

作者:训记 字数:1913 书籍:大明天启

  第两百七十一章 军事安排 (第1/1页)

  徐光启道:“法律的尊严不容亵渎,我们可以同情这个路人,但要按法律来规范人的行为,便是要保证法律的严肃性。”

  朱由校笑道:“先生说的极有道理,如果法律执行不严格,那便形同虚设,总有些人会钻法律的漏洞,到时说不定会有人故意去撞马车,来获得赔偿。”

  徐光启惊道:“陛下,这天下不会有如此无耻之事吧。”

  朱由校脸带苦笑,想起在天朝碰瓷竟然成为一种产业,只怕现在大明的人是无法理解的。人呀,坏起来以后,没有做不到,也没有想不到。而自己现在所做的,便是不想再看到那丑陋的一幕幕有机会在大明重演。

  国内政事讨论完毕后,便是重头戏——军事安排。卢象升制定的十年纲领主要分成四大块,一是北进至乌拉尔山,对付罗刹国的问题;二是占领马六甲海峡周围的国家,控制水路的问题;三是在美洲继续拓展,在靠近大明这一边的陆地上建立大明-殷地安居住地的问题;四是消灭顽抗的残余的蒙古人的问题。

  大明的大臣和民众对于战争的看法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因为朱由校的强力压制和极力宣传,虽然这也有一定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因为大明人通过战争得到了好处。

  对蒙古的战争使得大明北方的人不再担心随时可能冲进来抢劫的蒙古人,而且拍卖几块碱湖便能够有几年的税收,更不用说大量的牛马羊进入内地,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地提高,大量的皮货进入内地,羊肉进入肚腹,使得冬天显得不再那么寒冷。

  而不管是新州还是大农岛,还是越南和吕宋,大量的粮食使得粮价大跌,现在能吃饱饭已经不再是一个可以在人前炫耀的事了。橡胶的使用,使得马车不再那么颠簸难受,南海的平静,使得跑南洋的商家笑开了花。

  大明人不喜欢战争,表面原因是因为大明人热爱和平,也就是俗称的怕被打败,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战争会迫使朝廷加税,会使得民众的生活质量下降。现在朝廷没有加税,生活中却反而得到了各种好处和便利,谁会反对这样的战争呢?大明的官员又不是真的蠢,自然能够知道什么样的战争是应该反对的,而什么样的战争是应该支持的,何况战争还可以让圣人之说传遍天下呢!这可是大明的文人最喜欢的事了。

  因为要优先对付罗刹国,而皇帝表明在对付罗刹国的战争中,将会收获大量的土地,其中更是有足够的适合于耕种的平原,所以铁路修建必须优先于北方。而小海附近的瓦刺人便是明军的第一个作战对象,以和漠北蒙古的交战情况来看,逼和瓦刺人并不麻烦,麻烦的倒是铁路的修建问题。

  孙传庭计划在一年内将京小铁路修完,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特别现在的铁路已经修到了大漠之中,不但修建的难度增加,而且铁路的养护问题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铁路的养护显然不可能由军队完成,而使用不耐寒的印度人显然也是不现实的,这就使得兵部必须在当地人中来招募养护队。不过大明的粮食充足在这时候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外喀尔喀人并不愿意去铁路工地上干活,但只是骑着马看看铁路,把一些吹到铁轨上的沙子石头扫下来,倒是并不抵触,特别是大明愿意给他们提供一些从来没有见过,但一吃却很不错的稻米等食物后,养护队很容易便能招到人了。

  三年内明军将以镇北城为中心,占领列拿河两岸区域,一直抵达此河的入海口。而西线则要打服瓦刺,进入金山(阿尔泰山)区域。以流入小海的谦河为源头,向北探索叶尼塞河流域,以发源于金山的额尔齐斯河为源头,向北探索鄂毕河流域。

  十年内,要占领三河流域,将铁路修到靠近乌拉尔山,所有乌拉尔山以东的地域都成为大明的领土。靠近乌拉尔山的平原将会迁入至少十万人进行耕作。

  天启十一年五月,张千方将带领镇远舰队出征马六甲,摧毁此地所有的西方军队,使得马六甲完全掌握在大明手中,控制世界上最大的香料产地,在十年内继续向西航行,并在沿途设立供给点,一直抵达欧洲。如果有可能,占领埃及的苏伊士地峡,建立一条通过沙漠转运到达欧洲的路线。

  因为要与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的西方作战,所以朱由校极为重视武器的升级换代。雷汞还是没有制造出来,虽然他指出应该可能要用到汞和硝石或者硝石的产物,在研究院学生的反复实验之下,依旧没有发明出来。

  但火铳的改进一直在进行,大量有膛线的火铳被制造出来,装备到了近卫军之中。火药早就已经改成了最佳配方,而且颗粒化的过程也已经可以用半机械的方法来制造了。开花弹的弹托不断地改进,火炮的炮管越来越长,使得火炮的射击精度和射程都在慢慢地增加,兵器局已经造出了射程达两里的火炮,只是制造工艺的问题,成品率较低,所以能够实用的不多,都先装在舰船上了。

  美洲现在开拓进行得很是顺利,周延儒负责不停地建设殷家人的居住点,而陈厚甫专门分出两艘船沿着海岸向北探索,现在报告已经离华夏城至少四千里。朱由校估计了一下,大概已经过了南美洲,而进入北美洲了。

  胡琴斋带着近卫军和殷家人组成联军,继续向着华夏城西方深入。虽然他们开出了一条路,但也最多只是深入到距海岸五百多里的地方,便不得不退了出来。

  周延儒现在已经不再需要近卫军的保护了,他组建了殷家人的聚居点后,便抽调出大量的殷家年轻人组成了殷家大军,专门负责在各地收拢散落在各地的殷家部落。就象滚雪球一样,到天启十年时,加入到大明殷家联盟的殷家人已经达到了十一万多。

  书客居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