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下无妾 1 第一回

《天下无妾》1 第一回

作者:绿意生凉 字数:4107 书籍:天下无妾

  刚过正午时分,燕京左安门外正是车水马龙,来往行人车辆络绎不绝。

  几辆素幄马车候在城门外,足等了有一刻钟的功夫,方才挨到城门跟前,递交了路引,言明车中乃是安远伯府的表小姐,刚失了曾任过陕西左布政使的慈父,特来京城投亲。

  待得马车终于驶入城中,又行过了宣武门,到得内城,耳闻得车外各种人声鼎沸,端坐在第二辆车中的一个少女终于忍不住揭起一角青布帘,从纱窗往外看去。

  她自小生于湖南,长于江南,只在七岁那年,她母亲赵氏亡故后,曾被她父亲送到京城外祖母家,住了不过一年便又被她父亲接回,自此伴着老父在四川眉州老家逍遥度日。

  想不到不过三四年的光景,她却又再次往燕京而来,只是这一次,慈父业已离她而去,她已是既失恃又失怙的孤女一个,独燕一只。

  周采薇也不过看了片刻,便将帘儿放下,叹道:“我记得先时在外祖母家住时有一回去兴安寺里上香,曾从这条街上路过。不想,这才三四年的功夫,我竟有些认不得了。也不知外祖母府上是不是也有些许异同之处……”

  她所乘的马车甚是宽敞,除了她这位小姐,还有自小奶大她的乳娘郭氏,并她的教养嬷嬷杜氏。

  她乳娘郭氏听她这一感叹,立时便接口道:“咱们路上不是得了信儿吗,二舅老爷怎么也就去了!不是我说,这满府里姑娘几位舅爷,也就这位二舅老爷最是个正经能托负的,原先老爷还指望着有二舅老爷看顾于你,总还让人放些心,不想如今……”

  末了又感叹道:“也不知如今这伯府里乱成个什么样子?唉,偏咱们这个时候去投奔,若是当初一直就在伯府里住着——”

  周采薇虽然一向亲爱她乳母,听到这里,却忍不住打断她道:“妈妈快别这么说了,虽说我知道妈妈的心里是为着我好,觉着我若是三四年前就养在外祖母府上,这几年的情份处下来,总好过如今又去投奔。可是在我心里,却是无比感激爹爹当日将我接了回家,这三年多来能陪伴在爹爹的身边,尽享父女天伦,已是我莫大的福气了。”

  杜嬷嬷也开言道:“姑娘这几年跟在老爷身边,确是获益匪浅,进益良多,于今后大有裨益的。”

  她既是周采薇的教养嬷嬷,多少也知道她父亲是如何教导于她。初时心中还暗暗纳罕,想这大秦朝自立国以来,无论是西秦、北秦、南秦还是现如今私下里被称为燕秦的国朝,这近千年下来,从来都是慈母教女,严父教子,几曾得见这严父去亲自教女的?

  初时周老爷请了她家去,她还以为定是为了教导这位小姐,哪知这一天中大半时间却是那位曾中过状元郎的周老爷亲自言传身教,竟还教了他女儿好些这世上女孩儿本不该知道的东西。

  初时她心中也是颇有几分微词,然则这三年处下来,再看这位采微小姐,却已和初时大不相同。

  想她初到周府时,这小姑娘还是个极爱哭的性子,略有几分多愁善感,但跟在她父亲身边三年之后,却是心胸豁达、性情爽朗。纵然心中伤痛父母之丧,这一路上每每思及亡父亡母,也曾哭过几场,却到底不是迎风洒泪,见月伤心,不至于一味沉溺伤痛之中不能自拔。

  杜嬷嬷是个经见极多的,知道她一介孤女,今后只怕居处大不易,但若有了这样豁达的性情和明慧的心性,纵使日后风急雨骤,未始不能如雪中寒梅,凌霜傲雪,亦有一树春信。

  一时车中三人各自心中思量,不想那马车却忽然停了下来,再也不动,且闻得外面好一阵喧闹之声。

  杜嬷嬷便略提高了声音问道:“可是前面有什么事不成,怎的就停了车?”

  只听车外老仆周平答道:“说是前面有一伙子人打架闹事,将半条街的摊子铺子都给砸了个稀烂,还有那层层看热闹抢东西的人围着,将前路堵了个水泄不通。因此小的们只得将马停了下来,还不知几时能通行哩!”

  周采薇听他这样一说,不由眉头微蹙,她们一行人甫一入城,便派了小厮前往安远伯府去报信,说是不消一个时辰便能赶到,若是在这里耽搁的久了,岂不令一众长辈久等,多少有些不好。

  正待开口,却听车窗外又一个声音道:“周家侄女,只怕这里一时半刻通行不得,与其候在这里,不如另换条道吧!”

