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回六零的美好生活 37 第 37 章

《重回六零的美好生活》37 第 37 章

作者:梦想123 字数:2782 书籍:重回六零的美好生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中文).,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一早, 许向华迷糊间感觉到旁边睡的俩儿子醒了, 便赶紧睁开了眼, 扭头便瞧见两双黑葡萄似的大眼晴,眨巴着长长的眼睫毛瞅着他和田春梅, 乖乖的躺在被窝里。

  许向华看着俩儿子, 心里顿时满足的不得了, 笑眯眯的“嘘”的一声, 止住俩小子几乎脱口而出的喊声, 赶紧拿起炕稍压在被子下热乎乎的小棉衣小棉裤,递给小明彰压低声说:“乖儿子, 小点声,咱们让妈妈多睡会。”

  然后光着膀子, 拿起小明文的衣服,伺候着二少爷更衣, 放水。俩小子都穿好衣服后,许向华轻手轻脚的, 弄了盆温水,给俩小子洗好脸,每人脸上都抹了点蛤蜊油, 两小屁孩小脸油汪汪的一片, 好玩极了。

  父子仨都收拾妥当后, 许向华便打发明彰先去院里玩, 转身瞧见还睡的脸色粉嘟嘟, 小嘴微张的田春梅, 忍不住在她额头上亲了下。

  小女人一点反应也没,继续睡的香甜,看来昨晚真是折腾累了,一想到昨晚,许向华心里一片火热,又有些心猿意马了,赶紧抱着小明文去了中院的灶房,烧火做早饭。

  虽然分家后,田春梅一直劝许向华自家也一天也吃两顿饭,省着点,可许向华坚决不答应,本来物产就不丰富,还一天只两顿饭,日子一长,媳妇,儿子的身子那能抗的住,所以自打分家,搬到南头巷这个院子起,许向华的小家便是一天三顿,还得有干有稀。

  田春梅虽然性子有些软,但有一点好,那便是满心信赖许向华,他说的话,一般都不会反驳,这也是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八十年代大都分农村妇女的秉性,男人当家。再加上许向华后来又弄回来的东西,便不再劝他,按照许向华的要求来。

  许向华怀里绑着小儿子,麻溜的熬了一锅大米粥,热了三个田春梅蒸的宣宣的大馍馍,炒了一个醋溜土豆丝,一个白菜炖午餐肉,没办法呀,家里只有这些菜,只能瞎胡做些。

  田春梅睡醒后,发现天都大亮了,屋里静悄悄的,儿子们也不在炕上,想着肯定是许向华带出去了。

  一想到许向华,田春梅便觉得浑身有些发热,白皙粉嫩的小脸瞬间变的都快赶上红绸布了,心中又羞又恼又有点小幸福:“这个色胚!下次再也不能答应他那么多花样了。”

  正在这时,许向华端了个放着炒菜,大馍馍和筷子,勺子的木头方盘进来了。一进门便瞧见田春梅醒了,把东西放下后。一边把小明文解下放到炕上一边调笑着说道:“哟,懒媳妇儿醒啦,赶紧起来洗涮一下,吃饭了。”

  田春梅坐起身,边穿衣服边揉了两下还有些发酸的腰,羞恼的瞪了一眼许向华,娇嗔道:“许向华,你还有脸说呢,我这样都是谁害的啊。”

  许向华被那小白眼跟小声调勾的有点把持不住,死皮的凑过去,捞起媳妇便是一记长吻。

  田春梅刚开始还用手直拍打许向华,挣扎着,怕大儿子进来瞧见,可后来随着某人的小动作,身子便软成了一滩水,由着许向华揉圆搓扁了。

  要不是半途中,傻兮兮的小明文爬到了小俩口子中间,估计这俩不靠谱的爹妈,大早起的,便又得擦枪走火了。

  许向华脖上挨了一记咬,只好老老实实的去灶房端粥,一家四口坐在炕上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早饭。

  饭后,小明彰摸着圆鼓鼓的肚皮,说道:“妈,我爸做的饭比你做的好吃多了,我都有点撑着了。”

  正收拾碗筷的田春梅没好气的白了一眼,听到儿子夸后,笑成一朵花的许向华,假装气恼的说道:“那是,也不瞅瞅你爸这菜里放了多少油,能不好吃吗?哼,败家子!”

  许向华笑呵呵的看着田春梅拿着碗筷出去,一把搂过大儿子,笑道:“傻儿子哎,瞎说啥大实话。以后记得,不管是啥,都得说你妈做的好,比爸做的好一百倍。”

  “为啥啊?”小明彰不明白的皱着小眉头问道,这不是让人撒谎吗?

