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九品匠师 第二十六章:契约

《九品匠师》第二十六章:契约

作者:蟋与蝉 字数:1860 书籍:九品匠师

  赵晨星拿到夏夏的招财猫和柳程程的展会票后,把它们放进了工作室。

  大家说说笑笑又等过一会儿。

  而后,孙小余搀扶着自己的亲爹孙和,来到了木工店内。

  徒弟到了场,这个授徒典礼,算正式开始了。

  赵家的收徒仪式,和北方传统匠师们的典礼如出一辙。

  主要由相徒,定契,盟誓三个部分组成。

  相徒,就是师父先看看徒弟的本事和人品,在向徒弟的父母说说他对此人的直观感觉,然后当场决定是否收他。

  孙小余这个人虽然和赵晨星见面不多,但是他的人性,赵晨星也是很清楚的。

  论人品,此人差的一比。

  论个头,似乎也没什么高度。

  再加上他上学近几年好吃懒做,懒散惯了,好像也没什么力气和耐力。

  总之,用“一无是处”这句话来形容孙小余,是再贴切不过了。

  当然,即便在一无是处,赵晨星看在孙和,和光老板的面子上也得收他。

  而且,一个大匠师的最高境界,不就是把一堆废料,变成宝贝么?!

  ……赵晨星怀着矛盾的心里,看了看孙小余那张充满了伤痕和浮肿的脸后,非常尴尬的笑了笑。

  然后他走程序的,冲坐在椅子里的孙和笑着说道:“孙师傅,你儿子一表人才……善于忍耐,长于奔命……日后必成大器!把他交给我,你放心吧!”

  听着赵晨星的“夸赞”,孙小余一脸愕然。

  都让人打成胖子了,能不善于忍耐么……

  天天被人追着打,他不长于奔命也不成啊!

  虽然这两句“恭维”挺让人尴尬,但是赵晨星情急之下也实在想不出别的什么好词,来形容他这位即将入门的徒弟……

  反正得走个形式,而且将就着听吧。

  说完自己对徒弟的最初印象后,赵晨星又和孙和谈笑了几句,而后大家便进入下一步环节,“定契”。

  定契又叫签订师徒合同,是拜师大典中最不可缺少的一步,更是真正有法律约束力的一步。

  按照老规矩,这一步开始前,必须由小楷写一封契约书出来。待师徒确定无误之后签字画押。

  而除了师徒之外,这契约中,还必须有至少一位“中保人”的签字才能有效。

  所谓的中保人,类似于现代社会的保障人或者见证人。

  中保人,是一种以信誉为徒弟人品和日后的行为提供保障的人或者机构。

  按照木工的行规,这个保障人不能由徒弟或者师父的亲戚担任,但还必须和二者有一定的关系。

  也因为这些规矩,木工店的光老板,自然就成了不二之选的“中保人”。

  明确中保人后,赵晨星便走到供奉着鲁班祖师的排位前上了三炷清香。

  而后,他提起笔,墨开五色墨,写下了一篇蝇头小楷的契约。

  像赵晨星这样的年轻人,会写毛笔字的不多了。

  所以大家看着赵晨星手握毛笔,在那粗薄的宣纸上写下一个个的小字的时候,都感觉异常新鲜好奇。

  也不由的,一众观礼的看客们围拢了过来。

  看着赵晨星将那些工整的小字如印刷体一样写在纸上时,夏夏和柳程程都是佩服至极。

  “好深的功底呢……”柳程程不由感叹的说道:“这字写的恐怕书法协会的大师也不过如此……”

  “对呀,对呀!”夏夏闻言,也频频点头的说道:“上次我卖房,接待过一个写了十几年毛笔字的书法家,他写的经文歪歪曲曲的,比赵哥差远了……”

  最后,两个人都发出了一声轻柔而费解的感叹。

  “一个木匠……居然也能写出这么好的字迹来?!”

  对于夏夏和柳程程的费解,正专心写契书的赵晨星没工夫答理他们。

  到是同样在一旁看的断手匠孙和,冲两位美女进行了专心的解答。

  孙和在断手之前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匠工。

  所以在很多涉及专业的事情上,他看的很透。

  当赵晨星写出那些漂亮的字迹时,孙和上来就是微微一愣。

  之后,他又脱口而出的说道:“原来赵兄弟学的本事不是一般木工,而是官做的匠术!”

  “官做?匠术?”柳程程皱眉,旋即问道:“啥是个官做?”

  对问,孙和回答道:“古代,匠人分两种,一种是民间的匠人,另外一种是更高级的匠人,由政府培养的叫官做匠人……”

  原来,在古代有一种出类拔萃的能工巧匠家族,会世代为政府部门服务。

  那些匠人因为有统治阶级的庇佑,所以位置和经济地位比一般的民间匠人要高。

  久而久之,这些由官方资助,培养的匠人世家便被尊称为“官匠”。

  他们制作出来的东西,建筑的技术被称作“官做”。

  在明清时代,官匠有匠籍,不用徭役,不用纳税,统归户部,子孙可以接替父辈在国家的官衔和荣耀。

  最重要的,他们还可以接触到许多只有皇宫大内才有的书籍和资料。

  学会一身只有他们内部才能教授的特殊技巧和能力。

  当然,现代社会,皇权倒阀,已然没有了官做的匠人了。

  但是那些传承着高超手艺的官匠家族,却还是流传了下来。

  说至此,孙和看着赵晨星写出的工整字迹,又一声感叹道:“赵兄弟会做治疗脊椎的木甲,又会写这样漂亮的字迹,本事异于常工。”

  “……所以我猜,你祖上一定是宫里的官做,或者在机缘巧合之间,得到过官匠人的指点秘籍之类……”

  赵晨星听着孙和的话,不由的住了笔。

  而后,他抬起头,有些惊讶的看着孙和。

  孙和的猜测基本是对的。

  赵晨星对于自己家族技艺的传承历史,其实所知甚少。

  他甚至对于自己爷爷年轻时的经历都知道的不多。

  但是赵晨星知道,自己家的鲁班经是从宫里出来的。

  是明熹宗宫藏本并注解。

  带着诧异和好奇,赵晨星向孙和问道:“孙师傅,您怎么会知道这些的呢?”

  对问,孙和的脸上微微变了颜色。

  而后,他回答道:“而且……我还知道一个姓蒯的家族,他们家以前就是官匠人出身,他们祖宗还修过故宫的……”

  “蒯家……”赵晨星重复着这两个字,并想起了前些天,那个在木工店开业庆典上,送来“金钞票”贺礼的“木艺协会”。

  他清楚的记得,那个协会的会长就是姓蒯,叫蒯天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