  周采薇心中正作此想,当下便答道:“全凭邹叔叔做主,我记得从这里西边绕出去,向北行上一段,再向东行便可到我外祖母家所在的大桥胡同。”

  她口中所称的“邹叔叔”乃是她父亲生前的一个至交好友邹甫,也是眉州人士,曾高中过殿试二甲传胪,做了不到一年的官,便辞官回乡,到处搜集话本小说,付印成书、刊行于世,言此为人生第一大乐事,远胜过做官发财。

  她父亲周贽病故之时,因周家几代单传,再没有相近的亲戚,全赖她父亲这一帮至交好友帮着料理丧事,还千里迢迢的护送她到燕京外祖母家,让她心中感激不已。

  当下周家这几辆车马便在邹甫调度下一一调头而去。周采薇心内却是有些奇怪,也不知是什么人竟然如此嚣张,在天子脚下还敢这般大打出手,滋扰民众,闹得整条街都不得安生。先前自己在京中住着的时候,可是从来没听见过这等事儿的。

  却听车外也在有人感叹,“哎呀呀,想不到这小霸王跑出去两年多,再回到这京城里,还是这般成日的惹事生非,打人毁物!”

  另一个道:“简直是更加变本加厉,比起先前来还要闹得更厉害些,也不知是被哪路邪神给附了身!”

  又听一人哈哈笑道:“说不得是到了该说亲的年纪,这才心里恼恨异常,一团邪火越发的要找东找西发散出来呢?”

  这话一出,便听得车窗外一阵哄堂大笑声,好似人人都知道这小霸王为何对说亲一事这般恼怒异常。听得车内的周采薇心下好生奇怪,怎的这世上还有对说亲满肚子不乐意的男子?

  可惜此时她的马车已向西行出一段子路,再也听不到下文了。

  绕了一大圈,好容易终于到了大桥胡同安远伯府,周采薇命人去西角门通传,想起她父亲头一次带她到这府里时的情景,心下也有些黯然。

  却听车窗外一个婆子回道:“还请表小姐稍待片刻,自从伯爷去了,这些日子府里乱得很,何况今儿又……,那些猴儿们个个都翻了天了,见表姑娘过了申正还没到,一个个不知道跑到哪里躲懒去了。如今软轿到是有,只是找不到抬轿的小厮,还请姑娘再稍待片刻罢!”

  奶娘郭氏有些变了脸色,忍不住小声嘀咕道:“这也太怠慢小姐了,咱们一入城门就遣了小厮来通报的,这才晚了多大功夫,竟连几个小厮都找不齐?”末了又感叹一句,“想咱们上一次到这府里,可是跟着老爷小姐从正门进去的。”

  周采薇心下也正有些不自在,听她奶娘这样说,少不得安抚道:“妈妈,二舅舅新丧,府里想来正是忙乱的时候,家下人躲懒也是有的,何况我们也确是到得晚了些。你也是在伯府里住过的,如何不知府中之人,便是舅舅舅母他们也常有从角门出入的。”

  至于三年前为何会从正门迎入他们父女,多半是因为当时父亲身居高位,乃是从二品的一方大员!

  话虽如此,可是周采薇到底忍不住又揭起了帘布,想看一看安远伯府他们父女曾走过的正门。不想这一揭帘看去,又是一惊。

  只见伯府大门外围了一圈人,从人群缝里隐约可见几辆挂满了白幡的灵车,并几个身穿丧服之人,留神细听之下,竟似还有妇人孩童的哭号之声。

  周采薇想到方才那婆子的半句话头子“何况今儿又……”难道这府中又有什么别的事发生不成?

  这时那婆子又来回道,说是小厮已找齐了,请她下车上轿,往二门里先去拜见太夫人。

  待周采薇上了软轿,行至一垂花门前落轿,一个婆子上前打起轿帘,她乳娘将她扶出来,一行人沿着抄手游廊往太夫人所在的煦晖堂上房行去。

  这一路行来,但见府中丫鬟仆妇俱着素服,个个低眉垂眼悄然肃立,满庭寂然,连鹦鹉画眉之声也不曾闻得一声。此时正是花红柳绿的四月天,但在这安远伯府却是如秋日一般萧瑟压抑。

  只见五间上房的正门边立着的两个丫鬟,见她来了,一个打起帘子,另一个喊道:“太夫人,周表姑娘来了。”

  周采薇进到明间里,抬头那么一看,心下又是一惊,原来堂上所坐者,除了她外祖母罗氏太夫人外,她的几位舅舅舅母竟全都在座。

  舅母们在倒也罢了,可是舅舅们怎么也在?到是兄弟姐妹们只有宜芝表姐一人立在太夫人身后。

  早有丫鬟取过锦垫来放在地上,周采薇先给她外祖母磕头见礼,“外孙女周氏见过外祖母,愿外祖母身体康健!”

