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永不坠落的飞鹰 第三百五十七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永不坠落的飞鹰》第三百五十七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作者:忆情忘爱 字数:1810 书籍:永不坠落的飞鹰

  哎...高天翔轻叹一声,从前世的回忆中醒来。

  正当他要进一步讲解驼峰航线的危险之际。

  一个人匆匆跑来,张嘴叫道:“天翔,大事不好,战战争又爆发了。”

  闻言,高天翔心中一惊,道:“焕生!长话短说。”

  呼呼呼...徐焕生微喘着气,道:“中国远征军在同古正与日寇激战。”

  闻声,高天翔脸色变得很难看,立刻转身跑向指挥室...

  ——————

  同古是南缅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译作东吁或者东瓜,人口11万。同古距仰光260公里,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城北还有一座永克冈军用机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42年1月日军攻占仰光,试图攻占滇缅公路,同时也对驼峰航造成直接的威胁。

  所以,著名的同古大战就在这里拉开序幕。

  第5军入缅的先头部队第200师,是一支机械化装备的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勋的部队,先行入缅,士气高昂。

  当时,军运卡车身上,贴满了用中、缅两国文字书写的标语:

  “中国军队为保卫缅甸人民而来!”

  “加强中英军事合作!”

  “缅甸是中国最好的邻邦!”

  “驱逐倭寇,扬威异域!”

  “为国争光,不胜不还!”

  1942年3月7日200师日夜兼程,到达战斗第一线同古。

  同古南距仰光250公里,北距曼德勒320公里,是仰曼铁路的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西北还有克永冈机场,是日军“必须迅速占领”之地。

  而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则认为,它与西线普罗美和东线毛奇互相呼应,构成阻止日军北犯的屏障。尤其是3月8日,仰光失陷后,同古争夺战,就显得更为重要。

  驻守在同古一带的英缅第1师士气极为低落,既不了解敌情,又未作迎战准备,只准备安全后撤,保存实力。

  于是,1942年3月18日,日军向同古推进,英军同时撤往普罗美。从19日起,日军第55师团第112联队向同古发起攻击,第143联队于20日投入战斗,双方激战12天之久,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开战以来未曾遇到过的猛烈抵抗。

  这时,皮尤河前哨战我远征军先遣第200师附骑兵团和工兵团的一部,先头部队于1942年3月8日到达同古,9日接受英军防务完毕,11日骑兵团附工兵一部,步兵一连,推至皮尤河及其南12公里处担任警戒,由骑兵团副团长黄行宪指挥。

  随即,骑兵团团长林承熙鉴于英军与敌作战月余尚不明了当面的敌情,想到前哨部队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搜索敌情,应该设法获得敌人的有关文件。

  于是,他根据连日侦悉日寇大胆追击英军的战术,在皮尤河南12公里处先构筑假阵地,又在皮尤河南岸构筑埋伏狙击阵地,皮尤河北岸构筑主警戒阵地,并准备好皮尤河大桥下的爆破工作,等待敌人行至北端,即用电气导火爆炸。

  所有阵地都伪装的十分巧妙,不易被敌人发觉。

  19日晨,敌果然采取追击英军的姿态,以一大队轻快部队冒进,不知在皮尤河岸以踏入我远征军前进部队预设的埋伏阵地。当敌军用汽车数辆行至桥北端时,全桥轰然陷落,敌车尽覆。

  但敌兵仍下车企图顽强挣扎,后续车辆霎时拥塞于南岸公路上。这时我军枪声四起,埋伏的机枪从头至尾,反复射击,打的敌人落花流水,向公路两侧逃窜。

  至此,企图顽抗的敌人多被智勇双全的王若坤排长予以消灭。敌后援不济,大部被歼,仅有少数向森林内逃窜。

  良久之后,中国士兵搜索敌人尸体时,发现击毙敌人中有联络军官名叫机步一经,虏获地图、日记、望远镜、文件、武器、车辆甚多。

  从缴获的文件得知:从泰马入缅之敌为十五军之两个师团,是从泰国经毛淡棉进犯缅甸。

  中路仰缅公路为日军55师团;其进入仰光向西路普罗美英军进攻之敌为三十三师团。

  东路为敌十八师团,尚在泰国景迈至毛淡棉间,日军原企图分三路向曼德勒进攻。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午后日军增加兵力并以步炮联合向我皮尤河警戒阵地进攻,这时我骑兵团已达成任务转移至后方既设阵地,皮尤河岸仅留少数狙击兵迟滞敌人前进。战斗至深夜,撤回既设阵地。

  不过,由于西线英军始终没有采取积极行动配合,加上英方延误,中国远征军后续部队未能按预订计划运送到同古前线,第200师苦战12天,伤亡2000余人,内缺粮弹,外无援兵,面对增援后4倍于己的敌人,困守孤城,形势危急。

  这时,杜聿明认为:“在此形势下,我军既不能集中主力与敌决战,以解同古之围,而旷日持久,仰光登陆之敌势必参加同古战斗,坐使第200师被敌歼灭。如此,则我远征军将被敌人各个击破,有全军覆没之虞。因此,我决心令第200师于29日晚突围,以保全我军战力,准备在另一时间、另一地点与敌决战。”

  于是第200师在戴安澜指挥下安全突围,连一个伤兵也未丢失。

  历时12天的同古大战终于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而告结束。

  日本人占领一座空城,中国军则退守100英里外的彬文那。

  战斗尚未结束,中日双方都迫不及待在各自首都发布战报,都称自己取得重大胜利。

  于是,双方舆论为此沸沸扬扬,国民情绪跟着振奋鼓舞。事实上该战役双方损失基本相等,日本人付出重大代价攻占一座废墟,中国人虽然后撤100英里,却阻滞了敌人攻势。

  因此公正的结论应当是:双方都取得了应有的胜利和遭到了不应有的失败。

  但是,同古战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西方人对中国抗战军队的看法,史迪威说:“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与此同时,对于日军来说则是一次缅甸战役中最艰苦的一战,东条英机在日本议会上承认,同古之役为旅顺攻城以来从未有过之苦仗。

  此时此刻,站在地图前的高天翔脑中回忆中国远征军的种种事迹,轻叹一声,道:“为时尚早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