  “这女人都爱听好话,你得嘴甜些,哄着来,只耍哄高兴了,你想干啥都成。傻儿子,好好跟你爸学学,将来对你有大用呢。”许向华笑嘻嘻的看着啥也不懂的小明彰,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小明彰虽然不大明白,但是他爸说的肯定是对的,点了点头,小嘴巴巴的:“嗯,爸,我知道了。”

  许向华不靠谱的话,正好被进屋里拿围裙和方盘的田春梅听了个正着,田春梅没好气的笑骂:“呸,坏胚子,少教坏我儿子。”

  许向华也不恼,只笑呵呵的一副你明了的表情,直勾勾的看着田春梅。田春梅被这没皮没脸的人看得有些羞恼,满脸通红的不理人,加快了收拾东西的动作。

  许向华等田春梅收拾好后,背着个大竹筐,抱着小儿,领着大儿子陪着媳妇儿,去三里外的光华镇上赶大集。

  光华镇说是个镇子,其实也就是比许家庄稍大一些的村子,镇上只有一条三四米宽的石子路,石子路边有一家供销社,一家国营饭店,一家国营理发店,连带公社的大院子,其他也就没个啥了。

  镇上的大集便摆在石子路的两边,都是附近几个村的村民自发,拿着家里的一些出产,比如种的旱烟叶子,自家院子里树上的果子,编的筐子,篮子,绑的笤帚,上山采的山货,养的家禽,孵的小崽子之类的赶在年前到集上换点钱粮,好过年。

  今年的年景不好,集上只零星摆了几家,东西也没多少,许向华带着媳妇儿子从街头走到街尾,前后用了都没半个小时,真心没啥好东西。

  也就给他爹许满屯和田春梅她爹各买了半斤烟叶子当年礼,买了些家里没有的蔬菜,水果,比如晒干的野蘑菇,木耳,白菜,萝卜,苹果,梨啥的。

  还去供销社买了些田春梅要用的针头线脑,几包点心糖果,这不快过年了嘛,像田春梅的娘家,许满屯,许刘氏那,还有族里的一些长辈那,没多有少都得送些年礼。

  按理说像许英,许萍那,许向华分家出来也得按一般亲戚走动,可许向华对这些人太厌烦了,一概不想理。

  他这还是当哥的呢,如果那俩个比他小的,有心先来看他,他倒不介意为了面子情,也送些回礼,走动走动。反之,那就呵呵,毛也没有一根,断了也就断了。

  当然了,最后临回家时俩口子领着儿子在大集的最尾处还挑了十只小鸡崽,六只小鸭崽,四只小鹅崽,反正这会还没开始割尾巴,限制饲养家禽,家畜的数量,他家院子大,分家时分的那点混着树皮,谷皮的杂合面正好喂这些小东西。

  (这会刚六零年,不是很严格,能自己养些家禽,家畜,尤其六一年末六二年初,农村实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农业自救,更是鼓励人们多养些,发家致富,可是没几年便结束了,农村又把土地收归集体,紧接着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制每家每户家禽家畜的数量,随后那十年便慢慢拉开了序幕。)

  这大集确实太小太简陋了,许向华和田春梅带着俩儿子一来一回,连带在街上买东西,总共花了也就三个来小时。

  许向华跟田春梅带着俩儿子刚到家门口,就碰见了手里拿着冰穿,背上背着鱼网的许向斌,许向勇,许向飞哥仨,离老远许向斌便喊道:“哥,村外河面上溜达一圈,去不去啊?”

  许向华看仨人手里的家伙什,便知道是要去河里凿冰捕鱼,恰好家里也好长时间没吃到鱼了,想想也有些馋了,笑着应到:“好哇,等一下,我回去拿些东西。”

  许向华回家后拿了些调料,两瓶地瓜烧和几个大红薯,扔到筐里,背上就走,小明彰赶紧追在屁股后面闹着要跟上去。

  小家伙贼精,一看这样,他爸跟仨个叔叔凿好冰洞,下好网后,肯定会在岸上生火,边烤火边烤红薯吃,说不定还会烤鱼呢,这又有好吃又有好玩的机会,怎么可能放过。

  许家庄地处北方,冬天格外冷,能烧的起炭火的人家几乎没有,全庄基本上都是烧柴取暖,好在附近山林柴禾资源丰富,于是像在野外生堆火,或在庄子里的空地上生堆火,一群人围着闲白话,烤个火,取个暖几乎随处可见,当然了,也会顺手,吊个砂锅,烧些热水,烤个红薯,玉米,花生啥的,饭也跟着一起解决了。

  村外的小河沟里,虽然没有什么大鱼,但是鲫鱼瓜子,柳拐子,小青虾之类的杂鱼小虾可不老少,许向华,许向斌,许向勇,许向飞,哥四个在冰冻足有三十来厘米厚的冰面上,找了一处两头窄,中间宽,形状跟枣核有点相似的地方,开始拿着冰穿凿冰洞,下网子。

  一般水流出较急,比较浅的地方是存不住鱼的,而这块地方可以说是许家庄不少人都知道的风水宝地,因着进出水的地方窄,水流到这相对会流的慢些,冬天的时侯冰下的鱼啦,草虾之类的可不老少,运气好的还会抓到红XX,也就是能弄出雪蛤油的那种,纯野生,大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