  罗氏太夫人心中有事,只随意看了她一眼,摆了摆手道:“起来罢,见过你舅舅舅母。”

  周采薇一一拜见过,这些大人此时心中均悬着一事,不过略问了她几句也就无话,只有最后和她见礼的赵家大小姐赵宜芝细细将她打量了一番。

  见她穿一件白绫袄儿并月白色比甲,下系着一条白纱挑线裙子,一头青丝在一侧绾了两三个小鬏,簪了一枚白玉梅花簪,鬓边戴着一朵白色绢花,余发拢成一束披于肩后,只在两耳边垂下两绺来用素色头绳结束。

  赵宜芝只觉这位周家表妹三年多不见,出落的越发眉清目秀,超逸脱俗,那一双明眸尤其夺目。

  罗氏太夫人又问起她此番带了几个人来,唤进来一瞧,除多了一位嬷嬷两个小丫鬟外,其余三人却是先前跟着她来的乳娘并那两个丫鬟。

  周采薇忙道:“这位杜嬷嬷,是父亲在世时为我请的教养嬷嬷,她家中已无亲人,便跟我来了京城。还有一位邹家叔叔,他是父亲生前好友,这一路上亏他千里护送。”

  五老爷赵明砚道:“甥女放心,我已见过这位邹先生,命人安排住处好生相待,只是今日不巧有些旁的事务,不及深谈。”

  太夫人此时想起一事,不由揉了揉眉心道:“我原想着等你快到了,提前三五日再给你收拾住处,不想福建那边突然传来急报,说是你二舅舅突发急病而亡。这一道晴天霹雳让我和你二舅母两个一下子都病倒了,府里乱成一团,我也就没顾上这桩事儿,只如今……”太夫人的目光不由看向五太太罗氏。

  五太太何等乖觉,一见她婆婆兼姑母看过来,便立刻开口道:“先时大姑娘在咱们府里时,便是住在我院子里的,按说原该再跟着我住,我又常恨没生个女儿,在我心里便把大姑娘看做自己女儿一般相待的。”

  “只是近日府中实在太过忙乱,母亲和二嫂都病了,将府中管事之职暂时托付于我,我又是从没管过家理过事儿的,生恐哪里出半点差错,若是大姑娘再跟着我住,只怕我反倒无暇照顾教导姑娘,反慢待了姑娘。何况我那院里铭哥儿和锐哥儿也都大了,虽是合家亲眷,但男女有别,多少也有些不便。”

  原来安远伯府里除太夫人所住的煦晖堂是三进院子外,其余几位老爷所住的院子皆是五进的院落,第二进院子的厅房和东西厢房是给老爷和少爷们住的,在第三进院子处再设一小垂花门,其后是太太和小姐们所居正房和厢房的第四进院子,是为主院,在主院之后又盖了一溜后罩房,为姨娘们所住。等少年爷娶亲了再另搬到一处三进小院里,未娶亲之前都是和父母住在同一处大院子里的,只是亦内外有别罢了。

  太夫人听了,略一沉吟,道:“老五媳妇这些日子是忙得很,只怕没功夫照顾到你。”只是这除了老五媳妇院子还能把这外孙女往哪里送?

  只听一人道:“母亲,不如让大姑娘住到我院子里吧,正好和我们芳姐儿做伴。”却是大太太汪氏。

  太夫人皱眉道:“不妥,你方才没听见老五家的说吗,你那院里钧哥儿今年都十六了,难道就方便不成?”

  宜芝虽然知道大太太那院子不住倒还好些,可是看周采薇眼圈微红,孤零零的垂首立在那里,这样一个名门闺秀此时竟连个栖身之地都还没有着落,不由心中一动,开口道:“祖母,不如便让表妹先跟着我住在西厢房,我们姊妹俩一道住在您院子里孝敬您可好?”

  太夫人想了一回,到底还是同意了。“周丫头,你就先和你宜芝表姐住吧,一应分例都和你表姐妹们一样。你表哥们此时都不得空,改日再见吧。宜芝,你和王嬷嬷带你妹妹去西厢房,让蕙姐儿她们都过来见过姊妹。我和你舅舅们还有些事要谈。”

  二女施礼告退后,周采薇跟着宜芝出了上房,沿着右侧穿山游廊往西厢房而去时,却见几个婆子领着一个淌眼抹泪的妇人并一男一女两个孩童正从甬道上走来。

  表姊妹俩不由对视一眼,心下都有些奇怪,这三人是什么人,怎么俱都穿着斩衰的丧服被领了进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